“原文”
凡追奔逐北,须审真伪。若旗齐鼓应,号令如一,纷纷纭纭,虽退走,非败也,必有奇也,须当虑之。若旗参差而不齐,鼓大小而不应,号令喧嚣而不一,此真败却也,可以力逐。法曰:凡从勿怠,敌人或止于路,则虑之。
“今译”
凡是追逐逃敌,必须弄清真假。假若旗帜鼓声,整齐一致,人多纷纭,装作乱状,虽是撤退,不是真败,必定埋伏奇兵,应当警惕。假若旗鼓混乱,号令呼叫不一,这才是真正败退,可用全力追击。兵法说:凡是追击就不要间歇,如果敌人又在路上停留,那就应当特别警惕。
“战例”
唐武德元年,太宗征薛仁杲,其将宗罗喉拒之,大破于浅水原。太宗帅骑追之,直趋高墌围之。仁杲将多临阵来降,复还取马,太宗纵遣之。须臾,各乘马至。太宗具知仁杲虚实,乃进兵合围。纵辨士喻以祸福,仁杲遂降。诸将皆贺,因问曰:“大王破敌,乃舍步兵,又无攻具,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卒下之,何也?”太宗曰:“此权道也。且罗喉所将皆陇外人,吾虽破之,然斩获不多。若缓之,则皆入城,仁杲收而抚之,未易克也;迫之,则兵散陇外,高墌自虚,仁杲破胆,不暇为谋,所以惧而降也。”
“战例今译”
唐朝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世民进攻薛仁杲,薛将宗罗喉在防御中,被唐军击败于浅水原。李世民带领骑兵进行追击,一直追到高墌,并进行合围。薛仁杲的部分将领,不少是在临战时投降的,他们又表示要回去骑自己的战马,李世民把他们放回去。一会儿,他们又骑马返回。因而李世民对于敌情了若指掌,就下令进兵合围。他同时派能讲的人晓以利害关系,薛仁杲马上投降了。唐将乘庆贺胜利时向李世民说:“大王这次击败敌人,未用步兵,又无攻城器械,兵临城下,开始我们还怀疑坚城难克,可是在您的指挥下,竟然很快击败敌人,这是因为什么?”李世民说:“这是掌握了用兵的权道,而且因为罗喉所率领的大部都是陇外人,我军虽然打败他们,但是打死和俘虏的却不多。假若不迅速进攻就会全都逃进城去,薛仁杲再加以安抚整顿,就难以攻破了。如果立刻进攻,就会击溃他们而且向陇外逃去,这样高墌城内自然空虚。薛仁杲也吓破了胆又来不及想出新的计谋,他们异常恐慌就不得不来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