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23300000024

第24章 后记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小时候,特别爱玩一个游戏:在放学回来的路上,看到蚂蚁,就用樟脑球在地上画一个圈,然后看着那只蚂蚁转来转去、由恐惧到着急进而狼狈又无奈的样子,觉得很可笑,感觉人很了不起,可以轻而易举地操控一只蚂蚁的命运,玩弄它或者毁灭它,不费吹灰之力。

随着年龄的增加,渐渐地发现,人其实很渺小,在宇宙面前、在不可预知的命运面前,不过是一只蚂蚁。放到自然界里,不过是一棵芦苇,即使生长芦苇的那片荒地暂时还没有被开发商盯上、拆迁队还没有把挖土机开进来,那么,到了秋天它也会一样地枯萎、死掉。帕斯卡尔试图给这棵芦苇装上灵魂之类的精神元素,就不无安慰地说,“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芦苇”。

“有思想的芦苇”,到底还是芦苇,终究改变不了“人生一世,草木三秋”的命运。现在,飘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大学生被称为“蚁族”,实在形象又直观。

尽管,用樟脑球欺负蚂蚁的行为太不厚道,但同时,又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圈子,其实是很不好玩的东西,能让人像蚂蚁闻到樟脑球的气味一般,由最初的兴奋、好奇到最终的恐惧、疲惫、尴尬、狼狈直至绝望。鲁迅到死都对他所处的作家圈子充满恐惧、愤怒和绝望,以至于在临终遗言中谆谆告诫儿子海婴,“寻点小生计过活,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

但人又无法脱离圈子而独立存在,就像人无法脱离社会一样。这就是人的无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一段极有见地的话:“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我想,一个“有思想的芦苇”,是否也能够尝试像诗人对宇宙人生那样,“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

有一次,一位在西南政法大学供职的老朋友来海南,饭桌上,他恭维我说,清华,你是高人。你是作家圈、教育圈、学者圈哪个圈都熟,又好像都不属,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我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悲哀。也许,本无所谓庆幸也无所谓悲哀。

活着挺好,不是吗?我的好朋友耿开君教授曾经在《人生那平静而哀伤的音乐》一文中写下这样一段话: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吧,八零年或八一年的样子,看凌子风拍的电影《骆驼祥子》,当苦命的祥子听到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死的消息之后,生命的最后支撑没了,他拉着车从白房子出来,慢慢地走在街上,这时候,我看到在背景的街墙上印着广告:吴昌硕画展。我当时想,在苦难面前,艺术有什么用、文人有什么用?左联的烈士作家柔石也曾经批判丰子恺“最喜欢在吴昌硕的梅花图前低徊吟味”和“又喜欢坐在黄包车中低声背诵香疏影的词”时没有看到“黄包车夫的喘气和流汗”。

没错,我也常常这么问,在苦难面前,艺术有什么用、文人有什么用?就像古人在困境和苦难之中听到蝉叫,就问,老兄,你这样叫根本没人听,徒劳无益,又有什么用?省点口水、笔墨吧。李商隐在一首诗咏蝉中就这样说,“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古诗曰:“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古诗十九首》)

但蝉不这样想,活着就唱歌。活一天,歌一天。没有目的,也不需要听众,像不仁之天地一样,“以万物为刍狗”,漠然置之,不需要掌声和鲜花,也不打算毁灭什么,行动未经谋划,任其自然,无知无觉。圣人效法苍天的冷漠和无动于衷,意识完全漠然,“以百姓为刍狗”,只有做到这样,才“不会因最深的痛苦或最残忍的专制而感到不安”。

为什么唐朝最伟大的诗人、宋朝最伟大的词人,基本上都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远离朝廷,不是被贬就是根本就没有进入那个官僚体系?为什么知识分子一直有那么强烈的自我认同意识?

我不知道。

如果说诗在言志之外的性情表达上是个短腿的话,那么,词的出现,则帮助中国文人在性情的表达上找到了一个渠道。

我今年40多岁,打算将工作之余的剩余时间全部用来读词、讲词和写词。

我喜欢词,特别喜欢。读词不仅让我身心快乐,还总让我产生许多联想。也许词作者没那个意思,我想得多了。这正是词的魅力所在,用常州词派的话来说,即“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

我甚至想,一辈子读词、看诗、下围棋、欣赏书画,那一定是件特别幸福的事。

这几年,我越来越不愿意抛头露面,越来越不喜欢交际和应酬,很享受在书房安静读书的感觉。

鲁迅有诗云“无聊才读书”,我却总感觉“不读书才无聊”。明明知道“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古训,怎奈爱书的秉性难移。

扪心自问,我还算个性情中人,尚未失尽本真。以至于读词时,常常兴致昂然,兴奋处忍不住舞之蹈之。

末了,引用顾随先生的话来做结语:

无心人讲话,最怕有心人听,却又正要有心人去听。

陈清华2010年3月6日于海口坐隐斋

同类推荐
  • 军旅日记

    军旅日记

    这本《军旅日记》的原则一是说实话,照原样。本子上怎样记的,怎样抄下来。因此不同时期都有当时的话,甚至是错话和幼稚的话,现在不好理解的话。二是日记不是全部。一年只摘录了几十篇。三是日记特点是事情多、学习多、会议多、接待多、吃饭多。这后面“三多”,特别是最后一“多”正好是要反对的。
  • 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

    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

    本书对中华学术做了系统的研究,对魏晋玄学做了宏观的考察与周全的论述,从文学研究中总结出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规律,同时为推动中国的学术文化作出努力。
  • 知非集

    知非集

    《知非集》里的几十篇文章,格式是不尽相同的,有长有短,从中不难看出来,作者的写作完全是真情流露,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无论长短,写的都是真心实话,无论写或者不写,都不做文字的奴隶,只做自己内心的主人,只有如此,文章才有品格,才有价值。作者简介周菊坤,生于苏州木渎。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业余从事写作,出版有《木渎》、《冯桂芬传》、《严家淦与严家花园》、《小院风景》(合著)等书,主编《姑苏十二娘》等。
  • 幸好还有,爱和梦想

    幸好还有,爱和梦想

    《幸好还有,爱和梦想》是一本有关青春的碎碎念,其文字精练有较强的穿透力,简单而有力度,却也不失清凉温暖。它让我们对生活保持恰如其分的敏锐恰如其分的锋利。就算现实世界残酷地掠夺心底细腻薄弱的天真,却依旧可以做一个柔软而温润的自己。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百姓闲聊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百姓闲聊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热门推荐
  • 地心世界之冥王殇

    地心世界之冥王殇

    一名雇佣兵杀手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被抛尸于一口千年枯井之中,无意中发现了神奇的地底世界,诡异,光怪陆离的事件时刻挑战着他的心理极限。。。。。。冥之魂者,魂之殇者—冥王殇
  • 妖竹

    妖竹

    破竹而出的妖童,带着与生俱来的灵韵,被一个贫寒却温暖的家庭接纳。血染村庄,面对拥有灵力的冷酷刽子手,他要如何复仇?走出村庄,面对广阔的大陆和强大的修者,他又该何去何从?戚戚之世,万灵生长,世人有父母,刍狗有老犬,求我一家,心亦止悲!
  • 凡尘修仙:惊世天才

    凡尘修仙:惊世天才

    林雨欣的思绪——这里是哪里啊!等等,这种情况,我不会是穿越了吧!哇哦,那边那位帅哥是谁啊!……………………夜铭辰的思绪——喂,那个花痴女是谁啊!我知道我很帅,可她也不至于这样啊!总有股阴森森的感觉,我还是快走吧!……………………
  • 花花公子:与卿许一生长安

    花花公子:与卿许一生长安

    她,女扮男装,勾了一个又一个的妹子。他,一代君王,众多女子中独独选中了一个“男子”。某男:“给,你要的花。”某女:……你见谁送花送荷花的?
  • 巨星:谁与争锋

    巨星:谁与争锋

    他是宠儿也是弃儿,他被追逐也被放逐他在失重后赢回尊重,他在尊重中赢来更多的尊重他在离开时已经没有离开曾经的倔强变成今天的执着,只留下,一声叹息!
  • 千妖奇话

    千妖奇话

    褚新瑞,一个拥有妖王之印的人类,一个捉妖师家族最弱的捉妖师,却无意间驯服了妖族高高在上的妖主殿下。从此以后,他的人生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进化之文明重启

    进化之文明重启

    这里没有一人成神,这里没有一路高歌。这里讲述的是,进化的时代会怎样开启!一次进化在人类还在享受着现如今的生活时,悄然开始。这是一场针对人类的进化,所有的生物进化的都比人类来的要快。当人类从世界的巅峰跌落到底层,当人类被充满恶意的世界排斥。唯有用血与泪,才能再筑人类的巅峰!新人新作,绝不太监。求收藏求推荐!有意见建议的可以留言,谢谢各位的支持!
  • 飘渺道仙

    飘渺道仙

    仙,飘渺也。道,无尽也。仙道一途,虚无缥缈。贯古通今,仙者无踪,道者无影,多少辉煌的神话都泯灭在历史的长河里。历史唯一的遗物便是那寻仙问道的修士。古往今来,他们都踏上了同一条不归路,那便是仙道。
  • 可乐焦糖色

    可乐焦糖色

    这是个温馨纯情的都市故事,励志但也想它尽可能的风趣些,这是我的第一个小说,爱情为主。男主:东方景宏女主:洛千雅男二:洛千宇男三:蓝沐晨
  • 启天行

    启天行

    天地可笑,破而筑之。众生荒谬,唯有灭之。他原先只想平平安安,荒度一生,却继承了一具天选之子的身体,现在,他的使命唯有重启天下。星印,星器,星异,星力,这是一个星辉璀璨的世界。星微,星域,星辉,星辰,星空,星圣,星神,这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