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琵琶弦上说相思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首词的作者是晏几道。我用今天的语言来“翻译”一下,这首词的大意是:梦醒之后重访故地,发现楼台高锁,人去楼空,恋人已经不见了。酒醒之后帘幕低垂,怅惘不已。去年春天,我和恋人离别的愁绪偏偏在我最孤独的时候不邀自来。纷纷飘落的花瓣前,我凄然独立。恰在此时,在那潇潇细雨中,却看到一双燕子并肩飞翔。
这情景,让我想起我爱的歌女小蘋。还记得初见小蘋的时候,她穿的衣裙上绣着两重“心”字图案。她的玉指轻弹琵琶,诉说着相思之情。当时的明月照在脸上,也曾经照着她那彩云般归去的背影。
晏几道写的是他和歌女小蘋的恋爱故事。上阙写的是郁闷、孤独和怅惘,在这样的心情下,连春天都成了“春恨”,以至于产生“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般强烈的对比,看看那双飞的燕子,不离不弃,自由自在,再看看自己,咳!空有羡慕之心了吧。杨万里对“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两句非常欣赏,说这两句“可谓好色而不淫矣!”
下阙写的是回忆——回忆与小蘋初见的情景。小蘋长得也许不是“面如桃李,眉如远山”,但是,她衣服上绣着两重“心”字,而且善于“琵琶弦上说相思”。在《临江仙》一词的最后,晏几道留给我们的是小蘋的背影,彩云一般飘逸:“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古人写爱情,写他爱过的红粉佳人,写得那么清丽,那么婉转,那么含蓄,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来自李白的两句诗:“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归”(《宫中行乐词》),不过,晏几道自己消化吸收之后,化用得极妙。这首词也成了晏几道的代表作。
当时的明月还在,可是,当时的红粉佳人小蘋却不见了身影。晏几道真的是个情痴,和李后主不相上下了。难怪词评家吴梅在《词学通论》中如此赞扬晏几道说,“艳词以小山为最,以曲折娇婉、浅处皆得也。”他的好朋友黄庭坚,曾经为他的词集写过一篇序,名叫《小山词序》。黄庭坚坦率地说,我的朋友晏几道有“四痴”:“叔原,固人英也。其痴亦自绝人……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而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晏几道是谁?为什么对待词的态度和李后主一样地痴呢?让我们看一下晏几道的身世就明白了。
晏几道是宰相晏殊的儿子。晏几道生在“太平宰相”之家,书香门第,风流倜傥。他从小的生活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富贵乡里的晏几道,从小珠围翠绕、锦衣玉食。在才情方面,他继承了老爸的聪慧,虽然没有老爸当年那么神,但也颇有些名气。10多岁,仁宗皇帝就注意到他,据《花庵词选》中记载,庆历年间,宋仁宗赵祯有一次在宫中开Party,还特意恩准让晏几道参加,足见皇帝对他颇为恩宠。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晏几道十七八岁那年,老爸晏殊死了,家里再也没有从前的热闹气象。熙宁七年(1074年),有个叫郑侠的人,因为反对新党(王安石)、反对改革而入狱,晏几道和他曾经因为词的共同爱好而来往密切,他也被连累接受调查,进了监狱。好在宋神宗还不太昏,看了晏几道的词——“小白长红又满枝,筑球场外独支颐。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能几时?”说写得不错啊,就把他放了。
可是放了是放了,从此以后,晏几道的仕途就没顺过。晚年失意潦倒,连起码的温饱都成问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老爸这个靠山不在了,他的性格本就是耿介之人,又有点公子哥的自傲,所以终其一生基本就是做个下层小官,而且,没干到退休年龄,就从颍昌府许田镇监这个官位上退了下来。这让我想起鲁迅那句非常沉痛的话:“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第2节 犹恐相逢是梦中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这首词描写的是红颜知己喜相逢的心情。我用今天的语言“翻译”一下,这首词的大意是:想起当年,在那次宴会上,你穿着华丽的衣服,用如玉的手捧着玉盅殷勤地劝酒,脉脉含情。面对着你这样的美人,这么香醇的美酒,我甘心情愿开怀痛饮,哪里还顾得上是否脸红呢?你住的楼上,四面被杨柳环绕。那个春天,我们如此地放肆,你在楼上纵情舞蹈,把杨柳都舞低了,把楼心的明月都舞得弯腰凝视。你且歌且舞,手里拿着一把桃花扇,你那欢快的歌声,别说是我,就连那风儿都听得静止了。
自从我们分别之后,我没有一天不忆起和你的那次相逢。不知道有多少回了,我在梦中和你同心携手。今夜我只管手持银灯,不停地左照右照、一遍遍地看你,真的担心我们的相逢是在梦里。
晏几道真是一个多情的人,当年和一个歌妓的一段艳遇,竟能让他魂牵梦绕了这么多年,在重逢的惊喜中还要“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久忆成梦,久梦成真。
这就是晏几道的特色。决不轻易张口求人,虽然生在宰相之家,不少人都是他父亲的门生,只要他张口,一般人还是会帮他的,但是即使在他生计无着的时候,也不愿意求人。晏几道的性情就是这么孤傲自负。因为曾经富过也贵过,所以,势利和门第这些世俗的观念他看得很淡,傲视权贵,蔑视权威。即使连名满天下的苏轼想见他,他都不给面子。据《砚北杂志》中记载:“元佑中,叔原以长短句行,苏子瞻因鲁直(即黄庭坚)欲见之,则谢曰:‘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
请注意,当时苏轼可是翰林学士,是他一生中最红的时候,皇上和皇后都欣赏他。可晏几道这位少爷却对来人说:当今朝廷上的官员中至少有一半,是我爸爸晏殊的旧客,即使是这些人我都没时间见,你就更不用说了,送客!
后来,即使家道衰落,他的骨子里仍透着高傲,落魄了也还是贵族气质。后来,除了几个好朋友,他很少与人联系。
所以,他写词通常有两个主题,一个是对过去浪迹于绮罗脂粉的追忆,一个是对眼下苦闷生活的诉说。比如他写的《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这首词表面上是在写相思和苦闷,实际上是在感慨人生的无常,春梦易醒,秋云易散。相思太多,欢乐太少。富贵也好,功名也好,到头来都是虚空。
还记得在西楼的那次饯别的宴会,我在酒桌上喝得酩酊大醉,醒来后什么都不记得了。人生真的像春梦秋云,聚散来得太容易。斜月到了半窗我还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看着床前那屏风上的吴山,如此清新翠绿,就想到离人。
衣服上还残留着酒痕,酒桌上所作诗中的那些字,一点点,一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来安慰我这个愁人,只能在寒夜中徒然替我垂泪。
晏几道的词写得最缠绵,最香艳。他总在留恋过去,留恋那段听曲跳舞、无忧无虑的公子生活。春梦秋云,来自白居易《花非花》词:“来如春梦不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出自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晏几道在这里化用其意,写得缠绵悲怨。500多年后,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皇帝的贴身随从、一等侍卫,纳兰性德,延续了晏几道的凄婉缠绵,被称为“清代的晏小山”。可惜的是,才华横溢的纳兰性德年寿不永,仅活了31岁。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晏几道的魅力。黄庭坚是晏几道为数不多的好朋友之一,黄庭坚当然推崇晏几道,说:“(小山词)精壮顿挫,能动摇人心。上者高唐洛神之流,下者不减桃叶团扇。”
王灼也力挺他,说:“(小山词)秀气胜韵,得之天然。”清人冯煦也赞扬说:“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蒿庵论词》)。
但是也有人持不同看法,比如叶嘉莹就认为,小山词意境“实在远较乃父为狭隘而浅薄。”《蕙风词话未刊稿》也不看好小山词,说:“小山词从珠玉词出,而成就不同,体貌各具。珠玉比花中牡丹,小山其文杏乎?”
词人小传
晏几道(约1038—约1110年),字叔原,号小山,晏殊幼子(第七子)。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曾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职。一生仕途失意。
擅写词,词风哀感缠绵,与其父晏殊齐名,时称“二晏”。有《小山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