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魏夫人的闺怨词
菩萨蛮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这首词的作者是北宋的魏夫人。魏夫人何许人也?她是曾布的老婆。如果你没有听说过曾布,那一定听说过他的哥哥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实,在当时,曾布的名头比他哥哥曾巩大得多,官当得也比他哥哥大。王安石变法的时候,曾布是王安石的得力助手。到了熙宁初年,曾布官拜崇政殿说书,后来继续升官,当到户部尚书。宋徽宗当皇帝的时候,曾布很受器重,官封为丞相,相当于今天的总理。所以,我们今天的主角魏夫人的身份就是丞相夫人。
魏夫人嫁了这么个官运亨通的夫君,估计睡觉也会在梦中笑醒的吧?此言差矣。事实上,魏夫人在生活中虽然锦衣玉食,但和所有富人、高官的太太一样,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寂寞。
这一点从上面的词《菩萨蛮》中可见一斑。我用今天的语言将这首词“翻译”一下,大意是:潺潺的小溪,远处的青山,掩映在夕阳里,风吹着楼台的倒影,在水面晃动,惊起在水中戏水的鸳鸯。溪水的彼岸,有两三户人家。鲜红的杏花开得那么鲜艳,那么放肆,惬意地越过了墙头。
暮春时节,嫩绿的柳丝笼罩着长堤,轻拂着溪水,堤下是绿杨掩映的马路。作为临水人家的妇女,每一天,我都喜欢到溪边独自徘徊。这是第三个年头了,第三次见到柳绵飞来飞去,但是,离她而去的夫君还没有回来。
这词有点花间遗风,写的是闺怨,是思妇盼望远行丈夫归来,是婉转缠绵的感情。不过,在魏夫人之前那些花间词,都是男人写的,是男人在以女子的口气写,未必了解女子,但魏夫人本身即为女人,所以她写的闺怨词被人称为“正音”,正儿八经地是女人写女人。这里面,免不了有自己的亲身感受,耐人寻味。
“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这条小溪的对岸,仅仅住着两三户人家,人烟并不稠密,表明这里很幽静。但是,“庭院深深深几许”,再深的院,再高的墙,也关不住那生机昂然的满园春色。一枝红杏开着花,以无比娇艳的姿态,勇敢地从高高的围墙上面探出头来。这个“出”字,形容红杏,有勃勃的春意。
“早晚”一词,并非指早晨和晚间,没那么具体。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云:“早晚,犹云随时也;日日也。”“早晚”一词,在这里的意思,犹如舒亶《鹊桥仙》词中所说,“两堤芳草一江云,早晚是西楼望处”。
“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柳,就有离别的哀愁。在古人那里,水边也好,柳树也好,往往都是送别的象征。为什么是“三见”呢?怎么那么久的离别?等于说她等了三年,她在溪边寂寞地徘徊了三年。每年见一次柳絮纷飞,所以叫“三见柳绵飞”。话语中间,虽然没有说一个恨字,但哀怨之情流于言外。史书记载,曾布确实在外游宦过三年。据《宋史·曾布传》中记载,曾布于神宗元丰中,连知秦州、陈州、蔡州和庆州。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也说:“曾子宣丞相,元丰间帅庆州,未至,召还,主陕府,复还庆州,往来潼关。夫人魏氏作诗戏丞相云:‘使君自为君恩厚,不是区区爱华山。’”难怪魏夫人要哀叹“离人犹未归”了。
贵为“总理”夫人,魏夫人也有自己难言的烦恼。这让我想起最近林行止先生在《我读我在》一书中的一篇文章《风光太太好寂寞》。文中有这样的话:成功人士和繁忙结下了不解之缘。愈成功的人,他的责任与压力相应增大,而应酬亦愈多,他的正常工作时间不足分配,是必然的。因为工作的关系,本报工作人员与港府一些官员和商家有比较密切的联系,我们所得的印象是,高官和巨贾的工作并不是普通人所能够胜任的,他们除了要有缜密的头脑、灵活的手段之外,尚须有超人的工作热诚、过人的精力和一个满足于物质享受、对他们毫无怨言的家庭。
成功的商人是人们的仰慕对象,但人们仅看到成功所带来的荣耀和金钱;当人们了解到大多数成功人士因为过于勤奋而不能享受正常家庭生活的时候,或许有不少人愿意安分守己地做个“小人物”。
奇怪的是,不少商界成功人士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的最大动力是“为妻儿的幸福”。但实际上他们为了努力赚钱而必须牺牲家庭生活,对于金钱并不代表一切的“妻儿”来说,他们的富豪丈夫或父亲并未带给他们真正的幸福。
做企业家的妻子是不易的,其首要条件是必须有忍耐寂寞的能力,一本专门探究此问题的书《经理们和他们的太太》,甚至称企业家的太太为“寡妇”,因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实在抽不出时间好好享受天伦之乐。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经常回家吃饭的人发不了大财。如果魏夫人那个时代能听到卡耐基的话,或许就找到安慰了,不用这么哀叹寂寞和离别了。她嫁了个成功男人,吃穿不愁,但就是不能享受正常的天伦之乐,这就是她的命。“出墙红杏”也只是想想而已,如果真的出墙了,那等待她的只能是一纸休书了,连哀叹寂寞的权利都失去了。
第2节 朱熹将魏夫人与李清照并提
我们再来看魏夫人的另外一首词《卷珠帘》:
记得来时春未暮,执手攀花,袖染花梢露。暗卜春心共花语,争寻双朵争先去。
多情因甚相辜负,轻拆轻离,欲向谁分诉。泪湿海棠花枝处,东君空把奴吩咐。
这是一首恋情词,假托一个多情女子之口,来写一段爱情悲剧。词写得凄艳婉秀。我用今天的语言“翻译”一下,词的大意是:还记得吗?那个时候,春天还没有过去,我们手拉手攀花,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袖子上沾的都是花梢的露珠。我们心心相印,和花说话,两个人一起寻找并蒂的鲜花,以见证他们的爱情,希望能够美满久长。
“多情”是对情人的俗称,宋元俗语,词曲中屡见。当初的一片深情哪去了?你为何负心、轻易毁约呢?为什么要始乱终弃?轻轻地他走了,剩下我站在原地,我的郁闷和痛苦向谁诉说呢?又一次走到我们曾经熟悉的海棠花开的地方,伤心的泪流下来,打湿了花瓣。春之神,你为什么要带我到见证我们爱情的海棠花枝处呢?因为海棠是她爱情悲剧的见证,也只有海棠最了解她的痴情。东君,司春之神。
从前,他们执手攀花“共花语”,如今呢,无人“分诉”,惟有向海棠倾洒悲泪。这首词将那种佳人薄命写得如泣如诉。多情女子与负心汉的故事,在魏夫人的笔下,写出了新意。
魏夫人确有不凡的艺术才情。难怪,朱熹曾将魏夫人与李清照并提,说是“本朝妇人能文者,唯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清人陈焯也曾经说:“魏夫人词笔颇有超迈处,虽非易安之敌,亦未易才也。”
词人小传
魏夫人,生平未详。北宋襄阳人,道辅(魏泰,字道辅)姊,曾文肃布妻。封鲁国夫人。有《鲁国夫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