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学校培养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
1.了解学校培养的主要方式。
2.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培养的基本途径。
3.懂得基本职业素养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
4.了解社会培养的主要方式,加强实践动手能力。
5.了解素质自我拓展训练和自我调节能力拓展的内容、要求和基本途径。
导入案例:
实力定输赢
准确地说,毕业前的那一学期刚开学,全班同学就“八仙过海”各求出路了。他是长江边一个小渔村里考出来的农家子弟,一没后门,二没任何可以依靠的社会关系,甚至连怎样找工作的路径都不清楚。按照辅导员的指点,他填好了毕业生推荐表,首先来到主管单位省外经贸委机关人事教育处,希望从那里“捡”到第一块“敲门砖”。
接待他的是王先生,王先生看了推荐表后说:“说实话,到我这儿来自荐的不是研究生就是本科生,而你是第一个高职生。”说着王先生把花名册递给他,让他自己看。停了一会儿,王先生见他没有走的意思,就说:“外贸企业人事权早就下放了,你最好上门自荐,少一道手续。要不,你把材料留下,如果有企业来要人,我一定帮你推荐。”然后王先生给了他一份印有所属企业地址和联系人的通讯录,他如获至宝,仿佛通讯录上的每一家公司都在向他招手。说实话,当初他报考外贸是班主任的一句话起了决定性作用,班主任对他说:“如果决定上高职,就上外贸职业学院,因为外贸是热门专业,好就业。说不准工作两三年后还有出国的可能。”那是多么大的诱惑啊!他毫不犹豫地把前三个志愿全填上“外贸职业学院”。入校以后,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了,在校期间不仅拿到了大学英语六级证书,而且还获得了自学考试英语专业大专文凭。
离开人事处,他按照通讯录上的地址连续跑了十几家外贸公司,都被拒之门外。人事处王先生说得不错,如今像他这样的高职生想进大公司确实太难了,眼见着苦学3年才得来的毕业生推荐表,转瞬间似乎变成了一张废纸,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眼看就要毕业,他着急万分。5月的一天,辅导员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他:“省技术进出口公司在省里两所重点大学招聘人才,今天是最后一天。”让他无论如何都要去闯一下。他带上材料准备背水一战。到了公司才知道,今天已经是面试了,而他根本没有面试的通知,但还是硬着头皮坐下了。他一直等到面试的学生全部走完了,才推开那扇神秘的大门。“对不起,面试已经结束了。”一位女士拦住他。
“不,还少了我一个。”他也不知哪儿来的一股勇气。“你叫什么?”她查着名单。“杨标。您不用找了,名单里没有我。我是外贸职业学院的,给你们送过材料。”没等他说完,那位女士打断了他:“对不起,除了两所重点大学,其他学校我们没通知。”“既然我来了,就请您给我一次机会好吗?我不在乎结果,只想测试一下自己的能力。”
他的语气虽然带点央求,但还是透出一丝强硬。这时,从里间走出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士。他赶忙走上去,用英语说:“您好,李总,我在省政府门口的宣传栏里见过您的照片,您是省十佳青年企业家,是北京经贸大学毕业的。”听了他这番表述,李总微微地抬起头,用英语说:“外贸职业学院的?口语不错嘛,进来吧,我们聊聊。”之后他们谈了约10多分钟,李总还问了他一些家庭情况,个人简历,只字不谈面试之后的事,叫他过两天来看结果。
两天后,他意外地接到了省技术进出口公司的录用通知书。当他拿着派遣证到人事处报到时,王先生告诉他,他是今年外贸系统唯一通过自荐而被录用的外贸职业学院的高职生。后来他被公司安排在单证科工作,三个月试用期后,就被安排在业务部,成为一名正式的外销员。
点评
这是一个成功求职者的一次人生体验。求职中的境遇,每个人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求职的胜数取决于你的实力。同学们,只要我们安排好大学生活,丰富知识,积蓄“能量”,就能在求职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在社会大舞台上亮出自己的风采。
一、学校培养的方式
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涉及各个面,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办学条件、师资水平、课程结构、教材、教法、考试评价等教育的各种要素。学校有必要形成一套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方案,用培养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去深化整个系统中各种要素的改革,使之优化重组,满足就业竞争力培养的要求。
1.以就业为导向模式的培养方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方式是指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目标,以市场需要的人才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建立与社会就业价值取向相适应的教学体系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这是高校普遍采取的一种方式。
(1)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①根据就业需要设置专业。就业是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以就业为导向,就是根据就业需要来设置专业。对于高职院校的办学者而言,就业就是一切教育教学的“指挥棒”,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是这一模式成败的关键。因此,学校都会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就业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并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设置符合市场需要的专业。
②根据就业需要开设课程和组织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要求强化教育的应用性、技能性和实践性,从而决定了课程的设置应与培养目标及专业能力有机结合起来。高职教育要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要求,筛选学科中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直接有关且使用效率高的专业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教育体系。各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按照能力模块编排,尊重学科但不强调体系。专业课程突出综合性;专业实践课要突出实践性;教材要体现“素质为本、能力为主、需要为准、够用为度”的思想。
(2)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
就业是学生的生存之本,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今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的一种好的教育理念。但现行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就业”缺乏长远的理解。现行以就业为导向,主要是针对现行的就业市场开设相应的专业,设置适合具体岗位的课程,培养适应某一具体工作的技能,缺乏对职业群的细致分析,没有考虑到未来职业的变化、学生转岗应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二是缺乏国家的政策法规支持。国家不能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企业培养学生的责任和义务,而企业主要以自身的利益来决定是否接受学生的实训实习,致使学生的顶岗实习在实施过程中阻力重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受到很大限制。三是学校实训条件差,实习基地缺乏,师资水平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由于受到教育经费的限制,很多高职院校硬件条件较差,加之教师缺乏应有的培训学习,使得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不能完全有效地执行教学计划,学生的技能培养受到严重制约。
2.订单式的培养方式
订单式的培养方式是建立在校企双方相互信任、紧密合作的基础上的,就业导向明确,企业参与程度深,能极大调动学校、学生和企业的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是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三方共赢的一种培养方式。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①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协议。订单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它要求校企双方在充分进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形成一种法定的委托培养关系。订单协议双方应该明确各自的职责,通过调查研究充分考察订单实施的可行性。一方面,学校应该深入企业对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为协议的签订提供决策依据,为学校专业、课程的开设提供准备条件。学校对企业的调研内容应该包括企业年招聘员工数量、人才类型、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企业的技术状况等。另一方面,企业的需求是订单式人才培养实施的首要条件。企业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学校实施订单教育的用人单位数量;二是单个订单的人才培养数量;三是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需求。当然,学校在考虑签署人才培养订单时,要充分考虑订单的效益,只有企业人才需求量达到一定规模时才能有效实施人才订单培养。
②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培养人才。学校与企业应该根据市场的变化、企业的需要,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和高职教育规律,共同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一种合作、互利的关系,学校是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同时企业不仅要参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还要参与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全过程。订单教育要针对具体岗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这一要求有两种途径:一是顶岗实习,就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在适当的岗位上从事具体的工作;二是仿真实训,就是学生按照具体岗位的规范在校办工厂或教学基地进行实训,这一结果应得到企业的认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应进行跟踪质量管理,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科学有效评估。
③企业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学校对就业学生搞好“售后”服务。在订单式教育完成后,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合格毕业生到企业就业,这是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主要步骤,是区别其他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主要特征,是这种模式的最终目的,也是企业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中比较好的一种人才培养形式,但这种模式在教书育人及企业生产经营之间常存在一定的冲突,主要表现为订单式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狭窄和能力结构的单一。由于订单式培养计划是学校根据企业具体的岗位来确定教育内容和进行技能培养的,为了达到企业要求,学校就没有更多时间去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和转岗能力、给学生传授更多的岗位以外的知识,这不利于学生和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专业理论知识培养
1.大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1)理论知识不够扎实。
当今大学生成才的愿望非常强烈,并有强烈的求知欲,把学好文化知识和高学历作为重要任务。因此,他们非常注重业务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既掌握了电脑知识,又具备了一定英语水平。但是很多大学生存在着“专业理论知识实用论”,选修课和考查课因为考试容易过,所以普遍忽视该类课程的学习。有些大学生错误地认为用人单位重视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因此,就不需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了。甚至少数大学生经常为了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兼职工作而旷课,再加上其他因素,因此大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不够扎实。
(2)某些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
当前某些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失衡,普遍存在重科技知识、轻人文知识的现象,并且在理工科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明显感到自己的知识不够用,综合能力不足。这从侧面反映了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目的不明确,专业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不合理。
2.大学生培养专业理论知识的途径
(1)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求知欲是指人们对知识和真理的渴求欲望。旺盛的求知欲是大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人类面临着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的挑战,知识量、信息量剧增,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将会在时代面前逐渐落伍。因此,大学生应保持旺盛的求知欲,百折不挠地向自己的学习目标迈进。
(2)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一个人的文化知识素质如何,将决定他求职择业时的自由度和取得职业岗位的层次。大学生应自觉地把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求职择业乃至将来的职业生涯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做好知识技能方面的准备。当今世界,各种知识浩如烟海,各门学科交叉渗透,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一个人要想百事皆通,掌握各方面的知识,是不可能的,也不是现代职业岗位所需求的。现代职业所欢迎的是这样的求职者:他们拥有一定的知识,并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所选职业的具体要求,将自己的知识科学地组合以形成合理的结构。大学生应该认识到知识结构在选择职业和就业中的重要作用,根据社会的需要塑造自己,既要注意用丰富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又要注意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三、专业技能知识培养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与社会上的人的最大区别是拥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这也是大学生的优势所在。但同时,大学生在拥有专业知识的同时,却不注重专业知识的运用,即专业技能方面很欠缺。现在用人单位是不愿意花几倍的时间培训学生的专业技能的。专业技能的不强,一方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弊端;另一方面也是大学生不注重培养,不看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其实,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一个学生的专业技能即动手能力或上岗能力。因为用人单位要你是要做事的,需要做纯理论的工作的用人单位现在很少。就业技能不高对用人单位来说只能是一个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作为买家,自然不愿意为质量较低的产品掏钱。正因为如此,现在高校的就业率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比一些重点本科院校还要高。
1.大学生在专业技能知识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消极对待学校实践课程。
对于理工科高校的学生来说,学校都会设置金工实习、电子实验、物理实验等一些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可是有很多学生对于此类课程采取消极态度,实验前不准备,实验过程中不认真,实验后期处理又采取抄袭等行为,丧失了实验课程开设的初衷及意义。而对于金工实习或者其他专业实习,由于考核管理不严厉,很多同学在实习过程中不认真对待,多采取游戏视之的态度。
(2)轻视企业实习阶段的学习。
为了响应国家积极培养学生、提高教育质量的政策,学校都会设置学生到企业实习的阶段。由于学校不负责实习企业单位的安排,多数同学在实习期间不太认真。有的同学直接选择不去实习,到后期交实习报告时采取作弊行为;有的同学认为在实习单位,受人指使、做些杂活对于自己是大材小用,因此产生了情绪上的抵触,在工作时也不会兢兢业业;还有的同学由于主观或者客观原因无法联系到实习单位,最后敷衍了之。
2.大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知识的途径
(1)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实习和见习。
见习、实习为学生创造了实际工作环境,是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适应社会,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从个人来看,实习是大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一种体验,只有亲身经历后方能进一步确定自己的目标职业是否定对了,理想中的职业与实际中的职业是否有差距,差距是多大,自己是否能够接受,因此选定与自己目标职位比较一致的实习岗位非常重要。
(2)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掌握求职的第二块“敲门砖”。
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是现在大学生比较热衷的“充电”方式之一,甚至有很多大学生把职业资格认证视为毕业证之后的第二块“敲门砖”。但是,大学生不要本末倒置,不要为考试而考试,放弃专业学习。也不要盲目去参加各种职业认证考试,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目标职业发展有计划地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四、基本职业素养培养
众所周知,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招聘不到合适的毕业生,造成人才紧缺而影响企业发展的速度。分析这种尴尬现象出现的原因就在于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标准在变化,由“唯人才观”发展到“素质观”,表现为重素质胜过重知识、重人品胜过重文凭、重能力胜过重学历的倾向。
1.大学生基本职业素养的构成
(1)品德结构:包括敬业精神,有责任心、上进心和事业心,能吃苦、讲奉献;角色意识,对职业有认同感,了解职业特性,热爱和追求职业。
(2)智能结构:牢固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知识、某类职业岗位共同的专业理论知识、适应岗位需求的动手技能和智力技能。
(3)身体结构:要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稳定的心理素质。
2.大学生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缺陷显而易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雷声大,雨点少,成才意识强烈,而成才行动缓慢。虽然,大学生对事物具备了判断力,初步树立起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但是行动和思想差距很大,他们渴望求职成功,但缺乏行动,缺乏持久力、专注力,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退缩。
(2)“严格要求他人,宽容对待自己”。更多的时候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缺乏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协调一致性差。
(3)“前怕狼后怕虎”。由于独生子女的生活环境,大学生独立判断能力差,不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择业时讲究“三看”:一看票子(薪金);二看位置(地理);三看牌子(单位知名度)。他们自我意识、金钱意识强,好逸恶劳,又要工时少,又要薪水高。
(5)重理论,轻实践。大学生习惯于啃书本,认为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平时的学习中,不能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有的甚至本末颠倒,所学专业一窍不通,热衷社会“考证热”,花钱买了证书丢了能力。
(6)就业意识超前,而职业素养培养滞后。没有职业准备,缺乏职业角色意识。他们不了解岗位要求、岗位职责以及胜任这份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不注重职业意识的训练,即质量意识、沟通意识、团队意识、服务意识、应变意识、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尤其是沟通能力欠缺。
(7)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一是缺乏诚信。如合肥晚报曾经报道过大学生在求职过程的诚信缺失问题。这篇报道提到,招聘会上一家公司收到了在同一个毕业班同学交的15份简历中,同一年内共“评出”优秀学生干部12名。报道同时指出,大学生夸大在校成绩、伪造各类证书、编造工作经验等,有愈演愈烈之势。二是缺乏敬业精神。大学生频繁跳槽也是近几年来用人单位越来越头疼的问题。
3.大学生培养基本职业素养的途径
职业素养是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内在表现。和职业技能相比,职业素养更多地体现了大学生的品质特点,属于大学生求职的“软件”条件。因此,大学生对此不可小觑,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要注重培养自身的基本职业素养。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大学生已不是“天之骄子”,但不少大学生依然没有放弃“精英”的优越感,对自身期望值很高。他们认为读了大学就应当理所当然当国家干部,就应该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很少考虑到自己择业期望值是否符合实际,所选职业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是否适合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一味地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大学生要想成功就业必须丢掉“精英意识”,改变“学而优则仕”的择业观念,放下架子,低姿态进入社会,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寻找发展的机会。其实各地各行业的人才缺口很大。国家的有关政策和发展趋势也使得广大的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基层对大学生的需求量非常大,可供大学生施展才华的空间也很广阔。大学生应该到基层去,在有发展潜力和弹性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积累经验。
(2)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
①加强责任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强与不强会对就业产生重要影响。责任意识是一个人对其所属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们承担的任务的自觉的态度,是一个人能否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是做人的一项基本素质。目前,在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双选”活动中,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认同自己单位,认同企业文化,要求所聘人员对自己、对事业、对社会具有高度责任感,有主人翁精神。因此,作为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强化对班集体,对组织及领导交付的工作的责任意识,有意识培养尽心尽责的做事精神,对未来参与激烈的就业竞争,无疑会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②注重培养敬业精神。敬业,就是尊敬自己的职业。其实,敬业精神也是一种对待自己的态度。一个人如果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生存的需要,那么谋生式的敬业就够了。根据马斯洛的五大需要层次理论,当人们满足了一定的生存和安全需要,他就会产生更高一层次的需求:对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需求。对于大学生而言,参加工作的目标也不能仅仅满足自己的生存,而是要实现更高一层次的需求,也就是需要大学生真正认识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这是更高一层次的敬业精神。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培养自己积极的心态,抑制消极心态,并用积极心态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形成动力。保持积极的心态是敬业的心理基础和前提。用人单位也需要具备敬业精神的大学生,因为他们能更快地成长为真正的职场新人。
③强化诚信意识。目前少数大学生信用的缺失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因此,许多用人单位将诚信作为考察录用毕业生的重要指标,诚信意识也成为毕业生就业力强弱的重要内容。用人单位需要德才兼备的毕业生,对有德无才,或是有才无德的毕业生,均不受欢迎。因此,作为在校大学生,随时强化自己的诚信意识,做一个诚信的人,将为自己未来的就业增加一份厚重的砝码。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除了上述的几个方面之外,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还包涵健康的身体素质培养和健全的心理素质培养、职业礼仪培养等方面。同时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以及参与社会活动过程中的各个方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学生不仅在接受教育阶段要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职业素质各个方面进行培养,不断提高自己,同时也要在步入职场后,注意自身职业素质的培养,以求在职业的发展中得到长期的发展和提高。
案例:
品德高尚赢回报
来自四川的小余从报上得知一公司招聘业务专员后,即来面试,刚进入公司,小余就看见地上有一张200磁卡。小余捡起磁卡。从表面看,小余无法判断磁卡是否有效,但出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品德,小余在与主考官见面时将磁卡交给了对方。当天参加面试的求职者有十几位,可在最后决定录用名单时,她成了幸运儿之一。
点评
其实,那张磁卡不是用人单位专门用来考察求职者是否爱财的题目,而是那天刚好小余碰巧遇到。事后,该用人单位说破格录取小余的原因就是小余能注意细节,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第二节 社会培养
导入案例:
从补贴生活到体验社会,大学生喜欢兼职
新华网长春12月13日电(记者姚孔博)即将在2007年毕业的阿旭是众多大学生中的普通一员,他的兼职经历几乎代表了近些年大学生“兼职事业”的发展历程:大一的时候做家教和派单员;大二以后开始为企业做市场调研;到了大三又做起兼职客户代表,在机场向国外客商推销产品。
从前,提到大学生做兼职,普遍想到的就是做家教、发传单等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工作,且做兼职的学生多为了补贴生活。而现在的大学生,不仅开始广泛做起兼职,在做兼职的时候注重体验社会,并且高智力含量、高收入乃至自主创业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
中山大学的阿峰所在的物理学院的学生自己成立了“家电维修小组”,通过本专业的技术,修理废旧音响,而后租给社会上的需求者。“市场价格为700元一天,我们只要300块,非常抢手。”不仅如此,小组还自己研制了抢答器租给需求单位,同时派技术员全程服务。
自主创业兼职做“老板”的大学生也大有人在。东北师范大学的小美是在北方读书的南方人,她知道南方人喜欢煲汤,对人参的需求很大。然而南方市场上的人参数量少、价格高,东北的人参资源却十分丰富。今年10月,小美就开始在网上开店卖人参,进货全部来源于中外闻名的长白山。虽然现在还只有零星的生意,但小美很乐观:“这才是创业阶段,我一个同学在山东卖韩国化妆品,都已经做成几百宗生意了,我的生意也会更好的。”
点评
(1)大学生广泛做兼职且兼职的水准越来越高,与大学扩招后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用人单位招聘时要求工作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做兼职既可以锻炼自己、增加经验,还能获得收入,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青睐。
(2)做兼职是大学生融入社会的有效方式之一。一些学生大学毕业后对就业感到恐慌,对进入工作岗位充满恐惧,不愿社会化,找不到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大学期间鼓励学生多做兼职,在压力较小的情况下,学生获得收入的同时也能部分实现个人价值,渐渐就能够社会化。
一、社会培养的内涵
所谓社会培养,就是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情况,利用企业或其他社会资源提供的条件,对大学生实施的培养。
二、社会培养的方式
1.社会兼职
(1)社会兼职的内涵和形式。
社会兼职是指大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从事的一项社会活动。当今社会,在校高职生参加社会兼职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非常普遍的现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封建文人的清高自赏已被时代所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大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更为积极地参与实践。
据调查,目前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十大兼职为家教、市场调查、活动主持、网页制作、电脑程序设计、推销、网络推广员、模特、辅导班教师、餐厅服务员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兼职工作将更加多样化。
(2)大学生从事社会兼职的作用。
①有利于大学生积累专业经验。大学生所做的社会兼职工作与自己的专业有一定的联系,可以提早积累经验,为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得心应手打下基础。如家教、辅导班教师,这类专业的大学生需要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来应付多变的课堂教学,兼职就能为他们提供很好的平台来不断积累教学过程中的经验。网页制作、电脑程序设计等则是大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强化了实践,也就是做的过程,更有利于他们在电脑操作上的进步、网页制作上的创新。
②有利于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兼职,一方面大学生把在学校学的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或者在学习和解决书本上没有涉及的问题时使专业知识得到深化。另一方面,社会兼职走出了原有的生活圈,接触到许多非书本知识,如人际关系、应变能力等,从而学到许多学校学不到的东西,扩大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③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通过社会兼职,大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在兼职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中,体验生活,培养个人的能力;通过脚踏实地的实践和来自成功与失败的磨练,使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白自己走向社会后将充任怎样的角色;通过兼职中的观摩与学习,审视社会的规范与要求,从而检讨自己的问题,树立符合社会要求的学习目标。
(3)大学生从事社会兼职的注意事项。
①端正出发点。大学生从事社会兼职主要是为了锻炼成长,而不是主要为了挣钱。挣钱就干,不挣钱就不干,就有可能选择一些无意义的甚至有害的事做,或浪费时间精力,或者身心受害。实践证明,在大学期间将自己的眼光转移到经济上,太过于“向钱看”将严重制约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②处理好兼职时间与学习时间的关系。要做到学习与工作“两不误”。兼职时间和学业课程时间安排一定不能起冲突,要分清主次,在不耽误自己学业的前提下进行社会兼职。
2.顶岗实习
(1)顶岗实习的内涵和形式。
顶岗实习是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途径。所谓顶岗实习是指大学生到具体工作岗位上,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一边学习一边在生产一线的诸多岗位与一般职业人一样从事生产性劳动,其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员工。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
顶岗实习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时间比较长,贯穿于“2+1”人才培养模式中“1”阶段的始终;二是教学环境真实,学生是在企业真实的工作岗位上进行综合能力训练,要完成岗位任务;三是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学校的在校学生,一方面是企业的工作人员,所以不但要完成学校布置的课程学习、毕业设计,还要作为企业员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
顶岗实习分为专业顶岗实习和一般顶岗实习两种形式。
①专业顶岗实习。专业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到具体工作岗位上,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一边学习一边在生产一线的诸多岗位与一般职业人一样从事生产性劳动,其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员工。
专业顶岗实习是“2+l”人才培养模式的组成部分,而“2+l”人才培养模式又是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其中一种实践模式,是一种将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各种资源整合,学校把课堂设置到企业,让学生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学习,企业把学生视为正式员工使用,按企业要求进行管理和考核,以培养适合企业或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
专业顶岗实习模式对大学生的要求较高,在顶岗实习之前必须经历三个阶段的能力训练:第一阶段使学生具备基础专项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技术应用、管理能力);第二阶段在校内实施以真实的专业技能为载体的模拟仿真综合实践训练,使学生具备综合实务能力;第三阶段在企业真实情境中进行实习,使学生具备就业顶岗能力。
②一般顶岗实习。一般顶岗实习就是大学生比较熟悉的一般的实习,与专业顶岗实习相比,一般顶岗实习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不高,但它对大学生的其他职业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如责任意识、社会能力等。
(2)大学生顶岗实习的作用。
①有利于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大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就是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大学生顶岗实习一般都是选择对口的企业实习,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能学以致用。因此,顶岗实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发展。顶岗实习可以很好地实现两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习实训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有效地解决生产实习、社会实践与工作实际脱节的问题。顶岗实习提供学生深入到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去体验的机会,接近社会和现实生产,获得大量感性知识和许多有价值的、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能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接触的实际工作进行对照、修正和比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方法、思路和进一步认识的基础。
②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一方面,学生通过亲临其境地在职业环境中去体验的学习方式,使理论与实践知识更好地转变和融合,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顶岗实习完成实习与就业的“零距离”接轨,在实习的同时慢慢向就业转变,更可在此期间得到老师、企业相关人员的指导,明确个人的职业生涯及发展方向,为以后择业和就业打造良好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水平。学生通过上岗实习、参观访谈、跟师学艺、动手操作、专题研修、课题跟踪、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实习实践活动充分了解到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运营流程、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要求,强化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毕业生更加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③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大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时一边学习、一边实践,通过磨练,可以使自己熟练掌握企业生产工艺,成为熟练的技术人才。单位需要一定经验的人才,到岗后马上能用,而实习生熟悉企业的各项工作程序,分担实习单位的大量的实际工作,如果双方满意,就可以签就业合同。从企业而言,实习的时间可以作为企业考察时间,实习结束,实习单位提前预订,双方达成意向,在空间和时间上抢占就业先机,同时为学校解决实习与就业问题,提高就业率,达到实习与就业双赢。
(3)大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普遍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①对顶岗实习的认识存在偏差。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大学生以企业“准员工”身份参加劳动。这种双重身份会使大学生产生角色混乱,以至不能正确认识顶岗实习的意义。顶岗实习是利用企业的真实环境和高效资源,培养企业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主要目的是在企业中通过岗位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但由于顶岗实习是带薪且和就业相联系,不少大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有片面性,误认为顶岗实习就是就业,片面考虑或强调企业的工作条件、工资待遇,却忽视了顶岗实习的实质——实习。
②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顶岗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a.错误地认为顶岗实习只是走过场,对学业的帮助成效不大。
b.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认为自己是大学生,专业理论水平高,觉得自己做这样的事情是“大材小用”,工作报酬也远远达不到自己的要求。
③适应能力不强。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实习中适应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
a.缺乏吃苦耐劳品质。因为基本未曾从事过企业的体力劳动,当面对机器轰鸣声、简单重复的操作、加班加点等状况,常产生厌烦、枯燥、抵制等情绪。
b.欠缺交流沟通能力。学生未能很好与企业领导、师傅沟通、融洽相处,得不到企业领导的赞赏或师傅的真心指导。因此,常常出现同学抱怨请假得不到批准,在实习中学不到真正东西等不正常现象。
④缺乏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实习过程中,少数学生认为自己是实习生,理所当然地应比正式员工要求的低一些,所以在工作中纪律散漫,敷衍了事,缺乏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朴实的工作作风,对此实习单位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有的学生对企业的劳动缺乏充分的认识,不明白走上劳动岗位是迈上自力更生的第一步,要吃的苦还很多,还要经受各种各样的磨练,嫌脏怕累,拈轻怕重,对工作时间长、加班、上夜班等不能接受,对伙食、住宿条件、工作环境不满,要求退出实习。有的学生难以适应单位严格的管理和紧张的工作氛围,自动中断实习或因迟到、旷工而被单位辞退。
(4)大学生顶岗实习时的注意事项。
①精心选择实习岗位。大学生在选择实习岗位时除要考虑个人特长、兴趣、爱好外,还要考虑该实习岗位对未来工作的影响及工作能力的提高程度。
②主动了解熟悉实习企业与实习岗位。为了更好地做好实习岗位的工作,大学生应主动了解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流程等,了解实习岗位对员工职业技能、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的要求。
③要不耻下问,虚心好学。顶岗实习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大学生在校学到的仅是理论知识,即使学得再好,在用到实践上时也会遇到不懂的问题,因此,大学生在顶岗实习遇到问题时要不耻下问,虚心向指导老师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指导老师的赞赏,指导老师也才会不遗余力地指导。
④从低层做起。大学生在顶岗实习中要充分认识到“在校上学”与“企业顶岗”、“上课”与“上班”之间的联系,把职业道德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千万别把“眼高手低”当自信,所有成功都必须经历锻炼基本功的苦熬阶段,一步一个脚印是走向成功必须有的态度。顶岗实习中,有些问题师傅不一定会明确地教你该怎么做,要学会自己琢磨着找问题“偷师”;有时工作可能是简单的机械重复动作或琐碎活儿,也不要怨声载道,因为成功的人都是从锻炼心态和态度开始。工作不管难度高低、强度大小,都有锻炼人的价值,只要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就会得到回报。
(5)学校在大学生顶岗实习时要做好的事项。
①尽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一是做好顶岗实习重要性教育。二是做好职业道德教育。可围绕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等为主题开展大讨论,让大学生明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三是做好安全纪律教育。把人身安全、生产安全和遵纪守法作为重点教育内容,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排查各种隐患。四是做好励志教育。要教育学生懂得,不与时俱进,不具备积极进取精神,不能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往往只能沦落到被社会淘汰的境地。
②尽力做好实习过程的督查考核。实习督查一般由指导老师通过看望、电话、手机短信、QQ通信和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学生沟通,要求指导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和实习单位基本情况,指导学生依据方案和大纲制订实习计划,指导学生按计划进行生产实践,必要时进行现场教学,同时做好指导日志的记载。学生的顶岗实习必须接受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双重考核。一是由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占总成绩一定比例(一般为60%)。二是校内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和实习报告进行考核,其结果也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一般为40%)。
③完善顶岗实习跟踪信息反馈体系。首先,明确反馈机构的职责,系领导、就业指导中心(监督、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就业指导、就业跟踪)——实习指导教师(基地实习指导)。其次,建立实习档案,为学生建立一份详尽的档案,详细记录学生的实习进程,记录学生的姓名、性别、专业、学历、联系方式、实习方向。实习指导教师根据材料,随时与实习生建立联系,每月进行访谈,了解学生的动态、最近状况、心态如何,并记录。第三,系级领导及小组成员不定期进行走访,关心学生。定期与用人单位联系,摸清学生的实际表现,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实习指导方向。
案例:
顶岗实习让学生与企业无缝对接
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小佘2007年就读广西某学院,由于顶岗实习期间表现突出,他收到了实习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柳州市分行的聘用书。权衡再三,他选择了直接就业。
小佘说:“进校时,我就定下了专升本的目标,当时认为有本科文凭找工作更容易。但通过3年学习,我感觉自己已经掌握了一门重要的实用技术,找工作的底气足了。被邮政储蓄银行录用后,收入待遇比普通高校毕业生还高,发展前景也好。再读本科,毕业后未必有这样的好机会。”现在,他担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柳州市分行个贷中心借贷经理,毫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高职生找工作比较容易,而且就业质量也较高。”小佘的老师张老师这样解释学生放弃专升本的理由。她介绍,现在高职院校推行顶岗实习,使学生具备了适应社会需求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找工作前,小佘已在银行“顶岗实习”半年,这是他放弃专升本的原因之一。实习时,经理像老师般耐心解答各种问题;积极参加企业的各种培训讲座,自己为企业每一步发展目标的实现而雀跃;企业对实习学生进行述职式考核。“我已不知不觉把自己当成了企业的一分子,很适应它的职业环境与文化氛围。”张老师认为,顶岗实习就是将学生放到社会的职业环境中,在学校老师和企业人员双重教育下,在两种育人环境的熏陶下,学生能完成从“孩子”、“学生”到“职业人”、“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更能适应企业需求。
点评
顶岗实习是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环节,严格的培训强化了高职生的纪律意识、责任意识,亲情化关怀增强了高职生对企业的归属感,述职式考核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综合能力。
第三节 自我拓展
拓展,顾名思义,“拓”就是开辟新的领域,“展”就是展开、发展,拓展就是开辟新的领域,发展新的自我。在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过程中,自我拓展是将学校培养过程中掌握的职业发展与就业基本理论转化为能力,提高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大学生素质自我拓展训练
素质拓展的基本含义是素质的开拓与扩展。素质拓展训练就是通过身心两方面的体验和修行,来提升原有素质的稳定性和激发潜能,完善素质组成。
素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需要经过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把平时日积月累的行为规范变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的过程就是素质的养成。教育可以“催化”素质的养成,而素质拓展训练可以使素质得到全面改进,激发、调整、升华、强化大学生的心理、身体、品德素质和潜能,力求使他们达到心态开放稳定、敢于应对挑战、富有创新活力、促进团队形成的目的。
1.大学生素质自我拓展的内容
大学生的素质必须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专业素质是本领,身体心理素质是保证。四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结合的程度越高素质就越高。
(1)思想政治素质是个体在政治方向、政治态度、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所具有的水平,它是未来大学生走向社会、成就事业、继续发展的精神支柱,是重要的素质。
(2)文化素质是指大学生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学习和健康高雅情趣的培养。
(3)专业素质主要指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
(4)身体心理素质是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总称。身体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的健康的体格,全面发展的身体耐力与适应性,合理的卫生习惯与生活规律等;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稳定向上的情感力量,坚强恒久的意志力量,鲜明独特的人格力量。
2.大学生素质自我拓展训练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主要是针对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以自我为中心、过于自傲或自卑、娇生惯养、意志力弱、心理素质和挫折承受力差、与人合作和沟通意识不足等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活动主题和项目,使学生从中体验、反思、领悟并激发、调整、提升个人潜能,从而达到提升人格修养的目的。它强调的是学生高度参与,在参与中学习、领悟,获得成长。
(1)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
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主要包括大学生在学校参加党、团组织的重要活动以及在思想认识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表现。
基本素质要求: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具有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思想觉悟;具有投身改革、乐于奉献的时代精神;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自强不息、求实创新的优良品质。
训练途径:
①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与自身修养为主题的报告会、演讲会、讨论会、征文比赛、参观等教育活动;
②开展倡导文明新风的团日活动,提高广大团员的意识;
③加强理论学习活动,提高广大同学理论学习的兴趣和水平;
④通过评优活动表彰先进并树立榜样;
⑤通过党校、学生干部培训等方式,培养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好的团学干部,引导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递交入党申请书;
⑥通过访贫问苦、企业观摩等活动增强责任意识。
(2)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主要包括学生组织或参加的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
素质要求:能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社会能力;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训练途径:
①开展以专业教育实践、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宣传学校、校友追踪等拓宽实践能力的活动;
②开展以国情教育、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扶贫帮困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双休日、法定假日、寒暑假等课余时间参与的各种社会实践等;
③开展旨在培养社会责任感的社区服务活动;
④参加关注社会、关注他人、奉献爱心的志愿者服务活动;
⑤参加班级工作及校、系部各种学生社会工作;
⑥开展建设文明校园活动,重点开展以争做文明学生、创建文明寝室和建设文明校园为主题的活动;
⑦参加学雷锋做好事、无偿献血、扶贫帮困等青年志愿者活动。
(3)科技学术与创业训练。
科技学术和创业训练主要包括学生课外从事的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在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科技、创业等比赛中取得的成绩。
素质要求: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底蕴;具有新技术、新观念的跟踪和鉴别能力;具有创新的意识和思维习惯。
训练途径主要有:
①参加校、系的各类科技类社团及其活动;
②参加校、系组织开展的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撰写科技学术论文;
③参加体现创新性、科学性的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
④参加各类创业培训,撰写创业计划;
⑤参加以科研兴趣为主题开展的学生社团、研究性教学项目等。
(4)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
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主要包括学生参与的文化艺术活动和取得的成绩,以及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其他经历。
素质要求:具备发现美、创造美、实践美的能力;具备高尚的人文精神;具有开拓进取的健全人格;具有适应环境、善于调节的健康心理;具有胜任学习和工作的健壮体魄。
训练途径:
①参加以弘扬民族文化和倡导高雅艺术为目标的演出、讲座等系列活动;
②参加以倡导人文精神为目标的读书、演讲、辩论等系列活动:
③参加其他为广大同学所喜爱,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群众特点的文化活动;
④参加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服务活动;
⑤参加提高健康水平的群众性系列体育活动;
⑥参加有助于培养协作精神、坚强的意志品质,并有一定创意的集体活动。
(5)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
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组织或参加的社会工作、社团等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
素质要求:具有较强的群体活动组织和协调能力;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训练途径:
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参加学生各类社团,在各类形式多样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和才华;
②参加其他社会组织或团体组织开展的公益活动,注重社会公德、社会责任感及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③参与学生会、学生社团、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组织工作,在工作中丰富和锻炼自己的能力。
(6)技能培训及其他。
技能培训主要包括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及取得的成绩,以及其他无法复制的重要经历或成果。
素质要求: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现代技术;具备现代社会要求的基本技能。
训练途径:
①参加以提高相应的专业基本技能为目的的各项技能训练;
②参加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的的职业技能培训、考证等活动;
③通过各项技能训练形成专业技能素养;
④通过行为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二、职业素质拓展训练
1.人际关系训练拓展——建立全新和谐的职场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资源。这个世界上有某种专业能力的人很多,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为什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人际关系和沟通方面有所欠缺。
美国著名的企业家、职业指导专家卡耐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是靠人际关系、处事技巧。”不可否认,在相同智商、同等学力和工作条件下,谁的人际关系好,谁的人际资源丰富,谁就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据《华尔街日报》针对人力资源主管与求职者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95%的人力资源主管是通过人脉关系找到合适的人才的。而且有61%的人力资源主管认为,这是最有效的方式。对于求职者来说,他的人际资源越丰富,他在职场上获得的信息就越多,相对来说,机会也就越多。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如果一开始就能注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尽快与周围的人融为一体,尽快地融进新单位的企业文化中,使自己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分子,便可以顺利打开局面,融入新的环境。总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成为我们有效的人际资源,并为我们的工作及职业生涯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人际关系训练的目的:排除紧张情绪,推销自我,突破面试关,展现自我魅力,建立良好的社交体系,走出沟通误区。
如何进行人际关系的训练呢?
(1)建立和谐职场人际关系的原则与技巧。
①用良好的第一印象和同事沟通。
a.服饰整洁,注意仪表。单位里的人们都会比较关注新来的同事,有些人喜欢评头论足。所以,大学生一定要注意衣着整洁大方,并与自己的身份相符合,与单位的一贯风格相协调。要知道,良好的仪表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传递着不少的信息。
b.举止得体,言谈亲切。初到工作单位,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极为重要。对于大学生来说,不骄傲、不自卑、不拘束、不较真。注意举止文明,彬彬有礼,言谈亲切。到了单位后,要礼貌地向大家做简要的自我介绍,然后态度真诚地请教有关工作方面的问题。注意细心观察,区别对待,不要冒失莽撞地大发议论。
c.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到一个工作岗位,能不能给周围同事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还得靠虚心好学。虽然是大学生,学历可能比其他员工要高,但走上工作岗位,一切必须是零起点,从小事做起,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如在办公室,打开水、接电话之类的小事,都要积极去做,不怕吃苦,不耻下问,虚心向老同事学习。
d.遵章守纪,诚实守信。这既是工作中的要求,也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美德。初到工作单位,要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积极主动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在与人交往中,一定要诚实、守信。如果没有时间观念,大大咧咧,懒散懈怠,则不可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赖。
②用和谐的人际关系与职场沟通。
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建立和谐的职场人际关系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消除孤独和陌生感。大学生初到新的工作单位,走进完全陌生的天地,生活和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容易觉得孤独寂寞。要尽快与周围融为一体,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便可很快消除孤独和陌生感。
b.尊重与诚恳。不论是与上级相处,还是与同事协调工作,都应该以尊重、诚恳与主动的态度相处。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主动随和、热情助人,会受到大家的喜欢。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在工作上难免出现漏洞,作为下级和同事,关键时刻要帮人一把,不可冷言旁观,这也是取得大家信任的好机会。
c.主动与谦虚。作为新来的员工,保持主动和谦虚是很有必要的。做人低调,待人谦和,工作主动、积极、勤奋,给人以好的印象。
d.与领导相处。要对他的背景、工作习惯以及个人的一些情况有一定了解。在与领导交谈时,要用心倾听,真正弄懂领导的意图,在领导做出最后决断之前,要及时提供所有意见、建议和设想,不能想到了不说。一旦领导确定了行动方案,就不应该再做争论,不要干扰领导的决定。
e.和同事相处。以平等、宽容、团结为原则和同事相处。不要卷入是非矛盾之中、拉帮结派搞小团体;与同事工作时碰到什么困难或疑惑,应主动向他们请教。同事之间有了矛盾,最好当面交谈解决。由于你是新员工,要注意不要过多地亲近某一个同事,不要有意去冷落了任何一个同事,不要热衷于打听别人的隐私、说别人的闲话,更不要出言不逊而伤害同事感情。这些都是新员工在新岗位上的大忌。
(2)优化人际关系的方法。
①提高修养。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留给他人的印象十分强烈,而精神面貌是由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决定的。素质修养不仅影响人的精神状况,而且制约着人的举止风度。因此,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以文明健康的精神面貌出现在他人面前。
②避免争吵。避免争吵是人际交往中的又一技巧,大学生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段,遇事爱争高低,好胜心强,然而这样做只能伤害感情。其实温和友善比愤怒和暴力更加有力。要想说服对方,应该创造友好的气氛,尊重对方的意见,要让对方在心平气和中接受你的观点。
③找好切入点。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爱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如果在交往中,你谈别人不感兴趣的东西,只能使对方反感。所以,交往开始时要注意把话题引向对方的兴趣点上,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开端。
④要善于倾听他人。上帝给了人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让人多听少说。人际关系学者认为,倾听是维持人际关系的法宝。如果你想成为受欢迎的人,那就多听少说,做个认真的听众。
⑤敢于诚恳认错。人免不了会犯错误,有的人知错不改,甚至推卸责任,令人讨厌。明智之举是一旦发现自己错了,马上诚恳承认,并先说出别人正想说出的责备你的话,对方就会宽容和谅解你。
⑥保持相对距离。交往距离的远近与人际关系的亲疏成正比,一般关系融洽的人交往相处距离较近,反之较远。但初交时距离太远,会让人认为你无诚意,有意疏远他;距离太近,又会让对方产生别的想法。选择适当的交往距离很重要。
2.团队合作能力素质训练拓展——营造合作创新、实现双赢的职场氛围
合作是职场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人们具有竞争意识,更需要人际之间的合作。在竞争过程中,个体间的竞争将越来越有限,更多的是群体和团体之间的较量。而群体之间的竞争则意味着更广泛的协调与合作,需要群体内部和外部更广泛的协调和配合。可以说,在未来的社会里,任何领域、任何工作的开展和任何成就的取得都将不可能是一个人所能为,而是人们通力合作的结果。在强调团队合作的今天,学会与不同的人共事,即学会与人合作,是高等院校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为随着社会各种组织中知识型员工的增多,以及工作内容中智力成分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来完成。与传统组织管理模式相比,团队协作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团队更加强调其中个人创造力的发挥,以及团队整体的协同工作。团队协作模式对个人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成员除了应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有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这种合作能力,有时甚至比成员的专业知识更加重要。
团队合作训练的目的:使每个岗位人员融入到团队中去,在团队中最大限度发挥特长,通过合作实现双赢。
怎样加强与同事的合作,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呢?
(1)学会欣赏别人。欣赏同一个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就是在为团队增加助力;改掉自身的缺点,就是在消灭团队的弱点。欣赏就是主动去寻找团队成员的积极品质,学习这些品质,并努力克服和改正自身的缺点和消极品质。这是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的第一步。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一个人的身上都会有闪光点,都值得我们去挖掘并学习。要想成功地融入团队之中,善于发现每个工作伙伴的优点,是走进他们身边、走进他们之中的第一步。适度的谦虚并不会让你失去自信,只会让你正视自己的短处,看到他人的长处,从而赢得众人的喜爱。每个人都可能会觉得自己在某个方面比其他人强,但你更应该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他人的强项上。因为团队中的任何一位成员,都可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因此,你必须保持足够的谦虚,这种压力会促使你在团队中不断进步,并真正看清自己的肤浅、缺憾和无知。总之,团队的效率在于每个成员配合的默契,而这种默契来自于团队成员的互相欣赏和熟悉——欣赏长处、熟悉短处,最主要的是扬长避短。如果达不到这种默契,团队合作就不可能真正成功,团队成员的个人前途也将渺茫。
(2)学会尊重别人。尊重是团队成员在交往时的一种平等的态度。平等待人,有礼有节,既尊重他人,又尽量保持自我个性,这是团队合作能力之一——尊重的最高境界。团队是由不同的人组成的,每一个团队成员首先是一个追求自我发展和实现的个体人,然后才是一个从事工作、有着职业分工的职业人。虽然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在一定的生长环境、教育环境、工作环境中逐渐形成的与他人不同的自身价值观,但他们每一个人也同样都有渴望尊重的要求,都有一种被尊重的需要,而不论其资历深浅、能力强弱。
尊重,意味着尊重他人的个性和人格,尊重他人的兴趣和爱好,尊重他人的感觉和需求,尊重他人的态度和意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义务,尊重他人的成就和发展。尊重,还意味着不要求别人做你自己不愿意做或没有做到过的事情。尊重,还意味着尊重团队成员有跟你不一样的优先考虑,或许你喜欢工作到半夜,但其他团队成员也许有更好的事情可以做。只有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尊重彼此的意见和观点,尊重彼此的技术和能力,尊重彼此对团队的全部贡献,这个团队才会得到最大的发展,而这个团队中的成员也才会赢得最大的成功。尊重能为一个团队营造出和谐融洽的气氛,使团队资源形成最大程度的共享。而如果一个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将彼此的知识、能力和智慧共享,那么,这对整个团队以及每一个成员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3)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合作基础,因为这是一种真正的以退为进的团队策略。
首先要学习团队的积极品质,团队强调的是协同工作,所以团队的工作气氛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团队的工作效率。在一个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作为团队的一员,应该主动去寻找团队成员的优点和积极品质,学习它,并克服自己的缺点和消极品质,让它在团队合作中被弱化甚至被消灭。如果团队的每位成员都主动去寻找其他成员的积极品质,那么团队的协作就会变得很顺畅,工作效率就会提高。
第二要时常检查自己的缺点。团队工作需要成员在一起不断地讨论,如果一个人固执己见,无法听取他人的意见,或无法和他人达成一致,团队的工作就无法进行下去。团队的效率在于配合的默契,如果达不成这种默契,团队合作就不可能成功。所以要经常检查自己的缺点,如果意识到了自己的缺点,不妨将它坦诚地讲出来,承认自己的缺点,让大家共同帮助你改进,这是最有效的方法。虽然这做起来很难,但这更能为你赢得理解和帮助。
第三要让大家喜欢你。要使自己的工作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认可,而不是反对,必须让大家喜欢你。但一个人又如何让别人来喜欢你呢?除了在工作中互相支援、互相鼓励外,还应该尽量和大家一起去参加各种活动,或者礼貌地关心一下大家的生活。要使大家觉得,你不仅是他们的好同事,还是他们的好朋友,那还会有谁不喜欢与自己的朋友合作吗?
第四要保持足够地谦虚。任何人都不喜欢骄傲自大的人,这种人在团队合作中也不会被大家认可。可能你在某个方面比其他人强,但你更应该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他人的强项上,只有这样,才能看到自己的肤浅和无知。因为团队中的任何一位成员,都有自己的专长,所以必须保持足够地谦虚。谦虚会让你看到自己的短处,这种压力会促使你在团队中不断地进步。
3.意志力素质训练拓展——培养恒心与毅力,锻造职场助推器
意志力,是在实现目标的艰辛路途上不可或缺的品质。大学生要锻造就业意志力,从寻找就业岗位到职场拼搏,从某个方面来讲,是感情、理性、意志力、拼搏的结果。只要坚定不移地、充满意志力地去行动,就一定会达到目的。一般说来,意志力主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四个方面。自觉性是能清楚而深刻地认识行动的目的,并主动支配自己的行为,使之达到预定目标的意志品质。果断性是善于抓住时机,应对复杂情况,迅速有效处理各种矛盾,坚决采取行动和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坚韧性是指以坚强毅力、顽强精神面对困难,持之以恒地向预定目标前进的品质。自制力是指一个人能控制和协调自己的欲望或情绪干扰,能够保持充足的精神去克服困难、摆脱逆境的心理品质。
意志力训练的目的:摆脱消极心态,战胜惰性心理,克服绝望情绪,培养恒心与毅力。如何锻炼意志力?
(1)强化正确的动机。人们的行动都是受动机支配的,而动机的萌发则起源于需要的满足。什么也不需要或者说什么也不追求的人,从来没有。人,都是有各自的需要,也有各自的追求。只是由于人生观的不同,不同的人总是把不同的追求作为自己最大的满足。意志力用于积极向上的目标追求时,将会变成一种巨大的力量。
(2)从小事做起,可以锻炼大毅力。人皆可以有毅力,人皆可以锻炼毅力,毅力与克服困难伴生。克服困难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增强毅力的过程。毅力不很强的人,往往能克服小困难,而不能克服大困难;但是,积克服小困难之小胜也能使人拥有克服大困难之毅力。今天,你或许挑不起一百斤的担子,但你可以挑三十斤,这就行。只要你天天挑,月月练,总有一天,一百斤担子压在你肩上,你能健步如飞。恽代英说的深刻:“立志需用集义功夫。余谓集义者,即在小事中常用奋斗功夫也……在小处不能不犯过失者,其在大处犯过失必矣。小压迫小引诱即能胜过,在大压迫大引诱中能否胜过尚为一问题。如小处不能胜过尚望大处胜过,岂非自欺之甚呼?胜过小者,再胜过较大者。此所谓集义也。不然集义仍然是一句空话。”小事情很多,从哪些小事情做起,有的人好睡懒觉,那不妨来个睁眼就起;有的人“今日事,靠明天”,那就把“今日事,今日毕”作为座右铭;有的人碰到书就想打瞌睡,那就每天强迫自己读一小时的书,不读完就不睡觉,只要天天强迫自己坐在书本面前,习惯总会形成,毅力也就油然而生。人是需要从自己做起的,因为人有惰性。克服惰性需要毅力。任何惰性都是相通的,任何意志性的行动也是共生的。事物从来相辅相成,此长彼消。从小事情就可以培养大毅力,其道理就在其中。
(3)培养兴趣能够激发毅力。有人说兴趣是毅力的门槛,这话是有道理的。法布尔对昆虫有特殊的爱好,他在树下观察昆虫,可以一趴就是半天。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说,我经常不分日夜地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有人以为我很苦,其实这只是我兴趣所在,我感到“其乐无穷”的事情,自然有毅力干下去了。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某项工作发生内在的稳定的兴趣,那么,令人向往的毅力不知不觉来到他身边,也就成为十分自然的事情。
(4)由易入难,既可增强信心,又能锻炼毅力。有些人很想把某件事情善始善终地干完,但往往因为事情的难度太大而难以为继。对毅力不太强的人来说,在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突破口时,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由易入难的原则。徐特立同志学法文时,已年过半百,别人都说他学不成,他说,让我试试看吧。他知道自己记性差了,工作又忙,所以开始为自己规定的“指标”,只是每天记一两个生词。这个计划起步不大,容易实现,看起来慢了一些,但能够培养信心,几个月下来,徐老不但如期完成计划,而且培养了兴趣,树立了信心,又慢慢掌握了学法文的“窍门”,以后每天可以记三、四个生词了。徐老的做法很有辩证法。要是一开始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就提出过高的指标,结果计划很可能实现不了,信心也必然锐减,纵使平时有些毅力的人,这时也可能打退堂鼓。美国学者米切尔·柯达说过:“以完成一些事情来开始每天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不管这些事情多么微小,它会给人们一种获得成功的感觉。”这种感觉无疑有利于毅力的激发。柯达的话看来对于我们干其他事情,也是会有启发的。
(5)通过一些技巧锻炼意志。
①努力去做自己虽不感兴趣但却必须做的富有意义的工作。生活中并非每一件事都那么引人入胜,有些事是必须打起精神才能做好的,如上课注意听讲、坚持跑步等。做这些事正是考验和锻炼你的意志的好机会,你应当定出目标,坚持去做。当然,你完全可以从小事做起,如按时起床、坚持写日记等。完成这些小事的过程,也就是提高意志力的过程。
②通过体育活动或劳动来锻炼意志品质。每一项体育运动都能锻炼相应的意志品质,如跑步、骑车等都可以锻炼顽强性,跳水、登山等可锻炼勇敢和果断性,球类运功可锻炼主动性、独立性,体操、田径等可锻炼坚持性、自我控制力,等等。劳动也可以锻炼各种意志品质。因此你只要经常参加运动和劳动,自然就可锻炼自己的毅力和恒心,从而对自己意志品质的全面提高有所助益。
4.自信心素质训练拓展——充满自信,赢得职场的成功
自信是求职前必备的心理素质,也是求职成功的关键。试想,一个人对自己都没有信心,还能期望谁来重视你呢?任何企业或单位都不希望自己的职员畏首畏尾,过分谦卑,他们需要的是自信、乐观、向上的职员。
自信心是人对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和充分的评价估计。自信心强的人,十分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尤其是善于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并且认为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是别人所不及的。拥有自信心的人独立自强,不畏艰难挫折,善于自我激励,善于抓住机遇,敢于接受挑战,勇于克服困难,并获得成功。在人的职业生涯中,充满自信的人能得到人们更多的信任,并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一个人若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自信心,他们自尊、自爱、自强,终能成才。如果一个人缺乏自信心,遇事就会退缩,产生自卑心理,看不到自己的力量,总认为自己不行,做不好工作,久而久之会对自己的发展和职业人生产生极其消极的影响,严重的会把人毁掉。
自信心训练的目的: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估,抛弃自卑,增强自信与成事的勇气。
如何进行自信心的培养训练呢?
(1)自信心训练前的心理准备。
①不要随便否定自己。
争强好胜之心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而由此演变来的竞争能力是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竞争是实力的展示,是人格的考验。竞争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在危机中不断寻找拼搏前进的新的制高点,让每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可以说,没有竞争也就没有人类的进步。但是,我们应该明白,竞争是众多的人在追求同一个目标,而冠军只能有一个,大多数的竞争者都不可能如愿。这是一种正常现象,要用一种宽松的心态去看待竞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然后重整旗鼓寻找新的目标继续前进。成功有先后,胜利在迟早,只要目标合乎客观实际,加上自己顽强的努力,人人都能成功。
因此,求职者要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不要随随便便不负责任地否定自己,要正确看待择业过程中一时的挫折,主动摆脱受到挫折后的颓丧情绪,积极设法寻求新的就业机会,争取下一次更辉煌的成功。
②不要心存“不可能”的想法。
拿破仑曾经说过:“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几个字。”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无畏的心态,才支撑他征服了大半个欧洲。人类是非常能适应环境的一种动物,只要你肯去尝试,没有一件事是绝对“不可能”的。
你是否曾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经常使用许多否定的语句:“不可能”、“不行”、“不好”、“没办法”、“不要”之类,或者在你的家人、同事之间,也有人时常采用这种说法?而凡是说“做做看”、“说说看”、“我赞成”、“一定能成功”、“有兴趣”之类的人,常常就是勇往直前、积极行动的人。上述虽只是用语不同而已,但已在无形中使你的潜意识受到了极大影响,使你感到自己太渺小,这世界有太多自己不可能做到的事,这又怎会对你的求职有利呢?
③调整就业心理。
众所周知,如今的就业市场找份工作不容易,找好的工作更难。但有的求职者,盲目坚持非大城市、待遇好、效益实惠的单位不去,到头来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但浪费了时间、精力、财力,更重要的是错过很多适合自己的好机会,挫伤了自信心。所以,求职者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调整就业心理。等待“一步到位”,不如先就业,再择业。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同样会拒绝那些频繁跳槽、对单位缺乏责任心的职员。用人单位对那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求职者怀有强烈的不信任与厌恶感。需要强调的是,没有特别的原因,千万不要频频跳槽,因为没有人会愿意聘用自己不信任的员工。
(2)进行自信心训练的方法。
①充分准备。凡事做好完全准备的预先工作,这是带来自信的重要源泉之一。比如说,在你想向人推销商品时,保有自信的最好办法,就是事先准备好无论在任何场合见面都可提供给对方特别或需要的东西,以及提供让对方接受的方法。再者,为了不使对方感觉浪费时间,采取什么样的话题、方式,以适当表达出重点,也必须在事前做深刻的了解。即使对你很熟悉的工作和技巧,你仍要把它准备到最精确的地步。
②前排就座。我们常会看到,在一些机会上,总是后排的座位先坐满。许多人愿意坐到后排,那是因为自己不想引起别人的注意,这多是由于缺乏自信的缘故。你要反其道而为之,坐到前面去。坐在前面能建立自信心。把它当做一个设计试试看,从现在开始就尽量往前坐。当然,坐前面会比较显眼,但要记住,成功所显示的一切应该都是显眼的。
③敢于正视。在与别人接触时,不正视对方通常意味着:在你面前我感到很自卑;我感到不如你;我怕你。躲避别人的眼神意味着:我做了亏心事;我做了令人不愉快的事;我犯了错误。正视对方等于告诉他:我很诚实,而且光明正大,敢作敢当。正视对方的眼睛,是向对方说明:你讲的我懂,你对于我不是居高临下,而是平等的,我对你并不存在什么恐惧心理,我有信心赢得你的尊重。
④昂首阔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反应。那些遭受打击、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那些情绪低落、伤感伤心的人,走路就无精打采;那些无所作为、无所事事,没有奋斗目标的人,走路都是慢慢腾腾的。而那些事业心强、充满自信的人,走路的速度比较快,似乎在分秒必争,有极为重要的事情等待着自己去做,内心认定自己是个重要的人物,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自信心也就由此而生。所以,在走路时,加快你的走路速度,并抬头挺胸,你的自信心就会得到增强。
⑤当众发言。主动当众发言对于增强自信心十分重要。但是,有些人总是在众人面前,特别是在一些会议上不敢发言,总认为:“我的意见可能没有价值,如果说出来,别人会觉得我很愚蠢,我最好什么也不说。而且,其他人可能比我懂得多,我并不想让他们知道我是这么无知。”就这样越不发言,就越不敢发言,自信心就越低,久而久之,就完全失去自信心。如果在集团场合或在会议上尽量发言,就会增强自信。不论是参加什么性质的会议,每次都要主动发言,无论是评论,还是建议或提问题,都不要例外。而且,不要最后发言,要做破冰船,做第一个打破沉默的人。如此坚持,你的自信心自然就会得到增强。
⑥勿多自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都不能避免犯错误。犯了错误后,重要的是如何“吃一堑,长一智”,而不是无休止地懊悔与自责。过分对自己所犯错误进行责备和惩罚,会使你惶恐不安,而且会增加再次犯错的机会。同时,过多的自责会使你过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忽视自己的优势,从而挫伤你的自信心。
三、自我调节能力拓展
1.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
人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是在一定的情绪情境下进行的。情绪本身给大学生以积极的和消极的主观体验,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对自己和当前生活状态的评价,从而引发一连串的身心反应,不利于人的健康。因此,大学生要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排除和化解消极、不健康的情绪,使情绪反应适时适度,并善于自我调节和控制,保持情绪情感的稳定。
首先,要学会保持良好的心境。良好的心境表现为情绪乐观、开朗、沉着稳重、轻松愉快等。具有良好心境的大学生对前途充满自信,能采取有效的态度面对现实,理智地接受那些个人力量所不能改变的现实,不怨天尤人,始终保持乐观、积极、愉快的情绪。
其次,要学会疏导不良情绪。当情绪处于压抑状态时,要适当进行调节,排解消极情绪,恢复正常的情绪状态。情绪调节的方法很多,也因人而异,如宣泄、转移和升华等。大学生择业中处于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状态时,不能一味地把不良心情藏在心底,而应进行适当的宣泄。比较好的办法是向知心朋友、老师倾诉,把心中的不悦说出来,甚至可以大哭一场,使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或消除。另外,也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大运动量的户外活动,如打球、爬山等,宣泄不良情绪。情绪转移法在情绪低落时,可以采取缓冲的办法,把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去。例如,学习一些新知识或技能,或是参加一些自己有兴趣的活动,把不愉快的情绪抛在脑后,使自己没有时间和可能沉浸在不良情绪中,以求得心理的平衡。升华是指巧用文明的语言和方式排遣不良情绪,如幽默的语言、婉转的抒情、轻松的谈笑、积极的暗示等,都是有效的手段。
2.提高抗挫折的能力
随着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毕业生拥有了更多的择业自主权和择业机会,同时在择业中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挫折是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反应、情绪体验。它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大学生在择业时都有可能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择业挫折对大学生生理、心理、行为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如果择业挫折太大,太频繁,或者超过大学生的耐受能力且不能正确对待,则有可能会引起择业心理困惑或障碍,对完成择业不利。其实,择业挫折属正常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讲,有它有利的方面,它会引导大学生对择业的认知产生创造性的变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寻求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合理就业。如何正确认识择业挫折、应对择业挫折,以良好心态积极参与社会竞争,克服困难,赢得择业成功,是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
(1)引起择业挫折的原因。
引起大学生择业挫折的原因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一般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上分析把握。
①从客观因素上来讲:
首先,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就业形势。多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就业制度改革,在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取得了巨大成绩。但随着招生规模和毕业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就业必将面临新的情况和新的挑战。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就业竞争激烈,大学生难免遇到曲折和艰辛,这时大学生难免出现择业挫折。
其次,毕业生政策有着严肃性和权威性,分配政策的执行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和规范的步骤。如果高校就业主管部门就业指导或政策宣传不到位,毕业生对政策缺乏了解,我行我素,就难免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
再次,在毕业生择业过程中,不正之风还有一定的市场,往往出现好、差学生分配上的“错位”现象,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自信心动摇,导致价值观、择业观上出现了嬗变,因而不能正确地对待择业问题,不能正确地对待择业中的挫折问题。
②从主观因素上来讲:
首先,一个人择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固然是自身的知识、能力、素质,如果自身知识储备量少,能力不突出,综合素质不高,这种自身条件的限制和需求之间发生冲突,自然在择业中受挫。当然,在择业过程中的材料准备不充分、择业技能和技巧运用不得当也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挫折。
其次,不少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存在认识偏差,就业观念不更新,就业期望值偏高,当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心理困惑,产生消极情绪。
再次,择业动机冲突引起择业挫折。大学生择业时有时面临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用人单位提供选择,两个单位都是一心向往的单位,“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出现了难以取舍的冲突,即双趋冲突。有时又面临两个不大满意的用人单位,自己又无法回避,出现“二者必居其一”的心理冲突,即双避冲突。其实,大学生在择业中遇到的心理冲突不尽然,还有更复杂的趋避冲突、双趋避冲突,等等。
(2)正确对待择业挫折。
大学生在择业中受挫,无论是由客观因素还是由主观因素造成的,都会对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行为带来相应影响。战胜择业挫折,社会、学校等外界环境是比较重要的。社会要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尽快完善就业市场和就业制度,建立公正、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在学校要积极参加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活动。但要想真正战胜挫折,主要是依靠自己,这里重点谈一谈择业受挫的自我应对。
①正确认识择业挫折。大学生初次就业,难免遇到一些挫折,这是正常的。择业过程中的挫折本身并不可怕,它并不是导致情绪障碍的直接原因,大学生对择业挫折所持的看法、解释,才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有的大学生怕就业,怕失败,对挫折不理解,认为不应该发生;有的大学生在挫折面前以偏概全,一叶障目,过分片面化;有的大学生对挫折过分夸大化,想象得非常可怕,无法挽回,等等。这些都是不合理的观念。大学生择业受挫后,要保持冷静、理智,树立自信心,找出挫折源,分析原因、性质及严重程度,然后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及可行性,最后付诸实施。
②积极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提高挫折承受力。出于人的自我保护本能,大学生在择业受挫后,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某种活动方式消除或减轻内心的不平衡。择业受挫后的行为反应具有的摆脱痛苦、减轻不安、平衡心理的自我保护机制,即为心理防御机制。择业心理防御机制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的行为反应,可使大学生心理挫折在得到一定缓冲的同时,还可能表现出择业中的自信、愉快、进取的倾向,从而有助于大学生积极战胜择业中的困难和障碍。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运用自我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运用得当,可以减轻情绪上的痛苦,从而提高择业中的挫折承受力,为寻找战胜挫折的办法提供时机。防御机制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我们提倡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如升华、认同、补偿、幽默等。当然,不论何种方式都要看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如何来准确把握,适时适度地运用。
③强化社会支持意识,克服封闭性应对。大学生应对择业挫折多采用封闭式应对方式,而较少寻找社会支持,这可能与大学生自尊心较强有关,这也可能与不少大学生认为就业具有不可公开性有关。社会支持是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家庭关系、亲戚关系,等等。在同样的就业挫折情景下,社会支持较多的大学生,受到的挫折伤害小,解决问题的策略多、速度快。社会支持是择业过程中有效增强挫折承受力的又一有力武器。当然,社会支持不是“拉关系”,搞“不正之风”,而是在择业受挫过程中的关怀、爱护、帮助、信任、安全和指导。不能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正之风”而因此忽视甚至完全否定社会支持。
④正确评价自我,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大学生是一个容易幻想的青年群体,大学伊始就有优越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追求和向往,毕业时,对自己的能力估价过高,定位的就业期望值就过高,脱离了实际,超越了现实的就业条件,所以容易产生或加重挫折感。大学生之所以有时应对效率不佳,与他们建立的就业期望值不合理不无关系。毕业大学生,应当全面地评价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正视自己的差距,冷静地总结经验教训,分析面临的就业形势,合理地调整就业期望值,同时提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应立足现实的社会需要,抵制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使自己的就业观和就业期望值做到自身条件与社会现实、个人要求与社会需要相一致。
案例:
某职业院校毕业生赵李,所学专业是会计电算化,大学毕业后的半年里,他参加过多场招聘会,投过数不清的简历,也有过不少面试机会。刚开始找工作时,他觉得找份合适的工作应该不会太难,充满自信。进入职场已经5个多月,他找过两份工作,但都干不长。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广告公司担任客户代表,主要从事LED显示屏的推广工作和拉赞助,工作中感觉自己虽然有挑战精神,但是出去和客户谈生意的时候缺乏自信,自己难以胜任,很难拉到赞助,看不到在公同发展的前景,工作不到两个月就辞职了。然后找到一家保险代理公司,职位是储备干部,在这家公司工作了3个月,感觉这家公司的领导不错,但是对公司的管理制度有看法,感觉公司内部矛盾太复杂,论资排辈现象严重,公司的老员工常常把他当成勤杂工使唤,心理很不平衡,又选择了辞职。
据赵李讲述,因为他从小到大,数学成绩比较突出,一直名列前茅,所以读大学时选了会计电算化专业,但是等真正接触之后才发现他并不喜欢本专业。会计是一门管理学分类中的一个专业,要求从事的人细心、耐心,有定力和毅力,但是赵李感觉自己缺乏的就是这些。大学三年,他基本上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完全在学校中生活、学习。平常时间就是运动、上网、去图书馆。
投身于求职大军后,赵李意识到当初的想法太天真了,那么多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甚至研究生,为了一个小小的职位抢破了头,而自己只是个大专毕业生,学校的牌子也不硬,所学专业自己又不喜欢,拿什么和人家竞争?两次的失败让赵李失去了方向和信心,陷入到迷茫和自卑之中。自己学历低,能力不强,出路在哪里?他选择逃避,躲在家里,靠打游戏、上网聊天打发日子。
案例点评:
这是一个因为人生定位不明确,对所学专业和学历水平没有信心而导致就业失败,从而进一步对自我产生怀疑,选择退缩逃避的案例。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到,赵李在毕业之初是混沌的,缺乏人生定位和职业规划,对所学的专业缺乏信心,觉得自己外向的性格与所学的专业不符合,在大学里没有做到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在择业中因为对工作目标不了解,没有对企业做职前调研,导致找工作途中遇到的全是条件不符合的,要经验没经验,要能力没能力,为了基本的生存,凑合找了两份不适合的工作,而且每份工作都做不到3个月。两次职场失败让赵李失去了方向,自信心严重受挫,产生挫败感和无能为力感,选择更为消极的方式来应对自己的人生。
从赵李的求职经历我们得到如下的启示:
(1)拓展素质,发挥优势。在学校不但要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主动锻炼自己,拓展素质,挖掘自己的特长、潜力,认识自己的另一面,对所学专业、工作能力、爱好特长、优势劣势有一个完整的把握。同时在为就业做准备时,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以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为准绳,既要看到眼前的利益,又要考虑长远的发展,既要考虑个人的兴趣,也要自觉服从社会的需要。
(2)增强自信。自信,是对自己的实力有充分的估计和坚定的信心。增强自信是择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大学毕业生重要的心理素质。“天生我材必有用”就是讲的自信问题。对任何人来说,只要相信“我一定行”,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的水平,相信自己能干一番事业,就会热情、努力地投身到事业中去。一个求职者,只有坚信有实力能胜任某项工作,才能表现出坚定的态度和从容不迫的风度,也就能赢得用人单位的赏识和信任。而缺乏自信或自信心不足的人则常表现出过分自责,常常因为一点小的挫折而过分自卑;或盲目羡慕别人,忽略自己的长处,拿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自暴自弃;或自尊心太强,置身陌生人之中不知所措。这些都不利于自我推荐。
(3)勇敢面对,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一个人在职业生涯和事业发展中遇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有的人历经艰险,屡遭挫折,仍然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这意味着他们的应对挫折的能力很高;有的人稍遇坎坷就一蹶不振,消极颓废,这反映了他们应对挫折的能力很低。同学们在社会、家庭、学校的呵护下成长,他们的抗挫折能力本来就不高,遇到一些不顺的事情,往往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所以,在职业的发展过程中,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都要勇于面对,敢于面对,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是应对挫折的根本措施,是职业生涯成功的重要条件。
(4)做好职业准备,提升职业素质。积极进行职业素质拓展训练,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自信心;增强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敢于竞争,不怕挫折。
思考与训练
1.在大学期间,你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是什么?培养的途径是什么?
2.根据你的实际情况,请你找份兼职来做。
3.你打算如何参加顶岗实习?
4.基本职业素养有哪些?如何培养?
5.如何实现自我拓展?
6.如何增强合作意识、团队能力、抗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