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后天之精 (1)
我们总是有许多的无奈:银行里有堆积如山的钱,可惜不是我们的;大街上总能看见许多绝色美人,可惜嫁给了别人;奥运会上有人百米速度只需9秒,但那是别人而不是我们。看着满桌子的美味佳肴,可自己毫无胃口。好东西如果拿不到自己手中,终归无用。
宇宙中充满了宇宙生命素,但如果它们到不了藏象系统中,也终归是无用的。那么如何才能使宇宙精气转变为藏象系统所需要的能量呢?
人体中的“精”
好啦!让我们来看藏象生命体如何“吃”东西吧。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个概念,什么叫“后天之精”?凡是藏象生命体通过解剖形体,从人类饮食、呼吸中提取出来的“精”都叫后天之精,这是藏象系统能量的重要来源。这种原材料从两个渠道进行藏象系统:
第一个来源是脾胃。人类每天都需要饮食,而藏象系统中的脾胃可以从人类饮食中提取出所需要的原始能量——精,这在《内经》中有大量的记载(记住:这里的脾胃并不是指解剖系统的脾胃,而是指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
《奇病论》曰:“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
《玉玑真藏论》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
《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阴阳应象大论》曰:“形食味,化生精。”
《营卫生会》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
现在许多人将中医之“精”理解为可知的种种营养成分,比如说脂肪、蛋白、维生素等等,这是错误的。精就是“宇宙生命素”,我们目前还不知道它的化学成分,甚至它是否可以分解为化学成分也不清楚,但我们知道它源于遥远的星空。
为什么饮食中会有“精”呢?宇宙精气从五条气道扫过地球,地球表面的所有物质都可以将甚截留、贮存,植物、动物、水、甚至岩石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性截留不同的宇宙精气。当我们人类将饮食吃进去以后,藏象中的脾就会从这些饮食中将截留的宇宙精气提取出来,供藏象系统之用。
大家从以上引文中可以看出这样一个问题:藏象脾化精与解剖生理系统消化、吸收营养不是一回事。
大家知道,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胃、大肠、小肠,而主要的营养吸收系统在大小肠,胃的主要功能不是吸收,而是分解食物。人类的消化系统从饮食当中提取的有用物质很多,像水、脂肪、各种微量元素、糖、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等,以供肉体生理系统所用。可是从上文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脾藏从饮食中提取的能量与这些都不同。脾取饮食之精,不从大小肠入手,而从胃入手,这说明两者所取不相同。由此我们这样来推测:
饮食入于胃,更多地保持了食物的原始状态(因为尚未经过充分消化),而脾藏所取很可能是食物中更加自然的“精华”部分,而不是消化后的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食物中的自然精华,大约就是我们假设的“宇宙生命素”,它被脾藏提取,转化成第二生理系统所需要的能量。可见,人之饮食有二用:一是脾藏从胃中饮食当中提取出“精”,以供藏象系统——第二生理系统之用,这叫取上游之水,灌藏象良田;二是胃、大肠、小肠从饮食中提取出脂肪、糖、维生素等供人类肉体生理系统之用。
有一个证据可以证明“精”与已知的饮食营养不同。中医有一个观点“人生十岁,五藏始定”,也就是说在“十岁”之前,藏象系统并不从饮食中化生“精”。如果精就是我们通常认为的营养成分,那么人体解剖生理系统早在“十岁”前就因缺少营养而死亡了。
古印度《五十奥义书?商枳略奥义书》中也谈到了类似中医气化的问题,它说:“上气流行腹中者,分化纳于腹中水分、食物,而别出菁华。”此“菁华”其实就是中医里讲的精,它也同样出自食物、水分。
精是藏象系统的原始能量,难道它不能成为解剖系统(即第一生理系统)的能量形式吗?这涉及生命体的不同构成。在我们地球上,不同的生命体有不同的需要,所以猎豹就是肉食动物,而羚羊则是草食动物。再说得深刻一些,地球上的动物(包括人),都是碳原子的产物,如果有一种生命属于其它原子构成,比如说硅原子,那么他的需要肯定与我们不同。我们不清楚体内藏象系统的本质,但它肯定与我们生理解剖系统不同,所以它的需求也不同。宇宙之精只能被藏象系统所用,而不能被解剖系统利用。
脾化精的另一个证明是气功。早期的气功练习者当有了气感之后,可以明显感觉到气与饮食的关系。如果此时练习者正在节食减肥,那么过一段时间,会感觉到身体上的气感在减退,原本较粗的气行线,会变得细弱起来,原先气可以到达的部位变得遥不可及。这是因为气的一部分是由后天之精转化来的,当饮食减少,后天之精必然短缺,不能化生足量的经气,气也就相应地变弱了。但如果坚持练习下去,在饮食不变的情况下,气感还会变强,而且越来越强,其原因就是我们的下一个问题。
第二个来源是肺。我们说宇宙之精散布在空气当中,当肺进行呼吸时,藏象系统也会从空气中提取宇宙之精,这是中医后天之精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当然,《内经》中的后天之精的概念中并没有涉及肺的这一功能,但这是一个合理的推论,因为在《六节藏象论》中曾明确写道:“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
肺从空气中提取的宇宙之精,进入藏象系统后与来自脾胃的宇宙之精合化,最后形成了“宗气”或者叫“大气”。这种气是藏象系统的根本推动力,是促使藏象系统运行的激发力量,如果肺气虚弱,则宗气生成不足,就会出现少气不足以息,语言低微,身倦乏力,脉沉微等现象。
中医将脾胃从地表物(饮食、药石)中化生的精以及从肺呼吸中化生的精统称为“阴精”,而将经络直接从空间吸取的精称为“阳精”,其实都是一个东西。中医认为藏象系统采集阴精和阳精与地形、气候有很大的关系,因而直接影响人的寿命长短。
《素问?五常政大论》言:“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右热而左温,其故何也?岐伯曰:阴阳之气,高下之理,大小之异也。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右热而左温;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而右凉。是以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帝曰: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
这段话讲的是地形高下,气候温凉与人体寿命的关系。它的结论是,地势平坦、气候炎热地区的人寿命短,而地势较高、气候寒冷地区的人寿命长。这个结论与目前的研究正好吻合。1986年,国际自然医学会在全世界确定了四个长寿地区:巴基斯坦的洪萨、前苏联的格鲁吉亚、南美洲的厄瓜多尔、中国的新疆。这些地区要么纬度偏高,要么地处山区。
对于这段话的理解,人们争论不休,我们也来凑个热闹。我们认为,理解这话段要从宇宙精气运行与地球截留两个方面考虑。
中国的东南方基本上是平原,地势平坦,纬度较低,气候炎热。在这个地理环境下,大气环流变动剧烈,热气从地表向空中升腾。当宇宙之精经过这种地区的时候,在大气的推动下,往往从高空扫过,不容易在地表形成富积,因而地表物截留宇宙之精的机会就减少了许多,故而风水称气遇风则散。另一方面,由于东南气候湿润、温度较高,人类可食性植物的生长期相对要短,这也影响了对宇宙精气的截留。更重要的是,由于热气从地表向空中升腾,宇宙之精很难下降到地表,人体经络采集精气的机会相对减少。这诸多的原因,造成了当地人寿命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