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76200000010

第10章 任福州大学副校长期间的工作

卢嘉锡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家庭重担完全落在妻子吴逊玉的肩头。她不仅要操持家务,而且还要照顾、教育7个子女。

嵩岳、咸池、象乾三个男孩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前;长女葛覃出生在1949年11月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第四个男孩1952年出生在龙岩东肖乡龙泉村,故取名龙泉;第五个男孩生于1953年,取名凤林,典出“五凤齐飞人翰林”;次女紫莼生于1957年。

作为有文化修养的女性,吴逊玉有过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但是为了支持嘉锡的事业和工作,为了抚养7个孩子,她毅然放弃了工作,把毕生心血融入丈夫的事业和孩子的成长中去。

正因为有妻子的全力支持,卢嘉锡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投身工作。他的工作业绩在厦大是有口皆碑的。

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省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所处的前沿地理环境的限制,工业建设一直没有得到相应发展。省内也没有一所工科大学,每年源源不断地向全国各地输送大批优秀的高中毕业生,而本省工业建设所需的技术人才却十分缺乏。

1958年,以叶飞同志为第一书记的福建省委认为,从长远观点看,福建省要想摆脱“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除了抓好农业。还必须逐步发展工业,这就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而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之一就是自力更生,创办本省的理工大学。这在当时,是一个相当不容易的决定,因为有很多地区的百姓还吃不饱肚子。不过,省委下了决心,省委第一书记掷地有声地说:“就是当裤子也要把福州大学办起来,并办好。”福州大学,这所今天已拥有万名学子的高等学府,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开始筹办起来的。当年和1959年招收的头两届学生,暂时寄读在厦门大学。

中共福建省委在筹备建校的过程中,委托厦门大学帮助推荐一名高级教授担任福州大学副校长。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1959年底,厦门大学党委征得省委同意后,找到卢嘉锡,请他出任该职务。

此时,卢嘉锡刚刚45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厦门是他的家乡,厦大是他的母校,他深深地热爱这片风光秀丽的土地,从未想过要离开,对这一工作调动自然无思想准备。不过,他还是毅然接受了这一重任,因为他知道,这是组织上的信任及全省人民的重托。

1960年初,中共福建省委决定,为了减轻厦大的负担,原在厦大寄读的福大几千名学生,以及大部分从厦大抽调支援福大的教师要尽快,集中到福州新校址,时间显得十分紧迫。

1960年7月底,卢嘉锡踏上了去福州的列车。随行的还有部分已调到福州大学工作的年轻教师和原寄读厦大的学生。卢嘉锡从此开始了他福州22年的创业生涯。

在当时校党委的领导下,经过全体筹备人员的艰苦努力,建校工作进展得很快,但是与一个高等学府的起码要求还相差得很远。当卢嘉锡初次踏上这块他将要为之奋斗多年,并付出无数心血的土地时,映入他眼帘的是一片荒芜:闽海之滨,水波不兴,怡山脚下,蒿草丛生,西禅古刹,寂寥无声。已经竣工的教学楼只有原土建楼一幢,机器轰鸣,施工仍在继续。宿舍楼门窗未安,脚手架林立。校园里泥泞不堪。

学生们在临时搭盖的竹棚里吃饭,大多数时候吃的都是海带和空心菜,大家笑称是“无缝钢管加钢板”。上课做实验只能挤在几间简易教室和尚未装修好的宿舍卫生间及晾衣台上。紧邻的西禅古刹充当临时图书馆,邻近的部队医院病房腾出来,辟为实验室和职工宿舍。这一切,常常让卢嘉锡想起在龙岩白土乡那段艰苦的日子。

一个月后,夫人吴逊玉带着6个未成年的孩子,迁来福州。搬家时,卢嘉锡无法抽时间回去,只好委托三位拟调福大工作的年轻教师帮忙。作为一位知名的科学家和一级教授,卢嘉锡在厦门大学已享有很高声望,他能义无反顾地来到条件十分艰苦的福大创业,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很多年轻教师在他的激励下,投身这片暂时荒芜的土地,奉献无悔的青春。

校党委副书记张孤梅是一位参加过新四军和抗美援朝志愿军的老干部,热心教育,办事果断,很有工作魅力。在工作上,他充分信任卢嘉锡,在生活上,他处处关心这位年轻有为的化学家,使卢嘉锡很快适应了这里的一切,迅速投入到繁重的建校工作中去。

卢嘉锡是福州大学唯一的一位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也是校领导中唯一的一位著名科学家,肩负着教学、科研的规划和安排等一系列重任。

作为主管教学和科研的副校长,卢嘉锡在筹建福州大学的阶段,参与了许多重大决策的制定和执行。首先是关于福大的建制。经福建省委研究,确定福大为一所理工大学。这种建制有利于科研和教学相互促进。卢嘉锡在离开厦门大学之前曾担任厦大理学院院长,这就给组建福州大学理科专业带来了很大方便。同时,对两校理科做了合理分工,尽量不重复设置。厦大理科要体现综合大学的特点和性质,多搞基础研究,适当侧重海洋方面的研究,而福大的理科应侧重配合工科搞好理工科结合,促进工科发展。卢嘉锡对这些做了较合理的安排。

除了建制问题,卢嘉锡要面对的最大难题是师资问题。福大新建,年轻教师较多,他们思想活跃,有创新精神,可是这些年轻教师大都大学毕业不久,教学经验不足,业务水平不够高,学校急需骨干老教师。

如何解决这一迫在眉睫的大难题呢?他开始多方捕捉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兄弟院校的援助。很快从浙大、哈工大、西安交大、福建机电学校等大专院校调进一批中老年教师,充当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

为了补充福大的高级师资力量,卢嘉锡找到厦大物理系主任黄席棠教授及其夫人高怀蓉教授,邀请他们到福大任教。当时,黄席棠被错划成右派,在厦大已不能担任教学工作。卢嘉锡一方面是同情他们的处境,一方面是为福大的长远发展着想。甘冒风险,帮助这对学识渊博的夫妇重返讲坛。

在多方聘请名师的同时,卢嘉锡还要求各系选拔一批比较优秀的年轻教师和一年级学生,送到天津、上海的重点大学培养和深造,毕业后回校任教。这些同志在外校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回校后,不仅带回极其宝贵的教学资料,而且还带回来重点高校名师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和信息,使福大如虎添翼,发展很快。

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卢嘉锡在建校之初就开始抓福州大学的第一批科研工作。他动员各系教授从国家、福建省内、中国科学院及各产业部门多方争取课题和研究经费。他还利用自己的影响,亲自出面从中科院拿回课题,推动福大的科研发展。

为了尽早反映福州大学的科研工作成果。交流经验,同时,也为了尽快让全社会了解福大,尽快把科研成果推向社会,推向企业,1961年,卢嘉锡亲自主持了《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筹备工作。他亲自筹划版面,亲自组稿,而且亲自审阅每篇论文,不仅对文章内容提出意见,甚至连文字也反复斟酌、修改。

无数个夜晚,卢嘉锡独自在灯下默默地工作着。星光闪烁,夜色深沉,多少人在宁静中进入了梦乡。卢嘉锡披一身如水的月光,独坐窗前,静静地呼唤着心中的希望,默默地耕耘着人生的理想。

1961年,《福州大学学报》创刊号出版了。由于当时纸张紧缺,学报用的是粗糙的毛边纸。可是谁又能知道,这每一页粗糙的毛边纸中,凝聚着卢嘉锡多少血、多少希望、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呢!

卢嘉锡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因为他在接任福州大学副校长这一职务的同时,还承担着另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筹建中国科学院福建分院。

福大的工作完全走上正轨后,卢嘉锡没来得及喘口气,又集中精力筹建中国科学院福建分院。当时福建省只有两位学部委员,即王亚南和卢嘉锡,王亚南是搞社会科学的,卢嘉锡则是搞自然科学的。这就决定了卢嘉锡必然要挑起福建分院理工方面学术带头人的重担。

作为中国科学院福建分院的副院长,卢嘉锡深知责任重大。不过,他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一职务,因为他始终牢记父亲的嘱托;始终牢记23年前赴英留学时许下的“报效祖国”的誓言;始终牢记着陈嘉庚先生的殷殷期望。自从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卢嘉锡更加坚定了开展科学研究、以科学强国的信念。而筹建中国科学院福建分院,刚好是实现他夙愿最好的机会。

出福州大学,向西行不远,就可以看见两座东西相连的小山丘,当地的农民称之为“猫山”和“鼠山”。山丘上一片荒芜,乱坟间隙,枯枝纵横;荒墓之间,断碑倾斜;杂草丛中,蛇鼠横行。站在小丘上,向四周眺望,东面是清静幽雅、气势宏伟的福州大学,南面是一碧万顷、平整如毡的稻田,北面是波光粼粼、水天一色的池塘,视野开阔,大有开发利用的潜力。

以卢嘉锡为首的院领导当即决定:分院的院址就选在这“猫山”、“鼠山”之上。这里面临闽江,环境清幽,空气清新,是从事科研的好场所;同时毗邻福大,便于领导、交流和相互支援。

按照当时规划的中国科学院福建分院的最初规模,福建分院分成两大块:福州部分和厦门部分。福州部分紧靠福大,厦门部分依托厦大。福州部分设技术物理、应用化学、电子学、自动化、稀有金属和数学力学等研究所和生物物理实验室,总称“六所一室”。

卢嘉锡最初负责抓技术物理和应用化学两个所的工作。尽管福大各项工作占去了他大部分精力,但他还是挤出时间,对两个所的具体工作作出了周密安排。他把研究项目安排得既有侧重,又能相互配合。在实验室的建设上,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内外定型仪器,一方面提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卢嘉锡从小经受了各种磨炼,他走到哪儿,就把艰苦奋斗的精神带到哪儿。

福建分院的最初筹建计划,虽然显示出福建人民投入科学技术大跃进的决心和信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如同整个国家提倡的“大跃进”一样,显示出它不切实际的弊端。由于严重地脱离了当时福建省科技水平和工业十分落后的状况,所以这个计划要作重大的调整。

1962年,福建省也和全国一样,贯彻执行中央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福建分院的福州部分经过调整,合并了“六所一室”,创建了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同类推荐
  • 青少年知识博览2

    青少年知识博览2

    本书几乎囊括了自然天地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名副其实的“百科全书”。它涉及的知识点较全:每一个知识面都包含若干知识点,知识点语言生动、内容严谨,又配以图片说明,足以让读者一目了然,可谓不折不扣的“百科全书”。本书每章都是一个特定的知识领域,章内再按各知识领域的内容特点分类一一展开细述,便于读者查找、阅读。
  • 启迪青少年体验心灵感悟的故事

    启迪青少年体验心灵感悟的故事

    成长,是大自然最寻常的奇迹,比如一粒种子可以长成森林。成长,也是人生最朴素的过程,我们从孩童长成大人。榜样们的成长之路,也就是一条通向成功之路,我们只要愿意学习与秉承,我们也会成长——像榜样一样成长;像榜样一样成功。可以说,人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自己一定要有一个高品质的人生规划。
  • 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庶民百姓的故事

    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庶民百姓的故事

    童话王国简直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万花筒,在那些语言浅显、妙趣盎然的美丽童话故事里,有的蕴藏着严肃的人生准则,富于哲理,发人深省;有的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现象,揭露了黑暗、鞭打了丑恶;有的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使人增长知识, 开拓视野。
  • 兽王·血色要塞

    兽王·血色要塞

    血色要塞的能量光塔庇护着驻扎在要塞中的各星球的强者们。来自不同星球的强者有的是为了在生死之间磨砺自己的战技寻求一线晋升的机会,有的强者是无缘晋升想在有生之年为家族赚取丰厚的报酬,有的强者则是带着自己的家族勇士要在这里积累战功博取一个前程。
  • 中华成语故事(第一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一卷)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成语故事是汉语中的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其精练、形象,极富表现力,有着历史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丰厚积淀。每个历史成语的形成都有一段真实的历史史实,它反映了政治、军事、文化、民间风尚、道德及理想。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历史成语故事去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高超的智慧和历久弥新的语言文字。
热门推荐
  • 爱笑的我们

    爱笑的我们

    谁的年少不轻狂谁的年少不疯癫大学四年趣事太多往事太多不能尽书欢乐的事是立体的有颜色的希望我能用我寥寥数笔将我们的快乐尽我最大能力呈现给希望的到快乐人们
  • 绝世尸仙

    绝世尸仙

    在这混乱的时代,一切都可能发生,现实一瞬间可能颠覆,就在这个时代,看一平凡少年,如何凭借控尸术,由弱者到绝世尸仙的逆天转变!
  • 青蛙的星空

    青蛙的星空

    这是一部未来挑战,暴力,种马,血腥与爱情,这些你在这里都找不到。
  • 从等你的花季到爱你的暮年

    从等你的花季到爱你的暮年

    我很庆幸长成了你爱的模样!”“我一圈圈的将你圈禁,又不得不把你放逐”“请你滚出我的世界,越远越好”“你好像阳光,给了我活下来的希望”“谢谢你在我有生之年出现,让我爱你”“我真想让你看看从前的我,让你知道你的出现究竟改变了一个怎样的人”“你说你要保护我,可后面的大风大浪却都是你给我的。”
  • 花黄时节又逢君

    花黄时节又逢君

    围绕着金黄的花海,明媚的笑,湛蓝的天,碧波倒映着花田……黄蝶飞舞,他分明看到花海中那身影隐现,微风细细,花开无言……
  • 剑帝凌霄

    剑帝凌霄

    西风烈烈,鲲鹏呼啸,白虹贯日,辰溟破晓,武动天际,战破八荒,血溅五步,寸断情长,唯我凌霄,乱世帝皇!大千世界我志凌霄惊天地,普天之下,逆乱阴阳唯我主宰!剑道之极,一剑横空万宇寂灭,断刃无锋亦能斩尽乾坤!
  • 腹黑殿下:杠上笨蛋丫头

    腹黑殿下:杠上笨蛋丫头

    小时候的不懂事,造就了一段不相见的恋情,姐姐对爱情的霸道占有,车祸后的失忆,无奈的养育,错过的相见都是为了所谓的爱,姐姐的搞鬼能否让两人重新在一起?娃娃亲,还能否实现它的诺言?请期待《腹黑殿下:杠上笨蛋丫头》校园恋情。
  • 最后一刻的微笑

    最后一刻的微笑

    用微笑面对世间所有,不要让世界改变了你的微笑!
  • 漫漫求仙道

    漫漫求仙道

    漫漫求仙之途,充满坎坷崎岖。在这个残酷异常的修仙界,谁也不会完全相信除自己外的任何人。穷苦人家弃儿易冷,心智坚毅,巧合之下走上不归途修行路,步履维艰,斗智斗勇,终成大器。
  • 查理九世之爱的血仇

    查理九世之爱的血仇

    这个嘛我还没想好,等哪天我想起来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