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7 儿童的记忆有哪些特点
晶晶今年三岁了,她每天晚上都是在妈妈的故事中进入梦乡的。这天晚上妈妈抱着晶晶睡觉的时候,讲了晶晶最喜欢听的《黑猫警长》,听完了《黑猫警长》之后,晶晶还要听其他的故事。妈妈问晶晶:“妈妈再给你讲个乌鸦喝水吧!”妈妈才说了“乌鸦”两个字,晶晶接下去就说:“乌鸦口渴了……”
“那它怎么办呀?”
“到处找水喝……”
“那它找到了吗?”
晶晶点了点头,“找到了一个瓶子,瓶子里面有一点点水。”
妈妈继续问:“那接下去乌鸦怎么办呢?”
“拿石子。”
“拿石子干什么呀?”妈妈故意装作不知道。
“放到瓶子里,乌鸦喝到水了!”
在妈妈的帮助下,晶晶完整地把《乌鸦喝水》的故事又讲了一遍,讲得比第一遍流畅了很多。
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的记忆力逐渐增强了,在记忆的量和质等方面不断地发展。
在量的方面,主要表现为记忆范围变广、记忆广度扩大、记忆保持时间变长。
在记忆范围方面,随着儿童活动能力的增强,活动方式的日益复杂化和社会交往范围的迅速扩大,他们的记忆范围也迅速扩大,所存储的记忆从动作到情感,然后又扩大到形象和词语。记忆范围的扩大,不仅表现为能记忆更多的对象,而且还包括幼儿逐渐能将得到的知识、经验进行系统化记忆。
在记忆广度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单位时间内记住材料的数量也不断地增加。
在记忆保持时间方面,儿童记忆保持的时间越来越长。2岁儿儿童可以记起几天以前的事,3岁儿童可以记起几个星期以前的事,4岁儿童可以记起几个月以前的事;4岁以后儿童随着语言的发展记忆保持时间更长更确定,他们会很容易地再现各种形象,甚至能用语言再现他们从电影中看到的人物和故事情节;5~7岁的幼儿再现保持可达一年以上。
儿童记忆在质方面的发展,主要包括记忆态度(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记忆方法(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记忆内容(形象记忆和语词逻辑记忆)和记忆正确性的发展。
记忆态度是指记忆的有意性和无意性。学前初期儿童的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凡是感兴趣的和印象鲜明的事物就容易记忆。儿童的有意记忆一般发生在学前中期,约4~5岁的时候才会观察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都在发展,有意记忆增长的速度比无意记忆增长的速度要快。
记忆方法的发展主要是指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发展。研究表明,在婴幼儿期,机械识记占主导地位。婴儿机械识记能力比成人要强,而且具有很大的记忆容量。意义识记在婴儿末期才逐步发展起来,而且逐渐表现出优越性。
记忆内容的发展主要是指形象记忆和语词逻辑记忆的发展。儿童形象记忆和语词逻辑记忆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语词逻辑记忆发展的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发展速度。儿童形象性材料的记忆效果都要优于语词性材料的记忆效果。
卡尔恩卡做了关于幼儿记忆的实验,实验者让3~7岁的幼儿记住三种材料:第一种是十个幼儿熟悉的具体物体,第二种是十个幼儿熟悉的物体名称的词,第三种是十个幼儿不熟悉的物体名称的词。结果表明,幼儿对熟悉物体的记忆效果优于熟悉的词,而对生疏的词的记忆效果显著低于熟悉的物体和熟悉的词,两种记忆效果都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记忆正确性的发展,主要指儿童再现的内容与识记对象相符合的程度,即指记忆的精确率的发展。幼儿记忆正确性差与其高级神经系统发展的水平较低有关。幼儿大脑皮质的分化过程尚未完善,对复杂的材料不善于作精细的分析,识记时不求甚解,再现时又不会想方设法,又容易受暗示,容易把现实与想象相混淆,用自己虚构的内容来补充记忆中残缺的部分,因而记忆的正确性差。
研究表明,儿童年龄越小,这一特点越明显,而记忆的正确性随年龄的增长逐年提高。
天真片段:爸爸不让我喝水
2岁多的玲玲要拿奶瓶喝水。爸爸说:“你都快3岁了,不要用奶瓶了,还是用杯子喝水吧!”可玲玲非要用奶瓶喝水。这时她看到妈妈走过来,就告状说:“妈妈,爸爸不让我喝水。”妈妈说道:“爸爸不是不让你喝水,只是让你用水杯喝水。”
3岁的欢欢拿着枕头跑到奶奶那里说:“奶奶,我想跟你一起睡。妈妈让我睡在尿里面,爸爸不让我起床。”
奶奶后来问了爸爸和妈妈,他们告诉她,其实是有一次儿子睡觉时尿床了,妈妈没有及时发现;早上6点多,儿子要起床,爸爸只是让他再睡一会儿。
幼儿有时会把想象的事情当做真实的,其实他不是在故意说假话而是无法准确地分辨现实与想象的区别。例如,明明听了孙悟空的故事,会告诉妈妈他跟孙悟空一起玩,并一起打妖怪。其实,孩子不是有意撒谎,而是混淆了现实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