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6 你还记得小时候的事情吗
法国女作家尚达欠?莎娃芙是在1943年1月15日二战中的一次轰炸中出生的,她来到人间时,轰炸便夺去了她的父亲、母亲和姑母的生命,被一个十分喜爱她的人收养。但是从八岁起,她开始唠叨两件事:一是毫不留情地对养母说:“你不是我母亲,不是。”因为“你有许多地方与她不一致”,这使得她的养母痛苦万分;另一件事,是每两三年她便重复一次这些话:“我从死神那里来,我被杀害过,见过死神。”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她曾梦见过生母去世前的情景,梦见人们许多年后才告诉她的情景,因此,她十分怀念她的生母。没有人能够理解她对没有见过的生母所拥有的爱。
你记得你小时候的事情吗?一个人能记住几岁时的事情呢?在你的记忆中也许有幼儿时期的某些片段,而且也很清楚,但是你能说出那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吗?
我国心理学家张耀翔在20世纪20年代曾特地为此做过一个实验,在被试的106人中,无一人能记起一岁以前的事情,能记一岁至两岁时事情的仅一人,而最多的是三四岁,而且大多只是片段,也有人连八岁之前的事情也记不起来。而一些人认为自己能记得儿时的情景,事实上都是由家人转告的,人们一般很容易将这种传达当成自己的记忆,就像在梦里不以为是梦一样。
这就说明,年龄越小,对记忆材料和场景的知识越少,记忆的线索就越少,因而记忆也就不完整。
心理学研究发现,成人通常很少能回忆起3~4岁前发生的事情,一般只能回忆起3~4岁的事情,个别人最早只能回忆到9岁左右的事,有人把这种缺乏回忆幼年期事物的能力称为“幼儿期健忘”。为什么人们对儿时曾经记得很清楚的事,长大后大都忘记了呢?有人从生理机制上对此进行了解释,认为这与儿童大脑的发育有关。大脑的各区域的成熟不是同时完成的,先发育的脑区域在3岁左右承担了记忆的任务,但随着脑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晚成熟的脑区域控制了先成熟的脑区域,从而妨碍了原先所学习的东西,使人回忆不起更早发生的事情,从而表现出幼儿期健忘。
相关链接:3岁前记忆的奥秘
奥秘一:3岁前婴幼儿的记忆富有情绪色彩,特别容易记住那些使他们愉快、悲伤或气愤的事情或情景,以及其他引起情绪反应的事物。
在听故事、儿歌时,孩子往往特别容易记住最有感情的那些句子。比如《小鸭子游泳》这首诗,孩子首先记住的是“小鸭子摇啊摇,扑通一声跳下河”,因为诗句中“摇啊摇”“扑通一声”等语言形象,能引起孩子情绪上的反应。例如第一次高高兴兴去外婆家的情景,孩子也能记得很久很久。这种情绪记忆大约开始于出生后6个月或更早些。
奥秘二:3岁前孩子的记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目的和意图,凡是他感兴趣的、印象鲜明的事物就容易记住。
例如在生活中,爸爸妈妈可能经常遇到这种情景:某件东西不知放到哪儿去了,你边找边嘀咕着:“××放哪儿去了呢?”这时孩子可能一下子就能帮你找到(当然,前提是你放置东西时孩子在一旁)。你可能会觉得非常奇怪,为孩子非凡的记忆力而喜出望外,其实这些都是随意的无意记忆,而且孩子非常擅长这类记忆。
奥秘三:3岁前记忆的内容在头脑中保留时间较短,一般不会超过一年。
有研究指出,曾经见过的事物重新出现在眼前时,1岁以内的孩子只能认得几天以前的事物,2岁左右的孩子只能认得几个星期以前的事物,3岁左右的孩子可以认得几个月以前的事物。见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1岁以内的孩子无法回想起来, 2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回想几天以前的事,3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回想几个星期以前的事。比如爸爸若离家半年以上,再次回到家中,孩子可能就不要爸爸抱了。这时爸爸大可不必伤心,因为孩子的记忆能力有限,他已经忘了爸爸的形象,把爸爸当成了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