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凤舆从乾清宫抬到皇后家里也是一个庄严的仪式,先由太仆寺的普通轿夫将凤舆抬到前院,然后交给太监们抬到与各个庭院相通的主客厅,接着把轿子放下,这个时候,正面要朝着寓意吉祥的东南方向。根据占卜,那个地方现在已经被幸福神笼罩了。最后穿着华丽婚袍的新娘已经做好准备,由福晋请入凤舆,再抬轿出厅,穿过院子,走出大门停放一下,换上普通轿夫来抬轿。然后,整个队伍开始向紫禁城出发,新娘家里不会有任何人参与这个队伍,而且新娘的父亲也会一直跪在红地毯之上,直到整个队伍完全消失在他视线中为止。
这次仪仗队里包括了民国的一些骑兵和步兵,还有警察、皇家护卫队,以及演奏中外乐曲的两个乐队。随行的,还有一辆盖着黄色绸缎、顶部有银球的空轿子,三辆老式北京马车,和轿子一样的打扮。这两样东西,都是为皇后日后出行而准备的,因为凤舆在以后不能再用。在行进的队伍之中,还有六十人抬着大型的宫灯,七十多人抬着龙凤旗和华盖,众多的仆人捧着装有金册、金印以及嫁妆的黄色龙亭。在队伍的最前面,是持有节杖的皇帝的特使庆亲王,副使郑亲王则手持圣旨。在两位使者的后面,则是端着掌上香炉的人,香炉散发出渺渺香烟。在后面是二十二抬大轿,轿子的两侧都有御前太监守卫,之后就是内务府大臣、侍卫和骑马而行的护卫官。
大约一个小时之后,队伍就会从主门的中间通道进入紫禁城中,一直走到离乾清宫不远的通道处才停下来。此时,凤舆会被放下来,太监们会过来接替普通轿夫,然后庄重缓慢小心地将凤舆抬上台阶,进入四方广场。此时,包括乐师在内的大多数人就要停留在通道外面,他们没有接近龙椅的资格,只有手持香炉的人有权进入。一会儿后,凤舆便被抬进了乾清宫,落在御座前,此时每一侧都恭敬地站着亲王、福晋、宫女、太监以及包括我在内的帝师们和其他重要官员。
接下来就是新娘下轿的时刻了,不过这个礼仪要求只有女人和太监在场,所有亲王和宫廷官员都转身离开大殿,大门也被关上。
皇后在几位福晋和太监的帮助下下轿了,并被带到坤宁宫,在那里等待她的正是她16岁的夫君——宣统皇帝。皇帝在片刻之后会庄严地揭开红盖头,第一次见到自己16岁的新娘。
随后的仪式与其他满族婚礼上仪式相似,主要是喝交杯酒和吃长寿面。新娘祭拜皇室祖先等,都将在接下来的几天陆续举行。当然,这些庆典也是有好处的,那就是给宫里增添了不少的喜庆。在这些庆典中最精彩的,则是在12月3日举行的典礼。这一天,皇上会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上,接受来自王公贵族和宫廷官员的祝福,这些人都会穿上正式的礼服。在这些人中,还有民国的军政官员,他们穿着和满族服饰格格不入的西式制服。这些人有的是以私人名义来的,有的则是民国政府的代表,他们的出现不过是为了表达民国政府对遵守和皇室之间达成的协议的诚意,不管是名义上还是内容上。这必须承认,在关于皇帝大婚的事情上,民国政府都坚持着自己的承诺,以如同对待外国君主一样的礼遇对待着皇帝。
不过在这一次的婚典上,接待外宾成为一个亮点,它彻底打破了旧习俗。在婚典后的第二天,皇上就举办了一场清朝有史以来第一次针对外国人的非正式的接待会。值得一提的是,“老佛爷”在晚年也接待过外国人,是以君主的身份进行的国事活动。不过“老佛爷”的招待没有挣脱礼俗,男人和女人被分别接待,皇帝这一次则是男女一起。这一次接待会,是在接待了王公贵族和官员之后召开的。这次招待会,有近两百位的外国客人来到乾清宫,除了品尝茶点之外还获赠了一个小银盒的纪念品。皇帝没有坐上龙椅,也没有在大殿招待客人,由此可见这一次的招待会的非正式性质。皇后参与了这次招待会,和皇帝一样都未入座,他们是在西暖阁的小房间里接待来宾,和外国来宾一一相见。在那间屋子里,皇帝和皇后的两边站着的是两位福晋、两位内务府大臣,以及四名负责介绍客人的介绍人。
参加这次招待会的人几乎都是外国的使者,是驻民国大使而不是驻清朝大使,他们并不是代表国家,而是以私人名义来参加招待会的。
之后,皇上来到御座前的台阶上陪伴他们并致辞,他用缓慢却清晰的英文说道:“今日在此,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实在是朕的荣幸。在此感谢各位的光临,并祝愿大家健康隆昌!”随后,他便从梁敦彦的手中接过一杯香槟,向客人们左右致敬,并把杯子举到了他的唇前。
对外国人来说,皇帝以前一直都是神秘之地的神秘人物,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他。他在各种艰难的情况下,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似乎是满族王室与生俱来的优雅和高贵。他用他最坦率的方式,清楚地表达着属于自己的感受,显然他对见到外国男士和女士也感到很高兴,对他来说,东西方之间原有的障碍被一扫而光了。
无须多言,婚礼的花费是很庞大的,不过皇上也收到了大量贵重的礼物,其中就包括一百万现金,都是各地进献而来的。在婚礼结束后不久,内务府颁布了一个“红册子”,里面记载了这些贵重礼物和送礼者的名单。有趣的是,这个红册子暗示着官方和民间对清朝仍有某种程度的忠诚,当然孙中山及其政党的名字不在这个红册子内。红册子里,记载着的送礼人有冯玉祥,他送的是一柄大喜白玉如意,前总统徐世昌送来的两万元现金还有其他许多贵重物品,张勋送来的一万现金,各地民国官员也赠送了现金和其他精美的礼品,张作霖也送了一万元现金,黎元洪赠送了包括两万元现金在内的许多礼品。当然,还有王公贵族、宫廷官员、蒙古王公、活佛以及喇嘛也在红册子上。值得一提的是,皇上随后便将这些现金转赠给了慈善组织,用来帮助北京的贫困百姓。
实际上,婚礼期间收到的礼品,却在1924年11月被成为北京主人的军阀政客攫取了。尽管民国政府保证过不动皇室私产,不过他们的理由是这些财产都属于国家。不管他们为吞下这些私人财产找了何种理由,都不值得去讨论,因为皇帝是在退位之后才收到的这些礼品,完全属于个人财产,他们的行为是相当可笑的。甚至连我在皇帝婚礼和其他场合中送给他的几件不值钱的礼物,也被没收了。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便是冯玉祥将军动用武力控制北京之后,从没收的物品中很轻松地就找到了自己赠送的大喜白玉如意,然后又亲手赠送给了皇帝。
在皇帝大婚之前,皇帝还下诏提升三位太妃为皇贵太妃。圣旨大意如下:
敬懿、荣惠两位皇妃小心谨慎,全力侍奉穆宗先帝,端康皇妃侍奉德宗先帝,态度端正敬畏,极为负责;现值朕婚庆大典,朕特定赐三位皇妃“皇贵太妃”之称,以示尊崇。
着有司呈上典册,使之有效。
钦此
皇室的许多成员、帝师还有其他人,也被授予“大婚荣典”。皇帝的弟弟溥杰被授予辅国公,我本人也被擢升头品顶戴,陈宝琛成了太傅,朱益藩被任命为太子少保,内务府首领绍英则是太保,耆龄为少保。醇亲王的父亲,也就是皇帝的祖父也被追封了一个新的谥号。
婚典后的三天时间,也就是1922年12月3日到5日期间,宫中戏院上演着各种戏曲,都只邀请内廷成员。在当时,能被邀请到紫禁城里看戏被看作是很高的荣誉,每一次的要求都必须由皇上亲自下诏。而我也收到了邀请,邀请如下所说:
敬启者
现由奏事处传出,奉旨
赏庄(士敦)于十四、十五、十六日在漱芳斋听戏等因,钦此,用特布达,专此即颂
公绥
内务府启
那三天,中国许多著名演员都参加了演出,一共演出了三十三部全戏和折子戏。看戏的时候,满族和蒙古贵族会穿着礼服,头戴孔雀翎,我在一次筵席上与一位老公爵相邻而坐,他曾经是“老佛爷”的宠臣。在他口中,我得知自从1893年以来,紫禁城就没有过这样的喜庆活动了。最不幸的是,皇后和女眷们都是坐在屏风后面欣赏戏曲,让这个场景失色不少。在这个冬日的三天里,宫廷的黄昏如同白昼一样,当然这并不是白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