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43100000014

第14章 年代祭(5)

一个时代就这样被粗暴地界定了。“七十年代出生”,就是酷,作秀,糜烂。几个年轻的女作家成为这个时代最初的代言人,年轻人跃跃欲试,心急如焚。年长的人摇头叹息,觉得这个时代完了,女人们竟如此不顾廉耻,世界末日怕要来了。

更多的“七十年代出生”被掩埋在这面旗帜底下。像所有这个年代出生的人,他们安静地生活着,无知觉地成长。上学,工作,谈恋爱,结婚生子,慢慢地负起责任来。一切枯燥至极,也偶有抱怨,因为辛苦、劳累,为千百年来存在着的道德感约束着。

可是我猜,他们有时是迷茫的,一直被压抑着,难免会气喘吁吁。他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个时代到底发生什么,竟变得如此出位、猖狂、无耻?人到底还是从前的人呵,被生下来,长大,有容颜和思想,有需要呼吸的生命。

现在和从前有什么不一样吗?

我们都知道是一样的。在这个大同的世界,有些东西是亘古不变的,千百年来早就被证明了。“七十年代”实在再微小不过了——所有年代都是微小的。十年,时间长河里的一粒尘埃,再翻跟头,又能翻到哪儿去?

我从不相信有“大不同”的年代,哪怕它是乱世。所有年代都是相似的。就比如,我们生在这个年代,因为年富力强,又有话语权——人一旦掌握了话语权,就变得非常武断,丧失了理智,开始胡说八道起来。我们说,是的,我们这个年代是不同的,它有理想主义色彩;或者说,我们身处乱世;如果不幸未赶上乱世,就有另一种说法:我们的时代是堕落的,物欲横流,娼妇满街。

总之,任何人都想证明,他所处的年代是迥异于别人的,有个性,才华横溢。可是这有什么意义呢?每个年代的产生都是有背景的,绝不是空穴来风。那里头的继承性,层峦叠嶂的,说起来恐怕要让人头疼。

真是让人头疼的,每每听到人们对自己时代的论证,那里头的优越感、自私、不负责任,如果不是因为无聊,大约也是太天真幼稚,近乎孩子气吧?

剔除了各个年代里那花里胡哨的表象,我们能看到什么呢?人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人情世故。还有人和人的利益关系,微妙的情感冲突……“七十年代”出生是个例外吗?为什么会被大张旗鼓地宣扬?怎么就被视为洪水猛兽了?只不过是因为年轻。时代握在他们的手里,在所剩不多的青春年华里,他们想跳一跳,就像蚤子一样。

“七十年代”是堕落的,就因为几个狂躁的、不谙世事的女作家,整个时代被牵连了。整个时代,被视为是颓废的、无望的、末日的时代。

这真是可怕。

如今,三五年过去了,“七十年代”已被人忘却,所有人都厌于谈此。它就像一桩丑闻,被人说烂了,说臭了,叫人恶心。在这之后,文坛开始热炒“网络作家”,诗歌界又有骚动沸腾的“下半身”出现,总之,是年轻人的世界。

而且,“七十年代”也老了,她们中最早出生的一拨人,现已年过三十。更年轻的“八十年代”正在成长。我不知道他们会不会造就新的文坛热点——毋庸置疑,文坛是需要热点的,它就如一注兴奋剂,使得一具日趋衰竭的肉体,在短时间内变得活力四射,充满了幻想。那么,这新的热点,该如何去造就呢?打什么名目呢?委实难以想象。出版商和小报记者要动动脑筋了。

继续说“七十年代”。

虽然作为概念,“六十年代”最先被提出,但“七十年代”的冠名权仍应归结于常州人陈卫。1973年出生,1996年,他在南京创办民刊《黑蓝》,只办了两期就停刊了。

我读过此刊,很薄的小册子,印制得很精美。上面登录了名不见经传的“七十年代”人的作品,以诗歌和小说为主,质量还不错。最初的名目叫“70后”。

后来,《小说界》在1996年底,开设了一个新栏目叫作“七十年代以后”,专发小说,负责人是魏心宏先生。从此,一批新面孔开始登上文坛,并被人瞩目。我想说,这个栏目的开设在90年代后期是有意义的,也是必要的。它给当时的文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那就如换气。在此之前,文坛充塞着熟面孔,新人的作品很难被承认,看上去就要断代了。

“七十年代以后”可谓横空出世,虽然它后来串味了,但是我想,这跟栏目没有关系,它应该归咎于媒体和当事人。

我是1997年看到这个栏目的。我给魏心宏写了封信,告诉他我对这个栏目的感受,并附上一篇屡遭退稿的小说。这篇小说刊登在《小说界》第四期。这是我在文坛的第一次亮相,也算是最早亮相的一批70人吧。

后来,南大的一个博士告诉我,你现在被关注了,你的名字上了文艺报,李洁非开始评论你的小说。我问,是因为我发表的那篇小说吗?他说,这还不够吗?你得趁势多写,你很快就要出名了。

我知道出名对我意味着什么,快感、虚荣心,我的名字会不断地见诸报端,像明星一样炫目。然而,我实在很偷懒,即便在1998年。正是在这一年里,媒体对“70后”女作家开始狂轰滥炸;很多女作家疯狂写作,据说有人竟写脱了发。

时代是这样热火朝天、急功近利,容不得你静下来多想。出名几乎是一夜间的事,有时都不敢相信。来得太快了,多少年的压抑一瞬间释放了,然而没有快感,只有无边的虚弱和无聊。

真是无聊的,在1998年我就感觉到写作是无聊的,成名也不过如此,它无法换来更切实的东西。一天天在电脑旁坐着,看着正午的阳光一点点地落下去,天色暗了,夜更深了。看着窗外的夏天的小树林,隔了几天,树叶凋落了,冬天来了。

真是恐怖。生命的浪费,不着边际的虚无。那段时间,我倍受压抑,不得不做深呼吸,有时也呕吐。

不断地有编辑来约稿,索要照片。媒体也跟风而上,远方的朋友给我寄来《陕西日报》,因为上面有介绍我们的文章和照片。香港《亚洲周刊》的记者也来了,采访了最当红的四位“70后”女作家,我是其中之一。而那两年,我只发表了三四篇小说。

我闻出气味有点不对了。这里头有什么东西让我开始怀疑了。我完全能够明白,那不是因为我的作品,而是人,是整个一代人,一个群体。他们开始健壮,站出来大声说话。他们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引人注目,不惜搔首弄姿。

而与此同时,个体的区别很快显现出来了,包括他们的写作和为人姿态。我已经看到了,更大的分歧和变故还在后头。果然,媒体变得不再客气了,不断有尖锐的批评出现,也有读者感到很困惑,他们提出疑问,难道“七十年代以后”都是这样的吗?她们只能代表自己,凭什么遮蔽一代人?

在短短的两三年内,“70后”女作家如日中天,少数几个甚至红得发紫。一个优秀的作家一生难以达到的荣誉,她们达到了,而且超过了。因为那不是作家的荣耀,而是明星的。

确实是明星的。我们去上海参加活动,偌大的上海体育馆,数千名读者和观众。那天是星期天,被邀的还有演艺界人士、体育界明星。有很多不明真相的市民走过来看热闹,问我身边一个戴墨镜、衣着袒露、神情妖娆的“70后”女作家说,你们是歌星吗?

她神情冷淡地说,我们是作家。

真是鱼龙混杂的一拨人,也不知怎么就弄到了一起,彼此都觉得气味不投,很吃力。总之,这是一场表演,整个文坛被人拿来当作剧场,上演了一出闹剧。直到另一个女作家出了本小说,名扬四海——因为被列为禁书。后来听说《糖》也被株连。我们的小说集交上边审查,答复说出版是可以的,但不能宣传。结果我的第一本书卖得很惨,书商去南京参加书市,像做贼一样不敢露面,因为怕被退货。

谁也没想到,轰轰烈烈的“70后”美女作家是这样草草收场的。只两三年时间,昙花一现。她们中的有些人得到了莫大的实惠,成为千万富婆,可谓名利双收。然而我可惜的是她们的才华,都有过理想,大约也纯真过,做着文学梦一年年地长大,后来实现了。实现了,才知道一切全不是那么回事。

这其中也不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总之,肯定出过问题。连她们自己也来不及细想,一切随风而去。我不知道她们是否还会写作,如果不写作,又能干什么呢?年纪轻轻,还残留着一点娇颜。又能干什么呢?

同类推荐
  • 有一种幸福叫微幸福

    有一种幸福叫微幸福

    匆忙的大时代里,我们期待大格局,渴望大成功,却不经意间错过了细细品尝“微幸福”的机会。本书通过截取生活的片段,引用经典的故事,使用轻暖的文字,带我们重新发现工作、生活里的,细微的幸福和美好。这本书教会我们的不是补救过失和错误的方法,而是珍惜和享受的心情。不管你遭遇怎样的境况和风景,都可以用一颗细微的心,去发现和拥抱你手头、身边,甚至心底的温暖和美丽。就像那句简单却动人的箴言所说:“用心、真心、开心,所以生命盛开。”
  • 和座主尚书春日郊居

    和座主尚书春日郊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蛮性的遗留

    蛮性的遗留

    《蛮性的遗留》是美国人类文化学家J.H.Moore的一本通俗伦理学著作。他“先研究家畜中野性的遗留,再研究人类中的”,让我们看出,我们人类的行为并不是上帝规范的,而往往跟我们四只脚的堂兄弟颇有类似之处,这就是“蛮性的遗留”。由野兽进化到家畜,由野蛮人进化到文明人,是一个漫长的克服蛮性的过程。Moore说:“文明是一列车。它拖着不少属于古代的东西——不只是残馀的本能,且有残馀的风俗、信仰、观念及制度。”人类为了创造更高级的文明,就需要发育良知,克服一切旧的残馀的拖累,这就是本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
  • 世界文学名著深度悦读

    世界文学名著深度悦读

    文学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巨大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应错过的精神驿站。然而,文学名著通常是鸿篇巨制,若是部部通读,一般人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有鉴于此,本书用有限的篇幅,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轻松掌握中外文学名著,并为读者深入阅读提供指导。本书通过背景说明、名著概要、知识链接、名家评述、精彩推荐等多个版块全方位介绍中外文学名著,是一本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名著读本。读者对象:青少年读者,中学生及以上。
  • 晚风集(卷一)

    晚风集(卷一)

    殷谦散文作品精品合集。其中不乏犀利的批评,怡人的观点,明智的思想。这五部作品从人生的各方面都有所涉及,或者通过故事,或者通过评论,形式各种,但可见作者独特的心境,让我们受益匪浅。
热门推荐
  • 农女倾城,仙路漫漫

    农女倾城,仙路漫漫

    她上一世处处忍让,掩藏锋芒,宁为是人唾弃的丑女,只为守护自己的家人,让家人一世安宁。本以为在这农村皆是淳朴之人,却没想到,他们竟能做出毒死一家人的事!既然如此,重活一世,她又何必再默默忍让!未修得仙体已不重要!只是,遇见他,扰了她的心,为爱终是再次放手一搏,最终又该如何收手。
  • 宫主太腹黑

    宫主太腹黑

    什么?!宫主是我的师父?我还是个叛徒?像宫主如此完美的人,我为何要背叛与他,简直荒谬!----------------------------------------一朝醒来忘却往事前程,当真相慢慢浮现曾经所爱所信之人,皆是另有目的拨开迷雾,谁又是自己值得托付之人?
  • Vendetta

    Vendett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逝水无痕之红颜乱

    逝水无痕之红颜乱

    因为一个人,空了一颗心,空了一座楼,空了一座城,伤了很多人。一场女人间的争斗,一场无声的硝烟,一个冷血的皇帝,一片无边的江山。红颜乱,乱红颜,乱江山。到底,是红颜乱了江山;还是,这江山乱了红颜?【喜欢的可以加妩殇的扣扣:1591352471(编辑勿加)】
  • 九转玄阳

    九转玄阳

    “大和尚慢走,此宝与贫道有缘!”丁南高声一呼,双眼瞬间眯成了一双月牙,在一口大白牙的映衬下,右手三根手指习惯性的搓了起来......!
  • 青春派之高三追逐历程

    青春派之高三追逐历程

    不疯狂怎么叫青春,居然在高考前拍毕业照时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大声的用泰戈尔的诗句向暗恋了三年的黄晶晶表白收获了甜蜜的爱情但是很快就被母亲破坏了,黄晶晶在居然母亲的刺激下傲然离去,居然伤心爬墙挽回初恋却摔伤了尾骨失恋加受伤的他高考失利看着黄晶晶前往复旦的身影决定复读追逐爱情开始了一段疯狂的高三历程
  • 阵枪

    阵枪

    二十一世纪的灵魂意外穿越到修真世界,附身到一个修真门派的弟子身上。这个门派,落魄不堪。本以为今生与修真无缘,不曾想偶然间吃了一只天鹅,这个癞蛤蟆从此一飞冲天。万般仙法皆有始,千条古路必有终。大道独行不寂寞,阵枪小子浪荡行。
  • 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本书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重点探讨了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的方法与策略,从机会均等、提供选择、和谐互动、分层教学、多元评价等五个方面,介绍了上海市黄浦区各中小学围绕“教育公平”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教改经验和典型案例。本书理论扎实,例证丰富,对于现今进行的教学改革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龙蛇纪元

    龙蛇纪元

    千年杀劫再起,群仙大难临头。天尊阴谋不断,教主怒火难休。四教纷争重重,鸿钧道满乾坤。神魔双榜分流,群仙诸佛也愁。脊背靠着驴头,看谁笑到最后!徐中正步入封魔时代,丝毫不给圣人脸面,一手执掌天道大剑,口里叫声“道友且慢”,杀得三教尸积成山,一人动摇离恨天外天,致使天昏地也暗,自称头号混元仙!
  • 大圣物语

    大圣物语

    仙有仙道,佛有佛法,妖同样有妖的规则。五百年前,大圣败混世魔王,挫了魔道的锐气;入四海龙宫,敛了无数兵武;闯地府酆都,乱了三界纲道。五百年前,大圣结拜六妖,与众妖王抗衡仙道,与天庭对立,欲封妖神。五百年前,仙佛合力,散了大圣神魄,只剩其一缕神魂,借着那不死之身被封于破落道观。而今,小丫头妩箜自道观而出,再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