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42400000013

第13章 立意篇:博大精深启后人(1)

毛泽东的文章是思想的富矿,也是智慧的海洋。无论是宏篇巨着或是短篇小品,无论是抒写政论文章或是起草公务文件,毛泽东的文章都具有鲜明的立意,或表达一种思想,或宣传一套主张,或阐明一种见解,或披露某种意图。这些思想、主张、见解、意图,就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毛泽东的文章主题博大精深,立意高远,表达手法丰富多彩,是千淘万漉、精心提炼的结果,无不体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非凡的写作艺术。

文章主题,就是作者在说明事物、阐述道理、反映生活时通过全部文章内容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思想,是作者经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体验、研究、分析、推理、判断,并通过对具体材料的提炼而形成的思想结晶。文章的主题质量优劣,是决定文章整体质量及其得失成败的关键,因而从古至今倍受人们重视,人们将主题说成文章的“灵魂”。

从根本意义上说,写文章就是为了表达思想,进行宣传。常写文章的人大都认为,一篇文章不在于“写什么”,关键在于“怎样写”。“写什么”是题材问题;“怎样写”是如何表现题材,亦即怎样提炼和表现主题的问题。主题不定,如同人之失去灵魂,三军缺少统帅。一些没有经验的人写文章时,尽管对要写的内容有了一个大致轮廓,但是中心思想既不集中也不明确,于是这也想说,那也想写,结果写来写去,拉拉杂杂,不知所云,成了没有中心思想、缺乏明确主张的一篇文字大杂烩。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对主题的提炼,文章丢了“灵魂”。

衡量一篇文章的思想性如何,首要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表达了一个非常鲜明突出的主题,而主题是作者辛苦提炼概括的结果,这个过程渗透着作者的聪明才智和与众不同的写作才华。

何谓提炼主题?借用毛泽东在《实践论》中的一段话来说明,就是“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系统”,“将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看来,主题是作者从客观现实以及大量材料中提炼和概括的结果,更是作者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正应验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再巧的媳妇,再高超的技术也做不出米饭来。

文章提炼或确立鲜明的主题后,还有一个如何表达的问题。

文学作品的主题,大都比较隐晦,耐人寻味,需要读者细心揣摩,仔细玩味。有的作品甚至经过反复阅读之后,读者也未必真正理解作者要表达的作品主题。而论证说理的文章和各种应用文体的文章,到底要传达怎样的思想,表达哪些主张,部署什么工作,或说明何种事项,必须旗帜鲜明地表达出来,不能含糊、不容置疑。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文章巨人,毛泽东的文章主题,既非从天而降,亦非头脑里固有,而是深入分析、精心揣摩,将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结果,更是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完美结合的体现。毛泽东在提炼文章主题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值得我们学习的许多做法。他善于从平凡材料中深挖主题,从零散材料中精炼主题,从质朴材料中巧定主题,从事物彼此联系中推导主题,从由表及里的分析中提炼主题,从亲身体验中确定主题,从借鉴古训中确定主题,从审时度势中提炼主题。他提炼主题的方法与技巧,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无疑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他的文章主题本身更是经天纬地,立意高远,博大精深,启迪后人,是弥足珍贵的思想与精神文化遗产。他表达文章主题思想的具体方法灵活变幻,多种多样,同样值得人们学习借鉴,拿来应用。

本章着重对毛泽东确立文章主题的方法与技巧做一些梳理和研究,以为人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第一节千淘万漉炼主题

先立主题后动笔,即“意在笔先”,是写文章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有诗言: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文章主题的确立,并不是轻而易举得到的,而是一个不断提炼的过程,犹如沙里淘金,既需要智慧,又要付出艰辛。那么,具体形成主题通常有哪些途径呢?一般而言,有三条途径:其一是从观察思考中得到;其二是在长期的孕育中形成;其三是从研究具体材料中获取。

毛泽东在提炼与表现主题方面,既符合人们普遍的认识规律,又具有自己的独特做法,体现了高超的智慧和鲜明突出的艺术特色。

一、从平凡材料中深挖主题

从平凡材料中挖掘深刻的主题很难。毛泽东却做到了。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写文章时选材要严,开挖要深。”所谓“开挖要深”,是指要从平凡题材中,开挖出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的主题。这就需要作者具有高超的手法。毛泽东具有提炼和表现主题的非凡能力,他凭借敏锐的头脑和非凡的思维能力,善于在一般题材中发现不一般的含义,在寻常事件中领悟不寻常的意义。

“为人民服务”就是他从张思德牺牲的事件中,开挖出来的一个重大而深刻的主题。

张思德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警备团的一名普通战士。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壮烈牺牲。毛泽东获悉后异常悲痛。9月8日,他亲自参加了张思德的追悼大会,发表了《为人民服务》这篇脍炙人口的演讲。那么,作为共产党领袖的毛泽东,为什么要参加一个普通士兵的追悼会呢?张思德何以获得如此殊荣?

张思德是人民军队的普通一兵。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千千万万革命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出生入死,英勇作战,流血牺牲就成了经常发生的事情;即便在中央领导机关担任警卫工作的士兵,也常与死神擦肩而过。因此,中央直属机关召开追悼会,也不是什么稀罕事。然而由于毛泽东站得高,看得远,具有丰富的阅历、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洞察力,才使得他从普通士兵身上看到了崇高的品质,从平凡事件中领悟到了伟大的精神。一个博大精深的主题思想在他的内心激荡。毛泽东开宗明义地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为人民解放而奋斗,为人民利益而工作,这是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革命队伍的历史使命。这种历史使命的本质就是为人民服务。这是毛泽东提炼出“为人民服务”这个深刻主题的思想和认识基础。

透过张思德之死,毛泽东的认识不断向深层开掘,进一步深化了对于人生观和生死观的思考:“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他以史学家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的一段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依据,以感人至深的语言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形式,表明了革命者的生死观:“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进而高度赞扬了张思德之死,得出了“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重”的结论。

由于有了对于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历史使命的深刻认识,有了对于“生与死”这一人生重大命题的深入思考,毛泽东从一个普通士兵之死中最终提炼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深刻而伟大的主题。

《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张思德,还有着更加广博深厚的思想内涵。毛泽东要告诉人们: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革命队伍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了这个共同的革命目标,我们走到了一起。我们要鼓足勇气,努力奋斗,解救正在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不过,应当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牺牲。我们追悼死者,主要是为了激励和教育生者。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为人民服务》在提炼主题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之成为不朽的名篇佳作。我们看到,毛泽东提炼主题的方法,是着眼于普通材料,从事件表层入手,着力向深处开挖,直至提炼出最能教育人民、鼓舞人民,既反映事物本质特征,又具有重大而深远影响的主题。几十年来,“为人民服务”已成为一面具有强大感召力的精神旗帜,激励亿万中华儿女,为了中国,为了人民,赴汤蹈火,义无返顾。今天,人们提起“为人民服务”这句话,除了想起毛泽东为祭奠张思德发表的那篇演讲外,更多的是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正是毛泽东提炼文章主题的高超艺术的最好证明。

二、从零散材料中精炼主题

善于从大量零散的材料中精炼主题,使文章有一条红线贯穿始终,成为有机的整体,这是毛泽东强于常人之处。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为纪念白求恩而撰写的着名篇章。文中贯穿一条红线——学习白求恩的精神。这是毛泽东从大量纷繁零散的材料中,提炼和概括的文章主题。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一位技术精湛的外科医生。他为了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接受党的派遣,来到中国。后来在抢救伤员的过程中,不幸以身殉职。几天后,毛泽东发表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向其表达敬意和哀思。

毛泽东深知,他发表纪念白求恩的文章,一定会引起很大反响。毛泽东亲眼见过白求恩,也收到过白求恩的许多来信,了解白求恩的许多事迹。那么,该如何评价白求恩大夫呢?

《纪念白求恩》一文,是通过白求恩的事迹,反映国际主义革命援助题材的文章。到底怎样表现这个题材,有多种角度、多个写法,材料也很丰富。可以通过白求恩不远万里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写各国人民要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加强联合互相支援;可以写白求恩凭借精湛的医术,医治大批八路军指战员;可以写白求恩满腔热忱地为伤病员服务,专挑重担而毫无怨言;当然也可以写白求恩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批评见异思迁、看不起技术工作的思想;甚至可以用反衬的手法,通过赞颂白求恩专拣重担挑、一心为他人的精神,批评那些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自私自利的人,等等,虽然所取的角度不同,却都有的可写。

然而,毛泽东却另辟蹊径。他以国际主义援助题材为背景,将白求恩的高尚品德进行高度的提炼和概括,集中表述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以赞扬并号召大家学习这种精神为文章主题,并始终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论述。

很明显,这个主题是毛泽东从大量零散材料中,经过加工提炼后形成的,反映了白求恩思想品质的本质特征。白求恩舍弃在本国行医的优越条件,舍弃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自遥远的加拿大来到中国,投身于抗日战争的硝烟战火之中。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完全当作自己的事业,直至为此而献身,这不正是一个共产党人应当具有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么?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一心为伤病员服务;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把方便和安全让给别人,这不正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吗?白求恩完全服从党的安排,服从国际主义援助的需要,把自己融入革命事业之中,毫无自私自利之心。这不正是共产党人应当追求的崇高精神境界吗?

毛泽东在文章中多次强调主题句,这使我们印象很深。在文章结尾处,他采用升华主题的方式,把提倡大家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语言十分质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写《纪念白求恩》一文,不仅要向人们解读白求恩的精神世界,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还要告诫人们怎样做人的道理,怎样成为一个真正有益于人民的人,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样一来,该文的思想内涵便得到提升和拓展。

《纪念白求恩》的写作实践告诉我们,文章主题不是现成的,需要作者付出艰苦的思索和不懈的努力,特别要善于从大量零散材料中概括和提炼。只有经过概括和提炼,才能做到主题集中。只有主题集中才能更加突出。只有主题突出了,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倘若一篇文章有多个主题,就等于没有主题。古人所谓“意多文乱”,就是这个道理。

三、从质朴材料中巧定主题

寓巧于拙,大智若愚,从质朴的材料中巧妙确定文章主题,是毛泽东的本事。

在中国,“愚公移山”的寓言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则寓言能有如此广泛的影响,与毛泽东的文章密不可分。1945年6月11日,他在中共七大上所致的闭幕词中引用了“愚公移山”的寓言。他还以“愚公移山”作为闭幕词的标题,这种做法在中共历届代表大会的文件中绝无仅有。

中共七大是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一次盛会。毛泽东所致的开幕词《两个中国之命运》、所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和闭幕词《愚公移山》,是载入中共历史的三篇重要文献。其中,《愚公移山》一文,语言生动,简短精悍,寓庄于谐,气魄宏伟,富有强烈的感染力,是毛泽东文章中的杰作。

同类推荐
  •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秉承一贯的理性、思辨、前瞻的学术期许,遵循全面、新颖、敏锐的年集宗旨,凝聚学界、业界人士的最新探索和思考,《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即将付梓。2007年和2008年我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汶川大地震、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新闻传播学研究紧紧跟随这些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事件,不断地从新的视角进行理性思考和总结。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考察人民日报时,就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这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 儒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儒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从儒家智慧的海洋中,撷取到最宝贵的明珠.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本书通过选取经典的儒家故事,以修身做人、处世智慧.正视心欲、直面名利、谦孝美德等篇章淋漓阐释儒家的博大智慧。目的就是通过撩开儒家思想神秘的面纱。
  • 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2011(2)

    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2011(2)

    本书集结2011年学术界在“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方面的优秀论述,话题涉及传播技术研究、传播理论研究、传播艺术研究、传播实务研究等。
  • 天下对联奇趣妙

    天下对联奇趣妙

    本书着笔于对联形式与内涵的剖析,从感情色彩上点燃它奇、趣、妙的光环和亮点。书中各呈纷披的对联,奇在令人拍案的工巧立意与构思,趣在读来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内涵特色,妙在别致、脱俗和独特技巧的运用,可谓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读者可从中赏析其奇、其趣、其妙,领略对联艺术的真谛与精华。
  • 谁来为教育买单

    谁来为教育买单

    在古代中国,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相信,这是改变自身和家族命运的不二法门。殿试试卷一页。在经历了1000多年的考试之后,中国人真的养成了“考试情结”? 改革开放之后恢复高考,现在的教育制度深受科举的影响,从而扼杀了教育的内在精神,教育的目的本来是培养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个体,但现在教育的精神都被异化,人人都变成考试人。我们似乎看到这样的身影,清朝状元翁同龢秉烛夜读,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在嘶声呐喊……
热门推荐
  • 异能暴走者

    异能暴走者

    屌丝逆袭,都市草根奇幻经历获得瞬移穿越能力的李志,面对这些能力他手足无措,究竟是利用,还是埋没…本小说附带大神装13技巧,本书感谢墨星免费小说封面支持,百度搜索“墨星封面”第一个就是!
  • 印记十三K

    印记十三K

    是她太爱他了?还是他太爱她了?哈哈……哈哈,为阁主谋事万千,却未料到会爱上她!一见钟情这种事情一开始谁会相信?到最后,还不是放下身段,放下仇恨,放下一切的追随自己的心?可,到头来,是空!没有记忆的她,变得处处顾及。放不下跳动的心,剪不断丝丝缕缕的红线,让她在圈套中渐渐迷失了方向。还?拿什么还?
  • 东日之出

    东日之出

    战国末年,被秦王嬴政遣送出海的一众少年,在赵王遗子扶桑率领下,历经艰难险阻,挫败一众妖魔怪兽,最终成功建立扶桑国(即今日本),再次证明日本人的祖先为我中华之人……
  • 倾城绝恋:追妻路遥遥

    倾城绝恋:追妻路遥遥

    这个世界极其复杂。共分为六个种族:人,魔,鬼,神,仙,佛。人族只能居住在一片大陆上;魔族久居阴暗的魔界;鬼则居冥界;神居天界;仙居灵界;佛则居神秘的穿云岭。她本是最弱小的人族后代,但因为一次星际混乱阴差阳错的转为鬼族后裔,而且还是鬼族皇家公主!她有一个爱她的父母亲,还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弟弟。但是弟弟不幸身染剧毒,鬼皇和鬼后因为这种罕见的毒素而分身乏力,导致鬼族一直在走下坡路,懂事的她不忍心看到这一幕,于是她肩负着鬼族重任去寻找那位驰名世界的神医去拜师学艺,但求学的路上非常艰辛,各族都在阻挠。在经历过很多的追杀之后,她又遇到了她命中的良人,她终于明白要想使别人不欺负自己,就要让自己强大起来!
  • 倾国不倾城:允诺你一辈子

    倾国不倾城:允诺你一辈子

    “乐子哀!你够了没有?我都说了我不喜欢你。”“舒儿,我们都青梅竹马这么多年了,你身边没有一个男朋友肿么阔以嘞?”乐子哀继续卖萌道。“你走?伊梓晴还在下面等我?滚?”“我就不走,她等就让她等吧!我不管,你今天要做我女朋友!”“喂,我们认识么?贴这么近?不怕别人误会?殇少爷?”“诺儿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看我这么帅,要不要做爷女朋友啊?”白子殇一脸流氓样的调戏着叶梓汐。“殇子,我郑重的告诉你。汐汐是我朋友,你要是再调戏人家信不信我一口盐汽水喷死你?哎对了,我朋友就是你朋友啊?那你女朋友是不是就是我女朋友?”“你给点面子行不啊?你这样我很难做人的啊……”“难做人就去做鬼呗,又没人拦你。”
  • 贵族少爷请小心

    贵族少爷请小心

    一个笨笨有些可爱的女生,遇到一个霸道校草和柔情校草的兄弟.俩人都为了她而争吵,为了她不惜失去一切
  • 誓不成仙:师傅,后悔无妻

    誓不成仙:师傅,后悔无妻

    她是穿越而来的凡人,却一心只想成仙,追求仙道永恒。他是天界上仙,她的师傅,却一心阻止她修行。“若怜,修仙有什么好?除了长生不老以外,基本都没有任何感情,还不如凡人,七情六欲,活的自在。”终于她在他一次次的劝说下,她放弃了仙道,重回人间,成了赫赫有名的猎妖师。再次相遇,身份互换,若怜一副不耐烦的看着跟在她后面的师傅,“你别在劝我了,我是不会修仙的。”“猎妖容易,成仙不易,且修且珍惜啊。”子兮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看着她的爱徒。若怜冷哼,“当年我还是凡人时,一心想要修仙,却被你百般阻挠,现在我已经是半人半妖半仙的怪物了,请你不要再来找我了,我在诛仙台上发过誓,誓不成仙,今日再见,后悔无期。”
  • 夏寂:樱花祭

    夏寂:樱花祭

    假如我来世上一遭只为与你相聚一次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一刹那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和悲凄那么就让一切该发生的都在瞬间出现让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让我与你相遇
  • 我的父母亲

    我的父母亲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打工十年了,这一路走来,经历了的很多很多,却都已经烟消云散。今天,我以自己笨拙的文笔,在此拾起破碎的记忆,以纪念我那逝去的青春。道路坎坷,有句话说:“世界上本来是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这句话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听过,但具体到我们家,一个走字,却显得有多么的艰难而又沉重。那不是走,那是在泥淋的小道上跋涉,是在陡峭的三峦上攀登,更是在艰难的坎坷的人生路上挣扎……
  • 名侦探柯南之澜殊

    名侦探柯南之澜殊

    基柯微腐向请慎入!!!她的穿越真的只是巧合么??月光下的魔法师和平成时代的福尔摩斯对决,谁先找到潘多拉的宝石?惊人真相揭晓!潘多拉的宝石竟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