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东→天津南G204高铁
自从前天在G204高铁上巧遇那位神奇的管理学教授以后,我对G204便是情有独钟。今日前往天津,我依旧选择了G204。身旁坐的是一位与我年纪仿佛的学生模样的青年,也是在曲阜上的车。忽然耳边响起一段悠扬旋律,是电话铃声。
电话声响。一天前。
是我的电话声吗?我把目光从窗外收回,暗自静了一静。
没错,此时耳畔同时响起的还有列车停靠滁州的播报声。
我看了看对面那个金丝边眼镜的先生,他似是对那铃声多少显得烦躁,我能从他的表情看得出来。赶忙细看自己的手机屏幕,映入眼帘的却是一个陌生的号码。本打算不接,心想或许又是个骗话费的局,可在偷眼观瞧对面金丝边似是微微皱了皱眉,便不再纠结接通了电话。
“喂,请问哪位?”
“兄弟诶,听我的声音你说我是哪位?”电话另一端传来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声音。
“小D?!”我心中一惊,没想到正想找的同学竟忽然联系上了,“我又不是贵人,怎会忘了我们的‘抓搞打’大仙呢?”
“哈哈,瞧你还惦记着这事儿呢,说得我都不好意思了呢。其实兄弟我自从去了美利坚,就放弃了dota专心Diablo了。”
“呵呵,你玩来玩去就是离不开D。”
“那是当然,要不然我怎么叫小D呢!”
“对了,你去美国念啥来着?”
“MBA啊!你也知道的,我爸妈非让我去念个MBA回来,这不,我现在波士顿向兄弟献上最诚挚的问候。”
“哇,波士顿是好地方啊,哈佛麻省都在那边啊。去那边可别再翘课了哈。”
“咳,兄弟诶,这里好大学是不少,但是我,咳,这个……怎么说呢,我念的是‘企业家精神与亚洲战略’——一个听上去就让人发虚的专业。”
“将来要成为亚洲企业家的领军人物了,可别忘了哥们儿啊!”
“哈哈,小G你真会开玩笑,我们寝室的人,数你和小K最有抱负,我就指望着接我爸妈的班了。咱们加个微信吧,联系起来方便又省钱,越洋电话不便宜啊!”电话那端的声音比我记忆中的小D更为自信。
“行啊,你加我,我绑定了QQ号。再粉丝下我微博,搜我名字就行。”
“好嘞,没问题,对了哥们,听说现在国内不仅食品坑爹,连空气都坑爹,兄弟你可得悠着点,咱微信哈!”小D挂断电话前用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语气说道。
“诶诶,我知道了,我会注意安全。”身旁的青年学生在接起自己的电话后连声说道。
我这才回过神来,只听得他依旧在应着自己的电话。虽然没有什么急促的语气,但我还是能感觉到他接电话时的不耐烦。
“知道啦,妈,你就放心吧。是,我不会乱穿马路的。是,是,我知道。北京的汽车只认红绿灯,不认斑马线上的行人。好嘞,我到座位上了,到北京再给您老打电话!”
说完,青年立马啪的一下掐了电话,后背往座椅深处一靠后长长舒了一口气。
我也没怎么理会,了无生趣地掏出手机,由于想起之前和小D的通话,便不自觉地从互粉名单中找到小D,看起他的微博。
“喂,我觉得你好无聊诶。”
“嗯?”我一脸迷茫。
“我说,寝室里大家都有各自的爱好,小K爱溜英语,小T爱看《知音》,我爱打dota,却从来没见你有什么业余兴趣活动。”我抬头望向声音的来源处,只见小D躺在自己的床上从上往下正斜眼瞄着我。事实上在整个寝室的交友圈里,我和小D算是最晚才说得上话的。这倒并非开学时来得晚之类的原因,相反,他是第一个到寝室的。寝室一干众人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在大家的各自记忆中,自己踏进寝室门的第一刻见到的都是小D正对电脑屏幕的景象。
“我怎么就没兴趣爱好了,你看我这不整天在看手机么?”我反驳道。
“对啊,可我不知道你看的那是啥玩意儿啊。平时就只见你时不时拿出来看一下,也不像在发短信,难道……你有强迫症?”
“非也非也,我只是在塞班的系统上新安装了个炒股软件。你看,不仅能在上面看股票行情,还能进行股票买卖!现在就可以模拟一下。”
小D恍然大悟地脱口而出道:“看不出小G你原来还是个谈股论经的人!”
“兄弟你真是抬举我了。现在我只是个菜鸟,未来要是能去个投行啥的,我的人生就完满了!”说完,我不禁偷笑。
小D听了我这句话,多少有些不满,便抱怨道,“你们这些人啊,知足吧。理想这种事,难道就都是好的吗?”
我甚是不解地问:“难道你没有理想吗?”
小D摇了摇头,好一阵才发话:“我当然也有自己的理想。不瞒你说,我从小就想做个医生。”小D说这句话的时候正倚在寝室的阳台窗户那儿,但他随即低下了头,“但我家里人不同意。他们总是变着法子想让我放弃这个念头。”我知道小D的父母是生意人,听说是在南京办企业开工厂。他们就小D一个孩子,自然而然地,想把自己创出来的家业让小D来继承。
“你以为我是真爱玩dooooota么?还不是为了和大家培养培养感情,在游戏的世界逃避逃避现实。”说着小D从抽屉里拿出基本我从未见过的书,“你看,才上大二呢,就瞒着我帮我报了GMAT补习班。换作平日里,这些书我是绝不敢拿出来丢人现眼的。兄弟,你是知道的,班是报了,可我就去上了一节课。甚至,我还改了联系方式,便再也没去过了。”
“那你为啥不跟他们说一下你自己的想法,怎么感觉你活在他们的世界里?”
“谁说不想呢?我又不是没有尝试过,可是不说还好,一说,准变成思想教育课,他们会把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给搬出来,使劲地灌输你孝顺的必要性,久而久之,我也就不想再挣脱什么了。毕竟,父母年纪也都渐渐见涨,那么我顺着他们,让他们高兴也就好了,古时书里描摹提及的孝道想来也不过如此!”
“朋友,你是不是觉得方才电话里我对我妈的语气不是很恰当呢?”
我一愣,青年尴尬地一笑,继续着他的话:“我这人就这样,你可别见怪。”
我心想自己之前却有那么一念间想到过这个,但真当见他挑明了说出来,却又很是不好意思,连忙摆手道:“没有的事。”
“我上车时就觉得你应该和我年纪差不多,已经大学毕业了吗?”我顿了一下,微笑着望着他,以化解之前的尴尬气氛。
“今年夏天就毕业了。这不,正打算回北京参加接下来的毕业答辩呢。”
聊了些时间,我得知青年名叫小蒋,比我小两岁,是北京某顶尖高校的大四学生。由于我们两人都对面临毕业和就业的事儿感慨颇多,聊起来十分来劲儿。
“大四下半学期本来课业就不多,所以这一两个月来基本上都呆在老家曲阜准备毕业设计和答辩。”小蒋诉说着自己的情况。听到他的话,我也想起了自己那忙于搜集各种留学信息的毕业季。
小蒋继续哀叹道:“我的家里虽说算是小资水准,但是要出国留学,却还是负担不起的。所以呢,此前的一段时间里,家里人,特别是我母亲,总是唠叨这唠叨那,一会说让我考公务员,一会又让我试着进国企。我现在算是匆匆忙忙赶完毕业论文准备逃回北京。”
“考什么公务员?”小蒋突然拍了拍自己的腿,愤愤道,“该考公务员的是他们(父母亲)!哥们,你知道中国的社会为啥贪腐这么严重吗?”
我茫然片刻后说道:“难道是因为被赋予的权力过大?”
这是我印象中微博上的主流解释。
小蒋摇摇头说:“这只是一个结果,原因就是在于我们这么多子女去考了公务员,你想子女们一旦当上了公务员,做了人民的儿子,儿子还在初级阶段,那么拿父母的应不应该?”我甚是赞同,小蒋继续道:“真正应该去做公务员的,应该是我们的父母辈,他们已经有了家庭,懂得了责任,才可做父母官,才会爱民如子!”
我非常认同,道:“现在的父母,就是为子女考虑得太多,但这其实是扼杀了孩子的想法和创造性!现在的独生子女,从小爸妈就一直在发愁,择校择到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分班要走后门,前后上下左右,能开的门,都愿意走,高中这补课那补课,一直到考大学填志愿。全解决完了就剩下两件大事,于是各种报名非诚勿扰,各种帮你投简历找关系。父母这一辈子都是在为孩子发愁的,却很少去尊重我们自己的想法。”小蒋拿了一个苹果递给我,“哥们,帮我吃几个吧,我妈给了我好几个,背得我都嫌累。你看,这不,父母啥都替咱想好喽。”
我连声道谢,随即咬了口苹果,转头问小蒋:“哥们,你来自孔子的故乡,有句话叫‘父母在,不远游’是吧?”小蒋哈哈乐道,“是啊,家里人以前都这么跟我说,但是你只听了前半句,还有后半句‘游必有方’!我们山东人,要么不出去,要出去就得混得有头有脸回来!我们可能是会更尊重传统一些,但不代表我们封建啊!不要以为顺者才是孝,要有独立的思想和见解,我们父母辈,大多经历了文革,想法和我们这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总是有一些代沟的!”我连连点头,问小蒋毕业以后到底有什么打算。小蒋顿了顿,不好意思地说:“哥们,不怕你见笑,我早早地申请了学校的西部支教项目,准备把我所学的所看到的,传输到贵州的下一代去!”
两小时不到,列车到达天津,我和小蒋道别下车,看着手中的苹果,感叹以前是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现在也会有不养儿不知父母“错”啊!现在的父母过分地溺爱孩子,过分想去帮孩子铺路,反而是负效应。我不禁想到英国着名的高中——伊顿公学。他的办学理念倒是值得我们广大的父母借鉴:有绅士风度,不肆意妄为;有优异成绩,不甘于落后;有坚韧性格,不放任自流。这样的孩子,必然成为明日之星,否则只不过是父母在时,手里的木偶,真的是“不远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