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重庆北D5106动车
硝烟。弥漫的硝烟。街道一隅。
我的头好痛,开始不记得自己身在何处,周遭到处是四散奔逃的百姓。
目光所及之处是集会的人群,飞扬的尘土,四溅的鲜血。耳畔回响萦绕的是人民的呐喊,激昂的演说,愤慨的怒吼。
你们,你们这是在干什么?我内心的惊恐已然大于好奇。
我赶忙拉住一个在我身旁匆匆走过的男子:“你们这是要去哪里?”
“我得赶紧把消息送出城!”男子没待说完便又消失在人海之中。人群依旧混乱,不知前面发生了什么。
街道。喧嚣的街道。街道旁一户人家缓缓将自己的门拉出一道缝,一个中年妇女探出了脑袋:“孩子,快进来。”
我正不知所措,听闻大妈的这句话,双脚竟也不自觉地动起来跟着进了屋。
“孩子,我看你学生模样,这两天可就别到处乱跑了。政府那边抓得厉害,听说今天已经有三十来个人被打死了。你还年轻,这社会以后还得靠你们。”
我心中大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不是成都吗?成都到底怎么了?
“我想你们应该也已经罢课了吧。唉,都不容易。”大妈对我的惊诧表情毫不在意,只是一个劲地叹息。
“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还是忍不住把心中的疑惑吐之而后快。
“原本呢,上面旨意是鼓励我们当地人修铁路的。可是现在说收回国有就收回,那可让我们这里投了钱的人怎么活。蒲先生罗先生这些为我们做主的大好人都被政府设计逮捕了,今天大家集体到总督衙门那请愿,本想要求换回两位先生的自由,可没料想先失去了老百姓的命啊。那些人可怜啊!”
我正想问大妈一些话,却发现自己又回到了之前身处的街道。
不对,不是原来的街道,在我面前有一条河。是的,一条河。河里水急,不远处漂来一块木板,上书几行血字:“赵尔丰先捕蒲、罗,后剿四川,各地同志,速起自保自救。”
我忽然想起在哪里见过这句话。许久,一个历史课本上的词汇跃入我的脑海:四川保路运动。我为何会在这里?脚下的河水奔流得紧,不知怎么一回事,我只感到倏忽间脚下一沉,竟失去了知觉。
“你还年轻,这社会以后还得靠你们。”耳畔想起大妈的话。
“嘿,朋友,醒醒。”我能感到一双手在推搡着我的肩膀。
“醒醒,朋友。我们要打烊了。”
迷糊中我被人推搡着唤醒。我揉了揉惺忪的眼睛,但见一个酒吧服务生站在我的面前,而我正半趴在酒吧前台长桌上。
我的头依然有些疼,但我想我还是记起来了。昨天和Daniel同行至成都后,他便邀我一起来逛这里的酒吧,说是这家酒吧是他见过最好的几家之一,特色就是酒很烈。可后来发生了什么我倒是不太记得了。
“先生,你的那位外国朋友之前好像给你留了张字条。”服务生指了指我双臂枕着的一张报纸,示意我他口中的字条就是那个。
我展开报纸,原来是从不知哪张花边小报上撕下的一版,所报道的内容却正是《四川保路运动101周年纪念专题》。“编者按:1911年,因修建成渝铁路案搁浅,震惊中外的保路运动爆发。其时,腐败的清政府公然出卖川汉等的铁路修筑权,引发了多地的反对声浪,其中尤以四川反对最为激烈,相继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四川女子保路同志会、重庆保路同志协会等。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各种人士均加入到当时的保路运动中,由于声势浩大,规模壮阔,被称为是辛亥革命的前奏曲。故在此编者将这段历史资料进行多期专栏报道,以飨读者。”
据说人在睡眠之前最后看到的和听到的会被人脑记录得很深刻,我就记得以前小K总是在临睡时才突击背英语单词,想来我之前的怪梦都是源于这里。把报纸翻到另一面,发现了几个用黑色记号笔写的汉字,仿佛粗心的汉化组做出来的字幕:“见到你高兴。钱已付。我朋友找我,先走了。GOOD LUCK!”虽然睡意还未完全消去,但我见到这些字就仿佛看到了Daniel那张充满好奇的脸,不觉一笑。
问服务生要了自己带来的行李,起身离开酒吧,就近找了家旅店住下。
随意逛了几处景点,却也没遇到什么熟人好事,因此略去不提。
只打算接下来继续我的行程,在我的计划里,下一站便是重庆。说到成都和重庆,这两个城市抛开地域级别不说,我最先想到就是“哥俩好”来形容。要不然某些人为何喜欢连夜在这两个城市间奔波呢?
我依旧选择最快的班次,并且买了一等座,预计不到2小时就能到达目的地。
头等座果然没有夹缝中求生存的那种拥挤感觉。不仅空气好,连推小车的售货员都不是大妈大叔,而是美丽的动车小姐。
这不,亭亭玉立的姐姐走到我的面前,恬美的声音仿佛这里清新的空气:“请问有需要些什么吗?”
“来一瓶矿泉水。”
“来一瓶矿泉水。”
咦,我的回答怎么自带混响回音效果了,只听说酒喝多了眼前会出现重影,怎么连话也重了。
转头一看,却是一旁的一个中年大叔和我异口同声地做了回答,而此时他也正看着我。
但见那位售货员姐姐在小车里翻了翻,从小车底下拿出一瓶矿泉水在我们眼前晃了几下,显得有些无奈:“先生们,不好意思,只剩下这一瓶了。”
望见她手里的5100矿泉水,我就好比感受到了西藏人民献给全国人民的流动“哈达”。所以这水,我不能放弃啊,我内心如此想道。
我转身对那位中年大叔说:“叔叔,你看我是里边靠窗,那位姐姐是先问得我啊!”
大叔瞥了我一眼,不屑地说道:“小青年,不要没事找事!我是XX电器(国企)的副总,你还没踏上社会吧?你算个什么东西?”
我顿时怂了,因为我从他那轻蔑的神态中,仿佛看到副处级的光芒万丈,虽然现在国企已然取消了行政级别,但是这位大叔身上的官味儿绝对掩盖过了他的商味儿。我只好将这流动的哈达“谦让”。据说以前高铁和动车是免费供应5100的,但是我很难得才能免费拿到,一般要靠买。大叔接过矿泉水,那副嚣张跋扈的气势完全淹没了我小清新的萌,他对姐姐说道:“对了,别忘了发票!”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真是个好习惯。后来我一想,国企貌似什么都能报销,更何况他是副总。“你还年轻……”我耳畔仿佛响起了之前睡梦中大妈的话语。
某位王姓的政协委员曾经说过,国企的人请客吃饭国家报销,买车加油国家报销,甚至出国XX国家也报销,此外还拿那么高的工资。其实出国以考察名义我也不是特反感,但连城管和计生委这些国外无可借鉴的工作人员也打着这类旗号,就多少让人哭笑不得了。
在我们老百姓眼中,进国企,那可是金饭碗。因为国企,在很多方面能垄断。我寝室的小T,别看他平时傻乎乎的就爱捧着当月的《知音》,而且四年来没叠过被子,却被父母安排进了国企做财务。
近来端午节,工龄才刚满一年的小T光“过节费”就是五位数!我曾和小T在网络上聊过天,他这个做财务的太熟悉国企的现金流了。他告诉我,他单位目前负责的非洲项目投资,已经亏损数千万了,不停地烧钱。但是现在国企再怎么也不会过气。有特权啊都不用哭穷,银行都抢着把钱借给他们企业,也指不定能不能还。“你还年轻……”
怎么又是大妈的耳语萦绕耳边。
火车上着实无聊,我就向那位国企副总请教:“叔叔,你们企业貌似最近也在推手机吧?你怎么看我国的电器行业呢?你看人iPhone4s推出了Siri,其实一点都不稀奇,咱中国早就有金立语音王了,我觉得我们国内做的东西就是在质量上超不过国外货,您说是吗?”副总瞥了我一眼,翻了一页《和谐之旅》,道:“小青年,iPhone也是我们中国人生产的哟!我们中国人,用东西,质量不需要太好。太好干什么?质量差一点好换呀!要不然怎么增加GDP?靠你读几个破书就能靠研发新产品拉动GDP?你搞笑!”
我于是又问:“叔叔,听说你们经常搞商场促销的价格战,无论是电商还是大卖场,你们这样能提高利润吗?”副总冷笑道:“呵呵,我们企业死不了的,东西实在卖不出去了,国家会来帮你的,我们是国企啊,这不六月初新一轮节能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推广实施细则出台,国家拉动内需要靠我们,而我们呢?我们不关心市场的呀,我们关心的是官场!”
“你还年轻……”是啊,这下我算是明白了。看来我还是太年轻了。
恰逢端午节,我突然想到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慢着,大妈后来说什么来着?
“……这社会以后还得靠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