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信用之所以会有不同的认识,就是因为信用有很多侧面,是一个多维度、多范畴的综合概念。要度量信用,就要认清信用的各个维度,了解信用的构成。
一、三维信用构成
信用是三维的:一维是诚信度,二维是合规度,三维是践约度。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信用就由这个人或企业的诚信度、合规度和践约度三个方面综合构成。
一个信用主体的信用综合体现在三维空间中,即信用三维度。信用三维度的概念和关系可以用。三个维度之间相互支撑,相互影响,又互有转化,构成信用主体的综合信用。
(一)一维信用:诚信度
一维信用,是信用主体获得社会公众信任的基础资本,诚信度(Integrity),表现为信用主体的基本诚信素质,涉及信用主体的道德文化理念、精神素养、意愿、能力及行为,体现的是信用主体的信用价值取向,可以概括为诚信度。社会上的一些诚信评价活动就属于诚信度评价范畴。
一维信用没有具体的约定内容,存在于信用主体的潜意识中,是社会交往与交易的潜意识与潜规则,是社会对信用主体要求的信用底线。随着社会发展,一维信用这种潜规则、意识、文化的边界将逐渐外化、清晰,全社会将逐渐达成共识,明确内容与行为边界。
一维信用形成社会环境,体现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水平。当一维信用逐渐固化,成为社会群体共同的价值追求、精神与行为准则,就形成社会信用文化,构造良好的信用环境。诚信不仅仅是道德问题,还将涉及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曾经的失信让许多企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制假造假等行为让许多民族企业不得不退出所在行业,甚至扭曲了市场的筛选体制。一维信用涉及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社会态度、风俗习惯、伦理道德、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城市、一个民族、一个企业、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1.一维信用的特点
一维信用具有潜在性、文化性、群体性、国际化、民族性特点。
一维信用是信用主体内心世界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结果的综合;透露着信用主体的文化底蕴和精神素养,标志着信用主体的品质和档次;是最容易受环境影响的、大众化、潮流化的信用形态,当信用主体所处的信用环境普遍存在失信、违约等现象时,信用主体会不自觉地随波逐流,整个社会的交往和交易准则以及信用价值取向都会随之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容易出现群体性效应。一维信用是关于人本身的素质和修养,是由人的本性决定和构成的,与人性高度相关,无论种族、国家、社会制度如何,只要人性是独立存在的,人是自由的、有人权的,一维信用就是存在的,就基本上是一样的,在国际上可以共同认定,共同度量,国际化特征十分明显。与国际化相对应,一维信用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又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一维信用与人性存在的程度和环境相关,具有一定的民族特性和国别特征。人性的独立程度、人的自由程度、人权的广度与深度在世界各国都有不同,决定了一维信用诞生和发展的环境各有不同,一维信用的内涵和由此引发的价值取向必然会更多地体现民族化特征。在某种程度上,一维信用与社会发展背景、文化积淀甚至社会管理形式和制度演进等均有密切关系。
2.一维信用的作用与影响
一维信用作用于意识形态,影响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信用价值取向与信任关系。
在一维信用层面,信用只是人们诚实守信的思想意识,即言行一致,实事求是,忠诚地履行自己的诺言。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是人们在为人处事中,在各种社会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一种道德规范,并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同。对于每个人而言,无论是爱情、生活、工作或学习的哪一方面,缺乏诚信就没有人格魅力,就没有真正的“身价”。外在的财富、容貌和职位可以影响别人对你的评价,但若丧失诚信,这些外部条件只能使你更加遭人忌恨;若有诚信,这些外部条件则会加倍放大你的人格魅力。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是任何社会、任何行业、任何人在为人处事中都不可缺少的,因而也就成为任何社会都提倡和奉行的行为准则,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成为人们社会活动的基础。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岗位上诠释着诚信的深刻内涵。
一维信用形成社会环境,体现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水平。社会环境是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包括整个社会经济文化体系,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社会环境一方面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标志,另一方面又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它对人的形成和发展进化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人类活动给予社会环境以深刻的影响,而人类本身在适应改造社会环境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变化。一维信用作为一种信用文化,是人类在适应改造社会环境的过程中不断积淀的精神财富,它以各种形式向社会传授社会规范、价值标准,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信用环境,推进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一维信用形成社会文化,通过影响信用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影响其社会一般行为和经济交易行为。社会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种历史的、社会的现象,它包含的内容很多,包括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社会态度、风俗习惯、伦理道德、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社会文化可以控制人的某些心理需求,进而控制其购买动机。信用通过影响信用主体心理和行为,影响其社会一般行为和成交、践约能力。从这个角度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信用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文化的不断发展将不断完善社会文化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中国的社会已经从原来的“熟人社会”过渡到“陌生人社会”,因而不应该再沿袭旧的伦理道德。
(二)二维信用:合规度
二维信用是信用主体获得管理者信任的社会资本,表现为信用主体在社会活动中遵守社会行政管理规定、行业规则、民间惯例、内部管理规定的意愿、能力与行为结果,涉及信用主体的一般社会活动,体现的是信用主体在社会活动中的信用价值取向与信用责任,可以概括为合规度(Compliance)。
如果说一维信用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潜规则,不具有对人们行为的硬约束,那么二维信用则是具体明确的行政监管规定、行业行规要求、社会管理制度、内部规定等,是对人们行为的一种硬性约束,是明确的社会规则,是把一维信用中已形成的、被民间公认的潜规则上升成明规则,落实成社会与内部管理规定。
目前,我国一些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的对企业的信用监管评价活动,就属于合规度评价这个范畴。
二维信用作用于社会关系,影响社会秩序。在人人诚信的行为集合中,社会秩序呈现规范、有序、公平的良性特征;在人人失信的行为集合中,社会秩序必然出现弃约、违约、欺诈的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求确立健全的社会信用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信用管理政策并严格执行,形成了人们的社会行为边界,不符合社会规范、逾越这一边界的主体,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比如,中国银行业对个体风险的防范具有一定的能力,中国银行业协会组织会员单位遏制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加强客户违约信息共享,协调风险暴露企业集团财务清偿,对失信企业实施行业联合制裁。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这些硬性的约束规则和社会规范即成为信用法律法规的立法精神和立法原则,通过国家意志上升为法律法规。二维信用水平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城市、一个民族信用成熟度的象征,这种成熟包括信用文化的成熟与信用管理制度及法律的成熟。
1.二维信用的特点
二维信用具有外在性、轨迹性、群体性、区域性特点。
二维信用是信用主体的诚信精神和原则在社会一般行为中的具体体现,它不像一维信用那样,存在于人们的内心世界,有时候无法了解和感知。二维信用是完全外在化的,可以通过对信用主体一般行为的评价直接体现出来,只是这种外在表现有诚信的,也有不诚信的,但无论是否诚信,二维信用都是确定的,可显现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这部分信用的价值。
二维信用是外在的行为表现,信用主体每次的社会交往行为都会留下有规律可循的行为轨迹,沿着信用主体的行为轨迹,我们能够更容易发现某个特定区域、某个特定时期的信用主体,他们在二维信用层面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行为表现,能够通过他们既往的信用行为轨迹,描述和预测他们未来的行为走向和行为特征。所以,二维信用的轨迹性特征显着,并且能够用来预期和描述某些群体的信用特征。
与一维信用相似,二维信用也具有群体性的特征。信用主体都有一种从众心理,而且都注意观察他人的行为模式,一旦信用主体认为他人的信用行为与自己的偏好匹配,就会效仿或追随而去,形成人人讲信用,我讲信用,人人不讲信用,我也不讲信用的现象。举例来说,随着近年来跨国企业商业贿赂、偷漏税行为屡屡曝光,国内许多行业认识到合规经营是企业长期发展的趋势,合规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任何违规经营行为都会受到法律法规的制裁。
这里的区域性既有地理区域的概念,也有文化区域的范畴。在地理区域上,同属一个区域,或者在历史文化形成过程中同属一个形成过程的地区,二维信用具有相似的特征。在文化区域上,同一区域内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发展历史、经济发展水平等具有相似性,二维信用的文化特性也具有相似性。
2.二维信用的作用与影响
作用于社会关系,影响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信用价值取向和社会秩序。社会关系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称。包括建立在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艺术等各种关系,有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集体之间等各种形式。
二维信用通过信用主体日常的信用行为,影响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乃至集体与集体之间的社会关系,改变了人们的交往规则和行为倾向。同时,社会秩序也会由于信用主体的诚信行为或不诚信行为发生根本的改变。在人人诚信的行为集合中,社会秩序呈现规范、有序、诚信、公平的良性特征;在人人失信的行为集合中,社会秩序必然出现弃约、违约、欺诈的恶性循环。社会信用体系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形成社会行为边界、导致社会信用管理制度的确立、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二维信用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诚信精神和原则,信用行为以及这种精神和原则社会对你的认知和评价。围绕着这三个概念,社会上产生了人们对这三个概念和这三个领域的不同认识追逐,就会产生相关的社会管理问题和公众的社会心理倾向问题。当这种诚信精神、原则和信用行为得到社会公众广泛认可的时候,它就成为社会的一个基本准则,就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一个标准,也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利益边界。侵犯了这个边界,不遵守这个原则,一定会遭到社会公众的打击。在这个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原则基础之上,形成了社会的基本管理规范,并且以社会信用管理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形成各种信用管理的政策,最终形成社会信用体系。
为信用法律法规的制定奠定基础,形成法律的精神原则与框架。二维信用指导人们的信用行为,作为一种规范或准则约束人们的行动,但是并不能形成强有力的法律制约,仅仅是社会一般交往层面,人们对于诚实守信的一种共识。只有当这种行为准则通过国家意志上升到法律法规制度层面以后,才能更有力地约束人们的信用行为,使大家在一个有规矩的范围内活动。社会上对于二维信用的评价才能有标准可循,才能够在现实中明确区分什么行为是诚信行为,什么行为是失信行为。
成为标志性的符号,代表信用成熟度。二维信用促进信用法律法规出台、信用管理制度建立、信用秩序规范,已经成为一种标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城市、一个民族成熟度的象征,这种成熟包括信用文化的成熟与信用管理制度及法律的成熟。
社会发展不仅要求信用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而且也要求信用推动人类社会实现公平、文明、进步的发展目标,这些目标与信用的成熟度直接相关,只有信用制度健全、信用管理规范、信用文化确立的社会才会达到信用成熟的阶段,才能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改善社会环境和文明秩序。从这个意义上说,二维信用代表了信用成熟度,也直接保护社会各方的权益,形成有效的社会监督和约束。一个人的信用,反映的是他自身;而一个社会的信用,反映的却是民族的精神素质。一个守信用的民族,才能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守信用的国家,才能为国际所信赖。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使崇尚诚信逐步成为一种文化传统,内化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特质,更升华为世代炎黄子孙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