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古观今,从诚信理念到诚信行为;从诚信文化到信用交易;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到个人信用评分,信用逐渐从抽象的意识发展、转化、演变成具体的、可交易的商品。这种商品是我们每个信用主体都拥有的资本。
信用是一种资本,是一种财富,可交易、可度量、可管理,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时间价值;信用是现代社会的生产力要素,推动社会经济的升级和发展;信用也是现代社会的消费要素,是我们长期积累的无形资产。信用资本以全新的方式参与社会资源配置,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信用活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信用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社会分工和市场交易越活跃,经济增长也就越快;同时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对信用的要求也就越高。
信用资本在广泛参与社会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形成了新型的社会关系,随之产生了管理这种社会关系的全新管理制度、管理体系、管理政策以及管理部门,这就形成了社会信用体系。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重要的创新性制度安排。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是新世纪摆在每个国家面前的紧迫任务。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不例外。
改革开放30余年的今天,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更是一个“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无论是从道德层面,还是从经济层面,信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提上了议事日程。而这一切,都需要信用理论的发展与支持。
本人深知学术海洋的浩渺与深邃,信用理论的博大与精深,自己的渺小与浅薄,但却也“位卑未敢忘忧国”。作为学者,我担负着求索与奋进的责任。鲁迅先生说得好——“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决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就让此书和我成为信用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一粒铺路石子吧,成为靶子,当万千之箭穿身之时,那是我今生最高的荣耀。
《三维信用论》共设十三章,其主要内容包括:信用资本论,信用三维构成论,信用与经济、社会的关系,信用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详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思考,政府信用监管,详解合规信用监管,政务诚信建设,商务诚信建设,社会诚信建设,司法公信建设,对中国征信业的思考,对中国信用评级业的思考等内容。
本书的主要特点是把吴氏的主要信用理论框架加以归纳整理,对主要定义、原理、量化分析做了概括总结,省略了数据分析与论证的过程,简明扼要地列举了吴氏相关信用理论的主要观点与结论。有概念、有结论、有思考、有示意图表,可读性较强,适合公务员、金融机构与工商企业信用管理高管、信用协会等相关社会组织负责人、高校研究人员、信用中介机构高级管理人员阅读。特别适合作为培训教材。
感谢出版社和王振德老师、李一梅编辑的支持与帮助。感谢我的助理高茜……其实,要感谢的人真的很多,无法一一列举,也无法用言语充分表达。在此,就对所有关心、支持并促成此书的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亲人们深鞠一躬吧!
最后,引用我曾在我的《金融经济学》前言中引用的、我最喜爱的先辈哲人的一段话,与读者共勉:“置身于一个伟大民族的变革时代,分享时代的艰辛挫折、爱与苦难、喜悦欢乐,拥有传奇与平凡、浓烈和淡薄。也许,这就是幸运。”我的探索,是我为自己寻找的属于自己的幸运,那么读者您呢?
吴晶妹
2013年5月于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