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40100000017

第17章 中国哲学里的科学精神与方法(4)

顾炎武在1667年提出十大韵部。下一百年里,又有好些位学者用同样归纳和演绎的考证方法研究同一个问题。江永(1681~1763)提出十三个韵部。段玉裁(1735~1851)把韵部加到十七个。他的老师,也是朋友,戴震(1724~1777),又加到十九个。王念孙(1744~1832)和江有诰(死在1851),各人独立工作,得到了彼此差不多的一百二十一部的系统。

钱大昕(1728~1804)是18世纪最有科学头脑的人里的一个,在1799年印出来他的笔记,其中有两条文字是他研究古代唇、齿音的收获(《十驾斋养新录》,卷五,“古无轻唇音”,“古无舌头舌上分”两条)。这两篇文字都是第一等考证方法的最好的模范。他为唇音找了六十多个例子,为齿音也找了差不多数目的例子。为着确定各组里的字的古音,每一步工作都是归纳与演绎的精熟配合,都是从个别的例得到通则,又把通则应用到个别的例上。最后的结果产生了关于唇、齿音的变迁的两条大定律。

我们切不可不知道这些开辟中国音韵学的学者们有多么大的限制,所以他们似乎从头注定要失败的。他们全没有可给中国语言用的拼音字母的帮助。他们不懂得比较不同方言,尤其是比较中国南部、东南部、西南部的古方言。他们又全不懂高丽、越南、日本这些邻国的语言。这些中国学者努力要了解中国语言的音韵变迁,而没有这种有用的工具,所以实在是要去做一件几乎一定做不成的工作,因此,要评判他们的成功失败,都得先知道他们这许多重大的不利条件。

这些大人物可靠的工具只是他们的严格的方法:他们耐心把他们承认的事实或例证搜罗起来,加以比较,加以分类,表现了严格的方法;他们把已得到的通则应用到归了类的个别例子上,也表现了同等严格的方法。12 世纪的吴棫、朱熹,17世纪的陈第、顾炎武,还有十八九世纪里那些继承他们的人,能够做出中国音韵问题的系统研究,能够把这种研究做得像一门学问,——成了一套合乎证据、准确、合理系统化的种种严格标准,——确实差不多全靠小心应用一种严格的方法。

我已经把我所看到的近八百年中国思想里的科学精神与方法的发达史大概说了一遍。这部历史开端在十一世纪,本来有一个很高大的理想,要把人的知识推到极广,要研究宇宙万物的理或定律。

那个大理想没有法子不缩到书本的研究——耐心而大胆地研究构成中国经学传统“典册”的有数几部大书。一种以怀疑和解决怀疑做基础的新精神和新方法渐渐发展起来了。这种精神就是对于牵涉到经典的问题也有道德的勇气去怀疑,就是对于一份虚心,对于不受成见影响的,冷静的追求真理,肯认真坚持。这个方法就是考据或考证的方法。

我举了这种精神和方法实际表现的几个例,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考订一部分经书的真伪和年代,由此产生了考证学,又一个是产生了中国音韵的系统研究。

然而这个方法还应用到文史的其他许多方面,如校勘学、训诂学(semantics,字义在历史上变迁的研究)、史学、历史地理学、金石学,都有收获,有效验。

17世纪的陈第、顾炎武首先用了“本证”、“旁证”这两个名词,已经是充分有意运用考证方法了。因为有17世纪的顾炎武、阎若璩这两位大师的科学工作把这种方法的效验表现得非常清楚,所以到了十八九世纪,中国第一流有知识的人几乎都受了这种方法的吸引,都一生用力把这个方法应用到经书和文史研究上。结果就造成了一个学术复兴的新时代,又叫做考据的时代。

这种严格而有效的方法的科学性质,是最用力批评这种学术的人也不能不承认的。方东树(1772~1851)正是这样一位猛烈的批评家,他在1826年出了一部书,用大力攻击整个的新学术运动。然而他对于同时的王念孙、引之(1766~1834)父子所用的严格的方法也不得不十分称赞。他说:“以此义求之近人说经,无过高邮父子《经义述闻》,实足令郑、朱俯首,汉唐以来未有其匹。”(《汉学商兑》,卷中之下,《宋鉴·说文解字疏序》条)一个用大力攻击整个新学术运动的人有这样的称赞,足以证明小心应用科学方法最能够解除反对势力的武装,打破权威和守旧,为新学术赢得人的承认、心服。

这种“精确而不受成见影响的探索”的精神和方法,又有什么历史的意义呢?

一个简单的答案,然而是全用事实来表示的答案,应当是这样的:这种精神和方法使一个主观的、理想主义的、有教训意味的哲学的时代(从11到16世纪)不能不让位给一个新时代了,使那个哲学显得过时、空洞、没有用处,不足吸引第一等的人了。这种精神和方法造成了一个全靠严格而冷静的研究作基础的学术复兴的新时代(1600~1900)。但是这种精神和方法并没有造成一个自然科学的时代。顾炎武、戴震、钱大昕、王念孙所代表的精确而不受成见影响的探索的精神并没有引出来中国的一个伽利略、维萨略、牛顿的时代。

这又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这种科学精神和方法没有产生自然科学呢?

不止四分之一世纪以前,我曾试提一个历史的解释,做了一个17世纪中国与欧洲知识领袖的工作的比较年表。我说:

我们试作一个17世纪中国与欧洲学术领袖的比较年表——17世纪正是近代欧洲的新科学与中国的新学术定局的时期——就知道在顾炎武出生(1613)之前年,伽利略做成了望远镜,并且用望远镜使天文学起了大变化,解百勒(Kepler)发表了他的革命性的火星研究和行星运动之时,哈维(Harvey)发表了他的论血液运行的大作(1628),伽俐略发表了他的关于天文学和新科学的两部大作(1630)。阎若璩开始做《尚书》考证之前十一年,佗里杰利(Toricelli)已完成了他的空气压力大实验(1644)。稍晚一点,波耳(Boyle)宣布了他的化学新实验的结果,做出了波耳氏律(1660~1661)。顾炎武写成他的《音学五书》(1667)之前一年,牛顿发明了微积分,完成了白光的分析。

1680年,顾炎武写《音学五书》的后序;1687年,牛顿发表他的《自然哲学原理》(Principia)。

这些不同国度的新学术时代的大领袖们在科学精神和方法上有这样非常显着的相像,使他们的工作范围的基本不同却也更加引人注意。伽俐略、解百勒、波耳、哈维、牛顿所运用的都是自然的材料,是星球、球体、斜面、望远镜、显微镜、三棱镜、化学药品、天文表。而与他们同时的中国所运用的是书本、文字、文献证据。这些中国人产生了三百年的科学的书本学问;那些欧洲人产生了一种新科学和一个新世界。

这是一个历史的解释,但是对于17世纪那些中国大学者有一点欠公平。我那时说:“中国的知识阶级只有文学的训练,所以活动的范围只限于书本和文献。”这话是不够的。我应当指出,他们所推敲的那些书乃是对于全民族的道德、宗教、哲学生活有绝大重要性的书。那些大人物觉得抄出这些古书里每一部的真正意义是他们的神圣责任。他们正像白朗宁(Robert Browing)的诗里写的“文法学者”(Grammarian):

“你卷起的书卷里写的是什么?”他问,“让我看看他们的形象,那些最懂得人类的诗人圣哲的形象,——

拿给我!”于是他披上长袍,一口气把书读透到最后一页……

“我什么都要知道!……

盛席要吃到最后的残屑。”

“时间算什么?‘现在’是犬猴的份!

人有的是‘永久’。”

白朗宁对人本主义时代的精神的礼赞正是:“这人决意求的不是生存,是知识。”

孔子也表示同样的精神:“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朝闻道,夕死可矣。”朱子在他的时代也有同样的表示:“义理无穷,惟须毕力钻研,死而后已耳。”(《朱文公集》,卷五十九,《答余正叔》,第三书)

但是朱子更进一步说:“诸公所以读书无长进,缘不会疑。”“才疑,便须理会得彻头。”后来真能使继承他的人,学术复兴的新时代的那些开创的人和做工的人,都懂得了怀疑,——抱着虚心去怀疑,再找方法解决怀疑,即使是对待经典大书也敢去怀疑。而且,正因为他们都是专心尽力研究经典大书的人,所以他们不能不把脚跟站稳;他们必须懂得要有证据才可以怀疑,更要有证据才可以解决怀疑。我看这就足够给一件大可注意的事实作一种历史的解释,足够解释那些只运用“书本、文字、文献”的大人物怎么竟能传下来一个科学的传统,冷静而严格的探索的传统,严格的靠证据思想,靠证据研究的传统,大胆的怀疑与小心的求证的传统——一个伟大的科学精神与方法的传统,使我们,当代中国的儿女,在这个近代科学的新世界里不觉得困扰迷惑,反能够心安理得。

(一)问题的提出。

(二)论儒是殷民族的教士;他们的衣服是殷服,他们的宗教是殷礼,他们的人生观是亡国遗民的柔逊的人生观。

(三)论儒的生活:他们的治丧相礼的职业。

(四)论殷商民族亡国后有一个“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预言;孔子在当时被人认为应运而生的圣者。

(五)论孔子的大贡献:(1)把殷商民族的部落性的儒扩大到“仁以为己任”的儒;(2)把柔懦的儒改变到刚毅进取的儒。

(六)论孔子与老子的关系;论老子是正宗的儒。附论儒与墨者的关系。

同类推荐
  • 纵横神学(天书悟语)

    纵横神学(天书悟语)

    本书的内容是从鬼谷子《纵横经》中摘选有关立身处事,修身养性的奇言妙语进行译释,再通过举一反三,融汇贯通地妙语点拨,使古老的思想焕发时代的光辉。
  •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论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复杂、曲折的漫长过程,在强调作为革命思想武器的实践性的同时,必须辅之科学性的保障,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用中国的民族语言表述,才能做出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造。而科学性的要求,在这一“中国化”过程中,又是一个薄弱的方面。
  • 看破不说破

    看破不说破

    本书收录了胡适研究中国禅宗思想的精华文章。全书对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分析。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但他对禅宗的见解,对于那些从事禅宗文化研究的人士,以及文化爱好者而言,至今仍有着影响力。
  •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作为一部包罗万象的杂家著作,系统地反映了吕不韦的政治思想主张,但在秦王政统治时期,和崇尚法家的赢政有所冲突,遭罢相而不被重用。但其主张的“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启发了汉代的统治者,在汉初的几十年里,由于施行“无为”政治,保证了民众休养生息,经济恢复发展,社会平和稳定。可以说,汉帝国正是吕不韦施政纲领的执行者。因此,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给予了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以很高的评价,将其视为在逆境中诞生的不朽之作。为了方便读者了解深邃博大的思想,《吕氏春秋》配了注释和译文,能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们的思想。
  • 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现代思想大师海德格尔思想的巨大震撼力,一直浸透在作者研究与写作的始终,不得不令人折服。这不仅改变了作者自己的许多观点,也动摇了作者原先对海德格尔研究的一些盲目自信,更使作者开始怀疑国内美学与哲学研究中许多“鸿篇巨制”的价值和意义。在通往海德格尔的小路上,时常会发现许多激动人心的东西,但“海德格尔的著作是作者们还没有能力攀登的高山”。登不上高山,不能说高山的存在没有意义,也不能说攀登者的努力没有价值。愿本博士论文成为一个攀登者的一次努力,尽管山顶还遥不可测、难以企及。
热门推荐
  • 遇见爱复仇的你

    遇见爱复仇的你

    “对不起,对不起!”上官敏欣喃喃自语。【数年后】“敏欣,敏欣!我终于找到你了!我终于找到你了……”南宫沐泽激动地语无伦次。“你是谁啊?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我不记得我见过你啊?”······“妈咪妈咪!爸比捏?”某位萌娃软糯糯的声音传来。“妹妹,你不高冷!”某位小屁孩面瘫的嫌弃着自己的妹妹。
  • 走近了怎么走远

    走近了怎么走远

    喜欢是乍见之欢,爱是久处不厌。可有一种爱也可以是你可以不喜欢我,但这并不妨碍我继续喜欢你,我不打扰你的世界,因为我曾来过你的世界爱过你。
  • 控股才是王道

    控股才是王道

    著名财经作家尹锋在《控股才是王道》一书中更是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中国的企业家可以通过国美“陈黄事件”来学习:在融资上市的新经济环境中,无论是创始人、投资人,还是职业经理人,都要在遵守市场交易规则的前提下争取自己的利益。
  • 穿越在异度空间

    穿越在异度空间

    本书讲述了无人能解的秘密事件、令人恐怖的灵异事件、医院里发生灵异事件、民间流传的灵异事件、警察难解的灵异案件等内容。
  • 龙妃倾城之卿许千年

    龙妃倾城之卿许千年

    她是琴棋书画都精通的灵果精灵他是温文尔雅的天庭大皇子他的鲜血意外地助她出世,从此两人便纠缠不休。“你若不醒来,我便飞升那九重神殿今生今世,永生永世忘情绝爱”送你一生痴恋,还我三生不悔。
  • 独领风骚:毛泽东解读

    独领风骚:毛泽东解读

    本书分24章,将公开发表的毛泽东全部诗词,以年代为序,以历史变革为线,以情感历程为论述场景,将毛泽东激扬文字的青春,婉丽悲欢的爱情,运筹帷幄的决断,抑郁困顿的沉浮,坐地巡天的浪漫,风流人物的慷慨,乱云飞渡的从容一一展现出来。文字优美飘逸,笔触酣畅淋漓。
  • 百族意志

    百族意志

    待万千生命汇聚一堂之时,百族争渡,为夺取那一线生机,种族之间的战争开启,生命从未如此脆弱过,妖魔鬼怪、天地人神佛,皆在一线之间……
  • 假书不要在意

    假书不要在意

    主角遭遇车祸,穿越至异次元世界。开始了一场奇葩的救世之旅
  • 月岁辉光

    月岁辉光

    人的一生会有很多经历,但是其中值得回忆的却不多,人们大多数的日子是在平淡无奇中度过的,过去的已经不能更改,但是将来却是充满希望的。想的多,不如做的多,认真度过每一分钟,不再让时间随意的浪费和挥霍,这才是充实的人生。本文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讲述“乡村第一书记”的各种经历,描写了当代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中依然存在着正直善良和积极向上,不是所有人都是为了名利为而活着,平凡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
  • 超级造人系统

    超级造人系统

    (本书读者群:470081586)别人造人,他也造人。可惜不是和女孩,是和系统。系统很好很强大,先来一个终结者模板的施瓦辛格吧,再来个华佗模板的华英雄,咦,妹子也能造?嫦娥行不行?行,当然行,彪悍的系统从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