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喜是个英俊的种族,他们身材雄伟高大,体格魁梧,面貌迷人。不是说他们不像黑彝,而是说黑彝人具有严肃而似鹰的相貌,更像古代罗马人,吕喜更多地属于古代希腊人类型。他们的外貌和举止温文尔雅,很少粗鲁。像彝族妇女一样,她们穿拖到地上的长裙,系红色腰带,穿黑色羊皮褂,头戴帽子或头巾。有时他们不戴帽子,留着罗马发型,用发网固定住。她们打着很浓的口红,画了后,她们有时走得慢,有时走得相当起伏波动,穿行于街道上,摇摆着屁股,微笑着,向这个男子或那个男子投以俏情的眼光。就这一点足以激怒不那么世故的纳西族妇女了。但是当她们慢慢地手搂着一个丈夫或情人的脖子走时,同时还被男的搂着腰,即使是厚脸皮的纳西族妇女也觉得太过分了,于是她们神经质地吐唾沫或傻笑。
吕喜男子看来是爱虚荣的人,总是喜欢照着镜子收拾打扮自己。他们也涂脂抹粉,有时他们来我家,倒不是时常来求我医治,而是来问我是否可以给他们一点香水、香粉或便宜的装饰品。
丽江明代建筑
[民国]刘敦桢
皈依堂
皈依堂在丽江县治西南官院巷,现改为小学校。正殿东南向,下承石台,束腰处镌如意纹一列,类明季作风。殿身面阔三间,进深八架,其外绕以走廊,但廊外侧之墙非原构,正面抱厦亦为后代所增。
殿柱比较粗矮,其下柱础,介乎宋式之櫍与明式鼓镜之间。柱上额枋狭而高,平板枋薄而宽,胥存宋、元矩矱。
走廊之斗栱,内、外侧皆仅一跳。外侧之翘,直接承载挑檐枋,枋之下缘,刻如意纹,为元代以来滇省建筑通行之作法。惟此殿正心缝仅施拱垫板一枚,板甚厚,雕作如意纹,则不常见。内侧跳头上,只以三幅云与麻叶头相交。
殿身斗栱,内、外侧皆出三跳。第一跳无瓜栱,以如意头式雕饰,与外拽枋联为一体,另于坐斗左、右角,各出斜栱一缝,上施斜三幅云。第二跳以三幅云代替瓜栱,其上施十八斗以承外拽枋。第三跳直接托于外拽枋及井口枋下。正心缝无瓜栱、万栱,与走廊同,惟垫拱板所雕如意纹,易空雕而为剔地起突,为稍异耳。
殿内明间上部,原构有藻井,现已无存。其上屋顶采用单檐歇山式,但因藻井面积过巨,特将明间梁架二缝,移于左、右次间,而于殿身四隅,另施抹角梁四根承之;抹角梁之两端,则载于正、背二面与山面平身科斜三幅云之上,其结构原则,与大理圣源寺观音阁,约略相类。
殿身正面,于左、右次间装佛像版各一、镂刻南无净土梵王及忣利天王帝释部众,不仅构图精美,且其佛像与卷云之间,雕有空隙,兼可采取光线并流通空气,意匠尤为奇特。殿身背面与两山,均施薄壁,壁之内、外两侧,绘有壁画多幅,胥明人手笔,惜为烟火熏炙,已模糊难辨其原来面目。
殿之建造年代,《府志》称建于明隆庆三年(1569年),然殿内明间脊枋下,榜书“皇明成化辛卯孟夏谷旦,太中丈夫资治少尹世袭土官木嵚命工□□□□,世禄延长,子孙荣盛,凡皆吉昌……”四十余字。按辛卯乃成化七年(1471年),据《木氏宗谱》,嵚以英宗正统七年(1442年)袭职,卒于宪宗成化十二年(1476年),则成化七年营建此殿,年代适相契合,然则《府志》所纪,殆误重修而为鼎建欤?
琉璃殿
琉璃殿在丽江县治北十公里之白沙里,明土官木氏建。寺东向而微偏北,外为山门三间,门内小院,周以回廊;次拜殿三间,其后即紧接琉璃殿;殿后复有方院及宝积宫,俱位于寺之中轴线上,但琉璃殿与宝积宫现已隔绝不通,各有主持,不相统属。
琉璃殿平面正方形,殿身正面一间,背面与山面以中柱分为二间,皆施薄壁。
殿身之外,绕以走廊;廊之正面三间,其余三面周以墙壁,皆四间。廊后原有一门可通宝积宫,现已封闭。
此殿外观分为上、下二层。下层之檐,覆于走廊上。上层乃殿身金柱所延长,冠以歇山式屋顶,已残破不全,急待修葺。
下檐斗栱三彩单翘,外出一跳,但正心瓜栱比例过长,疑经后代修改。上檐七彩三翘。第一跳施幅云,承外拽枋,另于坐斗两角,各出斜栱,上置斜三幅云,托于前述外拽枋下。第二跳仅施三幅云一具,承外拽枋。第三跳直接承于挑檐枋下,无厢栱。就今日已知资料,国内建筑以三幅云代瓜拱者,仅见于北平明长陵之屏门。其以斜三幅云承托外拽枋,无有早于此殿者。
殿身墙壁内、外侧,绘有壁画多幅,其旁题记可辨者,共计九处,现迻录如次:
中顺大夫土官木初造
太中大夫资冶少尹知府木嵚造
奉佛世袭男木定敬续
奉佛土官应袭舍人木高造
奉佛土官知府应袭木旺造
奉佛长孙木增敬礼
奉佛长孙应袭木懿敬礼
奉佛长孙应袭木靖敬礼
为孙男木地敬造
据《木氏宗谱》,木初乃入明后第二代土官,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袭职,洪熙元年(1425年)座。三传至木嵚,属第五代。木定第七代。木高第九代。木旺第十一代。木增第十三代,增殁于隆武二年(1646年),子懿孙靖,已易明为清矣。又《府志》载敖毓元《木侯本安袭职序》,称木森从征靖远,以功进三品,擢太中丈夫资治少尹。森宣德、正统间人,属第四代。题记中木嵚职衔,即承袭父官,而与曾祖父木初异,职是故耳。其云“世袭男木定敬续”者,则其画必成于成化、弘治间,为乃父木泰在此时,或泰殁未久,尚未正式袭职者也。以此类推,木增所奉壁画,必绘于其祖木旺在世中;而木懿之画,则绘于木青时也。由此而言,此殿壁画,乃木氏历代承袭或应袭土官所供养,自明洪武、洪熙,至于清康熙,赓续制作,几三百载,其宜珍惜保存,当不言而喻矣。
此殿营建年代,《府志》仅称建于明代,但无确实岁月。依木初题名,疑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至洪熙元年之间。衡以殿内结构式样,此假说尤为可信。
宝积宫
自琉璃殿南侧护法堂,入宝积宫。平面亦正方形。殿每面三间,除正面走廊外,其余三面概施墙壁。殿内置金柱四根,其前部廊然开朗,后半部则于金柱间施木板壁,围绕佛像之三面,布置与琉璃殿不一致。
殿之外观,重檐歇山造。下檐斗栱五彩重翘,上檐七彩三翘,但仅正面斗栱与琉璃殿相似,其余三面则骈列甚密。且于坐斗左右出斜栱,重叠交搭,构成网目形如意式斗栱。
殿内之家具造型与花纹镂刻,俱极精丽,惟佛像平庸,不能与之相称,疑其年代略晚。
此殿上檐匾额,题有“万历壬子”字样,按壬子乃万历四十年(1612年),虽不能断此殿即建于是岁,然足证《府志》谓“万历末木土司建”一语为足据也。
大定阁
大定阁在白沙里宝积宫西北,南向微偏东。外为坊门一间,门内构小院,周以廊屋;廊之壁描绘壁画,似明人手迹。阁位于院之正北,每面三间。内部前、后老檐柱之间,复各装槅一列,划其前为走廊,中为拜庭,后供佛像。像之左右,亦以壁画为饰。
阁顶为重檐攒尖。下檐无斗栱;上檐七彩三翘,其跳头上所施三幅云,比例纤巧,如明末通例。殿内之槅扇、几案,皆镂刻甚工,壁面且嵚文石,足窥当时之着意经营,不惜物力。《府志》称此阁为明土官木增建。增字生白,即建鸡足山悉檀寺,及招徐霞客游丽江者。足证此阁建于明万历、崇祯间无疑矣。
木氏家祠门坊
祠在县治西南黄山东麓,现存门坊一座,及祭殿三楹。殿后则极目荒芜,旧日堂庑,久已鞠为茂草,仅石础二具,乃明旧物耳。
门东南向,单间二柱,上覆单檐歇山顶,其檐牙凋落,门扉抱框现已无存。
平板枋上置斗栱六攒,每攒出翘三跳,各承外拽枋一层。又于坐斗左右角,出斜栱二缝,与邻接坐斗上斜栱相交,构成如意栱,托于第一跳外拽枋下;其上施翘二跳,并将斜拱逐跳向上展延,遮蔽于翘之前端,故每缝每跳之翘与斜栱交互变换,无雷同之弊。山面斗栱与上部歇山顶,则利用柱之上端,延为灯笼榫,俾与下部柱枋连为一体。
据《木氏宗谱序》及《府志》所载《木氏勋祠记》,此祠成于嘉靖末大理巧工杨得和之手。现存门坊,或即杨氏所营,未可知也。
忠义坊
黄山东麓旧有土官署,现改县立第一高级小学,其前石枋一座,为明万历间土官木增奉敕修建。
坊三间四柱六楼,明间面阔较巨,其柱与楼亦较次间为高。柱皆通天式,以狮、鱼及抱鼓石自前后夹持。每间于龙门枋及额枋上,施绦环板及楼各二层。下层之楼仅为前后坡顶,上层改为庑殿顶,且将山面之檐,绕至柱外,为最鲜见。
檐下斗栱,下层二跳,上层三跳,皆具斜栱,又于跳头上置三幅云,与当时明建筑作风,大体符应。
此坊明间之绦环板上,镌“忠义”二字,据《府志》人物志,木增尝输金助三殿工,并概陈时事,神宗嘉其忠诚,晋职参政。疑此坊即建于是时,而忠义之名,亦当时所赐也。
1940年9月敦桢草于昆明麦地村兴国庵丽江民居
(云南)省内中流住宅,以丽江县及附近者,最为美观而富变化。其平面配置,大体以三合院或四合院为基本原则,但天井面积较大,环绕天井之各座建筑,皆具进深颇大之前廊,以备婚丧典礼时设筵宴客之用。正房之方向采南向,则大门每位于全建筑之东南或西隅,有倒座者,入门即为倒座之走廊;无倒座者,则置大门于东西屋之南次间,或其走廊之南端,皆布局中之特点。墙之结构,于下部数尺累石,上部甃砌土砖,其顶葺以筒瓦。但墙体亦有全用木构者。若墙身过高,则于中部再护以腰檐一列。窗之位置与面积之大小,不为均衡对称所羁束;窗棂之构图,虽以几何形之主,但式样精巧,层出不穷;窗之上部或再施两搭,或设腰檐一层,以防雨雪。层顶结构,几乎为坡度平缓之悬山式,正脊仅覆筒瓦一层但向两端微微反曲,构成十分秀丽之外轮廓线。至两端各施瓦当一枚,若汉阙与汉明器所示;而屋顶两际桃出颇长,其下缀以搏风板及悬鱼,犹存唐、宋遗风。
规模较大之住宅,有将中央一间或三间之屋顶,向上提高,而两端次间、梢间之顶降低,如宋挟屋之状。临街之住宅、商店,多数采用楼房,而将屋顶之两际,置于建筑物之正面,利用两际之墙面为窗,以采取光线,尤合实用。此自由配列之窗,及雨搭、腰檐与悬山式屋顶,随需而参差配合,故其外观灵活美观,且不拘一格。我国将来之住宅建筑,苟欲其式样结构,犹保存其传统之风格,并使之发皇恢廊,适应时代之新需求,则丽江民居,不失为重要参考资料之一也。
丽江民居之屋顶,多用悬山式,两山挑出甚长,施搏风板及悬鱼;又正脊与垂脊前端仅饰瓦当,均存汉代余法。
(云南)现存壁画,胥制于明、清二代,而明画复萃集于丽江一隅,计有琉璃殿、宝积宫、大定阁、皈依堂、大觉宫数处。就中琉璃殿木初所施一堵,绘于洪武、永乐间,年代最古。宝积宫南、北二壁之画,则规模较巨,其构图设色,均甚工整。
(摘自《民国丽江史志资料汇编》)
一个人的丽江
陈宝祥 口述 太祥坤、马升红 整理
在丽江,我生命中遇见过一些人,遇见这些人,现在想起来让我流泪。我如今垂垂老矣,多少回想起丽江的蓝天,天空蓝得让我倾心。多少回想起阳光下的玉龙雪山,圣洁、空旷、凄美。
1960年的金秋,我由云南省财政厅下放到丽江专员公署招待所做管理员,支援边疆,一晃快50年了。我要将我在丽江的所见所闻,特别是60年代的事情讲出来。这些故事早在1964年财贸干部归队,我调丽江专署财政局,与同事聊天时,就向一些人讲过,听的人有的欣喜,有的怀疑,有的说我瞎编,我还为此挨过批判,反正我讲这些事,面对的是多种心境的人们。
今天的丽江已经媚俗和喧嚣。往事钩沉何时了?那些人是已近远去或正在渐去的一个个背影,我怀念他们。那些景也在改变,我怀念它们。
那时,丽江的街
1960年的丽江,经过1958年“大跃进”的洗礼,古城风貌依旧。丽江老街还是那几条,名称都赋予新意,如“新华街”、“五一街”、“七一街”、“光义街”等。
纳西语的古街名荡然无存,可能只有“四方街”沿袭至今。狮子山上几株古老苍劲的大树傲立山间。
新街只有两条。有街名的只有一条“新大街”。沿街分布着制药厂、国营理发室、国营旅社、国营食堂、新华书店、百货大楼,等等。这条街东南起始,北至黑龙潭。另一条东起新大街,这条街是现在的“福慧路”,当年是丽江地委、丽江公安处等国家机关的所在地。往西是中共丽江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再往西一里许就是大研劳改农场,新街道均是沙石路面。
60年代的丽江专署招待所
1960年的丽江专署招待所,是在丽江专区大礼堂的左边和后面。大礼堂右前边,是专直机关幼儿园。东南楼在大礼堂右后边,为两层砖木结构,瓦屋面,木地板。大礼堂的后面是洗澡堂、理发室;西北角是厨房、饭堂和少量职工宿舍。
北边为一栋两层大楼,是招待所的住宿楼。东南小楼住高干,北楼住一般客人。有时南楼不够住,高干也住北楼。如随丰子恺来的一些人就住过北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