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9500000011

第11章 春风又度前门“关”(1)

一、从大碗茶到老舍茶馆的蝶变

1979年6月,前门外仍是人头攒动。人们的表情轻松了许多,“文革”十年积郁心头的块垒似乎还没有彻底清除,一双双目光略带迷茫和迟滞。他们来到前门是看热闹的,商店里的柜台空空如也。尤其是千里迢迢慕名而来的外地客,不到这里转一圈走个形式,觉得是人生的遗憾,可是来到这里更觉遗憾。此时的前门,就像人们千篇一律的深蓝色服装一样,与任何其他商业大街已没有什么区别。既往的商业饕餮大餐已消失得无影无踪,那散发着数百年岁月幽香的京味美食也变得味同嚼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落幕不久,全会要求全党把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郑重宣布中国已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人们一时还难以领悟到它的划时代意义,更不会想到此后的中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1.隐秘在大碗茶里的高情商基因

不过,在箭楼下有一个新开的茶摊格外吸引眼球,熙攘的人群,大声的吆喝,打破了前门的沉闷。一块木板上贴着大字招牌,分外醒目:“大碗茶——二分”。人们排起了长队,这也是前门唯一排起长队的地方。在暑热的当口,喝下一碗茶水,确实透心的舒服。

那时,饮料的品种少得可怜。中国人根本就没听说过可乐、雪碧一类的洋饮料,咖啡虽然耳熟能详,但喝过的人很少。一毛多钱一瓶的国产名牌“北冰洋”汽水算是高档消费,对于月工资只有三五十块钱的普通人来说,是不会轻易喝的。再就是几分钱一根的冰棍,那也不解渴呀!人们常常是忍饥挨渴地逛着乏味的前门。好在,多年的清贫生活已经让大家习以为常,无欲无求。

领头大声吆喝卖茶的是个中年人,身材微胖,嗓门嘹亮,喊起来像是京剧中在念道白。他就是“青年茶社”的创办人尹盛喜,刚刚辞去大栅栏街道办事处国家干部的铁饭碗,带领十几个无业的返城知青卖起了大碗茶。

在办事处,他分管回城知青的工作安排,那时百业萧条,所有门店不论大小都养着一堆人,无事可做。虽然守着大栅栏这座金山,也很难找到能插进个把人的地方。大批返城知青不得不天天泡在街道办事处,祈求着哪天能够掉下一个馅饼来。

尹盛喜生在前门、长在前门,父亲是个手艺人。儿时的一个记忆,影响了他的一生。开国大典前夕,他随父亲到天安门城楼上帮助扎制红灯笼。一天,周恩来走过来说了句:“你们辛苦了!”那和蔼亲切的声音和灿烂的笑容永远定格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他感到自己突然长大,感到整个生命与国家最高领导人,以至这个国家都息息相通。

此时此刻,面对这些有的已经成家但仍然两手空空的知青,尹盛喜觉得自己应该站出来,为国分忧,为民分愁。一个大胆想法跳出脑海,挥之不去:辞职创业,带着知青自己找饭吃!

尹盛喜毕竟不是生意人,他还无力洞察市场那些玄妙的商机,更无法捕捉拥有诱人附加值的项目。他的想法非常直白,逛前门的人没地方喝水——那就卖大碗茶吧!然而,就这个直白而浅显的选项,透露出尹盛喜可贵的高情商:能够按市场的需求作出决策;处事大胆果断。日后就凭这些,他不仅在前门打出一片天地,而且走向了全国乃至世界。

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引起全球性的情商研究与讨论,此后,丹尼尔·戈尔曼被誉为“情商之父”。丹尼尔认为,情商高低对一个人事业成败有着重要影响。情商高的主要特点是:判断、认知能力强,社交能力强,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事业较投入,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情感生活较丰富但不逾矩。尹盛喜在日后的创业路途中,这些特点都显露无遗。

不过,眼下的尹盛喜并不知道自己拥有过人的情商,更没有想到他的传奇人生已经开启。

传奇故事的开始并不浪漫,甚至很蹩脚。尹盛喜正在大碗茶创业的泥潭中苦苦挣扎。昔日衣食无忧,手握小小权力,且有着不错仕途、优哉游哉的日子,与他已经一刀两断。现在,每一分钱都要靠打拼才能挣来,更何况还有十几个一贫如洗的知青!尹盛喜像是失去罗盘的出海者,孤零零地站在茫然无助的小船上。

原来,就是卖碗茶水也非易事:先是七拼八凑了一千元,算是全部家当。从找茶摊的铺子、批营业执照、找茶桌茶椅到买茶缸茶碗,尹盛喜几乎全是事必躬亲。买不起锅炉,就动手砌土灶支铁锅;没有茶桶,只好用一个大盆来取代。这是当年创业时尴尬的一幕。按照中国茶馆的传统分类,像尹盛喜“血拼”出的这种摆在路边喝茶的地方,只能算是最低档的“野茶馆”。

所谓“野茶馆”,古代是指在荒郊野外、大道边上和各个城门外头开的茶馆。过去卖野茶是下等人做的事,如今在前门卖野茶,首先得过“脸面”这一关。“我不怕别人笑话,好面子的事我从不干,好多小知青脸上都挂不住,我就硬是扯开了嗓子在前门吆喝。”十年后有记者采访尹盛喜,他如此回忆说。

其实扯着嗓子吆喝,还不是最丢脸的事,闹心的是由此而生发的、诸多牵强附会的谣传。“别人都笑话我,说我是不是犯错误了,怎么给发配到大街上卖大碗茶了?”尹盛喜继续回忆说,当时流行一个有意思的说法——“官要越做越高”,所谓的“高”,指的是在整个办公大楼里,一层是业务干部,二层是管理干部,三层是主要领导,一层比一层的级别高,老同事跟他开玩笑:“老尹呀,人家的官是越做越高,你怎么反而做到大街上了?”

那时的人们不看重金钱,最打紧的是政治生命。如果说一个人犯了政治错误,那就是掐住了这个人的死穴,一家人都要背黑锅。在大街上卖茶,不是个正经职业,只有坐过牢或是犯过事遭开除的人,不得已而为之的差事。尽管过路的人们不认识你,这种差事就会为你贴上一个极不光彩的标签。难怪尹盛喜当时正在上学的女儿尹智君,每每放学都要绕开茶摊回家,她不愿意看见爸爸扯着嗓子卖茶的样子,更不愿意让人知道那就是自己的父亲。富有戏剧性的是,1993年尹智君大学毕业后,也加入了大碗茶的行列,最终成为续写大碗茶传奇的扛鼎之人。

或许是前门这块特殊土壤的滋养,或许看多了、听多了商界的生死沉浮,尹盛喜以超强的心理承受力,扛住了舆论压力。

尽管二分大碗茶的生意极好,天天排队,也难以养活十几个大活人。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尹盛喜又创办了北京大栅栏贸易公司,向百货、服装、珠宝玉器等14个领域大举进发。此时的尹盛喜已不是初出茅庐的生瓜蛋子,他的情商呈喷射状向外释放。借助前门超旺的商业人气,大栅栏贸易公司一个劲地野蛮生长。仅仅过了3年,年盈利就达到两百多万元。大碗茶不再是取笑的对象了,人们挤破脑袋都想加入这家民营企业。

“大碗茶”一个土得掉了渣的名字,居然频繁登上报刊头条,成为北京无人不知的品牌,到前门喝大碗茶成了一种时尚。

美国《世界新闻与报道》记者詹姆斯·华莱士匆匆赶来采访尹盛喜,在他的报道中,有一句精彩的结束语:“中国‘大碗茶’的发展速度之快,令美国的企业家们羡慕不已,这是中国速度的一个缩影。”

华莱士确实眼光独到,他从大碗茶预感到一个大国的崛起,一个令美国感到不安的速度。

大碗茶为什么偏偏诞生在前门?而搅动这场风潮的又偏偏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尹盛喜?一个被岁月风尘洗濯得面目全非的商业帝国,重又回归人们的视线,显示出它的灵异之光。

2.老舍茶馆的文化脉象

1988年12月15日,是尹盛喜大喜的日子,“老舍茶馆”在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三号楼开业。老舍夫人胡絜青亲自为茶馆题匾,市政府、区政府以及各界名流都来捧场祝贺。这是大碗茶的第一次蝶变,经过十年的吐丝作茧,终于破茧化蝶。

老舍茶馆是一栋三层楼,拥有2700平方米营业面积,包括茶馆、餐茶馆、茶艺馆和演艺大厅四个部分。这是北京的第一家现代茶馆,它已脱去野茶馆的旧茧。

不过,这次蜕变同样窘态百出。

此时的大碗茶家底日渐雄厚,已经生存无忧。尹盛喜那个不安分的心灵却开始日日纠结:大碗茶不能只停留在为路人解渴的层面上,它应该成为展示京味文化的一个窗口,一个具有一定档次和品位的现代化茶馆。

茶馆是爱茶者的乐园,也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据记载,两晋时期(265-420)中国就有了茶馆。经过近两千年的发展演绎,茶馆的脉系变得丰盈错落,中国的茶馆逐渐形成四大派系:川派茶馆、粤派茶馆、杭派茶馆和京派茶馆。

北京人饮茶者众,从皇帝贵族、达官贵人到市井小民,都有大批嗜茶者。自然,不同阶层的饮者有不同的茶俗,这便使北京的茶文化具有多层次多样性的鲜明特点。市民茶文化、文人茶文化、宫廷茶文化共同构成了北京茶文化。

明清以来,北京人品茶渐成盛事,名目繁多的大茶馆、清茶馆、书茶馆、茶饭馆、棋茶馆和野茶馆,遍布京城,季节性的茶棚更是难以计数。茶馆成了民众交朋会友,传承民俗文化以及议论国计民生的重要场所。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便是以茶馆为剖面,反映了三个时代(清朝、民初、国民党统治)必然衰败的重大主题。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出茶馆所担当的不可替代的社会角色。

尹盛喜所钟情的正是在北京有着辉煌历史和广泛影响的大茶馆。

清同治时期京城出现了着名的“天”字头“八大轩”大茶馆,其中就有三个“轩”在前门:天全轩、天启轩和天仁轩。

那时的大茶馆最多的能容纳四五百人,临街多为五间面房,六七进身,称前厅。前设柜台和大灶,中为罩棚,后为过厅,再后为后堂,两旁侧房为雅座。

社会上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到这里饮茶,形成了各自的“片区”。八旗子弟自然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群,此外还有商人、没落闲散人等的片区。话剧《茶馆》所展示的就是大茶馆的一角。雅座则是那些高官名流聚会之所,他们在那里谈诗论文,猜谜唱曲,很是热闹。

大茶馆茶具讲究,一律都用盖碗。一则卫生,二则保温。北京人讲礼仪,喝茶要不露口。

庚子年八国联军入侵,其后大茶馆逐渐萧条,相继歇业。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茶馆也不多见,更多的是把茶馆与餐馆合二为一了。

改革开放让北京的茶馆出现复苏迹象,时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已有几十家正规茶馆浮出水面,但是个个赔钱。有人断言,老尹要是开高档茶馆,过不了三年准倒闭。也有人劝他,凭着这块黄金地段,还是开个高档歌舞厅吧,肯定赚得钵满盆满。当时,迪斯科、霹雳舞、卡拉OK风行全国,歌厅开一个火一个。束缚已久的人们需要火辣辣的释放场所。

尹盛喜从小在前门一带的庆乐宫、庆和园、三庆宫、广德楼、同乐轩等戏院来回串,看京剧、听说书、学戏操琴,成为童年最大的乐趣,民族艺术已在心灵深处扎下根须。

他在戏曲曲艺界有许多朋友。一次和魏喜奎、孙书筠、马增蕙等几个曲艺大腕聊天,他们的一句话——“中国文化完了!”让尹盛喜心如刀剜。他明白,此时的民族艺术正受到西洋文化的冲击,不仅京剧国粹,众多流传数百年的戏曲、曲艺都没有观众,岌岌可危。许多名角、老艺人多年没有演出,看不到前途,有的开始抽烟喝酒,不练功。“日箫月笛半年笙、一年的胡子没法听”啊!

尹盛喜不是见利忘义的人,决心要把茶馆办成这些艺术家的舞台。他放出豪言:“我要和迪斯科、霹雳舞、卡拉OK比试比试,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不信斗不过舶来的流行文化。我不是唱高调说我不想挣钱,但我更希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两全其美。我要把自己的茶馆搭成一个民族艺术的舞台,并做成一项产业。”

一个投资500多万元、700平方米的演艺茶餐厅建起来了,然而这里却是门庭冷落。有时候偌大的演艺厅,观众就那么几个人,让人心寒。台上唱着的大都是国内屈指可数的艺术家、大师呀!为了让他们唱得下去,一到演出开始,尹盛喜都是亲自坐到台下“压阵”,员工们也经常提前结束工作,把听戏当成加班。

他们一方面往机关、企事业单位、使馆、酒店、旅行社赠票,免费邀请观众;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与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合办栏目,组织策划文艺活动,广泛宣传;还通过各种渠道在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美国的当地华文报纸常年刊登广告,吸引海外客人。

当时的演出可以说是顶级阵容,侯宝林、骆玉笙、马三立、马季、梅葆玖、袁世海、姜昆、李文华、冯巩、马玉萍、关学增、马增蕙、孙书筠等一大批响当当的人物,在这里登场亮相。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振兴民族艺术。许多演员主动提出不要演出费,尹盛喜说:“如果这次不给,下次您还来不来?放心吧,我还扛得住。”就这样一扛就是3年。

应该承认,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即使有点钱也要放进存折里才算踏实,花15元到茶馆喝茶、看戏、聊天,还是一件奢侈的事。

经过三年的亏损,三年的持平,老舍茶馆终于闯过严冬,开始赢利,2000年达到了600万元的销售额。

同类推荐
  • 扈家官庄

    扈家官庄

    故事的背景是军阀混战、血雨腥风的清末民初,故事的地点是益都县的一个小村庄:扈家官庄。1918年,扈家官庄同年出生了五个孩子:分别是约长扈信的双胞胎儿子扈大金、扈大银;保长扈挺的独生子扈大铁;剃头匠武罗锅的儿子武仕德;大善人陈吉福的女儿陈招娣。五个孩子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成人,亦有了不同的人生命运,陈招娣跟着扈大金去了北京大学求学并偶识李康生,二人参加了李康生领导的共产主义七人小组
  • 愤而崛起

    愤而崛起

    一个只想通过时空走私赚点小钱过过逍遥日子的男人偏偏被卷入了另一个时代的变革。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全是巧合。由于本人的工作性质属于长期户外,很难做到及时更新,有不到之处敬请各位大侠谅解。
  • 魔幻乱世

    魔幻乱世

    东汉末年,奸臣董卓当道,祸国殃民,天下民不了生。黄巾军首领张角,解除了乾坤大鼎的封印,放出蚩尤的二弟姜天,魔入乱世,谁来匡扶天下.......
  • 江自东流

    江自东流

    历史和长江总有那么微妙的关系,至少有一点,历史是回不来的,正如那滚滚长江,做后向东流去。
  • 青衣军师

    青衣军师

    文字风格半古言半现代,作品历史向,有红颜无夫妻。风云的战国时期,诸强迭起,将星荟萃,卫鞅、邹忌、淳于、匡章、田忌、鬼谷子……青衣军师孙膑与齐王彼此信任,他与王后无盐也有着一段最真实的感情。他能于千军万马中挥洒自如,却始终放不下心中那些兄弟之情,也因此,桂陵之战私放庞涓。献给喜欢安静看历史的人。并纪念学生时代那些青涩又欢乐的时光。注:开头几章是上学时候偷偷写的,因为是第一作,便没有放弃。
热门推荐
  • 渡魂官

    渡魂官

    听别人说我叫韩清颜,代号月灵。我并不关心这些,因为我不了解我的过去,也不想了解。我在冥界任——“渡魂官”一职,就是每日在往生门旁监管者轮回的亡灵们。
  • 苇碧轩诗集

    苇碧轩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那年夏天许的诺言

    那年夏天许的诺言

    平凡的冰夏,因成绩优异进入明辉学院并免学费,谁知开学第一天,便得罪了冷冰冰的校草凌澈,接下来的生活又该会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多个打击她又该怎样面对?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杂曲歌辞 昔昔盐

    杂曲歌辞 昔昔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荒神大世界

    荒神大世界

    一个平庸的少年,到底遇见了什么大机缘,难道作者给了他金手指,挖槽,走向人生巅峰,称霸修仙界,营救小师妹,然后回发生什么呢
  • 乐上之王的小丫头

    乐上之王的小丫头

    本来是A国的一位女将军。在颁奖典礼当天,一群黑衣人杀入。她奋勇杀敌,但因人数过多,不敌。一缕魂魄,穿入异世,进入长公主府邸的一位废材小姐上。她的逆袭之路随即展开,与此身边同时,她的浪漫邂逅之路也在继续。“你不理我我就上街去找我的男宠!”他的眼神危险的眯起,咬牙切齿“你可以试试,我保证打你。”她灿灿一笑,“你舍得吗,嘻嘻”他轻叹一声,放下毛笔,从案桌站起,走到她身边轻勾她鼻尖,“你这磨人的小妖精”随即,拦腰抱起,走向房间。。她挣扎着,“喂,你放开我!!”他看着她,淡淡的笑意从眼神漫出。她不挣扎了,安静地在他怀里躺着,然后在他耳边轻声说“遇见你,三生有幸”“我也一样。”
  • 播音主持艺术10

    播音主持艺术10

    本书不仅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对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也是全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学术交流的一个平台。编者虽对来稿有所选择,但书中论文作者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或编委会的看法。我们将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欢迎全国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人员来稿,对我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也欢迎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来稿,就播音主持实践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101次追妻:大爱晚成

    101次追妻:大爱晚成

    “乔琳,我怀了明远的孩子,请你成全我们吧!”亲姐在她的婚礼上将b超图递给了她时她一口鲜血吐在了洁白的婚纱上,失了心跳,被宣布当场死亡,而那年她只有二十岁。五年后归来,她与这个令她心碎的城市握手言和,势必要血债血偿。步步为营之际,半路却杀出个程咬金。“你是神经病还是狗皮膏药,怎么甩也甩不掉!”她真怀疑眼前这个俊美非凡却地痞十足的男人到底是不是那个传说中杀伐果断,冷血无情的阅海集团大BOSS墨千尘。“你错了,我不是神经病也不是狗皮膏药,我是旺仔QQ糖,又粘又弹又好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