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7200000002

第2章 1949-1956年·构建新生

1949年,咱们北京获得和平解放,整座古城因此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北京的文化也因此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否则,北京城和她的文化,呈现的将是另外一种状况。这是历史的幸事,这是北京人的幸事,也是北京文化的幸事。我认为,如果要观察和思考咱北京建国以来演艺文化的发展,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出发点。

北京获解放,古城得新生。变化着、出新着,可以说是此时北京演艺文化的显着特点。一些新歌剧、新曲艺、新评剧等的陆续上演,犹如一股清新之风,吹拂着北京舞台,让人有一种崭新的感觉。

街巷胡同的演出

那阵儿,北京街巷胡同的群众性、民间的演出活动挺热闹的。平常的日子,走街串巷有练把式的、唱鼓曲的、耍傀儡戏的(我们称之为“耍gúdiùdiú的”或“耍猴栗子的”)、耍猴儿的、耍狗熊的、耍小白耗子的;逢年过节和搞庆祝活动的时候就更热闹了:有扭秧歌的、打腰鼓的、跑旱船的,有小车会、高跷会、狮子会(我们东北园胡同就有一个狮子会),还有广场演出、街头活报剧演出,喻宜萱、郭淑珍的女高音独唱我是在师大附中操场上听的,《放下你的鞭子》我是在宣外(宣武门外)大街城门前看的……我爱贪热闹,常常是他们演到哪儿我看到哪儿,没个够。

那时候,胡同里兴评剧,而且是新评剧,《小女婿》中小白玉霜的“鸟入林”、《刘巧儿》中新凤霞的“巧儿我”这些唱儿(“唱儿”是“唱词”的口语俗称),很多人都会哼上几句,就跟现在唱流行歌曲似的。趁这评剧的热火劲儿,我母亲还带着我妹妹、我弟弟和我,到中和戏院看了新凤霞主演的《艺海深仇》。看完后,我们心里都沉沉的,谁都很少说话。当时那样子,现在还记着呢。以后,听的多了,小白玉霜、新凤霞、喜彩莲、马泰、魏荣元、张德福等都成了我最喜欢的评剧演员。

晓市的评戏大棚

从1949年到1956年,我先后在宣外的香炉营四条跟和外(和平门外)的东北园胡同住家。如果从看演出的角度说,那个时候,对我影响最大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城墙下晓市的戏棚,一处是城南的天桥。

我小时候,咱们北京的城墙和城门都还有。那时,从和平门到宣武门的城墙北侧是晓市——后来成全天的了。这里吸引我的,除了有数不过来的小摊外,还有个大戏棚。戏棚是用席围成的,里面靠西边用木板搭了个戏台。唱的都是评剧。据查,评剧起于对口莲花落,成于平腔梆子戏(与“半班戏”无关),普通老百姓都爱看。戏每日白天开,上下午各一场,进门交钱看戏,随来随看。

我当时有七八岁,年纪虽小,但看戏入场有窍门,就是从席拴绑得不严实的空隙处钻进去,那时候我个头小,有个小空儿就能钻进去。由于我大都是开戏时候钻进去的,大人们都忙着戏的事呢,没人管,何况我又是个小孩呢。

记得当时看的有《千里送京娘》《珍珠衫》《花为媒》什么的,戏名还是听大人们说的。听戏时,我站在舞台一侧,免得挡住别人,累了就趴在台沿上看,听着看着没劲了,就从大门口大大方方地走出来,然后去逛晓市……

天桥是咱老百姓的“文化乐园”

天桥,有人称其为“杂吧地儿”,对我来说,天桥是难得的“文化乐园”。

看演出,如果说晓市的大戏棚是我的启蒙地,那么,天桥就是我的培育园。

所以,我看所有的演出,我的喜怒哀乐,我的好恶臧否,最后,都会回归到平民视角、百姓心态上来。这是骨子里的东西。

这么多年,我去天桥不知多少次了;这么多年,我在天桥听的看的,多了去了。

这里,有我走不过来的场子:相声场子、把式场子、盘杠子场子、戏法场子、摔跤场子、耍中幡场子、评书场子、大鼓书场子、竹板书场子、莲花落场子、滑稽二簧场子、拉洋片场子……这里,还有评书茶馆、戏园子、电影院、魔术小剧场……

这里,有我好多心中的“大明星”:大变活人的新文丽(音),口技高超的汤金橙(成),说文明相声的女演员回婉华,说唱拉洋片的小金牙,摔跤、练中幡高手宝三(宝善林),挥耍巨型大刀、打弹弓的张宝忠,练真枪刺咽喉的朱国全,飞身盘杠的“飞飞飞”曹贵荣,飞车走壁的皮德福……

这些人物,不是“光说不练”,不是“银样蜡枪头”,而是人人有故事,个个怀绝技,是令人叹服、让人永记的人。

逛天桥趣事

记得第一次去天桥,是我父亲让我当农民的二叔带我去的。当时我也就十来岁。我们来到新文丽变戏法的场子时,他正演大变活人。只见他用一根长棍在一个箱子里外前后敲打一通后,让一个小演员蹲进去。之后,他拿出锤子和钉子,准备请一位观众帮忙把盖子钉结实。新文丽“让”了一圈后,走到我二叔面前,很客气地请他完成这个事,厚道、老实的二叔说什么也不干,新文丽只好请别人了。因为没见过这场面,当时我既紧张又担心,呆呆的不知所措。但还是坚持看完了最后把箱子变空的场景。几十年了,“大变活人”的“底”现在我也不得其解,成了我心中的“哥德巴赫猜想”。

现在有热心人动议,在老天桥旧址做一番重建或改建的大工程。我认为,其用心是好的,但世易时移,即使实现了,再也不会重现昔时的盛景了。

听曲艺和曲剧

曲艺我是在劝业场(一家大型的百货商场,位置在东西河沿东口)的新罗天和前门小剧场听的,相声、快板、口技、双簧和各种鼓曲都有,老活儿多,新活儿少,新、老我都爱听。记得主要演员有高德明、孙宝才(艺名“大狗熊”)、高凤山、关学曾、谭伯儒、汤金橙(成)、罗荣寿、赵振铎、马玉萍、刘司昌、王学义等。高凤山嗓音高亮,活路宽,举止言谈透着诙谐、幽默,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我才知道,我们是三河县(市)的老乡。

咱们北京土生土长的曲剧我是在西单剧场听的,剧目是魏喜奎主演的《啼笑姻缘》,充满京味鼓曲的旋律,让人感到亲切,令人陶醉。

听京剧和昆曲

那时候,大栅栏里的庆乐戏院是我常听京戏的地方。我在这儿看过的戏有《姜子牙与哪吒》《黄飞虎》《血滴子》《牛郎织女》等,而且轮流上演。戏里除了有火爆的武打场面外,还有玄妙的机关布景、惊异的口喷火影、撩目的大转舞台和有趣的真牛上台。这些,对少年时代的我有十足的吸引力。小歌剧《兄妹开荒》是每晚的开场戏,其中“雄鸡,雄鸡,高呀高声叫——”

的唱儿,我现在还能自得其乐地哼出来……

1956年5月,被周总理赞为“救活一个剧种”的昆曲《十五贯》的演出震动京城,一时形成“满城争说(瞧)《十五贯》”的热潮。我特想看,可努着劲也没买到票,只好从话匣子的转播中弥补遗憾了。

我的流行歌曲和“插曲”

那时,也有流行歌曲,我喜欢的有《高楼万丈平地起》《团结就是力量》《我是一个兵》《歌唱二郎山》《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开》《喀秋莎》更是我爱哼唱的,据说,当时用汉语唱这些歌的人比用俄语唱的人多。

说个插曲:我小学是先后在上斜街小学、汇文五小和南新街小学读的。

在小学期间,我还给街坊的小朋友“导演”过《刘巧儿》的片段,因为喜欢侯宝林先生的相声还和同学刘养性登台学说过《夜行记》,还被选为学校朗诵小组的成员,还学会了吹笛子、演奏大正琴……

重要的事

一件对我很重要的事:

我父亲是京东三河县人,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很爱听河北梆子,喜欢的名角是李桂云。其实,我家住在香炉营四条的时候,就和梆子剧团在一条胡同。剧团常年在华北戏院演出。但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始终没能安安稳稳地坐在华北戏院的观众席上,舒心地听一出他喜欢的河北梆子戏,比如《蝴蝶杯》《大登殿》什么的。每想到这些,我不禁悲从心来。

我母亲出生在天津,生长在京西北南口镇,出身在一个铁路工人家庭。

她喜爱听京戏,尤喜言菊朋的唱。老人家曾对我说,言先生的唱有文气、细腻、内在、有听头;有时说着说着还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还颇有言派的韵味。这是母亲跟话匣子学的。母亲很聪慧,往往听上几遍就会。记得我八九岁的时候,母亲有时兴致一来,常请几位女“票友”到家里一块唱唱,过过戏瘾。每当这时候,我是没出家门就听了戏,受了熏。

可以说,我喜欢文艺,喜欢看文艺演出,是有幸得了父母基因的,是受了父母遗传的。

我非常感念我的父亲和我的母亲!

我长跪拜谢我的父亲和我的母亲!

以上所记,对我,当然是很重要的事。

同类推荐
  • 48色铅笔的优雅手绘

    48色铅笔的优雅手绘

    飞乐鸟所有色铅笔中颜色最多的高级手绘,与国际通用的颜色接轨,并由飞乐鸟最顶级的画师亲手创作。初高级画手一定要看噢!这本《48色铅笔的优雅手绘》比一般中国人画画只用到24种颜色色足足增加了24种,与国际顶尖的画手所用到的颜色保持一致。只要这48种颜色在手,就可以画出任何一种颜色的物体。其次,本书仍然是从最初级的画线开始,一步一步教会你画好成熟的素描画,以及从入门到成熟的上色步骤,对于初高级画手或者业余画画的同学来说,是一次难得学习的机会。掌握这本书的主要知识点,可以给你瞬间就成为用色高手和色铅笔画画高手。
  • 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与电视连续剧的艺术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首先要把电视连续剧的艺术形态作为本书的前提加以研究。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与电影、话剧相比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就三者的共性而言,作为艺术品,它们的艺术形态必须是完整的;就其特殊性而言,电视连续剧的形态与电影、话剧的形态有着质的区别。什么是电视剧的形态?“形态”一词,《辞海》解释为:“形状神态。也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事物的形状或表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为:“事物的表现形式”。
  • 中国书法全集3

    中国书法全集3

    本书所收书法作品上迄商周,下迄当代,总计一百卷。立卷分两大类:一、断代卷;书家卷。各卷按时代归入十编之中,另有篆刻、论着、附录、补遗四编。
  •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徐悲鸿是世界闻名的画家,是我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学贯中西,博采众长,他的国画、油画、素描、书法皆十分出色,无不令人叫绝。他将西方画坛精湛的写实技巧融入中国绘画,从而为传统艺术的革新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他又在素描和油画中融八了中国国画的笔墨韵味,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

    即使不看文字,只翻阅那一张张由旧至新的节目单,新中国的演出乃至文化的发展也如同电影般幕幕现前——这本书就是一部纪录片,真实、生动、有趣。收藏者,可以按图索骥,作为鉴赏参考。演艺人,可以从观演述评中听到一位懂戏的观众的心声,设计者,可以在一张张节目单和入场券上描摹出角动心灵的下一张海报,史学家,可以从故事里读出北京甚至中国的演艺微观史,我们,最普通不过的你我,可以学着像作者一样,亲近演出艺术,享受多彩人生。
热门推荐
  • 恋情靠缘分

    恋情靠缘分

    什么?跟我同居的人居然是男的?不过,长得挺不错,但是性格怎么那么软弱!哼!我最讨厌这样的性格了,看我怎么整你。。。
  • 混吃混喝的日子:傻妃传

    混吃混喝的日子:傻妃传

    【完结文!很腐,慎入。】当傻子的好处:一,能常人所不能,傻常人所不傻。二,没有缺点,缺点就是最大的优点。三,吃陌生美男的豆腐不会喊非礼!例如,戏弄太子,消遣王爷,撞撞书生。重点PS:那个倾城倾国的“邪魅丫鬟”,能不能独占为已用?*本书简体出版名:《一生一世:青梅难负竹马情》(上、下册,亲们购一本可好?)
  • 一枕清霜

    一枕清霜

    天南地北上中下,大齐天藩疆云瑶。一朝穿越,她莫名其妙成为大齐三品大员国子监祭酒幺女林衾霜,但变故骤降,金枝玉叶落魄逃婚。“随我姓,从今往后,你名百里清霜。”一次次看似无意的邂逅,她忍不住沉沦,得知真相,她决然逃离。追逐大漠三千里,策马草原抒豪意,璀璨烟花下江南,云开见月身世谜。“我本以为她是可随时丢弃的棋子。可她是毒,我把她连同我的心一起丢弃了。”谁共我,同逍遥?红尘路上,枕清霜。
  • 影后进化论

    影后进化论

    岁月是把杀猪刀,再见面,黎深深已经认不出这位狂狷邪魅的国民老公是曾经村口的白胖子了,但是钟译年还是固执地说:“女人,我要让你成为影后!”“呵呵,霸道总裁的套路还没有玩够吗?”黎深深一边吐槽,一边屁颠屁颠地跟了上去。总是套路得人心啊。正直版:别有目的进入娱乐圈的黎深深的奋斗史,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与所有恶势力斗争,如有不服请憋着。一个人的奋斗之路太累,但是黎深深也已经习惯了,没想到还有一个钟译年非要挤进来!他只想陪她站在最高峰看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战神篇

    战神篇

    一种不为人知的融合一段不为人知的凄美一曲不为人知的战歌书写出我这不为人知的一生,虽战但又不愿战。慢慢千古荒凉路,踏破人间不平凡只为心中一净地,战神斗天又何难我欲开天随众生,但恐众生不识君只要心中战不灭,老天焉能控众人
  • 美女教师赖上我

    美女教师赖上我

    忘掉城市的喧嚣,感受一份感情的点点滴滴吧.或许我们真的应该走的慢一点。
  • 主浮沉沦

    主浮沉沦

    浩瀚星宇,点点光轴。忽然,一道模糊身影突兀而立,随着渐渐清晰的身影。只见这身影被黑气笼罩,只有一双腥红的眼睛冷冷俯视着九州大地····他是谁?为何俯视着九州生灵眼中却充满残酷。暴戾和嗜杀之色?忽地,这身影如风而散,九州大地瞬间变得破败不堪,血浪滔天,白骨皑皑,无数生灵惨遭灭顶。赤地千里,浮尸遍野,数不尽的亡灵在悲哀怒吼。
  • 臣妾做不到

    臣妾做不到

    午夜时分,总感觉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对我胡作非为。为了破解我被逼着去冥婚,可他玩弄手段让我冥婚对象成了他!从此他总是对我说——“小柯,把姨妈巾给我!”“臣妾做不到啊!”
  • 大小姐的田园生活

    大小姐的田园生活

    她的生活轨迹应该是安静的绣着嫁衣,等着未婚夫在良辰吉日将她迎娶回家。谁知道一夜之间,未婚夫没了,爹娘也葬身在火海之中。只能在侍卫的保护下带着才七个月大的幼弟逃离京城,去到侍卫的家乡隐姓埋名,只是……
  • 末世曲

    末世曲

    传说,在我们所住着的这个世界有着另一个完全一样的平行世界……如果一个世界的世界末日,并不是我们所生活着的世界,那么会是在那里?……当末日侵袭了这个世界,各种灾难逼近,天灾、人祸、尸变……无一不是吞噬人那脆弱生命的恐怖源头。在这个已经变得破败而超越现实的世界,白牧的身后有的只是血与骨的堆积……白牧带着自己的朋友们,一步步的逃出一片生天,也许停下脚步,就是静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