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裕社是苏州评弹艺人自发的行会组织,原名“光裕公所”,相传建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但并无实质文字记载。1912年更名为“光裕社”,取“光前裕后”的涵义。光裕社的社址经过数次修整,清代光绪年间的门楼、成立150周年的纪念石幢、展示评弹历史的碑廊均保存完好。
第一节光裕社的辉煌
相传乾隆帝南巡时曾召姑苏弹词名家王周士说书,乾隆听后非常满意,王周士于是随驾进京专门为皇帝弹唱,并赐七品顶戴,被后人誉为“御前弹唱,七品书王”。而后发起创建“光裕公所”,供奉三皇祖师,制订行规行风,对外保护艺人权益,对内调整关系,提倡尊师礼让,吉庆佳节举行会书,切磋书艺,培植后学,提倡公益事业,设立裕才学校。
光裕社为提高评弹艺人的地位和评弹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评弹界成立最早,参加演员最多,存在时间最长,对评弹艺术发展作用最大的行会组织。200多年来光裕社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素有“千里书声出光裕”之美誉。
光裕社有严密的章程,如规定“凡弟子勿犯师长”,“以尽师生之礼,违者议罚”;同行社友,提倡礼让。但对外来艺人限制甚严,若在苏州演出,不许他们上高台,只能平地演唱,并在长时期内不许女子说书。光裕社每年举办会书,对促进艺术竞争起过积极作用。此外还创办了裕才学校和其他一些公益事业组织,对贫困社员的生活有所帮助。
光裕社成立后,评弹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出现了陈遇乾、俞秀山、毛菖佩、陆世珍前四大名家。前四大名家的高超技艺,提高了评弹艺术的总体水平,也扩大了评弹的影响。
到了清同治、光绪年间,评弹(当时又称为苏州说书)演出已经不局限于苏州地区。1846年,上海开埠以后,经济和文化都以很快的速度发展起来,人口也日益膨胀。虽说这里五方杂处,但以江苏人为多,其中苏州地区人氏所占比例尤高,一度上海出现“街头巷尾尽吴语”的情景。评弹进入上海以后,落地生根,向艺术的深度、广度和高度发展,受到了上海人的厚爱。
这时,在苏沪地区又出现了以马如飞、姚时章、赵湘洲、王石泉后四大名家为代表的一大批评弹艺术家,这是评弹艺术成熟的标志,并为以后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20世纪初开始,评弹活动的中心已经从苏州转移到了上海,再以上海为中心,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辐射,几乎涵盖了整个江浙水乡,还远达北京、天津、武汉等地。以后的50年,是评弹发展的全盛时期: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好节目层出不穷。名家如张云亭、朱耀庭、谢少泉、杨月槎、魏钰卿、黄兆麟、蒋如亭、汪云峰、周玉泉、许继祥、夏荷生、沈俭安、薛筱卿、徐云志、李伯康、朱介生、姚荫梅、刘天韵、祁莲芳、张鸿声、张鉴庭、严雪亭、蒋月泉、杨振雄、朱慧珍、侯莉君、徐丽仙、何占春,王鹰等。
好节目有《杨乃武与小白菜》、《张文祥刺马》、《十美图》、《顾鼎臣》、《啼笑因缘》、《秋海棠》、《孟丽君》、《四进士》、《情探》、《秦香莲》、《武松》、《林冲》、《三笑》、《玉蜻蜓》、《描金凤》、《倭袍传》、《白蛇传》、《珍珠塔》等。
50年代初,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和苏州市人民评弹团等专业演出团体相继成立,这些团体集中了当时评弹界的不少精英,他们编演了一大批轰动一时的好作品,进一步开拓了评弹市场,更把这门艺术的水准推向了新的高峰。此后,由于各种原因,评弹经历了艰难曲折,出现式微的征候。但在20世纪末,长江三角洲地区仍然还有几十个专业团体的几百位演员,在进行演出。
第二节光裕社的分化
光裕社管理非常严格,很多社规长期保留,一成不变。有些艺人迫于生活压力触犯了社规,往往会被开除出社。同时一些不合时宜的规定也导致很多评弹艺人或退出光裕社,或创立新的行业社团。这也导致了光裕社出现了分化,许多新的行业社团随之产生。
首先分化出来的是润余社。由于苏州评弹活动中心的转移,评弹在上海迅速发展,经常在上海演出的评弹艺人也逐渐增多了。1912年,润余社在上海成立。润余社主要是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从光裕社退出来的艺人,一部分是被光裕社称为“外道”的艺人,还有就是喜欢评弹的票友,这些都不符合光裕社出道的要求。他们长期在上海演出,吸收借鉴多,在激烈的竞争中,锐意图新。编演了一批新的长篇书目,如评话《张文祥刺马》、弹词《杨乃武与小白菜》,反映清朝末期的生活;他们还编演过反映辛亥革命的长篇,演出过根据外国小说改编的书目。20世纪40年代,润余社并入上海评话弹词研究会。
光裕社不收女艺人,女艺人和女艺人搭档的男艺人都被排斥在光裕社外,在苏州演出时也受到歧视。但这一群体有组织起来的要求,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并和光裕社抗衡。而且男女拼档也受到听众欢迎,力量随之不断发展壮大。1934年男女联合演出取得合法地位,1935年,普余社成立于苏州。普余社的成员,一部分是因为男女拼档或带了女徒弟而被光裕社开除出来的艺人,或自动离开光裕社的,一部分是男女拼档的男女艺人。普余社成立的时候只有30人,后来发展到多人,最多时达百人,而且其中不乏颇有成就的艺人。普余社社员有男有女,女艺人评话演员有陶帼英、贾彩云、王秀英等,女的弹词艺人有王莺声、顾竹君、徐雪月、姚丽英等。
同义社又名春申同义社,成立于1916年,会址在上海,会长周贤宾。由从光裕社和润余社分化出来的一批青年人组成。主要在上海附近农村书场演出。后来并入上海市评话弹词研究会。
宽裕社1922年成立于上海,社员最多时达三四十人,大都原为“说因果”的艺人,未经拜师出道的评话、弹词艺人。经常在上海农村书场演出。后来并入上海市评话弹词研究会。
其他的还有萃和社、鸳湖褉社、无锡光裕分社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光裕社等诸多社团行会逐步为评弹改进协会和各地的曲艺界联合会等群众性组织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