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甘肃泥塑艺术
甘肃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工艺精美的彩陶艺术,各种仿生的陶器、泥塑也已经出现了,并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秦安大地湾出土的距今5000年人头瓶、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红陶少女头像等等,都是我国远古时代难得的艺术精品。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甘肃的佛教艺术,尤其是敦煌莫高窟、炳灵寺、麦积山石窟等处的泥塑佛造像更是巧夺天工,为世界所瞩目,已经成为研究佛教艺术、民间工艺、宗教信仰等的重要文物资料。
随着宗教的世俗化和造像工艺在民间的传播,民间泥塑艺术发展起来,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貌。今天,在甘肃的很多地方仍然延续着古老的民俗活动,在这些民俗活动中,泥塑艺术一直扮演这重要的角色。同时,它们还是孩子们喜爱的玩具和了解大人世界以及传统文化的一扇多彩的窗口。
一、兰州泥人
兰州泥人出自城市民间艺人之手,解放前主要是泥玩具,从人物到飞禽走兽无所不包,其基本做法采用模制或模压手捏相结合,以颜家沟张家、里家巷的里家和鱼池子泥人最为驰名,每年雷坛河庙会和四月初八五泉山庙会是泥人的主要出售场所。
兰州泥人是用红山根的红胶泥做的,艺人们讲究取雨后沉淀过的胶泥调和后使用。这种泥细腻如膏脂,塑后表面光滑滋润,无任何渣粒,用它做小泥人,不需加任何材料即可。如做稍大些的东西就加点纸筋,有时也往里面加一点砂土,改变粘性,便于塑造形像,也更坚固。
二、杨家寺泥塑
地处秦州西部的杨家寺,历史悠久,商、周时期称“西陲”、“西犬丘”、“西陲宫”。秦汉时为西县治地,北魏设为杨廉县,五代后为县辖地,民国时称杨家寺镇。1955年,合并为杨家寺乡。
杨家寺民间民俗文化底蕴深厚,当地大兴土木建造寺庙,寺庙多供奉神态各异的佛像,直接促进了泥塑艺术的发展。到了唐代,杨家寺泥塑艺术达到了顶峰。宋代时,出现了有许多人专门从事泥人制作,把泥塑作为商品出售。杨家寺有深厚的佛教文化背景,当地的土质良好,多以红壤为主,粘性较强,为当地群众制作泥塑制品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泥塑制作技艺在杨家寺一带有着很深的群众基础。
三、天水泥塑
天水泥塑制作技艺是随着北魏时佛教文化在民间的逐渐兴盛而萌发发展的,深受佛教泥塑的影响,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著名的麦积山石窟就位于天水。立春前后,民间有一乡俗,春倌窜村走巷向农人送“泥春牛”,农人手执彩扎牛鞭抽打“泥牛”三次,作为春耕开始的象征,寓意阴气消退,阳气上升,万象更新。天水泥塑制作分布较广,秦州、麦积、甘谷、武山、秦安等县区均有制作泥塑的艺人,尤其秦州区杨家寺乡的泥塑制作规模较大,影响深远,其作品造型逼真,人物刻划细腻,色彩庄重,形态典型。
第二节宁夏杨氏泥塑
宁夏的文明起源也很早,与甘肃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属于同一时期和地区。后来甘肃、新疆一带兴盛的宗教雕塑艺术对宁夏的影响也很大,这是宁夏民间泥塑工艺的主要源头。其中比较著名的是近代的杨氏泥塑艺术。
宁夏隆德县温堡乡的杨氏泥塑最早可溯源到清朝道光12年(1832年),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历经6代传人。杨氏泥塑第一代传人是杨魁山。那时,宗教雕塑较为盛行,最实用、影响最大,是泥塑行业的主流。为了学得一技之长,杨魁山离乡寻师访艺,最终师从陕西凤翔刘师傅学习宗教雕塑。拜师后,杨魁山博采众长,用了3年时间完成了泥塑基本学科,后自创杨氏泥塑,曾为平凉府城隍庙雕塑和绘彩。第四代传人杨栖鹤从8岁开始学艺,在家人的熏陶和教导下,不但掌握了泥塑、彩绘的技能,而且练就了一手木雕和戏剧服饰、道具的制作技艺,后来他又多方拜师学艺,采用现代与传统的手法,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杨氏泥塑被誉为“立体年画”,大胆借鉴和吸收年画、木雕、皮影等民间艺术精髓,作品多取材于民俗风情、山水野趣、神话传说等,形态质朴逼真、造型生动活泼,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上,宁夏杨氏泥塑作品备受瞩目,《赶毛驴》、《舞狮》、《成吉思汗》等近20件作品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作为宁夏非遗的代表作品永久陈列。
杨氏泥塑艺术在选料、酿泥、造像程序及色彩处理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工艺和秘方,其中很大一部分保留了古老的泥塑工艺技巧。因此,杨氏家族接受国家的委托,还为宁夏、甘肃、新疆修复了一大批珍贵的文物,在最大程度上恢复了这些文物的本来面貌。
从第一代杨魁山开始,杨氏家族泥塑发展到今天,他的传承谱系已经不是封闭型的世家模式,而是以师带徒,面向社会招收弟子,形成了规模化生产。杨氏泥塑始终以师德相传,传艺先传德,要求每位传承人以提高自身修养和人品为先导,人品不正,则艺品难成。
在漫长的传承历史中,杨氏泥塑几经兴衰,但仍以顽强的生命力存在于六盘山地区,而且他们的艺术足迹漫延到了西北几省区,成为宁夏的一张文化名片。
第三节青海泥塑艺术
“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颇具广泛影响的流派,因13世纪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热贡(藏语“金色谷地”)而得名,并随着隆务寺的兴盛而发展。该艺术流派在热贡地区的吾屯、年都乎、郭玛日、尕沙日等藏族、土族聚居村,数百年来村中男子十有八九都传承着从宗教寺院传入到民间的佛教绘塑艺术,其从艺人员之众多,群体技艺之精湛,叹为观止,故同仁有“藏画之乡”的美誉。
雕塑艺术在热贡艺术中具有重要地位,各寺院中供奉的各类大小佛像就是热贡雕塑艺术的结晶。寺院殿堂内的佛像、法王像或高僧大德身像均在显要的位置,其他壁画、唐卡、华盖、经幢等都围绕居中的佛像成为陪衬或装饰物。
热贡雕塑,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雕刻类,主要有:石雕、木雕、砖雕、宝石雕等;二是铸塑类,主要有:泥塑、油塑、面塑、石膏塑、锻铸等。泥塑工艺大部分用于佛教和神庙供奉造型。按制作方法可分为捏塑和陶制两种。捏塑,是先将粘性大的胶土碾成精末,用水稀释,加入麻、发、毛类等纤维,再将胶泥反复砸熟后即可根据造所需造型捏制。陶制是用金属模具或木范制成像坯,然后晒干加以整理加工或彩绘。这种技法常用制作大量小型佛像。热贡地区的佛塔腹内及“笨康”内常大量装藏这种佛像。
第四节贵州黄平泥哨
同河南、陕西等北方地区一样,在贵族黄平苗乡等地,也有制作和使用泥泥哨的风俗,是一种集玩具功能与观赏价值为一体的民间泥塑艺术。黄平泥哨种类繁多,题材极为广泛,除人们熟知的飞禽走兽、鱼、虫、蛙蝶外,在北方很少被艺人表现的昆虫形象,如背蛋虫、皂角虫、屎壳郎、钻笋虫、蚯蚓、蚂蚁,甚至毛毛虫也能进入泥哨艺人的艺术天地,这充分反映出南北生活习惯和审美心理的差异,也证明了民间艺术来自于人们日常生活的道理。
黄平泥哨制作简单,先将和好的泥坯手捏成形,掏好音孔,抹以少许菜油定型,然后塑出细节,印上各种装饰。阴干后,放入地窖,覆盖上谷壳沤烧,24小时后取出,泥哨便变得坚硬黝黑,再绘上五彩、抹以亮油便可出售。
黄平泥哨大的像拳头一样,小的只有李子那么大,朴拙可爱,生动传神。在造型上,注重夸张写意、天然成趣。艺人们往往夸大表现对象的头部而达到强调神情的目的;为求造型生动和表现对象的稳定性,艺人们大胆地将动物的肢体变形为“三足”,概括为三个凸出的圆泥座,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给人一种敦实、稳健的审美印象,这是黄平泥泥哨在塑造动物上的一大特色。
第五节四川蔡氏泥塑
中国的传统泥塑素有“南蔡北张”的说法,“北张”是“泥人张”,“南蔡”指的就是成都的蔡氏泥人,曾经盛极一时。蔡氏泥塑发端于清代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相传到第五代了。蔡氏泥塑的创始人蔡思尊最初以塑造泥佛像起家;其子蔡廷庸延续家业,在塑造佛像的同时,开始塑造小型真人像,在忠烈祠南街开设了“寿相阁”,专门在病榻前为即将离世的老人塑像;而真正使得蔡氏泥塑名扬四海的是蔡氏泥塑的第三代传人蔡缉武。
作家流沙河在《悲欢离合了无痕》中写道:忠烈祠南街最早名叫双桂堂,清光绪年间,改名为会府南街,据母亲的口述,这条街上有两位大名人,第一位即为蔡缉武,母亲对其赞不绝口,第二位尹都督,其母亲斥之曰“武棒槌儿”。据说当年“泥人蔡”蔡缉武声名远播,来一睹风采的人们把整条街都压坏了。据说蔡缉武还有一门绝技令人叹为观止,与天津“泥人张”张明山等人的轶事很相似:他可以将手藏在衣服袖子里,一边和人谈笑一边捏造,转眼间便可捏出一颗大如鸡蛋的人头像,然后用油彩绘成彩色,再用布或丝绸做成衣服,惟妙惟肖,十分逼真。蔡缉武在继承家业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戏剧人物、古代仕女和现代市井人物像等,受到市民的青睐,前来找他捏泥人的既有一般市井百姓,也有大富之家,居住在成都的老外更是非常喜爱,蔡氏泥塑的名气越来越大,与天津的“泥人张”齐名,并称“南蔡北张”。
蔡氏泥塑主要有三大特点,一、用料考究,塑像的不同部位使用专门炼制的泥土,使得蔡氏泥塑不但经久不退色,而且摔在地上不裂不碎;二、是做工精细,每尊塑像要经过30余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十分精细,不能有丝毫的闪失;三、蔡氏泥塑很好地结合了西洋雕塑注重结构与中国民间泥塑讲究夸张、细腻的特点,造像更加神形兼备、惟妙惟肖。
现在成都遗留下不少蔡氏泥塑作品,据“泥人蔡”第四代传人蔡大权介绍,成都文殊院里一尊高25厘米的“悟修方丈小像”就是出自蔡缉武之手,至今都还保存完好;现在被当作文物存放在杜甫草堂博物馆史诗堂内的杜甫、李白像也是其塑造的;现在武侯祠博物馆里民国时期40厘米高的孔明塑像也是蔡缉武的杰作;1971年蔡大权的母亲还指导修复了武侯祠博物馆里的刘备、诸葛亮大塑像;中国历史博物馆和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也有蔡氏泥塑藏品,被列为了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第六节湖北黄陂泥塑
湖北地区也是我国原始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著名遗址有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屈家岭文化遗址,考古人员在这里出土了一些小型的狗、猪、羊、鸡等陶塑,形像质朴生动,是研究我国雕塑艺术起源的重要实物资料。
湖北黄陂县很早就以泥塑制作工艺知名,尤其是佛像的制作,闻名的武汉北部的木兰山菩萨和汉阳归元寺五百罗汉塑像就是出自黄陂泥塑艺人之手。新中国成立后,黄陂泥塑尤其是民间小型泥塑艺术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泥塑之乡”,制作的泥塑作品形象生动、题材多样,富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曾经受到著名漫画家华君武、雕塑家刘开渠等人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