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灯谜的谜目范围要比民间谜语的谜目范围广泛,而在谜目的具体表述上也有区别,如上面讲到的“燕子”谜,民间谜语的谜目写成“打一动物”,灯谜的谜目则是“打动物名一”。
3.谜面的表现形式不同。
民间谜语的谜面一般字数较多,而且常常是合辙押韵的歌谣,其中以四句形式出现的较多,语言通俗,生动形象,朗朗上口,很适合口头传诵。民间谜语大多是实物谜,谜底是事物本身。如:
一个娃娃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脱去衣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打一日用品)
谜底:日历。
灯谜的谜面则不拘一格,一般文字较短,很多还采用了现成的词语,如诗句、成语、俗语、典故以及人名、地名、电影名、戏剧名,甚至还有用字母、数字、图画、棋谱、符号等作谜面的。如:
举头望明月(打外国地名一)谜底:仰光。
望文释义(打字一)谜底:一。
说话绕弯子(打音乐名词一)谜底:叙事曲。
民间谜语是一种实物谜,谜底是事物本身,比如,“四四方方一座城,里面住着火头兵”,谜底是“火柴”,也可以猜“洋火”、“取灯儿”等,只要意思对得上就算正确。灯谜的猜射对象则是文字,是事物名称,比如,“恼怒了小旋风”,谜底同样是“火柴”,是以“恼怒”扣合“火”,以“小旋风”来扣合“柴”,这是取的《水浒传》上的柴进的诨号。可见,这个灯谜如果给出“洋火”的答案就不对了。
4.猜谜、制谜的规则不同
灯谜的猜法和制法有着严格的规则。比如,谜底和谜面不可以有相同的字出现,即不能“底面相犯”,而且要求谜底和谜面在扣合上要讲究贴切、严密,不允许出现多余的闲字。民间谜语却没有这些规则,只要谜面能够隐射谜底就可以。另外,有些灯谜有谜格,而民间谜语没有谜格。
民间谜语还可以一谜多底,谜面和谜底中可以有重复的字,而灯谜只能一谜一底,而且谜面、谜底中不能出现重复的字。
5.猜射对象、猜射方式不同
民间谜语通俗易懂,大多适合于少年儿童猜射和文化水平不高的人群。灯谜涉及的知识很广泛,猜射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谜格的应用更使猜谜活动变得曲折,往往需要猜谜者再三思考,适应于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成年人猜射。
灯谜一般采取文字书写、悬谜征射的方式,民间谜语则更多采用口头传播的形式。
第三节谜语专用术语
谜语
狭义的谜语专指民间谜语,包括儿童谜语。民间谜语多为事物谜,只有少量是文字谜。。广义的谜语除指民间谜语外,还包括文义谜,又称灯谜,范围、数量甚广。
灯谜
宋代以来将谜语挂在灯上供人猜射,由此得名。谜语分化为民间事物谜和文义谜后,灯谜的含义也有所变化。现当代广义的灯谜指挂在灯上供人猜射的谜语,狭义的灯谜专指文义谜,不论是否挂在灯上。本书中是用其狭义,即文义谜。
谜面
谜语的题目,也称谜题、题面、面文、面句,简称面,是一条谜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谜目
出谜者划定的谜底的范围。谜目对谜底的范围一方面起限制作用,一方面起提示作用。迷目有一定的伸展性,依具体情况而定。如谜底为“李清照”,迷目可标“宋代著名女词人”、“宋代著名词人”、“宋代女词人”、“宋人”、“古人”、“古文人”等,范围广狭应取适当为佳。
谜底
谜语的答案,也称底句、底文、简称底,是猜射的最终目标。谜底受到谜面意思和迷目范围的双重约束。
谜格
灯谜的格式,用来提示谜底必须作出某种改变。不同的改变形式有相应的谜格及相应的格名。最常用的谜格有徐妃格、卷帘格、秋千格、白头格、粉底、梨花格、求凰格、遥对格、骊珠格等。
谜面加注
当谜底要进行某些变化,谜面本身难以交代,又不属于谜格的变化范围时,可用谜面加注法,简称加注法。具体做法是在谜面旁边另用括号加上一句话,这句话不能明说谜底的变化,表面是对谜面的评语,话中暗示谜底要作某些变化。如谜面“柑橘中游”,谜目要求“打成语一”,但又格外加注“要用‘心’猜”,谜底为成语“不相上下”,按所加注的要求加个“心”,实际是以“不想上下”来扣合谜面。
谜体
灯谜的体裁的简称。谜体是指灯谜内涵组合的类型、结构和创作技法,俗称法门、谜法。谜体是从灯谜制作实践中产生,通过实践再归纳起来的,运用它可以概括地找出灯谜中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以便于理解、分析、推敲和运用。每则灯谜必有一定的谜体,它不像谜格、谜目那样注明在谜条上,全靠猜者去摸索。常见的谜体有会意体、象形体、离合体、增损体、问答体、谐声体等。
谜法
灯谜猜射的方法,大多是由汉字“六书”原理演变而来。按字义、字形、字音变化分成许多具体门类,这是文义谜成谜的基础。
谜眼
文义谜运用别解手法时,起关键作用的字眼。在谜底称为底眼,在谜面称为面眼。
谜味
制谜、猜谜者在将谜面、谜底扣合过程中感受到的兴味乐趣。这也是评判一则谜语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
底材
可作谜底的字、句、语、词。从理论上说,凡事皆可成谜,但实际上不同谜底的创作难度差异很大,通常制谜者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底材选择。
佳底
特别适合创作谜语的底材。通常是含有别解成分较多、别解趣味较浓的一些底材。
佳面
就同一地材而言,可从不同角度构思不同的谜面,其中最佳的即为佳面。
别解
故意对字词进行曲解,称为别解。别解是利用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将谜面和谜底(主要是在谜底)上的字、词不照原义解释,而是引出它的歧义,构成别种解释,将经过“别解”后的谜底与谜面意思吻合。如“赢了不算”,谜目为“打《水浒传》人名一”,谜底是“白胜”,谜底即是别解为“白白地获胜了”,而与谜面扣合。
别义
与本义相对,指组成语句的字、词经过别解后,使整个语句的意思也发生变化。
底面双别解
谜面和谜底都采用了别解的手法。底、面双别解的谜,底面往往可以互相扣合。如:“汉钟离”,谜目是“报服装名词一”,谜底是“男背心”。谜面原是神话人物八仙之一,今别解为“汉子的钟爱有所转移”;谜底原是一种服装名称,这里别解为“男人变了心”。
白描法
又称谜面有典化无典。谜面本来有典故,但不以典故的情节意思扣底,而是以谜面文字的意思去扣合谜底。如“床前明月光”,谜底为“旷”字,猜时并不理会原诗中李白月夜思故乡的情节,只抓住“床前”为“广”字,“明月光”为“日”字,合为“旷”字。
问答法
谜面以提问的形式出现,谜底以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扣合。如“李下为何不整冠”,扣哲学名词“因果关系”。
与虎谋皮
本是成语,意为向老虎要虎皮,比喻不可能办到的事。此处“虎”别解为灯谜,“皮”别解为谜面,整句就是“给谜底出谜面”。现在常见于大型谜会,主办人拟出谜底,参赛者在规定时间内创作出谜面。
撞车
指不同的谜作者不约而同的创作出雷同的谜语作品。
隐语、廋辞
隐语、廋辞都是谜语的雏形。古代没有“谜”这个字,古书上有“廋,隐也”,又有“隐,廋语也”。廋与隐可以互相解释,是同一个意思。
复合底
又称集锦谜底。谜底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组成,以一气呵成的整体意思对应谜面。
成名为面
用前人现成的诗、词、文句为谜面,通常是人们熟悉的句子,可以按字面的意思扣底,也可以按句子原意扣底。
自撰谜面
广义的自撰谜面指非成句的谜面,狭义的自撰谜面指以自拟的五言或七言诗句为面。通常是用狭义的理解。
双谜
可用成句,也可自撰。因起源于福建省福州地区,也称福州双谜。双谜的谜面和谜底各有两句,有如对联,要求工对仗,成对配合,分别扣合。
嵌字双谜
双谜的一种。有如对联中的嵌字形式,将某个有特殊意义的名称、词语分成两部分,分别嵌入谜面上下联的相应位置中,以嵌在首字的情况较为多见。
乐在其中
知识小百科
事物谜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事物谜得以存在的客观依据是,每一事物具有多方面的性质、特征、功能等。在诸多性质、特征、功能中,有些为此事物独有而不为其他事物所有,或者显著地属于此事物而非显著地存在与其他事物。这些事物独有的或者显著地拥有的性质、特征、功能等,就是事物的“特质”。
事物谜得以存在的的主观依据是,制谜者能够发现并正确的表达事物的“特质”。制谜者要有敏锐的眼睛、聪慧的大脑和娴熟的技巧,通过观察、发掘、对比、筛选,发现事物的特质,并以符合事物谜规范的表现形式对特质进行加工、整理、变形,最终在自己手上产生出一则谜语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