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府始建于宋徽宗崇宁四年,占地面积32000多平方米,拥有大小房屋500多间,总建筑面积达12000平方米。府中房屋按八卦图案排列,主要由府门、大堂、三省堂、万法宗坛、书屋、花园等组成。府门是天师府的正门,上有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的对联。大堂是历代天师执掌道政、处理道教事务的地方。堂内原置许多道教法器,如兵器、令旗、朱笔,并悬挂天师像,现在已经改变原貌。三省堂为历代天师住处。万法宗坛是张天师祭神之处。
天师府雕廊画栋,金壁辉煌,犹如皇宫一般,是道教宫观中最具有出世色彩的一处。
(十)湖北长春观
湖北长春观位于武昌大东门外双峰山上。它是祭祀我国道教全真道龙门派的创始人邱处机的地方。元代时,邱处机曾到这里修行。在他死后,人们便建了这座道观,因邱处机生前号“长春子”,死后被封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所以人们将此观命名为“长春观”。
长春观曾经规模很大,据说有房屋上千间,道众万余人,不过,由于后来长春观的建筑屡遭厄运,多次被毁,至清代咸丰时期,长春观已所剩无几,同治三年才又进行重修。现在的长春观又经过了新中国政府的重新整修,现在拥有的道教建筑,包括灵官殿、二圣殿、太清殿、紫微殿、纯阳祠、邱祖殿、方丈堂、、藏经阁等。
太清殿供奉太上老君李耳以及南华真人庄子,还有无上真人尹喜。墙壁上绘有精美图画,十分美观。七真殿供奉全真七子,现在是道士们诵经聚会的地方。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的神像,以及三皇(伏羲、神农、轩辕)的神像,三皇殿是长春观中建筑最高的一个宫殿。
(知识小百科:内丹
内丹术是道家一种重要的修炼方法,现在一般视为道家气功(炼气术)的一种。内丹术指以“人身是一小天地”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思想为理论,进行性命的修炼,以人身为鼎炉,修炼“精、气、神”等而达成强身健体、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延长寿命、乃至成仙、长生不老之目的。
内丹术一般可分为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几个阶段。)
(十一)武当山复真观
复真观又名太子坡,据记载,明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敕建玄帝殿宇、山门、廊庑等29间。明嘉靖三十二年扩建殿宇至200余间。清代康熙年间,曾先后三次修葺。清代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又重修大殿、山门等殿宇。后因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公元1982年经国家投资,对复真观开展全面修缮,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被列入全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复真观,这座在武当山狮子峰60度陡坡上的古代建筑,被当今建筑学家赞誉为:利用陡坡开展建筑的经典之作。复真观背依狮子山,右有天池飞瀑,左接十八盘栈道,远眺似出水芙蓉,近看犹如富丽城池。古代建筑大师们,巧妙地利用山形地势,不仅创造出1.6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而且建造殿宇200余间,结构出“一里四道门”、“九曲黄河墙”、“一柱十二梁”、“十里桂花香”等著名景观。
复真观大殿,又名“祖师殿”,是复真观神灵区的主体建筑,也是整个建筑群的高潮部位。通过九曲黄河墙、照壁、龙虎殿等建筑物的铺垫渲染,在第二重院落突起一高台,高台上就是复真观大殿,富丽堂皇的大殿使人感到威武、庄严、肃穆,顿生虔诚之感。
复真观大殿敕建于明永乐十年,嘉靖年间扩建,明末毁坏严重,清康熙二十五年重修。因清代维修为地方官吏和民间信士捐资,虽难以保持原有建筑的皇家等级,反而增加了许多民间建筑做法。故通过大殿,可以同时看到明、清两代的建筑技术和艺术的遗存。
大殿内供奉真武神像和侍从金童玉女。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组巨大的塑像为武当山全山最大的彩绘木雕像,历600年沧桑,依然灿美如新。
(十二)湖北紫霄宫
紫霄宫位于道教名山武当山,建在主峰天柱峰东北的展旗峰下。此地松林环抱,云雾缭绕,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道教圣地的代表之一。
紫霄宫保存较完好,始建于宋代宣和年间,其后被毁,元代重建,至明朝,明太祖朱棣对紫霄宫进行整修,使其初具规模。此后紫霄宫一直未被毁坏,所以经过清代的完善巩固,现在呈现给我们的紫霄宫是十分雄伟壮观的。
紫霄宫的主要建筑有:紫霄殿、龙虎殿、父母殿、福地殿、十方堂、东宫、西宫等。有人做过统计,紫霄殿各式建筑共有860间,可以说是我国少有的大型宫观了。
紫霄殿是正殿,面阔五间,十分宽敞。殿内供奉真武大帝坐像,坐像两侧的配侍是周公和桃花娘娘的神像,龛下左右两侧,相对而立金童、岳天君、温天君和玉女、太乙真君、赵天君、关天君的鎏金铜像,塑像群之大极为罕见。此外,殿内还供奉着四位真武大帝像,分别代表不同时期、不同地位的真武大帝。另有28尊真武大帝的塑像摆在殿中,也是各个不同,十分有趣。真武大帝是武当山的主神。
龙虎殿中供奉青龙神和白虎神,是较早的历史文物,同时期的塑像还有太子塑像,由于年代久远,人们已经失去了这位太子的名号,太子塑像位于紫霄宫后面的太子岩山洞中。
除了以上,紫霄宫最出名的物件恐怕要数“响铃杉”了。它是一桩古杉树的树干,因在其两侧说话可以被听到,所以很是奇特,它也被当成一件宝贝横架在紫霄宫的殿内。
(知识小百科:真武,本名玄武,是中国古代“四象”神之一,北方七宿的化身。北方七宿就是现在的北斗七星,它的形状如一只龟,下面有腾蛇星,于是人们便赋予玄武龟蛇相缠的形象。后因避宋真宗祖父“赵玄明”之讳,改名真武。
在道教中,玄武原本地位并不高,与青龙、白虎、朱雀组成四方护卫神,玄武主北方。到了宋代,玄武开始升格,成为镇守北方、威武勇猛、法力无边的玄天上帝、真武大帝,同时也编造出了真武高贵的出生,说是原始天尊的化身。真武后来成为明朝的护国家神。从此,真武信仰走向了全国。)
(十三)湖北太和宫
太和宫位于武当山天柱峰山腰,建于明永乐年间,曾拥有各类建筑500多间,正殿为太和殿,又称朝圣殿,殿内供奉着真武大帝的鎏金铜像,有六天君陪伴,殿外有两座明嘉靖年间的铜牌。
太和宫前为朝拜殿,左右为钟鼓楼,右下方为皇经堂,又叫诵经堂,为宫中道士藏经读经的场所,这里环境优雅、装饰精良,为清代建筑,供奉着三清、玉皇大帝、斗姆、张天师等的塑像。
正对太和殿的小莲峰上还有一座中国现存最早的铜殿,也是制作精良,因为小巧,是被专门运上峰顶的,所以被称作“转运殿”,该殿分步铸成,可以拆卸,殿内供奉真武大帝、金童玉女和水火二将。
曾经规模宏大的太和宫今只剩众多遗址,这些遗址在诵经堂附近,有朝圣门、天乙楼、填鹤楼、天云楼、天池楼等的建筑遗址。
(十四)四川青羊宫
青羊宫是中国最古老的道观之一,位于四川成都市西通惠门外百花潭北岸,古称青阳肆、青阳观,规模宏大,远近闻名。
相传这里是老子与尹喜分别之后,第一次约会处,当时老子白发髯髯,骑一头青牛,尹喜一眼就认出了他,两人相谈甚欢,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所以,人们说青羊宫的历史可以追述到周朝。至后来,青羊宫不断扩大,唐朝初年,由于皇帝也姓李的关系,推崇道教,青阳观初具规模。至唐朝后期,唐僖宗为躲避黄巢之乱曾在青羊宫中居住,之后又对其进行修缮扩建。在后来的朝代中青羊宫也多次损毁与重建,至清朝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青羊宫的主要建筑有灵祖殿、混元殿、八卦庭、三清殿、玉皇阁、唐王殿以及说法台等。
混元殿是供奉老子的地方,因为“混元祖师”便是老子在道教信仰中的称号。混元殿在整座青羊宫中比较靠前,共有五间殿堂,是由26根石柱和两根木柱共同支撑起来的,构思比较精巧,整座建筑壮观雄伟,与其他建筑略有不同。
三清殿,也叫无极殿,是青羊宫中最大的一处宫殿。殿中供奉三大神仙: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整座殿堂装饰精良,刻画仔细。在大殿的石基上刻有太极图和十二生肖的浮雕图案,十分美观。大殿外的石柱上,刻有六合童儿、双狮戏球等祥和图案。殿内的墙壁上绘有赤精真人、广成子、惧留孙、道行、燃灯、青霞、玉鼎、太乙、黄龙、普贤、慈航、文殊等十二金仙像。
三清殿中还有长90厘米、高60厘米的铜羊一对,造型美观,其中一只最为有名,造型奇特,为十二属相化身于一体,所以我们可以叫它“十二不像”,它拥有羊须、马嘴、龙角、鼠耳、牛鼻、鸡眼、猴颈、兔背、猪臂、狗腹、龙爪、蛇尾。这样造型的艺术品,在中国独此一座,青羊宫也是由此得名。
(十五)青城山建福宫
建福宫在四川省灌县西南的青城山丈人峰下。此地传为五岳丈人宁封子修道处,该宫创建于唐代开元十二年(724),时名丈人观,宋代改名“会庆建福宫”。现仅存两院三殿,均为清光绪十四年(1888)重修;宫内殿宇金碧辉煌,院落清新幽雅,配以假山,点缀亭台,宛如仙宫。宫右有明庆符王妃梳妆台等古迹,宫前有溪穿过,溪水清澈见底,四季不绝。四周林木苍翠,浓荫蔽日,炎夏盛暑,身游至此顿感清凉,大有如入仙境之意。既是青城著名的道教宫观,又是游览青城理想的休息之所。
建福宫位居前山山门左侧。现有大殿三重,分别供奉五岳丈人、太上老君、东华帝君等神像。宫前有清溪和缘云阁,宫后有赤诚岩、乳泉、水心亭、梳妆台、林森洞等各名胜古迹,还有长达394字的清代青城山著名长联。建福宫,古木葱茏,在云峰岚气怀抱中,环境十分青幽,是游览青城山的起点,也不可不游的第一宫观。
(十六)四川常道观
常道观位于我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的青城山。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而常道观则位于青城山混元峰的半山腰上,是青城山最重要的道观之一,是青城山道教协会的所在地。
常道观因一处古迹而闻名,这便是张道陵一开始修行、传道的地方——天师洞,常道观的存在就是因为靠近这一山洞。
常道观在中国道教宫观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因为这里是道教始祖张道陵居住、生活的地方,所以历来受到重视。“天师洞”更是人们信仰的核心地域,所以人们可能会更加熟知“天师洞”的这个名字。
常道观始建于隋代大业年间,至清代才有大规模的兴建,而到了民国经过修葺扩建之后,才形成它现在的样子。
常道观建筑面积57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青龙殿、白虎殿、三清殿、三皇殿、皇帝祠、天师府、天师洞。下面仅就最有特色的宫殿进行介绍。
天师洞是位置最高的建筑,位于全观最上,洞内有张天师石刻像,为历代天师祭拜祖宗之地。洞左原有唐玄宗像,洞右有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像。
黄帝祠,是常道观中历史最为久远的建筑。大门的题词为于右任所书,殿中有轩辕黄帝金身泥塑像,旁有孙思邈像陪伴。爱国将领冯玉祥也有墨宝呈现,这便是《轩辕皇帝之碑》,而本观中最著名的石碑还是《大唐开元神武皇帝书碑》,此碑高一米四,宽七十公分,厚十公分,是当时佛道争山的见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十七)四川祖师殿
祖师殿位于青城山天苍峰,原名真武宫,古名清都观,始建于晋代,唐睿宗时金仙公主、玉真公主,唐玄宗时逸士薛昌,五代杜光庭,宋代张愈、费元规均曾在此隐修。玉真公主及杜光庭羽化后遗蜕葬于此。
正殿供奉真武大帝。殿外山势开阔,四周林木繁茂,碧嶂丹岩,横涧清流,云霭飘绕,景色清幽,俨然仙境。
天苍峰有“问道亭”,相传为皇帝拜见仙人宁封子问道处。殿后有“轩皇台”,《青城山记》说:“在观北里许,有台孤峙,独秀霞表,下观诸峰如蚁蛭焉,连抱三木有若荠也。”天仓峰高峻幽深,相传仙人多隐此。
爱国名将冯玉祥曾在殿后山顶建“闻胜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祖师殿现已归青城道教协会管理。
(十八)广东三元宫
三元宫是岭南现存历史较长、规模较大的道教建筑。其前身因在城北之故,俗称作北庙。相传它是赵王庙,是为奉祀南越王赵佗而兴建的寺庙。据考古学家的推测,赵佗墓可能在越秀山越王台;而越王台则在观音山(孙中山纪念碑东面,镇海楼南部)上,它是南汉时的歌舞岗。北庙旧址在象岗,始建于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前后。南越国灭亡后北庙渐废。据史书记载为东晋时南海太守鲍靓所建,明代万历年间重修时始称三元宫。
三元宫坐北朝南,在越秀山南麓,依山而建,渐次升高,现存各殿堂建筑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布局以正对山门的三元殿为中心,殿前拜廊,东西连钟鼓楼。大殿后为老群殿,大殿两侧自南向北,东侧为客堂、斋堂、旧祖堂、吕祖殿;西侧钵堂、新祖堂、鲍姑殿等建筑。
(十九)广东冲虚观
冲虚观位于广东省罗浮山,在博罗县境内。是岭南著名道观,葛洪在罗浮山去世。
晋咸和初年,葛洪辞官来到罗浮山,在这里修建古观,修道于此,后又采药济民,著书讲学。至东晋兴宁元年,葛洪服仙丹羽化成道,从此罗浮山成为道教圣地,而冲虚观也开始了它的修建历程。
唐玄宗天宝年间扩建成为“葛仙祠”。宋元佑二年,哲宗赵煦赐给“冲虚观”的匾额。和之前的其他道观一样,冲虚观也是在清代定型、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