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作为一种宗教,肯定区别于其他的文化现象。首先,道教不以现实生活中的追求为追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作为单个的人首先追求的是生存问题,能活着是最基本的问题,然后就去追求幸福,幸福得到了,那还要追求什么,那就是一种彻底的心灵慰藉了,人们在生活之中难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困难,有一个宗教来慰藉自己的心灵,岂不是更好;其次,道教产生慰藉作用必须得有一个强大的理论支撑,这对道教来说也不是什么问题,道教已经产生了两千多年,有深厚的文化积累,相信读了道教的经典之后,人们都会找到自己面临问题的答案的;最后,道教作为一种宗教有强烈的传播动力,为了使更多的民众参加到道教中来,道教广设道观、修建园林,在风景如画的名山大川中筑造圣境,形成一种强大的吸引力,道教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希望大家能购接受他们的理论,做一个追求“道”、追求“德”、追求“超凡脱俗”的人,从而使每一个人找到生活的最终意义。
第一节 道教信仰情况
道教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大宗教势力,界于儒教和佛教之间,不像儒教那样靠近政治,也不想佛教那样远离世俗,地位也是这样的。但如果有了政治的干预就不一样了,政权需要道教则道家大兴,政权不需要道教则道教大衰,佛教是更有群众基础的宗教,所以政权打压也是打压不下去的,而儒教它和政治紧密联系,所以人们也对儒教的宗教性产生疑问。
一、何时兴起
对于道教的信仰,它是产生于古老的哲学概念——“道”的,这是老子在其《道德经》中提出的,当然,老子在其书中还提到了其他的哲学概念,比如“德”,但是,还是“道”更具有超越力量,于是在后来的历史中,“道”便被拿来形成道教了。
有了理论基础之后,如何才能转化成宗教呢?这是一个比较难办的事情,而且需要条件的成熟。东汉末年,一种外来宗教进入中国,吸引了人们的巨大关注,这就是佛教,佛教来自于遥远的印度,而中国人却没有自己的宗教,为了扭转这一尴尬的局面,人们便正式的、有意识地组建宗教团体,希望能挽回一点面子,于是人们学着佛教的做法大修宫观、创制道经,同佛教抗衡。
于是我们说,道教的信仰产生于东汉末年,而它的兴起是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在东汉末年之前的时光我们还不能说产生了道教信仰,而且那更不符合实际的。
二、经历怎样
从东汉末年开始,道教开始了它的苦难历程,之所以说历程是苦难的,是因为,它始终在和佛教抗衡,并且时刻考虑到要利用政治的力量。
东汉之后,中国发生了战乱,就是所谓的三国时代,三国之后,中国又走向了统一,晋朝建立,但统治力太弱,被外国人欺负,晋国南迁,在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方则是一片嘈杂,有所谓的十六国之说,南北朝之后,国家又走向统一,就是隋朝了,但到了统治的第二代,国家就垮掉了,之后便迎来了强盛的唐朝,唐朝的强盛是东汉之后多年经验的积累,唐朝出了几位厉害的皇帝,强盛延续了好几百年,之后,国家又混乱了,幸好出来个赵匡胤,稳住了局面,宋朝的皇帝都比较弱,大臣的实力上来了,但是国家的基本守卫却放松了下来,在后期遭到了重创,首先是辽,然后是金,最后由军事实力最强大的蒙古族统一了中国,汉族的力量被压抑了,到了明朝,汉族重新掌权,积极巩固自身力量,然而,到了最后,还是免不了一败涂地,被清朝打败,清朝是外来民族,他们的统治参照了明朝,也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之后,腐朽落后的清朝灭亡了,汉族又掌握了政权。
道教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中成长的,在唐朝,统治者崇尚道教,其实质是为了彰显汉民族的力量。而佛教的势力依然强大,统治者便大规模的打压佛教,道教此时也正式的成为了中国宗教的代表,道士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后来,唐朝灭亡,宋朝接续国家,道教依然是国家的主要宗教之一,到了元朝,因为他们是外族的原因,更加重视了道教,道教近乎成了国教。明朝也是道教比较兴盛的时期,有好几位皇帝都信奉道教。到了清代,道教的实力衰落下去,在没有什么大的发展。
三、现在的情况
当代道教发展突破了时代的限制,呈现出自由、开放的局面,道教机构独自发展,群众入教开放自主,做到了信仰自由,因此现在的道教信仰情况有了新的内容。
首先,在政治上摆脱了反动阶级的利用和控制,成为新中国“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其次,在经济上割除宫观封建经济,逐渐走向劳动自养;第三,在宫观管理上实行整顿并建立民主管理体制;第四,在思想上逐渐更新观念,焕发生活热情;第五,新形势促进了道教界在“爱国爱教”旗帜下团结进步。以上是新中国成立给道教带来的变化,下面是改革开放后道教的新局面。
尊重人权,人民政府认真全面贯彻落实宗教政策;平凡冤假错案,为道教界爱国人士恢复名誉;开始同港澳台道教界的联谊活动及接待来访国际名人;反映教务工作全面展开的中国道协第四、五届全国代表大会;关注培养新时代人才,建立正规院校新体制;创办公开的《中国道教》杂志,向社会敞开窗口;开展道教文化研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表彰先进,鼓励道教徒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以国家法律为准绳,以保障宗教活动正常进行为依归,建立新的宫观管理规制;表达玄门爱国赤忱,举办护国佑民“罗天大蘸”法会;为延续道统,恢复“传武”与“授箓”仪典;加强与港澳台道教界的友好往来,为祖国统一大业献力;接待来访世界名人,开展同国际道教信仰者及道教文化研究者的互访与交流;加深认识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信仰行为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受民间习俗影响极为广泛,所以说,我们应该对道教报以爱心,因为道教所呈现出的人们的信仰行为,才是中国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中国人的内心世界也可以从道教信仰行为中找到答案。
一、道教节日
道教节日,是道教信众集中表达宗教感情、体验宗教愉快的重要时刻,道教节日众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正月初一元始天尊圣诞日;正月初四孙真人(思邈)诞辰日;正月初五接财神(迎五路财神、关帝);三月十五张天师(道陵)诞辰日以及财神赵玄坛(公明)诞辰日;三月廿三妈祖(林默)诞辰日;十二月十二王重阳祖师诞辰日等,在这些日子,道教宫观中将举行盛大的祭奠活动,届时信众将聚集在一起,共同形成道教节日的氛围。
从以上的道教节日可以看出,道教的节日和我们现实的节日有重合之处,这便说明道教和民间联系紧密了,下面介绍一下接财神吧。
正月初五也叫“破五”,从正月初一开始的许多禁忌,到初五这天就可以破除了,所以才有了这个叫法。现在的人们过破五的热情很高,迎接破五的鞭炮甚至比除夕之夜的鞭炮还要密集,因为破五的习俗活动主要是宋穷和接财神,都跟钱财有关,在今天市场经济时代,钱财的重要性是许多人深深体会到的,大家都希望发财,都希望有钱,所以对过破五就特别重视。
最能激发人们热情的是接财神。我国的财神很多,文财神有比干、范蠡,武财神有关羽、赵公明,还有赐福天官、利市仙官、五路财神等。人们接财神时,一般并不去管要接哪一位财神,只是泛言接财神,接来的财神越多越好。
如果说这是一种道教信仰的话,也行,说不是,是一种民间习俗吧,也行,反正人们就这样生活了几千年,人就得自找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