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3200000002

第2章 香文化史(2)

博山炉虽然模拟仙山景象,但只是装饰性的造型,当时神仙之说盛行,模拟仙境的器物很多,也未发现博山炉与神仙方术有直接的关系,却知西汉的博山炉多用于日常生活,如鎏金银竹节薰炉即为汉武帝的日常起居用品。

“祛秽”是汉代薰香的一大功用,显然也属于生活用香。到东汉时,薰香祛秽的观念已十分流行,如诗人秦嘉曾向妻子寄赠香药,并在信中言:“今奉麝香一斤,可以辟恶气”,“好香四种各一斤,可以去秽。”(《太平御览》)俄藏敦煌文献所见《秦嘉重报妻书》有“芳香可以去秽”。曹操也曾令嘱家人“烧枫胶及蕙草”为居室祛秽。

香具·博山炉·薰球

汉代薰炉的数量和种类众多。其材质以陶炉、铀陶炉、铜炉为主,有博山炉、鼎式炉、豆式炉等多种样式。其中博山炉有着特殊的地位。

博山炉是一种造型特殊的薰炉,出现于战国。炉盖高耸如山,模拟仙山景象,山间饰有灵兽、仙人,镂有隐蔽的孔洞以散香烟。足座下还设有贮水的圆盘,注以兰汤象征东海。焚香时,香烟从镂空的山形中散出,宛若云雾盘绕的海上仙山。初期多为铜炉,后来也有许多铀陶炉、彩绘陶炉。除了居室薰香,博山炉还用于薰衣、薰被、取暖,魏晋后也用于祭祀焚香。因其工艺复杂精美,常被视为汉代工艺品的重要代表。

西汉刘向咏博山炉的铭文写到:“嘉此正器,崭岩若山。上贯太华,承以铜盘。中有兰绮,朱火青烟。”

汉代另一精美的香具是薰球。这是一种结构巧妙“可自由滚转的球形薰炉”,又称“香球”。多以银、铜等金属制成,球壁镂空,球内依次套有3层机环,每层都挂在一个转轴上,转轴与外壳相连,最内层悬挂焚香的小钵盂。无论薰球如何转动,三层转轴都会相应旋转调整,钵盂则始终能保持水平,香品不会倾出。即使在床上和被褥中也能使用,亦称“被中香炉”。设有提链,可悬挂于厅堂、车轿中。据《西京杂记》载,丁缓曾制出“被中香炉”。

当时,另一重要的香具是薰笼,即是在薰炉外面再罩上一层竹笼,可在竹笼上搭挂手巾、衣服、被褥等香薰。薰衣薰被既能为衣物添香,又能除菌、辟虫、暖衣暖被。汉代以来,上层社会十分流行。

和香

我国的“和香”始于汉代。和香之理如同医方,是根据需求将香药按君臣佐辅有机配伍,形成严整的香方。如马王堆一号墓就发现了混盛高良葁、辛夷、茅香等香药的陶薰炉。这种“多种原态香材混于一炉”的香品可算是“早期的和香”。南越王墓曾出土四穴连体薰炉,由4个互不连通的小方炉合铸而成,可同时焚烧4种以上香药。《西京杂记》所记汉成帝宠妃赵合德“杂熏诸香”,可能也是指“混合熏烧多种香药”。《汉后宫香方注》即记载了大量的汉代优秀香方。

早期道教用香

东汉时,道教采用薰香、浴香为祭礼,较为重要的一些道教经书已有关于香的记载。如《太平经》有:“夫神精,其性常居空闲之处,不居污浊之处也;欲思还神,皆当斋戒,悬象香室中,百病消亡。”《黄帝九鼎神丹经》亦多处言及用香:炼丹须选深山,还要“沐浴五香”。起火前须行祭,“烧香再拜”。丹成服药时,也要“斋戒沐浴五七日,焚香”。《太清金液神丹经》也载有焚香的祭礼,“祭受之法,用好清酒一斗八升,千年沉一斤。”

汉武帝与香

汉武帝时期是香文化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汉武帝统一西南和岭南地区,使南方边陲地区的香药进入内地,畅通丝绸之路,使域外香药也源源不断地进入我国,为香文化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博山炉”的广泛使用及薰香风气的扩展,与汉武帝的推重有着直接关系。目前能确定纪年的薰炉中,规格最高、最为精美的博山炉则是茂陵陪冢出土的“鎏金银竹节薰炉”。该炉初为武帝所用,后归他的姐姐阳信长公主和卫青。另有满城汉墓出土的,中山靖王刘胜所用的错金博山炉,亦为武帝所赐。宋《考古图》载,汉王候受封,则“赐博山香炉”。汉武帝时的南北各地王墓均发现了制作精良的博山炉,也可印证以博山炉分赐诸王之事。博山炉还是人们身份地位的象征和香的代名词。

六朝时期的一些记载百科奇闻、地理博物的书籍也把奇香异香、神仙故事与汉武帝联系在一起,推动了香事发展。例如:《博物志》记:武帝时,“弱水西国有人乗毛车以渡弱水来献香”,因其外观平常,武帝起初未在意,“大如燕卵,三枚,与枣相似,帝不悦”。“后长安中大疫”,“西使乞见,请烧所贡香一枚以辟疫气,帝不得已听之,宫中病者登日并瘥,长安百里咸闻香气,芳积九月,余日香犹不歇。帝乃厚礼发遣饯送。”

《述异记》记能聚生暖气的“辟寒香”:“辟寒香,丹丹国所出,汉武帝时入贡。每至大寒,于室焚之,暖气翕然自外而入,人皆减衣。”

《汉武内传》记武帝焚“百和之香”,以候王母降。”《拾遗记》记武帝梦中得李夫人授“蘅芜香”。

记武帝烧种种异香:“(武帝)元封中起方山像,招诸灵异,召东方朔言其秘奥,乃烧天下异香,有沉光香、精祇香、明庭香、金磾香、涂魂香”。

汉武帝与香的故事也是魏晋后文学作品的常用题材。如白居易有乐府诗《李夫人》:“九华帐中夜悄悄,反魂香降夫人魂。夫人之魂在何许?香烟引到焚香处。”

咏香诗文·朱火青烟

西汉气势壮美的大赋亦常写到草木之香,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就以华美的辞采描绘出遍地奇芳、令人神往的众香世界。《子虚赋》言:“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东则有蕙圃:衡兰芷若,芎藭菖蒲,江离蘼芜……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楠豫章,桂椒木兰……”大意是:云梦泽东有种种芳草:蕙草、杜衡、兰草、白芷、杜若、射干……北有森林巨树,黄楩、楠木、樟木、桂树、花椒、木兰……。其《美人赋》写到“金鉔(香球)”:“寝具既设,服玩珍奇;金鉔薰香,黼帐低垂。”

西汉后期有博山炉上刻有刘向的《薫炉铭》,也是现存最早的描写香炉的诗文:“嘉此正器,崭岩若山。上贯太华,承以铜盘。中有兰绮,朱火青烟。”

《汉书·龚胜传》有:“熏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薰草因芳香而被焚烧,灯油因能发光而被销熔,感叹因才能而招灾祸。

东汉中后期的的咏香诗文中,文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个体生活和人生体验,在这批诗歌与散文中,即出现了许多咏香的佳作,如名篇《四坐且莫喧》及秦嘉夫妇的往还书信,另有《艳歌行》、《孔雀东南飞》、《上山采糜芜》等也涉及到香药(香草)、香囊。《四坐且莫喧》写博山炉,文辞清新,高古中透苍凉,颇有神韵:“四坐且莫喧,愿听歌一言。请说铜炉器,崔嵬象南山。上枝似松柏,下根据铜盘。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联。谁能为此器,公输与鲁班。朱火燃其中,青烟扬其间。顺风入君怀,四坐莫不欢。香风难久居,空令蕙草残。”

《艳歌行》有:“被之用丹漆,熏用苏合香。本自南山松,今为宫殿梁。”

《孔雀东南飞》)有:“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繁钦《定情诗》亦有:“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与五言诗的兴起同步,散文也多新鲜气象,著名诗人秦嘉、徐淑夫妇的往还书信即是文学史上的名篇。书信感人,且屡屡涉香。

汉桓帝时,秦嘉为官在京城久居,曾遣车马接徐淑入京,但她因病未能成行。秦嘉寄赠了明镜、宝钗、好香、素琴,并在信中言:“间得此镜,既明且好,”“意甚爱之,故以相与。并宝钗一双,好香四种,素琴一张,常所自弹也。明镜可以鉴形,宝钗可以耀首,芳香可以馥身,素琴可以娱耳。”

徐淑盼丈夫早归,回信曰:“镜有文彩之丽,钗有殊异之观,芳香既珍,素琴益好,……敕以芳香馥身,喻以明镜鉴形,此言过矣,未获我心也。昔诗人有飞蓬之感,班婕妤有谁荣之叹。素琴之作,当须君归。明镜之鉴,当待君还。未奉光仪,则宝钗不列也。未侍帷帐,则芳香不发也。”(《艺文类聚》)情动后人,余音千载。

第三节香光庄严:成长于六朝

魏晋南北朝的近400年,哲学思想与文化艺术领域异常活跃,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巨大,也是香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薰香风气不断扩展,香药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增长,和香得到普遍使用,种类丰富,功用广泛。薰香成为上层社会及文人的重要生活内容,也是歌赋文章的重要素材,使香在天然的芬芳中又多了一分儒雅的书香。道教与佛教兴盛,推动了香的使用,也促进了对香药性能的了解及制香方法的提高。宫廷用香、文人用香与佛道用香构成了魏晋香文化的三条重要线索,相互交融又独立成章,共同推动了香的发展。

香药的丰富·异物志

自东汉至南北朝,出现了一批有州郡地志性质的书籍,记载各地特异物产,其中有许多涉香药及香药的产地、性状特征等,如《南州异物志》、《广志》、《南方草木状》等。

《南州异物志》较早记载如:“鸡舌香,出杜薄州。云是草萎,可含香口。”“青木香,出天竺,是草根,状如甘草。”《广志》较早记载了艾纳香、兜纳香、苏合香。《南方草木状》较早记载了枫香:“枫香,树似白杨,叶圆而歧分,有脂而香。”“惟九真郡有之。”此枫香即枫胶香,今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的树脂。

《梁书·诸夷传》载柬埔寨贡香之事:扶南于天监“十八年,复遣使送天竺旃檀瑞像、婆罗树叶,并献火齐珠、郁金、苏合等香。”《魏书·西域传》载:波斯多“熏陆、郁金、苏合、青木等香,胡椒……香附子……雌黄等物。”

和香的普及·香方·范晔

3世纪时,人们对香药药性已透彻了解,如《南州异物志》载:甲香,单烧气息不佳,却能配合其它香药,增益整体的香气:“(甲香)可合众香烧之,皆使益芳,独烧则臭。”(《太平御览》)

魏晋南北朝时,和香、选药、配方、炮制都已颇具法度,并且注重香药、香品的药性和养生功效,而不只是追求气味的芳香。和香就用途而言,有了居室薰香、薰衣薰被、香身香口、养颜美容、祛秽、疗疾以及佛、道用香等多类;就用法而言,有熏烧、佩戴、涂敷、薰蒸、内服等;就形态而言,有香丸、香饼、香炷、香粉、香膏、香汤、香露等等。

范晔《和香方序》云:“麝本多忌,过分必害。沉实易和,盈斤无伤。零藿虚燥,詹唐黏湿。甘松苏合、安息郁金、柰多和罗之属,并被珍于外国,无取于中土。又枣膏昏钝,甲煎浅俗,非唯无助于馨烈,乃当弥增于尤疾也。”(《宋书·范晔传》)

从范晔的这段话反映出当时用香制香的观念和状况,颇有价值。《肘后备急方》载“六味薰衣香”:“沉香一两、麝香一两、苏合香一两半、丁香二两、甲香一两、白胶香一两。右六味药捣,沉香令碎如大豆粒,丁香亦捣,余香讫,蜜丸烧之。若薰衣加艾纳香半两佳。”魏晋士大夫之薰衣,或许也用此类合香。

魏晋南北朝时也出现了多部香方专书,有宋明帝《香方》《龙树菩萨和香法》《杂香方》《杂香膏方》等。

香药用于医疗·葛洪·陶弘景

这一时期的香药也多已进入中医药系统,南北朝时的本草典籍《名医别录》即收载了沉香、檀香、熏陆香、鸡舌香、苏合香等一批新增香药,陶弘景曾为此书作注,编撰了著名的《本草经集注》。

葛洪、陶弘景等许多名医都曾用香药治病,涉及内服、佩戴、涂敷、熏烧、薰蒸等多种用法。如:葛洪以“青木香、附子、石灰”制成粉末,涂敷以治疗狐臭(《肘后备急方》);用苏合香、水银、白粉等作成蜜丸内服,治疗腹水(《肘后备急方》);用鸡舌香、乳汁等煎汁以明目、治目疾(《抱朴子》)。陶弘景以雄黄、松脂等制成药丸,“夜内火笼中烧之”,以熏烟治“悲思恍惚”等症。

葛洪曾用香草“青蒿”治疗疟疾。至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家从黄花蒿(古称青蒿)中提取出对疟疾有独特疗效的“青蒿素”。现在,国内外以青蒿素为基础开发的药物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抗疟药物之一。

曹操铜雀分香·梁武帝沉香祭天

六朝宫廷贵族的用香风气犹盛于两汉。如晋《东宫旧事》:“太子纳妃,有漆画手巾,薫笼二,又大被薫笼三、衣薫笼三。”“皇太子初拜,有铜博山香炉一枚。”(《艺文类聚》)据《通典·丧志》记载,晋代宫廷还将香炉及釡、枕等定为必有的随葬品。

生活节俭的曹操声称“不好烧香”,但关于他的史料却有多项与香有关。“昔天下初定,吾便禁家内不得香熏。”“今复禁不得烧香,其以香藏衣着身亦不得。”(《太平御览》《魏武令》)据《广志》载,曹操也常身佩香草:“蘼芜,香草,魏武帝以藏衣中。”还曾嘱家人烧枫香、蕙草辟秽:“房室不洁,听得烧枫胶及蕙草。”(《法苑珠林》)唐陆龟蒙有诗记之:“魏武平生不好香,枫胶蕙炷洁宫房。”

来自边陲和域外的名贵香药,亦常作为达官显贵们的高贵礼品。曹操就曾向诸葛亮赠香并有书信言:“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魏武帝集》)

魏文帝曹丕曾遣使向孙权求“雀头香”象牙等物。“魏文帝遣使求雀头香、大贝、明珠、象牙、……长鸣鸡。”(《三国志》)

同类推荐
  • 豪夫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豪夫童话(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爱国爱民(上)

    爱国爱民(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课堂只做简单的事

    课堂只做简单的事

    本书记录了作者从不同角度俯看教育的现象与思考,内容包括:从课例看“状态”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教师要学一点医学常识爱,也会转弯老教师是一座富矿等。
  • 学习是不需要教的:发现与解放的教育

    学习是不需要教的:发现与解放的教育

    本书针对学习提出了发现与解放的理念,充分演绎了学习是一种本能,告诉家长和老师如何在教育中充分解放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由的生长,主动的学习。为家长提供了实操性强的方法、细致到课堂,关怀到生活的点滴。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绿野仙踪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绿野仙踪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热门推荐
  • 蓝树森林

    蓝树森林

    短篇合集~幻想11之类,一般一篇完结,也有没完不知到会不会永远未完的——这句开完笑的!!长的不会超过两万字,短的几百,总之我喜欢短的~多指教~
  • 丛晶晶的重生

    丛晶晶的重生

    她高贵清冷,优雅率真。可是生活茫茫然。爱情是什么?情重还是义重?五年的婚姻生活家破人亡,生不如死。她怎么重生!
  • 总裁宠上瘾:萌妻hold不住

    总裁宠上瘾:萌妻hold不住

    “楼君岩,欠你的我都还清了,你还想怎样?”慕子衿想不通,堂堂楼氏集团的的少当家,不是应该很忙?可是他动不动就追着她跑是个什么情况?“还清了?”男人邪魅一笑:“你当我楼君岩这么好睡?”慕子衿撇嘴,说的好像他受了委屈一样,吃亏的明明是她哎!“那你想怎样?”“一个原则:人若犯我,十倍还之!”男人猛地将她压在身下:“你睡我一晚,我就得睡你一辈子!”
  • 红莲忆,忆红莲

    红莲忆,忆红莲

    【爆笑女主篇】她不就熬夜看个小说吗,有必要让她掉进小说里去吗!还是她木有看完的,所以说,年轻人不要老熬夜【清新男主篇】初见,她红衣如火,光彩照人,不过随性而起的一场赌约,却让他从此沦陷,你这样光彩夺目、肆意张扬的人,我怎敢忘,你在我心里已经很多年了【爆笑配角】一场赌约,一个红衣妖孽变身绿衣美女。黄杉少女的误解,引出一段缘分。自此便纠缠不清【纠缠姐妹篇】姐姐,为什么我只能当你的影子,所有的一切我都不配拥有,前世也好,今生也罢但如果我变成了你,是不是我就能得到属于我的幸福?
  • 守住心灵的净土

    守住心灵的净土

    从《母爱的震撼》作者邢庆杰大部分作品来看,他给人以成熟感。而所谓“成熟”,即已凸显出鲜明的、浑然统一谐和的、较为独特的风格。邢庆杰的小说有着强烈的戏剧化风格。人们在谈论小说的戏剧化因素时,大多认为过于戏剧化的情节设置会伤害小说的文本属性,即文学性;但是,在邢庆杰的小说里,情况有所不同。邢庆杰小说的戏剧化风格,主要表现为矛盾缓慢发展之后的突然拧结,以及矛盾的不确定因素促成的超常局面。《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奖作品:守住心灵的净土》所选作品为关注社会、品味人生的文学精品,旨在引导青少年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客观、全面地认识社会,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恶魔校草,请适可而止!

    恶魔校草,请适可而止!

    回家就是为了娃娃亲?娃娃亲也就算了,为什么他跟我喜欢的男声性格截然不同?!我不要,我不要!而且自从遇到他,我的好运变霉运!这么倒霉,没天理啊!
  • 倾世蓝颜

    倾世蓝颜

    与他们的相遇,是巧合?还是命运的安排?’命运的齿轮正偷偷的转动,他的心扇,是否会为他们而打开?他们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他们的命运,依旧是一个未知数。
  • 卿本红妆,第一女师爷

    卿本红妆,第一女师爷

    简介:她来自现代,一朝穿越,竟成了奸臣之后沈暮晴。人前,“他”是名声大噪的县爷新宠沈倾,人后,她是早该死去的太师府小女儿。人人都说县衙里的小师爷长得眉清目秀,是个不折不扣的小白脸。人人也道,小师爷虽然唇红齿白,却心狠手辣,奇招百出,腹黑狡诈。******他是当朝王爷,一个有着绝世容颜的冷情王爷,他步步为营,请君入瓮。一场纠葛,她成了他看中的人。“虽说你是本王选中的人,但是请记住,进宫之后,你是生是死,本王绝不过问半句。”他说到做到,所以冷眼看着她被人算计,备受牢狱之苦也视而不见。******皇宫出现惊天盗窃案,他们被卷入漫天旋窝,危难时刻,她挺身而出,只是为了能够让他活下去。他却说,“本王是男人,什么时候沦落到需要女人保护的地步了?后面躲好,你的命是本王的,本王没有同意你去送死,你怎么可以去?”之后,她身份暴露,十年前的恩恩怨怨昭然若揭,他再也不是那个说着会护住她的男子。“太师府通敌叛国,你做为他们的女儿,本就应该陪着下地狱。”她伏在地下,笑得肆无忌惮。“既然这样,我会让你的孩子陪我一起。”身下鲜红的血液好似绽放的花,耀了所有人的眼。那一刻,他才知,原来她已经刻入他的心尖,深入骨髓。推荐夕颜完结旧文:傲世特工,将军请接招:http://novel.hongxiu.com/a/989356/嫡女重生,误惹腹黑爷:http://novel.hongxiu.com/a/948888/(呐,大家不要被简介给骗了,我就不是一个会写虐文的人对不,喜欢记得点击下方的加入书架呀,么么哒。)
  • 繁香坞

    繁香坞

    如果你不相信爱,只有一次。请一定要阅读此文。如果你坚信爱与恨的雷同,那更要阅读此文。如果你爱了,请一定要深爱。因为人类的爱,与生俱来的只有一次。
  • 如果我们背对背离开

    如果我们背对背离开

    她沈冰月在拥有倾国倾城美貌的同时也是一个身世可怜的姑娘,五岁那年,因为车祸的原因,失去了唯一可以依靠的爸爸。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的她将:赚钱养活弟弟妹妹,把“微笑之家”当成自己生活的目标及动力,她每天穿梭在各个临时工场地及学校,直到那年在街上的偶遇,让她的生活从此脱离了原来的生活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