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2900000012

第12章 篆刻艺术的技法(2)

汉字单字本身就存在虚实疏密的变化,这是客观存在。作为印章章法,就是充分调度好这种存在的变化,把单字和周围字的关系导演得有声有色,或是强烈对比大朱大白,或是错错落落疏密有致,或是整体宽松雍容大度,或是集束团结严密有序,总之,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格局。

2、粗细轻重是指笔画线条的形态而言,这形态直接关系到印面给人的视觉效果,产生艺术感染力,所以至关重要。从物理学意义上说,平面图像本不存在重量,也不存在运动的力,但在艺术作品中又的确给人以重量和运动力的视觉效果,这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反映的结果。艺术家巧妙地利用了这种反映和感觉,使得自己的艺术品产生动人的效果。

粗细轻重有指全印的变化和指局部的变化,不管变化多么复杂强烈,最终应该保持力的平衡,取得由动至静的结局。

3、刚柔巧拙刚与粗、重、挺、拙等关联,柔则与纤、细、曲、巧等相关。刚强过头容易狂、躁、乱;柔软过头则容易媚、俗、薄。所以刚柔相济,巧拙相生才是合度。各个不同的篆刻家有其不同的风格,每方印作也有不同的基调,这往往都由各人的秉性和审美趋向所决定。或者说,风格的刚柔是天性,手法的巧拙是技巧,天性与技巧的高度结合,就是作品成功的关键,所谓心手相应、得心应手才是创作的最佳境界。

4、光洁与残损的手法在印章中常用,吴昌硕是使用残损手法的高手,而同时代的黄牧甫却反对残损,力主光洁。一个认为古印经历了岁月的磨砺,留下了残损的痕迹,这种效果是具有美学价值的,值得后世艺术家效仿;一个认为古印的本来面目是不存在残损的,要追求古印的气质,不应借助岁月的留痕,而要在字法章法等根本上下功夫。这是一种学术见解上的分歧,观点不同,各执一理,但在继承传统方面可说是异曲同工,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一般说,光与残两者要有个对比,不能一味光,一味残,就好比盖叫天主张“武戏文做”,而周信芳演文戏靠深厚的武功底子一样。在一方印内,光洁与残损并存,既是一种反差效果,又收到和谐的效果,那就是比较理想的了。

(四)挪让呼应

在设计一方印章的时候,出于构图的需要,把文字的组成部件加以移位、伸缩、变形的手法叫挪让,它既能使章法妥帖,又给人出奇制胜的新鲜感觉。这是要有相当水平的高手才做得到的。初学者想尝试和学习的时候要千万记住,凡对文字动手术,包括拼凑、借用、挪让等,都必须以不违背“六义”为原则,作者要有较深厚的文字学基础才行,切莫想当然无根据地轻率乱动,否则难免出错,全印皆废。

呼应指一个地方有这种效果,另一个地方也应有相应的配合。如朱白、巧拙、直曲、残损、虚实等等各种手法和效果,最好不要只有一处孤立地使用而应该此呼彼应,方显得自然而不单调。

(五)穿插离合

印章一般每个字有自己的位置范围,有时为加强全印的集束,使文字间互有交叉延伸,打破范围界限,这就是穿插。有时还把整体的单字拆离开与临近的另一字粘合,有意地制造出朱白疏密的不同效果。粘合厉害的可以形成笔画的拼合,这又叫拼笔。以上都是章法经营中常用的手段。

(六)边栏格界

朱文有边,白文也有边,白文的边不仅指古玺的一圈白边,也指汉白文印的文字与边之间形成的各种关系。所谓边的问题就是指边的粗细、曲直、光残等等,边栏与内部印文的状况互相关联,有机配合,使印形成为一个整体,有的破边,有的搭边,都是视印文情况而定,不是凭空臆造,想怎么就怎么的。这中间有一定的规律,但更多的是靠丰富的创作经验,才能做到最佳配置。

格界,指有的印用十字形、丁字形等细线,把印字界定在框架内。这种格界既有一定的规范,但又不可过于呆板;而印文与格界的关系也应有许多变化。懂得了印文与边栏关系的道理,印文与格界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

(七)欹正方圆

欹,是说印文欹斜生姿,与印文端正沉稳相映成趣;方圆是说印文笔画有方有圆,有时方圆互用,产生刚柔相济的效果。或者方中有圆,圆中有方,骨肉亭匀,生机勃勃。

欹斜多姿的印章,往往印文有大大小小的变化,古玺多用此法,这大约与古玺系大篆入印,而大篆本身是大小由之,错落有致的原因有关。

以方为主,方圆互用的印,多见于汉印,汉印文字本身多方形,转折亦多方折。有人发觉,汉印的方折处最难学好,比如学骑自行车,转弯最难,需要灵活地审时度势运用巧力,才能转折自如。学印者不妨依此去领悟刻转折处的奥妙。

(八)异形印

包括长方形、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元押印、图文印等。要求作者审视形势,妥选字体,别出新意,做到巧而不俗,奇而不野,所以,刻好异形印并不容易,归根到底是个审美格调高低的问题。如果作者学养丰富,情趣高雅又具有较熟练的技巧,那么不管什么印都可能刻得好,不具备这些条件,就什么印都刻不好,学印就该抓住这个根本。

三、章法常见弊病

1、呆板为求平正,过于拘谨,横平竖直,好像用直角尺画出来一样标准,如刻公章一样毫无艺术情趣可言。

2、怪异基础不够,不会走路已经想跑,看见别人变化,自己忍不住跃跃欲试,过早地想创出个人风格,以至乱了法则,只求狂怪,令人厌憎。

3、一味模仿初学时可以临刻、模仿古人和名家印,但临刻、模仿只是手段,是为将来自己的创作打好基础。如果本末倒置,把学古人当作为目的,沾沾自喜于捡得古人的一鳞半爪,以获得一点技法的熟练为唯一的追求,那么,就成了古人的奴隶而失去了自我,被人称为“印奴”。

4、聚散失当聚则挤轧纠集,令人气塞;散则各自为政,情神涣散。过于集束和过于松散的布局都是失败的,应该避免。

知识小百科

“造屋”和“人体”

吴昌硕刻印极重视章法,而且把它比之为“造屋”。他教育学生,在动刀之前,必须打好完整的图样,设计一下何处为厅堂、侧屋、何处开启门窗,一一部署得当才可动手建屋。他又将一方印章比之为“人体”,要求肢体、躯干配置得当,全身血脉精气尤应贯通,防止畸形呆滞,甚至半身不遂。所以他作印前必反复构思,一再起稿,有时易稿多达十次,直至满意才写到石上去。

第三节刀法

篆刻的刀法,就如书法的笔法一样,至关重要。刀法包括三个要素:一是厚重感,是指用刀不单薄轻浮,有力量,有生气。二是笔意刀味,是指篆刻线条既含毛笔情趣又有刀刻趣味,这是篆刻线条的丰富性。笔与刀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若即若离,似是而非。用刀如用笔一样,一定要有感觉,有轻重顿挫的变化。用刀头太滑直,或用刀不果断挺拔,修饰太多,均不可取。三是金石气,指书法或篆刻线条点画里带有凝练苍朴的金石铸凿的质量感。这种金石气,不仅碑学书家在追求,篆刻家也在追求。丁敬有几段自刻印款:“识者若未见石,当以玉章目之”、“一仿汉铸,一仿汉凿”、“仿汉刻烂铜印”,可见,丁敬刻的是石头,追求的艺术效果却是切玉、铸铜、槌凿铜的质感,并以能达到这种乱真的程度而沾沾自喜。篆刻之所以能达到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就在于篆刻不仅有笔意刀味与石趣,而且也能表达金铸玉琢的微妙感觉。

一、执刀

1、执毛笔式

跟执毛笔写字相同,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相对,撮住刀杆,以无名指抵住中指,小指抵住无名指,刻印时自前方向内刻。无名指在刻时可以紧贴印石边缘,使力量容易由拇、食、中三指贯注于刀锋。

相传书圣王羲之流传下来执毛笔有五指法(或叫拨灯法)。此法适用于各种书体的书写,遵循此法易做到指实掌虚,杆直锋正,运转自如。执刀如执笔,用五指法执刀,也易收到运刀如运笔的效果。

此执刀式刀杆直、斜自如,可以做到不同角度进刀,尤其适合切刀时用。这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执刀式。

2、执钢笔式

跟执硬笔(钢笔、圆珠笔)的方法相同,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自刀杆四周撮定刀杆。刻时,直画自怀内向前方推出,横画可以把印石移动方向,如直画刻法,也可以从右到左推进。这种方法刻平直的笔画、精细的印较为方便。

此法便于刻刀向前推进,适合冲刀。一般用以前冲和向左横冲,力量大,前冲幅度大,适合于刻粗放风格的线条。

3、手握式

如握拳一样用手掌握住刀杆,五指外裹而向内用力,刀锋内斜,刻时自前方向怀内方向刻。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刻巨印,以增加手腕和手臂力量。

手握式执刀能发挥很强的力量,但刀杆不易灵活转动,角度也难以随时调节,故表达不出细腻的效果,初学者慎用。

总之,执刀法可随人而异,重要的是怎样使刀发力,并走刀自如,有时几种执刀法混合参用,也是可行的。

二、运刀法

前人有关刀法的理论很多,有的还很详细,但不免过于烦琐,论述不得要领,勉强分类,似是而作,概念模糊,常使初学者迷惑。为方便初学者,从学习的实际效果出发,特择要列出几种基本刀法作简单的说明。法不在多,在于有用。

1、切刀法

这是临摹和创作中必用的主要刀法。执刀角度较直,刀的角先入石,顺着刀运动的方向一起一伏地切去,如铡草一样。这样运刀十分稳健准确,且不易造成石材的大破裂,刻出的线条丰富多变。

应注意,刀要紧贴笔画边缘,刀痕衔接自然,避免出现锯齿状。

成熟的篆刻家有时故意利用刀衔接中的误差,造成锯齿状的毛糙效果,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但初学者不宜效仿,否则养成习气,阻碍自己吸取更多的东西。

箭头所指表示要刻掉的,图例A是说明刻白文线条。图例B是说明刻朱文线条。

2、冲刀法

用刀的一角入石,顺势将刀推进,指腕齐力,熟练后可向不同方向冲进,注重气势,收放自如。这种刀法特别是在调整全印的大势时用得最多。

应注意,要控制冲刀力度,刀角入石不宜过深或过浅,避免用力过猛冲破笔画,还要看石质的软硬脆韧情况来调整刀的力度。

提示:冲刀可向前、后、左等方向运动,图例A表示刻白文线,图例B表示刻朱文线。

3、变化刀法

切、冲刀法在刻印过程中常常兼而用之,既冲既切,同时变换刀杆的倾斜度或调节刀刃方向,随意生化出很多刀法。古人说“以刀代笔”,说的是用刀如用笔,心中有书法的笔意,手中能充分发挥出刀的性能,以表现书法线条的丰富内涵和作者的创作情感为最终的追求。篆刻与书法的最大区别,就是书法是靠毛笔写出字的效果,篆刻是用刀刻出字。如果说笔法在书法中占据极端重要的地位,那么,刀法也同样在篆刻中占据极端重要的地位。法虽然是前人所定,而后人也是能够创造的。所以又可以说“刀无定法”,变化本身就是一法。

此外,运刀时,有刀随石转动或石随刀转动两种方式,多数技术熟练的篆刻家把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机动灵活,得心应手。

三、用刀的技巧

所谓单刀、双刀和复刀,并不是指刀法而言,而是指运刀用冲、切等刀法完成笔画镌刻时所用次数,用刀次数又构成了用刀的技巧。

单刀:指以一刀刻毕,不再加刀而完成笔画的镌刻。如古玺中的小白文印、汉将军印、急就章,明清流派印章中德细白文印等便多为单刀。单刀侧刻有时也能有双刀之效果。用刀猛而快冲时,还会产生一面光,一面残剥的效果,近代齐白石最擅长用侧入单刀之技巧。

双刀:双刀指两边下刀而完成笔画的镌刻。如朱文印以及白文印中的粗笔画等,均是用双刀来表现的。一般平正的笔画,以双刀完成比较容易,而双刀也能表现并不平正的各种笔画,关键在于双刀镌刻时使用轻重、深浅、正侧等不同手法,变化自然丰富。

此外,习印者应懂得双刀并不是绝对的指左一刀,右一刀,如两刀不能完成,不妨继续下刀,故亦有称“复刀”者。

四、中锋、侧锋

中锋:指刀的刃口和刀角切入印石时正而不偏,刀痕较为垂直,以钝刀中锋深冲可使石屑两面翻起,如同犁地一般。有些篆刻家利用这种效果,在白文印中表现中锋行笔的笔意。以薄刀中锋轻冲,则与钝刀深冲相反,可获得十分光洁的效果。

侧锋:指刀的刃口和刀角切入印石时偏斜,偏斜角度大则刻得浅,偏斜角度小则刻得深。侧锋落刀既容易推进,又富于变化,欲粗欲细非常自如,侧锋单刀法则多有气势。

随着篆刻风格的日益发展增加,刀法也越来越丰富,这是好事。但万变不离其宗,这宗就是点画的内涵要有书法的神韵。刀法是为效果服务的,是为创造美服务的,为刀法而刀法,离开了本源,甚至走向丑怪离奇,那么,刀法再丰富熟练也是失败的。

知识小百科

吴昌硕篆刻的代刀人

篆刻不比书画,对目力、腕力的要求更高,篆刻家年迈后、往往就力不从心,只能望“石”兴叹。吴昌硕年迈后,因病臂加上眼花力衰,对别人的要求只能婉言谢绝,但碰到到执意求刻者人情难却,就只好由人代刀了。大约吴昌硕七十多岁后,由于臂痛握刀困难,刻印逐渐借助别人,他的学生徐星洲和第二个儿子吴涵以及方仰之为主要代刻人。一般由吴昌硕先生在石面写好篆字,再交代刻者,最后自己修饰,边款则亲手完成。曾有人在上海古董店见吴昌硕委托方仰之代刻印的书笺,可见上述的说法是确实的。甚至还有人说吴昌硕的夫人施酒也为他代过刀呢!

同类推荐
  • 汽车检测技术

    汽车检测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以及现代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社会对汽车检测及维修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江苏科技出版社召开有关会议,讨论教材的编写工作,《汽车检测技术》是在汽车不解体的情况下,阐述如何运用各种检测设备检测汽车技术状况的一门专业课程。
  • 网络营销理论与实务

    网络营销理论与实务

    本教材讲述了网络营销中的技术、网上市场调查、网络广告及效果测评等九章内容。各章后均设本章小结、本章网站资源以及思考题三部分。
  • 汤姆·索亚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汤姆·索亚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国学经典导读(上册)(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国学经典导读(上册)(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方水清等主编的《国学经典导读》是一本关于中国文化经典的综合导读作品,分上、中、下三册,上册收录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礼记》、《孝经》、《三十六记》等著作,对每部作品都按“原文”、“译文”、“师说”、“知识卡片”、“故事链接”或“经典案例”五部分进行详细解释,以便为读者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经典,提供必要的阅读门径与学习指南。
  • 写作与语言教程

    写作与语言教程

    本书是适应21世纪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而编写的新型教材。着力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写作能力。其特点是用1+1的形式结构教材的纲目,上编“写作技能”,下编“语言修养”,每编各有一个以实用为根本的知识系统,将语言运用与写作实践紧密结合,加强了写作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本教材适用对象为高校传媒类和艺术类各专业学生,以及广大写作、语言表达艺术爱好者。
热门推荐
  • 一炮而红:槿粟未央

    一炮而红:槿粟未央

    两个身世平凡的少女,在社会的底层被人践踏、鄙夷、不屑。当偶然的一次机会让两人从此一炮而红。在满天绯闻的娱乐圈里两人斗得过婊砸小日子过的正滋润,空降了一个boss,“喂喂喂!就算你是Boss也不能谁便调戏手下啊,小心我要你负责啊!”
  • 家有狐妖如有宝

    家有狐妖如有宝

    当理工女遇上妖媚男,当女汉纸遇上了千年狐妖,当女屌丝遇上了男神……当千年妖狐被汉化的妹子收养,平静如水的日子被打破,一个一个故事上演。
  • 生在中国(上卷):沧海楼船

    生在中国(上卷):沧海楼船

    本书以一个家族的兴衰史为线索,真实展现了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政治民主、文化发达、精神自由的勇敢抗争历程。伟大烈士的功名、平凡儿女的恩怨、丰富的社会生活、朴素的人生感受,都随着小说情节的整体推移、在古旧中国现代中国发展的曲折坎坷过程中生动、细致地呈现出来。本书以一个家族的兴衰史为线索,真实展现了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政治民主、文化发达、精神自由的勇敢抗争历程。伟大烈士的功名、平凡儿女的恩怨、丰富的社会生活、朴素的人生感受,都随着小说情节的整体推移、在古旧中国现代中国发展的曲折坎坷过程中生动、细致地呈现出来。“《生在中国》堪称“中国的《战争与和平》”、“中国的《尼伯龙根之歌》”;《生在中国》的作者文方女士可称为“当今林语堂”(中国新文学巨著《京华烟云》——Moment In Peking之作者)、“中国的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美国名著《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之作者)。”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了庵清欲禅师语录

    了庵清欲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星传奇

    三星传奇

    世事如棋谁堪弈,九州八荒造传奇。三星齐聚风波骤,坐看山河云雨疾。陈家三个目睹亲人惨剧的孩子在一番奇遇后走上了复仇与生存的道路,生与死的磨练,情与义的蜕变之后,是否从此一帆风顺?面对莫测的未来,他们如何前进?而神秘的错剑邪君、雅君又是何等人物?这是一个寻求生存的世界,这是一场捍卫情义的战斗。狼神现世,魔兽各族面临巨变,命运之轮,即将面临震荡了。且看前世冷漠杀神、今生陈家三子,与身边同伴一起,乱世造传奇、共舞风云。
  • 穿在苦境的日子

    穿在苦境的日子

    苦集灭道,四境争斗。弃天帝牌便当,你值得拥有。老书友应该知道这是丹青见的后续啦。
  • 上古世纪之剑神重生

    上古世纪之剑神重生

    废物少年利用一纸卷轴成就不败帝国,却被唾弃。一柄神剑,一己之力,单挑千军万马。旷世神战,两大神道巅峰的强者。原大陆的神秘力量,究竟是什么。
  • 游魂荡附诡异真

    游魂荡附诡异真

    无形依附有形,悬荡酝酿盘定,空间外拓是你想象不到的惨剧,完美,怪异是表象,内涵虚无缥缈、上上下下,制衡玄黄,一切的一切都是都是所有生与灵的滋养,胜也是败,赢更是悄然离场,什么的什么看一枕黄粱,,,,,,
  • 妃倾天下舍我其谁

    妃倾天下舍我其谁

    他,一朝之君司徒璟辰,世间绝美的男子,无情无爱却不负天下;她,现代女军医,意外穿越千年历史,古灵精怪,身世扑朔离迷。他,当朝最尊贵的王爷司徒皓月,风流倜傥,唯独倾一生所爱于她,救她于危难之际。她终将情归何处?她爱他时,他赐她三尺白绫;她离开他时,他一夜白发。这是一个交心的故事,她说,爱就是倾我此生情缘,不离不弃!
  • 玩儿命游戏玩儿命爱

    玩儿命游戏玩儿命爱

    看一眼美女就被揍,还有没有天理!我什么都比不过他,他从初中把我虐到高中,生生的把我变成了一个怂货。他玩儿上了一款游戏,是装有五感交互系统的虚拟现实游戏,被打了,那可是会疼的。老天有眼,玩游戏是我唯一强过他的地方。我终于有机会报仇了!老子要虐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