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2900000012

第12章 篆刻艺术的技法(2)

汉字单字本身就存在虚实疏密的变化,这是客观存在。作为印章章法,就是充分调度好这种存在的变化,把单字和周围字的关系导演得有声有色,或是强烈对比大朱大白,或是错错落落疏密有致,或是整体宽松雍容大度,或是集束团结严密有序,总之,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格局。

2、粗细轻重是指笔画线条的形态而言,这形态直接关系到印面给人的视觉效果,产生艺术感染力,所以至关重要。从物理学意义上说,平面图像本不存在重量,也不存在运动的力,但在艺术作品中又的确给人以重量和运动力的视觉效果,这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反映的结果。艺术家巧妙地利用了这种反映和感觉,使得自己的艺术品产生动人的效果。

粗细轻重有指全印的变化和指局部的变化,不管变化多么复杂强烈,最终应该保持力的平衡,取得由动至静的结局。

3、刚柔巧拙刚与粗、重、挺、拙等关联,柔则与纤、细、曲、巧等相关。刚强过头容易狂、躁、乱;柔软过头则容易媚、俗、薄。所以刚柔相济,巧拙相生才是合度。各个不同的篆刻家有其不同的风格,每方印作也有不同的基调,这往往都由各人的秉性和审美趋向所决定。或者说,风格的刚柔是天性,手法的巧拙是技巧,天性与技巧的高度结合,就是作品成功的关键,所谓心手相应、得心应手才是创作的最佳境界。

4、光洁与残损的手法在印章中常用,吴昌硕是使用残损手法的高手,而同时代的黄牧甫却反对残损,力主光洁。一个认为古印经历了岁月的磨砺,留下了残损的痕迹,这种效果是具有美学价值的,值得后世艺术家效仿;一个认为古印的本来面目是不存在残损的,要追求古印的气质,不应借助岁月的留痕,而要在字法章法等根本上下功夫。这是一种学术见解上的分歧,观点不同,各执一理,但在继承传统方面可说是异曲同工,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一般说,光与残两者要有个对比,不能一味光,一味残,就好比盖叫天主张“武戏文做”,而周信芳演文戏靠深厚的武功底子一样。在一方印内,光洁与残损并存,既是一种反差效果,又收到和谐的效果,那就是比较理想的了。

(四)挪让呼应

在设计一方印章的时候,出于构图的需要,把文字的组成部件加以移位、伸缩、变形的手法叫挪让,它既能使章法妥帖,又给人出奇制胜的新鲜感觉。这是要有相当水平的高手才做得到的。初学者想尝试和学习的时候要千万记住,凡对文字动手术,包括拼凑、借用、挪让等,都必须以不违背“六义”为原则,作者要有较深厚的文字学基础才行,切莫想当然无根据地轻率乱动,否则难免出错,全印皆废。

呼应指一个地方有这种效果,另一个地方也应有相应的配合。如朱白、巧拙、直曲、残损、虚实等等各种手法和效果,最好不要只有一处孤立地使用而应该此呼彼应,方显得自然而不单调。

(五)穿插离合

印章一般每个字有自己的位置范围,有时为加强全印的集束,使文字间互有交叉延伸,打破范围界限,这就是穿插。有时还把整体的单字拆离开与临近的另一字粘合,有意地制造出朱白疏密的不同效果。粘合厉害的可以形成笔画的拼合,这又叫拼笔。以上都是章法经营中常用的手段。

(六)边栏格界

朱文有边,白文也有边,白文的边不仅指古玺的一圈白边,也指汉白文印的文字与边之间形成的各种关系。所谓边的问题就是指边的粗细、曲直、光残等等,边栏与内部印文的状况互相关联,有机配合,使印形成为一个整体,有的破边,有的搭边,都是视印文情况而定,不是凭空臆造,想怎么就怎么的。这中间有一定的规律,但更多的是靠丰富的创作经验,才能做到最佳配置。

格界,指有的印用十字形、丁字形等细线,把印字界定在框架内。这种格界既有一定的规范,但又不可过于呆板;而印文与格界的关系也应有许多变化。懂得了印文与边栏关系的道理,印文与格界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

(七)欹正方圆

欹,是说印文欹斜生姿,与印文端正沉稳相映成趣;方圆是说印文笔画有方有圆,有时方圆互用,产生刚柔相济的效果。或者方中有圆,圆中有方,骨肉亭匀,生机勃勃。

欹斜多姿的印章,往往印文有大大小小的变化,古玺多用此法,这大约与古玺系大篆入印,而大篆本身是大小由之,错落有致的原因有关。

以方为主,方圆互用的印,多见于汉印,汉印文字本身多方形,转折亦多方折。有人发觉,汉印的方折处最难学好,比如学骑自行车,转弯最难,需要灵活地审时度势运用巧力,才能转折自如。学印者不妨依此去领悟刻转折处的奥妙。

(八)异形印

包括长方形、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元押印、图文印等。要求作者审视形势,妥选字体,别出新意,做到巧而不俗,奇而不野,所以,刻好异形印并不容易,归根到底是个审美格调高低的问题。如果作者学养丰富,情趣高雅又具有较熟练的技巧,那么不管什么印都可能刻得好,不具备这些条件,就什么印都刻不好,学印就该抓住这个根本。

三、章法常见弊病

1、呆板为求平正,过于拘谨,横平竖直,好像用直角尺画出来一样标准,如刻公章一样毫无艺术情趣可言。

2、怪异基础不够,不会走路已经想跑,看见别人变化,自己忍不住跃跃欲试,过早地想创出个人风格,以至乱了法则,只求狂怪,令人厌憎。

3、一味模仿初学时可以临刻、模仿古人和名家印,但临刻、模仿只是手段,是为将来自己的创作打好基础。如果本末倒置,把学古人当作为目的,沾沾自喜于捡得古人的一鳞半爪,以获得一点技法的熟练为唯一的追求,那么,就成了古人的奴隶而失去了自我,被人称为“印奴”。

4、聚散失当聚则挤轧纠集,令人气塞;散则各自为政,情神涣散。过于集束和过于松散的布局都是失败的,应该避免。

知识小百科

“造屋”和“人体”

吴昌硕刻印极重视章法,而且把它比之为“造屋”。他教育学生,在动刀之前,必须打好完整的图样,设计一下何处为厅堂、侧屋、何处开启门窗,一一部署得当才可动手建屋。他又将一方印章比之为“人体”,要求肢体、躯干配置得当,全身血脉精气尤应贯通,防止畸形呆滞,甚至半身不遂。所以他作印前必反复构思,一再起稿,有时易稿多达十次,直至满意才写到石上去。

第三节刀法

篆刻的刀法,就如书法的笔法一样,至关重要。刀法包括三个要素:一是厚重感,是指用刀不单薄轻浮,有力量,有生气。二是笔意刀味,是指篆刻线条既含毛笔情趣又有刀刻趣味,这是篆刻线条的丰富性。笔与刀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若即若离,似是而非。用刀如用笔一样,一定要有感觉,有轻重顿挫的变化。用刀头太滑直,或用刀不果断挺拔,修饰太多,均不可取。三是金石气,指书法或篆刻线条点画里带有凝练苍朴的金石铸凿的质量感。这种金石气,不仅碑学书家在追求,篆刻家也在追求。丁敬有几段自刻印款:“识者若未见石,当以玉章目之”、“一仿汉铸,一仿汉凿”、“仿汉刻烂铜印”,可见,丁敬刻的是石头,追求的艺术效果却是切玉、铸铜、槌凿铜的质感,并以能达到这种乱真的程度而沾沾自喜。篆刻之所以能达到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就在于篆刻不仅有笔意刀味与石趣,而且也能表达金铸玉琢的微妙感觉。

一、执刀

1、执毛笔式

跟执毛笔写字相同,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相对,撮住刀杆,以无名指抵住中指,小指抵住无名指,刻印时自前方向内刻。无名指在刻时可以紧贴印石边缘,使力量容易由拇、食、中三指贯注于刀锋。

相传书圣王羲之流传下来执毛笔有五指法(或叫拨灯法)。此法适用于各种书体的书写,遵循此法易做到指实掌虚,杆直锋正,运转自如。执刀如执笔,用五指法执刀,也易收到运刀如运笔的效果。

此执刀式刀杆直、斜自如,可以做到不同角度进刀,尤其适合切刀时用。这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执刀式。

2、执钢笔式

跟执硬笔(钢笔、圆珠笔)的方法相同,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自刀杆四周撮定刀杆。刻时,直画自怀内向前方推出,横画可以把印石移动方向,如直画刻法,也可以从右到左推进。这种方法刻平直的笔画、精细的印较为方便。

此法便于刻刀向前推进,适合冲刀。一般用以前冲和向左横冲,力量大,前冲幅度大,适合于刻粗放风格的线条。

3、手握式

如握拳一样用手掌握住刀杆,五指外裹而向内用力,刀锋内斜,刻时自前方向怀内方向刻。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刻巨印,以增加手腕和手臂力量。

手握式执刀能发挥很强的力量,但刀杆不易灵活转动,角度也难以随时调节,故表达不出细腻的效果,初学者慎用。

总之,执刀法可随人而异,重要的是怎样使刀发力,并走刀自如,有时几种执刀法混合参用,也是可行的。

二、运刀法

前人有关刀法的理论很多,有的还很详细,但不免过于烦琐,论述不得要领,勉强分类,似是而作,概念模糊,常使初学者迷惑。为方便初学者,从学习的实际效果出发,特择要列出几种基本刀法作简单的说明。法不在多,在于有用。

1、切刀法

这是临摹和创作中必用的主要刀法。执刀角度较直,刀的角先入石,顺着刀运动的方向一起一伏地切去,如铡草一样。这样运刀十分稳健准确,且不易造成石材的大破裂,刻出的线条丰富多变。

应注意,刀要紧贴笔画边缘,刀痕衔接自然,避免出现锯齿状。

成熟的篆刻家有时故意利用刀衔接中的误差,造成锯齿状的毛糙效果,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但初学者不宜效仿,否则养成习气,阻碍自己吸取更多的东西。

箭头所指表示要刻掉的,图例A是说明刻白文线条。图例B是说明刻朱文线条。

2、冲刀法

用刀的一角入石,顺势将刀推进,指腕齐力,熟练后可向不同方向冲进,注重气势,收放自如。这种刀法特别是在调整全印的大势时用得最多。

应注意,要控制冲刀力度,刀角入石不宜过深或过浅,避免用力过猛冲破笔画,还要看石质的软硬脆韧情况来调整刀的力度。

提示:冲刀可向前、后、左等方向运动,图例A表示刻白文线,图例B表示刻朱文线。

3、变化刀法

切、冲刀法在刻印过程中常常兼而用之,既冲既切,同时变换刀杆的倾斜度或调节刀刃方向,随意生化出很多刀法。古人说“以刀代笔”,说的是用刀如用笔,心中有书法的笔意,手中能充分发挥出刀的性能,以表现书法线条的丰富内涵和作者的创作情感为最终的追求。篆刻与书法的最大区别,就是书法是靠毛笔写出字的效果,篆刻是用刀刻出字。如果说笔法在书法中占据极端重要的地位,那么,刀法也同样在篆刻中占据极端重要的地位。法虽然是前人所定,而后人也是能够创造的。所以又可以说“刀无定法”,变化本身就是一法。

此外,运刀时,有刀随石转动或石随刀转动两种方式,多数技术熟练的篆刻家把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机动灵活,得心应手。

三、用刀的技巧

所谓单刀、双刀和复刀,并不是指刀法而言,而是指运刀用冲、切等刀法完成笔画镌刻时所用次数,用刀次数又构成了用刀的技巧。

单刀:指以一刀刻毕,不再加刀而完成笔画的镌刻。如古玺中的小白文印、汉将军印、急就章,明清流派印章中德细白文印等便多为单刀。单刀侧刻有时也能有双刀之效果。用刀猛而快冲时,还会产生一面光,一面残剥的效果,近代齐白石最擅长用侧入单刀之技巧。

双刀:双刀指两边下刀而完成笔画的镌刻。如朱文印以及白文印中的粗笔画等,均是用双刀来表现的。一般平正的笔画,以双刀完成比较容易,而双刀也能表现并不平正的各种笔画,关键在于双刀镌刻时使用轻重、深浅、正侧等不同手法,变化自然丰富。

此外,习印者应懂得双刀并不是绝对的指左一刀,右一刀,如两刀不能完成,不妨继续下刀,故亦有称“复刀”者。

四、中锋、侧锋

中锋:指刀的刃口和刀角切入印石时正而不偏,刀痕较为垂直,以钝刀中锋深冲可使石屑两面翻起,如同犁地一般。有些篆刻家利用这种效果,在白文印中表现中锋行笔的笔意。以薄刀中锋轻冲,则与钝刀深冲相反,可获得十分光洁的效果。

侧锋:指刀的刃口和刀角切入印石时偏斜,偏斜角度大则刻得浅,偏斜角度小则刻得深。侧锋落刀既容易推进,又富于变化,欲粗欲细非常自如,侧锋单刀法则多有气势。

随着篆刻风格的日益发展增加,刀法也越来越丰富,这是好事。但万变不离其宗,这宗就是点画的内涵要有书法的神韵。刀法是为效果服务的,是为创造美服务的,为刀法而刀法,离开了本源,甚至走向丑怪离奇,那么,刀法再丰富熟练也是失败的。

知识小百科

吴昌硕篆刻的代刀人

篆刻不比书画,对目力、腕力的要求更高,篆刻家年迈后、往往就力不从心,只能望“石”兴叹。吴昌硕年迈后,因病臂加上眼花力衰,对别人的要求只能婉言谢绝,但碰到到执意求刻者人情难却,就只好由人代刀了。大约吴昌硕七十多岁后,由于臂痛握刀困难,刻印逐渐借助别人,他的学生徐星洲和第二个儿子吴涵以及方仰之为主要代刻人。一般由吴昌硕先生在石面写好篆字,再交代刻者,最后自己修饰,边款则亲手完成。曾有人在上海古董店见吴昌硕委托方仰之代刻印的书笺,可见上述的说法是确实的。甚至还有人说吴昌硕的夫人施酒也为他代过刀呢!

同类推荐
  • 苏培锦诗文杂抄

    苏培锦诗文杂抄

    本书分为学术篇;寄语篇;人生篇;情谊篇;诗歌篇;电视篇。内容包括:从社会需要出发,改革语文教学、涓涓春水浇心田、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思维、改进作文批改方法实验报告、语文教学二题等。
  • 少年维特之烦恼(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少年维特之烦恼(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感动学生的真情故事

    感动学生的真情故事

    真情,一个永恒但绝不沉重的话题,足以让我们的心阵阵颤动,足以让我们久久回味。李元秀主编的这本《感动学生的真情故事》给你讲述感人至深的真情故事,没有奢华的辞藻,没有刻板的说教,有的只是朴实平淡的叙述。《感动学生的真情故事》的真情故事像一股清新的甘泉,流过你干涸的心田后,必然还你一片璀璨和希望。
  • 谁把儿童当被告:去教育化的教育生活

    谁把儿童当被告:去教育化的教育生活

    早在18世纪,法国的哲人卢梭曾敏锐地指出:“我们不懂得儿童!”的确,历经几个世纪之后,卢梭的警告依然在耳边回响。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儿童的经历,却依然不能理解身下的儿童。虽然,儿童教育体系不断在健全当中,但又很难适应儿童健全的成长。或许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经验阐释,使我们应该回到教育原有的起点: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卢梭的教育问题在陶行知的论述中得到了很好的解答:生活的变化使我们自身的教育经验不足以懂得儿童,而懂得儿童的基础则首先要理解生活当中的变化。
  • 与名人一起品味小品(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与名人一起品味小品(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与名人一起品味小品》从浩如烟海的中外文海中精心挑选了一些经典美文。文章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或纯粹唯美,或质朴平实,或慷慨激昂,或侃侃而谈,不仅文字优美,文笔流畅,而且思想精湛,见识深邃,闪烁着智慧的灵光。
热门推荐
  • 霸主的征服游戏:谁先动心谁就输

    霸主的征服游戏:谁先动心谁就输

    多少次,在闪光灯下的冷眼与嘲笑,所铸造的是如钢铁般不可逾越的城池,又是如钢铁般腐朽的回忆之都。多少次,在雨中的哭泣与无奈,所谛制的是骄傲的不败之城,是狂妄的不朽之巅。多少次,在泪水上的绝望与无助,所编织的是断情绝爱的孟婆汤,亦是重拾情爱的月老线。有人说过,冷眼与嘲笑,哭泣与无奈,绝望与无助之后,便是凤凰涅槃重生,便是断情绝爱,便是……王者归来!她说过:“只要你是我在乎之人,我必定会为你抛头颅,撒热血,但是如果你背叛我,就准备打算为自己准备后事吧。”人人都说,她是提线孤女,她是风流鬼才,她是骄傲的不可一世,狂妄的不可理喻的段情!
  • 咫尺清风剑

    咫尺清风剑

    清初康熙年间,一代大侠欧阳连城制造出威力惊天的火器“流星火箭”,不久,欧阳连城一家人一夜之间被截杀于川西道上。十八年后,欧阳连城后人突现江湖寻仇,随着谜底的一步步解开,武林各派各自不安,江湖中暗流涌动,更是牵连到了当时的朝鲜、扶桑以及西夏皇族后裔,一时间,江湖风生水起,尔虞我诈,明争暗斗……
  • 冰梦流年

    冰梦流年

    她,他,为赴一年之约他,她,一次偶然相见当朋友已变为亲人,剩下的呢?
  • 恋恋红尘之无怨

    恋恋红尘之无怨

    他本是龙王之子卿玉,因一时恻隐之心被玉帝冰封一百年,幸而菩萨解救人间轮回一世便可重新修的仙骨位列仙班,怎奈转世之时忘了抹去他前世记忆!它本是落霞观后院的一株奄奄一息的野花,因为卿玉一滴龙血而得以活命,每日听得他讲经三年后修炼成精,开口告诉他,我叫木兰!孤独两世的卿玉将它移植到房里。当木兰知道自己快要修成人形的时候希望和他来世再聚,却得知今世他便修身成仙在不返回人间!多年以后木兰受到花神指引,若想报今世之恩修仙一千年便可与他天庭相见!千年之后木兰飞升成仙,见到了昔日的恩人卿玉,却又被告知登上南天门他已将人间记忆尽数抹去!
  • 侵蚀

    侵蚀

    本书是残雪作品系列之一。该系列一共五种,是残雪2003—2013年间的短篇小说全集。本书共10篇,16万字。有《犬叔》《地图》《母鼠》《恩师》《女儿们》《星河》《侵蚀》《求索》《宠物》《神交》等篇目。这些作品是首次整体结集出版。残雪是以短篇小说打开与读者的沟通渠道的,这些奇思异想的篇什,短则几千字,长则一万多字。它们大多描写底层人们对生活充满独特性的体验。细细品味,可以感悟到残雪文字中浓郁的先锋意味和独特的文学情怀。
  • 末世之丧尸制造系统

    末世之丧尸制造系统

    在末世中,别人的目标就是好好活着,而舒默的目标则是——带着创造系统拯救世界。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惊世霸主

    惊世霸主

    少年步翊,惨遭异性兄弟暗算,一代天骄殒落,不过,他并不认命,得星宿诛神诀,终苦尽甘来,且看他如何快意恩仇,为己正名,抱得美人归!步翊站在威盛王朝中,遥望着天府,心中燃烧起滔天怒焰:“待我崛起归来,必让中天下黄泉!”
  • 第二世

    第二世

    一个被国家所背叛的战士在死亡的一瞬间穿越了宇宙虫洞,开始了他的第二次生命。一样的世界,全新的环境,但当他拥有了一副“千年人族最佳战体”,当他拥有了可以抗衡一切的力量后,面对平凡的人生他是否会感到厌倦?当传说中的狼人及吸血鬼再次降临人世,当强大的超能敌人一一出现时,他又能否再次挺身而出为国而战?……一切的答案尽在第二世!
  • 碎境破空

    碎境破空

    万千位面,种族横立,尔虞我诈,岁月悠悠,几多沉浮。上古一战,中天大陆支离破碎,而分诸多位面。且看天蛮大陆人族落魄弟子王寒一凡人被迫走向修仙之路。逆境成长,踏天修行。书写一段修人道而非天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