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2600000005

第5章 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2)

千佛殿的大殿东厢为白衣殿,西厢为地藏殿。白衣殿殿内佛龛中供奉铜铸白衣菩萨像,北墙绘有16组拳术对打观武图,南墙绘持械格斗图,东墙被神龛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半部绘“十三棍僧救唐王”壁画,南半部绘“紧那罗王御红巾”壁画。大殿东北和东南壁角绘文殊、普贤二菩萨像等壁画,神龛两侧分别绘制降龙伏虎罗汉像。地藏殿的建筑形式同白衣殿,殿内塑地藏王,北壁和南壁绘有“十地阎君”的壁画。这些壁画均色彩艳丽,构图和谐,衣袂飘飘,展示了唐代壁画的极高水准。

二、塔林

在少林寺西面的不远处,就是国内现存古塔数量最多的塔林。塔林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位于少林寺常住院西南280余米的山坡上。座座古塔昂然耸立,千姿百态,形象各异,形似参天巨木,势如茂密森林,故有“塔林”之称。

塔林是少林寺历代和尚的墓地。按照佛教的葬仪形式,寺僧圆寂后,佛徒根据其佛学修养、地位、生前威望以及经济、佛徒多少等情况,建造不同等级的墓塔,以示功德。有些和尚还建有身骨塔和衣钵塔。

少林寺塔林现存有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古塔228座、现代塔2座;加上常住院中的2座宋塔、二祖庵附近3座唐、元、明砖塔,三祖庵1座金代砖塔以及塔林周围的10座砖石塔,共计246座墓塔或佛塔,构成了蔚为壮观的少林寺砖石塔建筑群。

塔林之中,塔的层级不同,一般为1~7级,高度都在15米以下。造型有四角、六角、柱体、锥体、瓶形、圆形等,种类繁多,制式多样,是研究我国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其中,以唐贞元七年(791年)的“法玩塔”、宋宣和三年(1121年)的“普通塔”、金正隆二年(1157年)的“西堂塔”、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的“中林塔”、明万历八年(1580年)的“坦然塔”以及清康熙五年(1666年)的“彼岸塔”为代表作。

少林寺古塔因建筑年代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它们造型典雅,石雕艺术精湛,塔上的铭文大多涉及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和少林武功的内容,颇为珍贵。少林寺塔林曾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古塔建筑群”,是古塔建筑群“世界之最”。

三、初祖庵

从塔林北行约一公里,就到达了初祖庵。初祖庵是宋代人为纪念“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而营造的纪念性建筑。因菩提达摩修禅的主要方式是面壁静坐,所以此庵又被称作“达摩面壁之庵”。

初祖庵三面临壑,背连五乳峰,景色幽雅秀丽,是河南省现存最古老、价值最高的一座木结构建筑。宋代,初祖庵曾建有“面壁之塔”,可惜被毁,但蔡京所写的“面壁之塔”的石额现存于寺内。1983~1986年,初祖庵全面整修,恢复了完整的院落。现在庵中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初祖殿、东西二亭、千佛阁等。

初祖庵的原有山门在民国年间被毁,现在的山门是1985~1986年在原址上重新建造的。山门通高近7米,奇伟俊逸,气势不凡。在山门内侧、初祖殿前的甬道东侧,有一株参天古柏,郁郁葱葱,焕发着勃勃生机,相传此为六祖慧能所植。在山门后的中轴线上,就是初祖庵大殿,创建于宋宣和七年(1125年)。大殿坐北朝南,建在高一米有余的石台之上,前面铺有宽阔的石踏道,踏道中间为素面的石板,左右两侧为登临的踏道,既含“东阶”(即主人)“西阶”(即宾客)制度之礼仪,又体现出了中间尊严神圣的“陛”石。大殿门口刻着一副“在西天二十八祖,过东土初开少林”的砖雕对联,简明地说出了达摩的身世和来历。初祖殿前檐立有四根十一角的石柱,柱面上浮雕有海石榴、卷草、飞禽和伎乐等,精细生动,清秀美丽;殿内立有石柱四根,上面浮雕着气度恢宏的武士、活泼的游龙、潇洒的舞凤、飘然欲生的飞天、庞大浑圆的盘龙等,刚柔融合,惹人注目。殿内“明间”(即正中的一间)置佛龛一座。初祖殿的东、西、北三壁下部,内外都有石阶,上面刻有云气、流水、龙、象、鱼、蚌、佛像、人物和建筑物等,技艺纯熟,精致细腻。在殿房的四周,还留有石刻古碑40余通,其中著名的有宋代黄庭坚的《达摩颂》、蔡京的《达摩面壁之庵》及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梵文《陀罗尼经》等,十分珍贵。

初祖殿北面的甬道两侧各有方亭二座,均为四角攒尖亭阁式建筑。西亭又称“面壁亭”,创建于明代以前,现存建筑为清代早期重建。该亭坐北向南,平面呈方形。门口立有一碑,上刻“达摩面壁之庵”六个字,为北宋宰相蔡京之弟蔡卞所书,苍劲古朴,卓然超俗。亭内原供菩提达摩的塑像及“达摩面壁石”。“面壁石”已于清乾隆年间移于少林寺供奉。亭内塑像后来被毁,现在的达摩像是1984年重塑的。亭内原有的明代壁画已剥落,今东、西、北三壁的壁画,大致为1923年重修时所绘。东亭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同样坐北向南,平面呈方形。亭内北壁有菩萨、观音像壁画六幅,东壁有以神话故事骑青牛、比武、骑大象、骑牛头马面兽、宝瓶献塔为内容的五幅壁画,西壁也有骑麒麟、划舟渡河、骑龙头牛身兽等壁画五幅;南壁有四幅山水画,为1923年重修时所绘。该亭内原供菩提达摩的父母像,后来被毁,又于1986年重塑达摩父母兄弟像于亭中。

位于初祖庵大殿后中轴线上的千佛阁,是初祖庵院内的最后一座建筑。内供有观音菩萨、菩提达摩和禅宗二祖慧可的塑像。原殿创建于明代景泰年间(1450~1456年),现存建筑是1963年重修的。1996年在它的左右又各增建了五间厢房,故此殿建制与原殿不同。

知识小百科

你知道二祖慧可为了专心修禅而“立雪断臂”的故事吗?

传说达摩渡江来到少林寺以后,在南京讲经说法的神光闻讯后,立即追赶到少林寺,想拜达摩为师,向达摩求教。但当初达摩在南京和神光会见时,神光却傲气十足,极不谦虚。现在神光提出向达摩求教,达摩不知他有无诚心,便婉言拒绝。但神光并不灰心丧气,仍步步紧跟达摩。达摩在洞里面壁坐禅,神光便侍立其后,精心照料。达摩面壁了九年,神光跟随了达摩九年。达摩离开面壁洞,回到少林寺,神光亦跟随他回到了寺院。但达摩依然没有答应传法给神光。

时值寒冬,达摩在后院达摩亭坐禅,神光矗立亭外,虔诚等待。谁知晚上,天突降大雪,大雪不一会儿就淹没了神光的双膝,但他仍然双手合十,兀立不动。第二天一早,达摩走到门口一看,神光还在雪地里站着。达摩问道:“你站在雪地里干什么?”神光答道:“向佛祖求法。”达摩沉思片刻说:“要我给你传法,除非天降红雪。”神光会意,毫不犹豫地抽出随身携带的戒刀,向左臂砍去,只听“咔嚓”一声,神光的左臂落在地上,鲜血飞溅,顿时染红了地下的积雪。

而这象征着虔诚修禅的刀声竟然穿云拨雾,飞达西天,惊动了佛祖如来,他随手脱下袈裟,抛向东土。霎时,整个少林,红光笼罩,彩霞四射,鹅毛似的大雪被鲜血映得彤红,纷扬而下。此情此景,达摩看得一清二楚,他感到神光为了向自己求教,长期侍立身旁,今又立雪断臂,原来骄傲自满的情绪已然克服,信仰禅宗的态度已然至诚。达摩逐传衣钵、法器予神光,并为其取法名“慧可”。从此,慧可接替了达摩,成为少林寺禅宗的第二代,被称之为“二祖”。

为了纪念二祖慧可“立雪断臂”,寺僧们将“达摩亭”改为“立雪亭”。清乾隆皇帝瞻游中岳嵩山时,对“立雪断臂”的故事颇有感触,逐挥毫撰写“雪印心珠”匾,悬挂于立雪亭佛龛上方,以戒后生:佛业来之不易。

第三节少林寺其他景致

少林寺除了上述三组主要的建筑群外,尚还有其他同样积淀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和富有禅宗特色的建筑物和景致。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二祖庵和达摩洞。

一、二祖庵

二祖庵位于少林寺常住院对面的钵盂峰顶,因与北面的初祖庵相对,故当地人又称之为“南庵”,它是少林寺中地势最高的一座古建筑。据旧志记载,禅宗二祖慧可“立雪断臂”后曾到钵盂峰顶养伤修炼,后来寺僧为纪念二祖慧可而建立此庵。二祖庵创建的年代大致和初祖庵同时,也为北宋后期。二祖庵坐北向南,长34米,宽28.5米,院内有古柏多株以及四眼古井。四眼古井传说是菩提达摩为二祖慧可卓锡而成,因名“卓锡井”或“卓锡泉”。

关于二祖庵,还有两个生动有趣的传说呢!

第一,二祖养臂:传说二祖慧可“立雪断臂”后,实现了他一生最大的心愿,即“臂断心安”。但严重的伤势使他坐卧不宁,不能修禅。为了能使慧可尽快地恢复健康,达摩就让他在这个山峰上静养臂伤,并专门挑选了两个得力的寺僧,侍奉慧可。现在钵盂峰稍偏西南、靠近少室山石壁的地方,就有一块巨石,面积有数平方米,石平如桌案。相传二祖慧可就是在这块石头上休养栖息、面壁坐禅的。

第二,卓锡得井:达摩经常从常住院到钵盂峰探望慧可,询问他伤口愈合的情况和生活状况。有一次,达摩发现服侍二祖的寺僧从山下往山上抬水,便问道:“你们为什么要从山下向山上抬水?”慧可回答:“水在山下边,约有一里远,吃水很不方便。要是山上有水泉,那该多好啊!”达摩听后,就在距离二祖修养的大石头不远的草坪上,用自己拄的锡杖捅了四个窟窿,霎时,四股清泉涌地而出,喷薄成柱,慧可再也不用让僧人到山下取水了。由于菩提达摩是用锡杖捅地成泉,所以此泉叫做“卓锡泉”。后人又用砖石镶砌加固井壁,因名“卓锡井”。由于这四眼井虽相距甚近,但水味各异,所以当地人也称其为“苦、辣、酸、甜四眼井”。

二、达摩洞

在初祖庵后五乳峰中峰峰顶下的十余米处,有一个深约5米、宽约3米的天然石洞,这就是“禅宗初祖”达摩面壁九年处,人称“达摩洞”或者“达摩面壁洞”。达摩洞颇阴凉,入洞顿有寒冽清冷之感。

相传达摩到少林寺后,曾在此洞内默然终日面壁静坐,修性参禅,整整九年。洞内静若无人,万籁俱寂,静坐后,连飞鸟都不知道这里有人,竟在达摩的肩膀上筑起了巢穴。由于年深日久,达摩的身影投于洞内的石头上,竟留下了一个面壁姿态的形象,衣褶皱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画,人们就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后来寺僧唯恐影石有失,遂将影石凿下,放入少林寺中。周恩来总理曾有一句诗,叫做“面壁十年图破壁”,即来源于这一典故。

达摩洞面向西南,洞口用青石块砌成拱门。洞内台上有三石像,中间为达摩坐像,两侧为其弟子。据清代《说嵩》记载,在洞的左上方原有一个小的石塔,早已毁。洞前现存有明代万历年间的一座石坊以及明代苏民望题的一首七绝诗:“西来大意谁能穷,五乳峰头九载功。若道真诠尘内了,达摩应自欠圆通。”

三、甘露台

甘露台位于少林寺常住院的西侧,紧临寺院西围墙。台为土筑,高约9米,底部直径35米,台体不是很规则,略呈圆形。据《皇唐嵩岳少林寺碑》记载,当年跋陀“法师乃于寺西台造舍利塔,塔后造翻经堂”。甘露台毁于清末,现仅存殿基及雕有精美图案的12根檐柱。原台顶有两株参天的古柏,枝干遒劲,柏叶青翠,生机无限,可惜1984年因树边堆放的秸杆着火而被烧毁。

四、祠堂

少林寺祠堂原名“裕公祠堂”,创建于元末或者明初,位于少林寺院西墙外30米处。明末战乱时倒塌,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重建时更名“裕公、改公祠堂”,后逐渐成为少林寺院僧人的祠堂,供奉少林名僧。殿正中立有元末刻“宣授都僧省光宗正法曹洞始祖雪庭裕公和尚庄严宝龛”石碑式牌位一座,碑的侧面还刻有少林寺住持凝然改公等僧人的牌位。

知识小百科

你知道菩提达摩“一苇渡江”的故事吗?

南朝梁武帝时,已经来到中国传教的菩提达摩与信佛的梁武帝论说佛理。梁武帝问达摩:“我修建了这么多佛寺,写了这么多经卷,度了这么多僧人,有何功德?”达摩回答说:“都无公德。”武帝又问:“何以无公德?”达摩说:“这都是有求而做的,虽有非实。”由于达摩同梁武帝话不投机,于是便离开南京北上。

传说达摩渡长江时,并不是坐船,而是在江岸折了一根芦苇。他把芦苇放在江面上,只见一朵芦苇花,昂首高扬,五片芦叶,平展伸开,达摩双脚踏于芦苇之上,衣袂飘然、从容潇洒地渡过了长江,北上到了少林寺。现在少林寺尚有达摩“一苇渡江”的石刻画碑。

其实,关于“一苇渡江”的解释,儒家有不同的说法。他们认为“一苇”并不是一根芦苇,而是一大束芦苇。因为《诗经》里面有一首《河广》,诗中说:“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唐人孔颖达解释说:“一苇者,谓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面渡,若桴筏然,非一根也。”今天看来,这样的解释是比较科学的,也是符合当时的情境的。

同类推荐
  • 元曲(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元曲(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呵护你的梦想

    呵护你的梦想

    本书收录了启迪中学生智慧的哲理美文,是引入深思的品格故事典范。其中每一篇故事都会贴近生活的写照,每一篇故事者哙拓宽你的文化视野,每一篇故事都会激发你的心灵,每一篇故事都会是一对翅膀,使你勇敢飞翔!从这些故事中你会找到一一成长和成才的启发,也会给你最深刻的认识,使你终身受益!这里.有优美而浪漫,让人馨香绕怀久久不忘的心灵独白;这里,有启迪青春、点缀人生、畅想未来的人生感悟;这里,有最具有代表性的或伤感或甜蜜或浪漫或纯情的情感故事;这里,有诗一样的文字,格言一样的论说……
  •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山峰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山峰

    本丛书是专为21世纪中国青少年学生量身定做的一套全方位素质教育图书。全系列精品图书涵盖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文理知识,图文并茂的结构框架将引领广大的中国学生收获最权威系统的科学知识,饱览最浩瀚精彩的历史画卷,探索奥妙神秘的大干世界,收获无限精彩的智慧人生。本书主要是有关世界著名山峰的内容。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每座山峰都给周围的居民生活带来深远影响。本书按由东半球到西半球的顺序,介绍了世界上25座著名山峰,以及它们的地形、地貌和物产。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酒文化(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酒文化(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木版年画》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酒的起源;酒的酿造;评酒品酒;酒政酒制;酒礼酒俗;酒与文化。
  • 教师创新思维与语言表达

    教师创新思维与语言表达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而思维是语言的内核,思维的内容决定语言表达的形式;思维水平的差异,也直接影响语言表达水平的高低。《教师创新思维与语言表达》由贺永立、张万仪编著,本书是作者长期思考和教学的成果,原书首次出版之后得到了学者和语文老师的认可,本书主要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创新思维的要素、思维定势及分类、转换视角进行思考、创新思维的优化及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收敛思维,以及语言表达在这些环节中的运用。中间穿插了很多相关案例和思考题,对于教师的教学具有比较强的启发性。
热门推荐
  • 闲的没事干

    闲的没事干

    啊,作为一个扑街写手,新书刚刚开写就没兴趣了,来创世建一个新号,把自己这二十年的岁月捋一捋,博大家一笑。
  • 机器人浮生之死

    机器人浮生之死

    人工智能的极限就是与人一样的智能,可是此后它们的情感和灵魂呢?----小说讲述了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超级美女机器人所面临的:国家使命与个体目标之冲撞,爱与不爱之两难,永生与必死之纠葛,以及她籍于此的进退、取舍和彷徨,让人垂泪,引人深思,拷问着伦理与良知。读者、作者与主人翁一道,同此凉热,通过作品共同拓展了自我,丰富了生命历程。
  • 从故事中学会遵纪守法(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

    从故事中学会遵纪守法(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

    《教青少年为人处事的故事宝库:从故事中学会遵纪守法》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通过曹操割发自罚、孙中山不让大哥当都督、林肯替受冤人洗掉罪名等100多个古今中外历史名人、伟人遵纪守法的故事,目的是让青少年读者感受到遵纪守法的必要性。
  • 从零开始的异界系统

    从零开始的异界系统

    你见过可以讨价还价的系统吗?你见过任务过程中突然死亡后又重启任务的系统吗?你见过系统不停安利督促尽快完成任务又不断给出新任务的系统吗?你见过系统一步一坑将主角推入万劫不复的系统吗?如果没有见过,你可以阅读读本书;但如果你见过了,或许想想你是否已经处在系统里了。日常保底两更,打赏足额加更一次,(应该没有吧。)
  • 血色樱姬的复仇爱恋

    血色樱姬的复仇爱恋

    她,明明是众人所宠爱的小公主,却被自己的亲生姐姐残忍推入深渊。她,从地狱里爬出来,为了复仇,手上沾染了多少鲜血!当彼岸花妖艳盛开,吾将君临天下,让你体会我曾经的伤!
  • 维多利亚女王传

    维多利亚女王传

    本书记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一生,反映了女王的精神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不但可以看到一位被称为“欧洲的祖母”、有血有肉的女王。她尽忠职守。颇具治国之才;她忠于丈夫,对子女要求严格,堪称一代女性楷模。她开创了英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日不落帝国”时期,成就了前无古人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期正值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由方兴未艾转向鼎盛,进而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君主立宪充分发展,所有这些都使维多利亚女王成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
  • 恶魔校草约定刁蛮萌妹

    恶魔校草约定刁蛮萌妹

    他,全国人尽皆知的富家少爷夏辰轩,被她称作恶魔。她,是鲜为人知的邻家女孩秦雪樱,被他称作刁蛮女。“你答应我,永远不离开我好吗?”“你若不离,我亦不弃。”“你随口说说可不算的啊,我要你的约定。”“怎么,担心我不要你?”“谁知道你会不会反悔,拉钩。”“幼稚。”“来嘛~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变了是小狗。”“如果你反悔了呢?”“我……”“你反悔了就嫁给我。”“嫁给你,我才不要,诶!你靠这么近干嘛……”
  • 万里长征

    万里长征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军事家(1)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军事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遁龙

    遁龙

    世上有异贾,专售荒唐梦。以慰失意人,闻者购如风。问道逍遥时,一枕黄粱中。人生是何物,百年转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