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2200000005

第5章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继承夏、商、周三代教育思想遗产和总结几十年私学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丰富的教育思想,从而奠定了儒家教育理论的体系。孔子之后儒家的诸多代表人物中以孟子和荀子最为著名,前者被称为孔子思想的嫡传,在传承中又有阐发,后者继承孔子思想的同时,又兼取各家之所长。他们在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思想的基础上各执一端,一人从“性善论”出发开创了强调个体理性自觉的“内发说”,一人从“性恶论”出发形成了重视“化性起伪”的“外铄说”;一人常以植物作比喻,认为教育的作用犹如“时雨化之”,一人常以器物作比喻,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后天加工。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家因重视教育的功能和文化典籍的传授,其教育思想的内涵最为丰富,经过众多学者的继承、发展、总结,又体现出多彩的特点。先秦儒家的教育思想不仅对封建社会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对现代教育也具有可借鉴的意义。

一、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一生所追求的是营造理想的社会,即天下一统的太平盛世,诚如《礼记·礼运篇》中所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在大同社会,由尧舜一般的贤能之士执掌政事,人们彼此信任,和睦相处,老人颐养天年,壮年有所作为,幼年健康成长,鳏寡孤独和残疾之人得到应有的照料。大同社会不仅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而且绝无鸡鸣狗盗、刀光剑影之事,人人道不拾遗,家家出不闭户,亲亲密密,其乐融融。《礼记》是战国末年秦汉之际的儒家学者所作,“大同”乃礼运篇中借孔子之口所说,虽然未必真是孔子之言,但确为他的精神所寄和神往所至。曾经有一次,孔子和学生一起谈论志向。子路和冉求都有志于富国强兵,公西赤精通礼乐,表示“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曾点则吐露了与众不同的想法,希望在暮春三月的季节,穿着春装,陪同五六位成年人或六七个小孩,到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歌,一路走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道:“吾与点也!”他并非不赞成子路等人的志向,却唯独欣赏曾点的浪漫说法,因为曾点描绘的这种景象与他心中的太平盛世正相吻合。天下大同,君子何须有所为?

孔子是理想主义者,同时也是现实主义者。“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代表的是人类美好的未来,而他所处的春秋末期是奴隶制崩溃、各诸侯国争霸的动乱时代,与其遥望将来,不如从现实的改造做起。面对“礼崩乐坏”的动荡局面,孔子渴望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秩序井然、人民亲睦,却又无法找到现成可供借取的模式,于是把目光转向了过去。他怀念西周的盛世,希望复兴周道于东方,“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他认为周代的典章制度借鉴于夏、商,蔚为壮观,“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孔子的这些语言似乎是要倒转历史,逆潮流而动,但若是换一个角度审视,他心中所期盼的实际是一个统一、和平、稳定的国家。针对四分五裂的现状,他主张“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是要变分裂的国家为统一的国家。针对行止无度的混乱局面,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要变无序的社会为有序的社会。针对奴隶主的暴政和诸侯国之间的争斗,他主张“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是要变暴力的社会为亲睦的社会。由此可知,孔子在向往大同社会的同时,提出了一个在现实条件下有可能经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即为如同西周那样统一、稳定、有序的社会。

孔子最大的抱负是实现其政治理想,但最大的贡献却在教育上。他最崇拜的人物是辅助周文王、周武王的政治家周公,常想与之在梦中相见。他对传说中的明君尧、舜和夏朝开明君主禹推崇备至:“大哉尧之为君乎!巍巍乎!

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在鲁国,孔子已充分显示出从政的才干,任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不久升为司空、司寇。

他有志于安定天下,曾不辞辛劳地周游列国,不厌其烦地奔走呼号。然而,时值乱世,各国注重的是争权和称霸,难以接受关于德政和礼治的主张,因此孔子到处碰壁,很不得志。他在家乡当了3个月司寇就干不下去了,周游列国一路也很不顺利,“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何况,孔子作为一个士人,当时不可能超越贵族的等级界限在政治上有大的建树,于是开辟了私人讲学之路,把毕生的精力投身于教育事业。他认为将自己的政治理想灌输给学生,通过他们影响于社会,虽不在位,“是亦为政”,依然可以为实现理想和抱负释放自身全部的能量。

孔子30岁左右开始讲学,其后除短期从政外,基本没有停止过教学活动。

他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不仅培养出大批有才干的学生,并且为推动教育事业和教育思想的发展作出了众多卓越的贡献。

1.论述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孔子认为教育是治国的重要措施之一,对老百姓进行道德和礼义的教化,能起到任何行政命令所达不到的效果。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如果依靠法令、刑罚来治理国家,只能使老百姓不犯法,却不能使他们认识到犯法的羞耻;如果采取道德的教化和礼义的整饬,能使他们有羞耻心并真心诚服。孔子也已意识到教育的发展需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出过先富后教的思想。据《论语·子路》记载,他在前往卫国的途中,因见当地人口稠密,曾就经济和教育的问题与弟子进行讨论:“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孔子从人性论的角度肯定教育在人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他曾言“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意为人的先天禀赋是相近的,只是由于后天习染(含教育和环境影响)的不同,才使得彼此之间相距甚远。显然,孔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均来自于后天的学习和努力,从而冲破了奴隶主贵族所谓天赋高贵的思想束缚,为平民接受教育提供人性论的依据:因为“性相近”,一般人都有受教育的可能性;既然“习相远”,一般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性。虽然孔子也说过人可以分成几等的话,如“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但考察其一生的思想和实践,他所强调的是“学而知之”,而不是“生而知之”,他所从事的教育实践是培养贤才,而不是选拔天才。

2.提倡“有教无类”,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自商周有学校后一直呈现“学在官府”的特点,至春秋时期民间私学的兴起才开始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孔子创办的私学是当时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一所私学,他培养的学生大多继续从事私学教育,他积累的经验为以后的私学教育提供模式,从而推动了战国时期私学的进一步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孔子在私学中提倡“有教无类”的招生原则,即不分族类、不分贫富贵贱,均给予受教育的机会,冲击了奴隶主贵族以“类”分人的传统观念。与传统学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的私学中学生成分混杂,来自不同的诸侯国,并且绝大多数出身平民。当时有个南郭惠子曾说:“夫子之门,何其杂也。”这个“杂”字正是孔子招收学生“无类”的最好体现。“有教无类”这一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3.提倡“学而优则仕”,培养具有“仁”德的从政人才

奴隶社会实行的是世卿世禄制度,统治机构的大小官吏都是子孙相继、代代相传。到孔子所处的时代,随着私学的兴起,形成了一种明显的社会矛盾:奴隶主贵族往往是仕而不学、不学而仕,一般的平民则是学而不能仕。那些庸庸碌碌、不学无术之辈身居高位,而贤良之士得不到发挥和重用。孔子提出“学而优则仕”的主张,以“任人唯贤”取代“任人唯亲”,对改变统治阶层的结构、提高统治阶层成员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这一主张的实施也有助于推动社会上积极向学风气的形成。

有鉴于此,孔子在私学中致力于培养从政的人才,并要求学生具备“仁”的品质,将来出而当国能施“仁”政。“仁”是孔子心目中最高的道德标准。为了加强“仁”德的修养,他经常教育学生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在义与利的关系上做到“见利思义”,必要时须能杀身成仁;在人与己的关系上要有推己及人的品质,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在质与文的关系上既不能“质胜文”,也不能“文胜质”,“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整理古代文献,以“六艺”教弟子,推动古代文化的传承

在春秋初、中期,天子和诸侯之学的形式较西周有了很大的变化,即由辟雍、泮宫变为王室、公室内的宫廷学校,教育内容也随之发生诸多改变。据《国语·楚语上》记载,楚庄王叫士亹做太子箴的老师,并问申叔时如何教太子,申叔时建议教之以春秋(历史)、世(先王之世系)、诗、礼、乐、令(先王之法令)、语(治国之善语)、故志(前世成败之书)、训典(五帝之书)等。孔子在私学中以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弟子,即是在继承春秋时期贵族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礼、乐作为教育内容古已有之,孔子在传授礼、乐的过程中认为不仅要讲求形式,更应注重人内在的素质,因此将礼和仁联系在一起,曾说:“人而不仁,如礼何?”“克己复礼为仁。”诗、春秋是当时贵族教育所注重的传授内容,孔子也继承了这一做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对民间流传的诗歌进行整理,编为教材,概称300篇;对鲁国历史的史料进行编纂,是为《春秋》。书,即《尚书》,是孔子将历代文献汇编而成,总括了申叔时所说的“语”、“令”、“故志”、“训典”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先王的文武之政。易,即《周易》,乃卜筮之书,是孔子晚年所学所教的内容之一。

孔子的“六艺”教育体现三方面的特点:一是既传授文化知识,又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但以后者为重。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二是既传授社会历史知识,也不排斥自然知识,但以前者为重。“六艺”教育偏重于社会历史方面的知识,同时含有一些自然知识,尤以诗中为多,因而他认为读了诗能“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三是既传授文化知识,也传授军事知识,但以前者为重。他本人善于射御,年轻时也曾教学生习武,然而并非以此为主项。孔子偏重伦理道德教育、偏重社会历史知识传授、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的特点对封建社会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5.在实践中总结出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方法和治学经验,丰富了中国教育思想的宝库

孔子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即根据学生学业程度的高低进行不同的指导;顺应学生的各种爱好,发展其特殊才能;针对学生不同的缺点,给予对症下药的纠正。孔子主张对学生实施启发式的教学,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的学生颜渊又以“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来概括老师所施之教育。后人便把两者结合在一起,称为“启发诱导”。孔子“启发诱导”的思想是指教师的教学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鼓励学生举一反三、积极思考,教师的指导须抓住时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孔子是古代自学成才的典范,对于如何学习有很深的体会,并在教学中将自己的治学经验传授给学生,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他关于学习方法的语句已成为两千多年来人们的治学格言,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从教育的观点看,教育学生注重指导学习方法这一点,更值得我们注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古代的孔子已经做到了。

同类推荐
  • 中华句典4

    中华句典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文字奥妙无穷。悠远的历史为我们创造出了鲜活精彩的语言和文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一个故事,都牵动着华夏文明的神经。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
  • 我们生于70年代

    我们生于70年代

    本书主要内容为:70年代有自己的朋友,七十年代生人之生长简史,七十年代生人之42个生活烙印,关于70年代
  • 校园用电安全管理与教育

    校园用电安全管理与教育

    从历年发生的触电死亡事故来看,不懂用电知识,发生的触电死亡事故占二分之一。因此当前安全用电的宣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认为安全用电应从学生抓起,因为各家各户都有学生,可以依靠学生宣传安全用电常识。
  • 思行予政

    思行予政

    《思行予政》主要收编了庞波任甘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事厅(省编办)党组书记、厅长,省人社厅厅长以来,在省部级以上报刊公开发表的文章,以履职尽责、为民服务为主线,全面反映了在大部门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建立“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推动全省人力资源
  • 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法理与实证研究

    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法理与实证研究

    本书以宜昌市社会管理机制中的网格化管理等机制为例,通过大量的实证数据来分析政府职能转移的法律规制问题、网格化管理中的网格员队伍建设问题、以及宜昌市探索的农民用水户协会等非政府组织运行机制和宜昌特殊的三峡移民管理机制创新等理论与实践问题。
热门推荐
  • 九域主星

    九域主星

    本是一个孤儿,17岁时的一场意外,失去几千年的记忆,但容貌还是17岁,时间也没有丝毫的变化,但主角吴邪,从一个屌丝逆袭为人人仰望的主宰!
  • The Alkahest

    The Alkahes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魔都诡事

    魔都诡事

    魔都上海,随着文明的发展很多事情都已经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可是每当我们掀开文明社会的面纱,一幕幕陈旧的往事被揭开,一个惊人的秘密也渐渐的浮出水面……
  • 契约轮回

    契约轮回

    一个无限重生在每个历史阶段的人,永远逃不开与鬼魂打交道的宿命,这一世是女娲造出的第一个人,是鬼王,也是通灵大师,却被算计千年……魂魄差点散尽。下一世作为茅山后裔出场,却仍要继承衣钵,除魔卫道。戒贪戒淫,清贫一生。好不容易盼来一个能发家致富的身份,一个拉风的摸金校尉,却差点被坑死在古墓里,和鬼魂同眠。尤离三千梦,一梦一世人。如果有一天,你最爱的人死去,有人站在你面前给了你这样一颗药丸,只要你轮回在无尽噩梦之中,终有一天,你的爱人会活过来与你相聚。你会怎么选?正常人曰;“臭傻逼,神经病,滚!”可是,他毅然决然的服下了……“一生一世一双人,生生世世不离分,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 黑渊传奇

    黑渊传奇

    南疆以南,盘旋着终年不散的黑魔气,常人置身其中便会被夺去心智。在黑云笼罩下的是黑魔海,传说在黑魔海的中心有黒渊,是上古邪魔盘踞之地。入黑魔海者从未有人归来。幸有先人在南疆尽头留下了封魔大阵,阻黑魔气,封印邪魔。只是传说,终究只是传说……
  • 春华满庭

    春华满庭

    闲步于庭,与君共看春华渐落。繁花落尽,才是果实。繁华去尽,方为真实。由于家境贫穷,永馨书社老板之女柳心言不得不出门做工,成为同艺馆的帐房先生。同艺馆美人云集,柳心言认识了许多才貌出众的女孩子,并邂逅了一个整日无所事事、总给她“惊”“喜”的男子。日常而又惊心的日子就这样开始……
  • 倾尽一生的爱情

    倾尽一生的爱情

    她自觉是一个平凡无奇的人,但对于感情她却有她自己副执着,宁缺勿滥。她一直都在等一个人,一个人值得她用尽一生来爱的人,这一生她只会爱一个人。在三十岁时她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默默无名的人变成了公众人物,而那个人也出现在了她的生命里
  • 鬼帝独宠:卿叔叔,求放过

    鬼帝独宠:卿叔叔,求放过

    不甘和亲,她选择自杀,但没想到自己竟是重生了。第一次见面,她叫他“卿叔叔”,但却没想到,最后自己却败在了这位叔叔的手里,还和这位叔叔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谋杀亲夫啊。”他嚎叫道。“你什么时候是我的丈夫了?”她不吃他这一套。“莫非小离儿不想负责?亲都亲了。”“那你四年前亲我你怎么不负责?”“那我现在负责也行啊,来,夫人,亲一个!”
  • 嫡妃倾城:王爷很霸道

    嫡妃倾城:王爷很霸道

    第一次与他见面,不小心惹怒了他,他誓要她命;再见,他的选妃宴。他告诉她:“生不如死,比一刀解决更令我高兴。”她听完之后,迅速离开。无奈,中选。。。洞房花烛夜之时,他戏虐的看着她,她惊慌失措的看着他。本是庶女的她,却在一次误会中变成嫡女。他的冷漠无情之下,到底有着什么??一次次的误会,一次次的危险,他发觉他不能失去她,拼命保护着她。而她,却在这样的情况下,深深爱上了他。。。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