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打造一个团队
教师队伍是“以小博大”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针对新时期教师队伍特点及学校队伍建设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我通过以下措施较好地保证了教师队伍的稳定、高效。
首先是强调团队协作。学校教师论个体水平也许与城市学校没有太多优势,但通过培训历练,所有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都要能够胜任教育教学,不使学校这一“大木桶”出现“短板”,这是我招人用人的底线。在此基础上,我着力加强教师的团队协作,通过弹性坐班制、师徒结对、集体备课、小组研修、项目攻关、权责共享共担等一系列切实有效的载体营造教师“团队合作、整体作战”的时间与空间,产生1+1大于2的整合效应。
其次是提高教师的忠诚度。这个“忠诚度”既包括对镇海中学的忠诚,更包含对教育、学生的忠诚,在传统忠诚度日益瓦解的当今社会,我十分重视在满足教师高层次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学校文化、提高领导层魅力、培育亲情人情爱情等方面下工夫,同时,我制订的聘龄津贴、优质长效奖等制度也把更多的教师融入到镇海中学这个“利益共同体”中。
再次是加快加强青年教师、外来老教师的培养使用。近几年因事业发展需要,学校引进了数量较多的大学生毕业新教师和外省市老教师,几年下来这些人已经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的主体。我采取了“海纳百川、扬长避短”的应对策略,以镇中的优良传统、文化风尚要求、塑造这些教师,同时也汲取这些教师自身及他们原属文化体的优点,提升镇中文化。对于青年教师,我更多的是给导师、给压力、给担子、给平台,促其又快又好成长,对于外来教师,我攻心为上,信任加激励,尊重加关爱,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他们安家安业安心,产生归属感和新的奋斗追求。
第四是力促教师高水平差异发展。通过开办骨干教师教育技艺专题培训班、教师发展论坛等高端培训使教师的差异发展获得深厚的底蕴和较高的起点,通过实施教师教育科研行为转型工程、校级课题研究工作制度、校本课程建设制度等为教师规划可以发挥专长、提升自我的多样化路径,通过开展科研兴教先进个人、成长最快的青年教师、最佳课堂教学创新奖、最受学生欢迎教师、最佳读书奖等多样化、个性化的评比并举行激励感强烈的颁奖仪式为教师创设职业生涯的“关键事件”,搭建展示个性才华的平台。我希望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是集专业精神、专业思想、专业能力与个性人格为一体的综合成长。
七、创设一大空间
如同高中新课程所追求的那样,学校“品质教育、以小博大”的终极追求体现在于学生共同基础上的差异发展,而且这种发展不是低效的差异发展或“伪差异发展”,而是一种高水平发展。为此,我和我的团队几年来不断拓展镇中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时空,而从学校学生在高考、名校自主招生、留学国外名校、国内外重大赛事以及在各高校和工作岗位上的突出表现来看,我们的努力获得了丰厚回报。
一是拓展学习资源。凭借互联网等便捷工具弥补区位和城市化水平低造成的资源弱势,我们每年投入近20万元订购新书、期刊,我们购买了800多个央视“百家讲坛”正版光碟以“人文科技活动课”的形式定时、定主题放映,电子阅览室、期刊阅览室工作日和双休日都按时开放。
二是健全活动体系。每天的课外活动,每周的周末文化,为期半个月的体育文化节,为期一个月的科技文化节,为期两个月的艺术文化节,为期三个月的读书文化节,等等,师生共同参与,注重活动的设计,突出仪式感和参与性,丰富、规范的课外活动与紧张沉静的学习动静相宜,劳逸结合,相得益彰。
三是扶持社团建设,打造文化精品。学校组建以“全国十佳文学社团”梓荫文学社、地震测报社、慈善工作站等为代表的学生社团、兴趣小组近50个,70%左右的同学都参加至少一个社团(兴趣小组)。学校对社团建设“给时间、给空间、给经费、给装备、给导师”,并要求社团“有阵地、有活动、有记录、有成绩”,既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也加强学校的引导和管理。如在打造“书香校园”、“校园文学”两大文化精品中我们就将重点放在营造“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和“亲近经典”的浓浓氛围上,突出培养师生的中国眼光、民族精神和世界意识。
四是创新网络文化。除了实体空间,我们还着力营造一个符合学生心理需求和时代特征的虚拟空间,镇中网络文化是网络介入校园后生成的校园网络生活形态的反映,它以被国内多家媒体称赞为“一本大型电子杂志”的镇中论坛为代表,学校在论坛管理上注重管理队伍建设,实施宽严得宜的论坛监管,形成了精品性、生动性、丰富性、有序性等特征,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寻找自信源泉、实现心理突破提供了个性化的舞台,给老师们提供了走进学生心灵的新手段,也给镇中校友们提供了另一种“回到母校”的方式,成为广大师生“精神的家园、成长的熔炉、学习生活的新天地”。
五是搭建自我实现平台。成功是多向度的,我们倡导多元的成功,特长的成功,并为此搭建多点平台弘扬先进,供学生挥洒才情、施展才华、体验成功的乐趣。定期举办“校园十佳歌手”、“十佳主持人”、“镇中十佳学生”、“镇中研究之星”以及各类或综合或单项的评比,举办或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竞赛,富的镇中基金定期奖励优秀学生,校园网定期推出“镇中之星”封面人物,广播台每周举行清唱比赛,校园入口大屏幕每天播放一条学子凡语,每周的国旗下讲话也主要由学生主讲,丰富的、日常化的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多样化平台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凭借自己的才能、自信角逐属于自己的荣耀。
八、迈出一新步伐
我任镇中校长伊始就深感国际化对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也陆续做了一些尝试,如与澳洲保罗国际学院签订结对协议,组织师生赴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举行夏令营,选派教师到国外培训等,但由于政策、资源、区位等限制,这些活动基本停留在形式层面,很难深入开展,收效不大。近两年来,我进一步加强了“走出去、引进来”的力度,先后引进了美国数学竞赛(American Mathematics competitions,简称AMC)、美国ARME数学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国外名牌大学的入学考试,让学生在全英语的备考、应考过程中接受国际化的洗礼。今年年初,经过多方努力,“剑桥国际高中课程实验班”项目已落户学校,各项事宜正在紧张筹备中,这个项目标志着学校国际化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将为教育国际化大背景下的镇海中学插上进一步增强实力、提升品位的翅膀,开辟新的发展空间。此外,首批近40名教师也将于今年暑期远赴新加坡考察培训。
(本文发表于《中国教育报》(现代校长周刊)2008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