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镇中社团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内涵
社团是由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特长,经学校相关部门同意及经过一定的程序成立,并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而社团文化则是在社团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为全体成员所共同造就及认可的精神方面以及管理理念、规章制度、宗旨使命、行为规范等物质方面的总和。社团文化的建设,其实就是要让社团价值观、社团精神被广大成员所认同和接受,使成员在社团“文化场”的影响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升会员综合素养,加快社团健康发展,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学校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大多数社团规模大、会员多、活动好、影响广,自身建设完善,发展前景广阔,但有些社团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说,一些传统社团逐渐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号召力,发展空间日益萎缩;一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新兴社团难以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活动,它们的存在犹如昙花一现,在做大做强的道路上不幸夭折。面对这些难题,除了在人员、经费、指导教师等问题上加以保障外,加强社团文化建设是保证社团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基于此,我们主动顺应新的时代背景和教育背景,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挖掘、整合、拓展学校各种资源,开展了以“自主、多元、开放”为特质的社团文化建设,“自主”即为自主管理、自主活动;“多元”即为多元选择、多元评价;“开放”即为开放活动形式、开放发展模式。我们通过以“自主多元开放”为特质的社团文化建设,使每个社团都确立起自己的社团宗旨和社团精神,打造出良好的社团形象和具有影响力的社团品牌;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锻炼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了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充分调动了普通教师参与社团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指导社团活动中提升专业素养,拓宽育人领域,提高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和活动管理的能力,创造性地引领学生社团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繁荣了校园文化,促进了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使学校各项工作和谐有序开展,使社团真正成为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拓宽视野、挖掘潜能、发展个人爱好和特长的广阔舞台。
2.镇中社团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积极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部分着重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要求,“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指导”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在“品质教育、以小博大”核心发展战略和“促进学生发展为本,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家长期望”三者有机统一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构建以“人文、和谐、自主”为特质的个性化校园,实现“尊重多元选择,促进高水平差异发展”这一核心价值。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也紧紧围绕学校这一核心价值,倡导社团的自主管理、自主活动,尊重学生的多元选择、多元评价,追求活动形式和发展模式的全面开放,充分实现学生“规范与个性”、“共性与差异”、“基础与特长”、“社会化与个性化”以及“学业水平与综合素质”的辩证统一和同步发展。通过近几年的社团文化建设,学生社团活动在培育学校和谐教育生态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1)学生社团活动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当今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学校通过加强领导、科学管理、充实内容,从制度、措施、方法上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引导,而学生在自主管理、自主参与、自主活动中达到自我思考、自我教育的效果。社团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了思想道德素质,从而增强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2)学生社团活动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创新也是一所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如今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他们热切地渴望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来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各类学生社团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所以学校在“明目标、给时间、留空间、展特长”的方针指导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利用社团活动平台,通过学生参与、历练、感悟、内化的途径,达到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公民意识、创新意识的主旨,从而达到了培养创新实践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3)学生社团活动是学校推进课程改革的有力推手。学校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鼓励学生根据需求自主创建社团,并将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等进行优化整合和拓展,打造了一批像“爱的”慈善工作站、校园义工、兑门书社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新兴社团品牌。学校还科学规划课程,建立多元课程体系,“社团活动”正被逐步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学生社团唱响了“深化课程改革、活跃校园文化”的主旋律,成为学校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助推器。
(4)学生社团活动是提升校园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苏霍姆林斯基说:
“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学生必备的知识,而且也在于个人精神生活的幸福。”我们在实施任何教育活动时要努力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让学生追慕美好、追逐梦想、追求卓越。校园生活品质是师生对于学校生活的主观体验,创造丰富的、高质量的、高品位的校园生活应是学校办学过程中的一种价值追求。学校高品质的学生社团活动,就是一种高质量、多样化、可选择的内涵丰富的教育超市,它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经历和体验的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在多元化、可选择的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成就感。
(5)学生社团活动是培育和谐校园文化的有效手段。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中一支活跃的力量,它在继承、繁荣校园文化的同时,也在悄然塑造着校园文化的品格和发展方向,所以社团文化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践方式。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可以通过学生社团加以传承,而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和学生在其中表现出的精神风貌又给校园文化注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对促进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和传承学校的优秀文化传统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寓意深刻的社团文化建设
社团文化的孕育、生成和传播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目标与宗旨。目标和宗旨是社团创立的信念、信条与理想,是社团行动的方针、纲领和基准,是社团成员的精神依托,是社团个性的集中体现。在社团文化诸因素中,目标与宗旨是统一社团文化的基础,是生成社团文化的平台;组织与制度。在社团文化形成中,必须形成一系列制度、规范,用来约束、统一社团成员的言行,使他们以最佳的状态和集中的精力投入到社团活动和社团发展中去,统一社团精神;
社团活动。社团活动即社团在运作过程中开展的活动,是社团运作和存在的主要体现,是社团的生命力所在。社团文化主要从社团活动过程、活动形式、活动影响力、成功性中体现出来,没有社团活动,社团文化也就失去了载体而无从体现;
宣传认同。对社团文化而言,它必须为所有的成员所认同,铭记在成员的思想里,融化在整个社团活动过程中,否则,社团骨干们、管理层有“文化”意识,成员无“文化”意识,社团整体的文化则无法形成。
基于以上分析,学校在社团文化建设的管理运作上做了以下探索和实践。
1.学校政策大力支持,确保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把规范管理和扶持激励相结合,从政策和经费上给予社团建设必要的支持。一是将学生社团纳入科学的管理体系,先后出台《镇海中学学生社团管理办法(试行)》、《镇海中学学生社团指导教师聘任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建立健全学生社团各项管理制度,使学生社团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学生社团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二是对学生社团指导老师给予更多承认和支持。学校每年给指导教师颁发聘书,将其指导社团的工作计入正式教学量并发放课酬,同时评选出“优秀学生社团指导教师”予以表彰,极大地激发了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保证了学生社团活动的品质。三是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纳入评优评先指标体系和知名高校各类推荐的准入门槛,促进了社团参与率,提高了广大学生活动积极性。四是在经费保障上除了加大行政划拨外,还积极鼓励学生争取社会赞助。这样既增加了社团的活动经费,而且学生在寻求外界赞助的过程中提升了人际交往能力,丰富了社会阅历。
2.学生会社团部搭建桥梁,推动学生社团的规范化管理
校团委于2008年进行了学生会机构改革,新增社团部负责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社团部主要以管理、监督和服务本校各个学生社团组织为工作重心,与各学生社团之间建立起管理与服务、监督与合作、引导与协助的多元化工作关系。一是推行社团分类管理。在原有的三级管理模式(校团委-社团部-学生社团)的基础上,社团部对社团进行分类(学科类、文学类、实践类、体艺类、公益类)管理,倡导大类下性质相近的社团开放合作。二是搭建“一网”、“两报”、“三展”等平台。“一网”即校园网,“两报”即《镇中社团》简报和团刊《梓荫花》社团专刊,“三展”就是依托社团文化节、社团开放日、社团招新三大活动集中展示社团文化。三是加大社团干部队伍建设力度。社团部定期举办新任社长培训班及社团沙龙,实现社团培训的日常化。实行每学期一次的社团干部考核和社团内部的成员评价制度,设立“优秀社团干部”、“优秀社团会员”、“社团活动积极分子”等奖项,培养了一批责任心强,有能力的社团干部,同时也促进了社团内部成员的合理流动。
3.社团文化培育根植,提升学生社团的凝聚力建设
作为一个优秀的组织必然会有一个明确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其向导来指导它的行为动作。对于社团来说,就是要构建其本身的社团文化。社团文化是一个社团的灵魂,是一个社团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推动社团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一是准确定位社团性质。明确社团自身的目标、宗旨以及发展方向,使社团成员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绿色社团文化氛围。二是培育先进社团文化。社团通过自己的社刊、报纸、杂志、博客、论坛、会徽、口号、社团理念、文化衫、品牌活动等来培育和体现社团文化。三是把握社团活动品质。通过举办社团周年庆典、宣传教育、文娱体育、读书学习、代表学校社团形象同其他学校社团交流、同社会接触等高品质的主题活动来深化社团文化,使社团价值观和社团精神被广大社员所接受并传承,使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的得以发挥,从而产生归属感、使命感,形成向心力、凝聚力。
4.优质资源整合利用,加快学生社团的品牌化建设
校园文化系统的相对封闭性已经成为大多数社团发展的主要瓶颈,俗话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成功的人必定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借鉴的人,社团的发展也同样如此。所以学生社团要得到健康发展只有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保持社团充分的开放性。一是积极开展校内社团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社团活动的档次和水平。二是加强联系和交流,努力做到与高校的无缝对接。加强同宁波市及其他地区学校社团的联系和交流,鼓励社团与高校和兄弟学校联合开展活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使社员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升能力,在思想心理、知识储备和能力素质上都提前做好了顺利迈入高校的各种准备。三是鼓励学生社团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同时积极为社团创造与社会联系的机会,开拓社团与社会交流的渠道。学校利用社会的广阔舞台和丰富资源,来充实学生社团的内涵,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力,达到最后从学校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