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际资源的补偿化利用
有专家指出,中国利用国际资源方面能力相当小,日本相当于中国的4.8倍。中国利用国际资源占世界比重很小,1980年仅为0.59%,到1998年提高为1.83%,而日本利用国际资源占世界的8.80%。中国改革开放的前20多年,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贸易,中国占世界比重还比较低只有2.5%~3.0%之间;中国版权和专利收入、支出不足世界总量1%。显然,教育方面的国际资源的利用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1.盘活国际交流资源,增进教育优势互补
在推进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通过国家教育部等牵线,与发达国家著名学校缔结国际姊妹学校,定期开展师生社团文化之旅、节日庆典交流联谊活动。
选派学校管理层、优秀教师代表去国外学习高效卓越的学校管理经验和先进教育教学理念。镇海中学先后与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澳大利亚约翰·保罗国际学院等学校共建友好交流学校,盘活国际教育交流的优质资源,增进中西教育的优势互补,学校间积极开展各种交流活动。双方学校领导、老师互访,部分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活动,深入课堂、相互浸润,不仅增强学生的国际意识与交往能力,同时也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让中西两种教育方式有效整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把外国名校网络公开课和国际中学生领导力课程视频引进学校,让学生了解同龄人的真实学习、生活情况,增进国际了解。
2.引进国际课程,朝国际化、创新性和个性化努力
为了顺应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强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一些中学相继引进、开设一些国际课程,意在加快学校办学多元化的进程。
国际课程及实验班正成为不少高中招生的新“卖点”。有业内人士认为,国际课程成为继“创新班”之后,高中又一种树品牌、创特色的方式。国际高中顺应新时代学生和家长新需求,也为孩子出国留学提供了“过渡期”。读完高中再通过英语考试后出国,往往由于中外文化、教育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一些学生可能会“水土不服”。但在国内高中读完国外高中课程,则可以为日后留学海外打下语言和文化基础。
学校正在进一步扩大国际部建设,使我们的学校教育扬长避短、洋为中用与国际接轨。国际高中教育要做到真正的国际化、创新化和个性化,正努力实现五大使命和任务:保留中国教育中优秀的元素;引入西方教育中合理的要素;全面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弘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同情心、价值观、世界观,特别是弘扬镇海中学优秀的校风、学风。
在国际化教育的进程中,镇海中学采取了多样化举措,引进知名国际课程——剑桥国际课程,引入理念先进的教育机构,加强本土教育与国外教育的合作与交流……镇海中学的国际化教育进程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将先进的理念、方式方法与本土文化融合,形成有利于中国孩子的国际化、前瞻式的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中西方文化融合,用文化影响孩子、构建孩子认知发展的平台,让孩子感受优良的国际文化,具备初步的国际化生活的经验和能力。
国际课程班的开设,两种课程的对比有了现实参照,两种文化背景的教育交流有了现实的平台。中方教师参与国际课程的辅助教学,增进了两国教师的交流,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课程体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比,提升了中方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和课程研究能力。
3.增进教师的国际交流
要保持教育理念与国际接轨,教学方式不断的改进和提升,与国外的交流必不可少。镇海中学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专业学习机构和学术团体都建立了互访和交流的机制。每年,这些外国机构都会派员到镇海中学与老师交流,带来一些新的视野,老师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
4.组织师生游学活动,增进国际了解
组织师生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游学,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并安排师生到当地师生家里居住和当地学校学习,实行浸润式教育,增进师生的国际了解。
5.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分享国际教育资源
实施中美科普连线,通过视频连线与美国科技馆专家进行现场交流,提升科技素养。
几年的国际资源的互补建设,镇海中学“培养世界公民”的办学理念得到进一步落实,学生国际视野、学术水平、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加强、外语水平的提高、教学的多元化、教育思想的多元化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此外,近几年,镇海中学考取法国“精英班”,考取牛津、剑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等美国常春藤名校并获全额奖学金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四)视频资源的课程化利用
近年来,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为代表的电视讲坛节目和以网易“世界顶级名校视频公开课”为代表的名校公开课网络视频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和欢迎,成为大众学习、终身学习的一种载体,这些节目内容涉及文化、经济、科技、生活等各个领域,一般由国内外各专业领域中的教授学者们授课,深入浅出,并且大多制作精良、形式新颖,为广大学生所喜欢,学生通过观看这些视频可以打开一扇扇知识之门,感受学术、文化、科学以及主讲者的深厚学养和人格魅力,相当于多了不少某一领域高端专家的“老师”。学校采购了数千张正版讲座视频,每学期精选20个左右讲座视频并进行合理编排后向学生推出“镇海中学人文科技活动课”,每周五固定时间在报告厅播放,学生可以自由前去观看,适当时候也组织学生集体观看。该课程放大了以教材为中心的知识半径和以课堂为中心的空间半径,让师生的视野和思维从黑板上拓展到更加广阔的校外世界,提高了人文科技活动的质量,创设了校园人文科技氛围,学生也收获了大海的胸怀和气概、敢于担当天下的豪情与壮志,也将是他们生命中回味无穷的美好时光。
【案例3-4】《德育报》社长兼总编张国宏:镇海中学的“人文科技活动课程安排表”
2008年10月28日,我参加了宁波市民营企业协会、宁波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会组织的为全市青少年赠送《三江弄潮儿——甬上企业家的创业足迹》仪式,并与宁波的企业家和教育界同行就“当前德育的热点和难点”进行交流。
之后,我和浙江省宁波市德育学会会长张骏乐先生参观了镇海中学。
镇海中学算不上一所“大”学校,占地面积只有80000平方米。但绝对是一所“精美绝伦”的学校,一座走进其中可以让我们的心灵世界得到净化的精神殿堂。不大的校园里,竟有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多处历史人文遗迹(详细可登陆镇海中学网站)。这在全国中学校园中恐难再找第二。当然,只有历史和精神,没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教育理念,没有师德高尚的老师和志向高远的学生,历史也只能成为摆设,精神也会遭到冷落。让人喜悦的是,镇海中学从高一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到毕业教育,一直注重坚持挖掘和发挥历史文化遗迹的教育功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取得了“连续十年重点大学升学率保持在80%以上,大学升学率保持在99%以上”的成绩。
在副校长姚宏敏先生陪同我们参观校园的过程中,镇海中学第二报告厅墙壁上的一张《镇海中学人文科技活动课程安排表——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让我惊讶万分。我认真地看着表格中的内容:一个学期,每周一次活动课程,共19次,由政教处、信息中心、教科所、语文组、图书馆共同组织。
三十多个话题中,涉及科技文化知识之多、领域之广、内容之深,说实话,令许多高等院校汗颜。比如:宇宙将走向哪里、书法与中国哲学、从感性阅读到理性阅读、美与物理学、利用太空新的机遇与挑战、经济增长与制度创新、艺术与科学的对话、西方经济的碰撞与沟通等。驻足于前,感慨万千,从中我似乎也看出了该校取得优异成绩的密码。特将其拍了下来。(另见《德育报》网站)
我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要想让高中不谈升学率是很幼稚的。但是,我们应该从哪里入手,在哪里收获,必须清醒。我们注意到,少数高考成绩还算不错的学校所进行的教学改革,可以说是老师教好了书、学生读会了书的结果。这当然也不易。但是,如果我们难以克服唯教材是中心、唯教材知识为中心的“关门教改”、“唯书教改”和“唯考教改”,几张小小的高考试卷将永远成为学生难啃的硬骨头,也将永远是教学难以跨越的大山,甚至成为一些虽然考取了重点大学的学生,再也不想回到母校的理由。镇海中学的实践探索表明,应该可以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放大以教材为中心的知识半径和以课堂为中心的空间半径,让师生的视野和思维从黑板上拓展到更加广阔的校外世界,提高人文科技活动的质量,创设校园人文科技氛围。授“生”以渔,而不是授“生”以鱼,将知识的大海展示给学生的时候,学生收获的将是大海的胸怀和气概,将是敢于担当天下的情怀与勇气,也将是生命中回味无穷的美好时光。如此,再大的高考试卷也将成为“小菜一碟”、“细浪几朵”。
我们注意到,少数高考成绩还算不错的学校所进行的教学改革,可以说是老师教好了书、学生读会了书的结果。当然也很不易。但是,如果我们在解放思想,克服唯教材是中心、唯教材知识为中心的“关门教改”和“唯考教改”的弊病。改变离不开教材、走不出课本的“唯书教改”,将师生的视野、思维的空间局从黑板上和校园里拓展到更加广阔的校外世界。像镇海中学这样,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注重人文科技活动,创设校园人文科技氛围。
授“生”以渔,而不是授“生”以鱼,将知识的大海展示给学生的时候,学生收获的将是大海的胸怀和气概、将是敢于担当天下的情怀与勇气,也将是生命中回味无穷的美好时光。如此,再大的高考试卷也将成为“小菜一碟”、“细浪几朵”。
据了解,镇海中学从2005年开始每周至少开设一次“百家讲坛”以来,讲坛上既有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中文台等电视精品栏目中的人文科技录像,也有名家现场讲座。这一人文科技系列活动讲座人队伍和听众队伍都不断发展壮大,既有院士教授作家名师,也有广大教师和部分有科研特长的学生参与其中,可谓场场精彩,余味无穷。我们问到一个经常前往聆听的高二叶同学说:“听一次讲座,思路就开阔许多。我们懂得了人生的目标不是仅仅为了高考。一个人应该志向远大,文理兼通,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