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1900000004

第4章 儒教仪礼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以《家礼》为中心(1)

〔日〕吾妻重二

基于儒家与中国古代仪礼的基本论述,本文着重探讨了作为适用于士庶人日常生活礼仪的朱熹《家礼》一书的历史意义及其在东亚各国,包括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的传播及研究状况。文末附各国有关《家礼》的研究文献书目,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本参考。

吾妻重二,男,文学博士,日本关西大学教授、文学部部长。

引言

首先,我们将要讨论中国古代仪礼与儒教的关系、儒教仪礼所包含的意义以及朱熹《家礼》的历史地位。也就是说,本文想借此机会,将就什么是“儒教仪礼”,《家礼》在儒教仪礼中占有何种地位等问题,做一简要梳理。在介绍前人研究的同时,亦想提出问题以便展望今后的研究。内容以中国为主,兼顾朝鲜、越南、日本等东亚地区的研究状况。

当然,笔者并非对相关文献已全部通览。特别是对朝鲜、越南的情况还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甚或有遗漏之处。需说明的是,本文毕竟只是基于笔者个人所关心的问题而进行的整理。若能将本文与附录的文献目录一并参照,从而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助益,便是笔者的最大荣幸了。

一、儒教与中国古代仪礼

中国自古仪礼发达。关于殷周之前成立的夏王朝,近年有学者认为“具有中国文明之特征的宫廷仪礼得到完备的王朝成立于二里头三期,亦即夏朝”,而赋予夏朝文明特色的正是“礼制”。尽管夏朝的存在至今尚未确定,但在这一时期的文化中,仪礼正逐步完备这一点却是确实的。而继承夏朝的殷周王朝完成了仪礼的建构,这由当时青铜器上的铭文(金文)便可窥知。

西周时期“诗书礼乐”文化尤其发达。而尊崇西周文化的儒家,约从春秋时代后期至战国时期对之加以整理,使其作为儒教经典得以成立。杨宽的研究表明,在儒教经典的记述中已有可追溯至西周时代的仪礼。

儒教成立于春秋后期出现的孔子(B.C.552-B.C.479),关于仪礼,孔子强调要提防仪礼流于形式,要在确保其应有精神的前提下实践仪礼,而并没有否定仪礼本身,孔子轻视仪礼本身之迹象在《论语》中是看不到的。相反,孔子是西周文化以及仪礼的赞美者,而且意欲大力复兴仪礼。

《论语·八佾篇》载:

子入大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这生动地告诉我们,孔子想要学习的正是当时西周及鲁国已经实施的仪礼。

由此,孔子后学寻求对仪礼的整理。于是便形成了所谓的三礼文献——以下级贵族身份为中心的仪礼手册《仪礼》、关于各种仪礼问题的笔记《礼记》,以及由儒家编纂的一部作为理想之政典的《周礼》。

也就是说,西周以降,在与孔子无任何关联的情况下,由国家和贵族所积累的与仪礼相关的文献及口述,自春秋后期至战国时代,主要经孔子后学的儒家之手而得到整理、改编并流传后世。由于其他的相关古文献存世不多、而汉代儒教又成了国家教学体系等因素,使得自此之后儒教仪礼构成了中国传统仪礼的核心。

中国仪礼的特色之一是其持续性。例如《仪礼·丧服篇》中服丧的规定即所谓“五服”,根据亲族之间的亲疏关系,对其服丧期间应穿之丧服和装扮等有惊人的详细论述。而这种五服的规定自此之后经历代王朝直至清末,即20世纪初基本上被原封不动地继承下来。祭天、祭社稷以及《仪礼》所见之乡饮酒礼等虽有损益,但直至清末仍在实施。当然,随着时代的状况及人们的嗜好,仪礼也有所变化,而遭后世废除的古代仪礼也有不少,然而即便如此,三礼文献仍然是仪礼实践的规范。朱熹《家礼》虽混有当时的俗礼,但应注意的是,其基本思想在于《仪礼》,也就是说他的意图是要复归古礼。

二、儒教仪礼及其意义

所谓仪礼,就是使人的感情秩序化,可定义为向他者展现的一种可视的行为方式(performance)。众所周知,“礼”(禮)字中的“示”指神,“豊”指酒(あまざけ)或者玉器,所谓“礼”,原本的意思是祭祀神灵的仪式。《说文解字》所云“礼者,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传达了该词的原意。但是后来“礼”这一词语不仅指称祭祀仪式,更包含人们各种行动方式的涵义。

现在,在文化人类学当中,仪礼往往指在非日常的空间及时间所举行的仪式。这可以说专指作为ceremony的仪式,而中国的仪礼则远比这一涵义的范围广,除ceremony之外,还广泛地包含诸如社会制度、规范(norm)、习惯、成规、行为举止、礼节动作等方式。中国仪礼常被译作ritual,这无疑比译为ceremony更为贴切,但从包含礼节动作亦即manner这点来看,它其实比ritual所指更广。ceremony是狭义的仪礼,与此相对,包含ceremony,ritual,norm,manner在内的才叫中国的仪礼。平凡社《世界大百科事典》(1988年)的“仪礼”条从文化人类学的立场出发,认为“仪礼这种行为方式是在非日常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但这是从作为ceremony的仪式出发的定义,而由此作为中国仪礼的说明则是不恰当的。

正如《礼记·曲礼篇》所述,仪礼深入日常生活中,这是儒教仪礼的一大特征。如下所述:

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

大夫士出入君门,由闑右,不践阈。

凡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

这些都是非常贴近生活场合的礼。《论语·颜渊》所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表明仪礼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礼记·中庸》所云“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也无疑说明渗透于社会生活中之大大小小的仪礼的存在。

仪礼如此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在佛教和道教中是看不到的。当然,在规范生活方面,佛教有戒律,道教有诫(戒)。但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禁忌条目(taboo)严格束缚生活的规定,与扎根于日常生活的儒教仪礼相去甚远。

破戒或破诫要入地狱,但这种想法在儒教中是没有的。佛教的戒律和道教的诫是出世间的,与此相反,儒教的礼则是入世间的。

儒教仪礼的另一特征是,认为仪礼可使人文雅。《礼记·坊记》云:“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以为民坊者也”,《孟子·离娄上》:“礼之实,节文斯二者(仁和义)是也”,其中所说“节文”是就节目而加以文饰之意。仪礼就是要避免野蛮粗鲁的行为,表现出文雅高尚的行为方式。《论语·雍也》所云“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主张人必须同时兼备“质”和“文”。作为理想人格的“君子”,既要具备内在的德,又必须掌握外在的文雅之礼,这是儒教的思想。

进而,由对仪礼是文雅之形式的理解,产生了仪礼才是象征文明(civilization)的主张。明代丘濬《文公家礼仪节·序》开头有云:礼之在天下,不可一日无也。中国所以异于夷狄,人类所以异于禽兽,以有其礼也。礼其可一日无乎!

这是说,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履行仪礼,故使中国与夷狄、人类与禽兽得以区别。

仪礼之有无成为区分文明与野蛮的标准。

仪礼象征文明这一思想,也曾远播东亚地区。现在,残存于首尔南大门的正式名称是“崇礼门”,冲绳首里城的正门则有“守礼之邦”的横匾,都象征性地说明了这一点。首尔南大门被称为“崇礼门”是基于一种五行思想,亦即将四方与仁义礼智相配,在此场合,南方则刚好与礼相配。这些名称最终成为朝鲜王朝或琉球国对国内外的一种宣言,宣称它们并非野蛮之“夷狄”,而是具有“礼”即文明的先进国家。可见,在以中国为文化中心的东亚地区,儒教仪礼成了国家的文化地位的一种象征。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仪礼明确表示了每个人的阶级及其作用,加强和巩固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因此不过是作为统治的一种工具而已。但是应看到,仪礼有不为统治-被统治这一政治范畴所涵盖的重要文化意涵。

三、此前的中国儒教仪礼研究

迄今为止的中国儒教仪礼研究虽因“儒教仪礼”的范围设定方法而略有不同,但已有相当多的积累。本文无法对此一一介绍,仅就一般认为比较重要的事项进行论述。大致来讲,历来的研究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1.与古代宗教相关的研究;2.经学或礼学的研究;3.国家礼制的相关研究;4.《书仪》和《家礼》等关于士庶阶层仪礼的研究;5.与民俗、礼俗相关的更为下层的实地调查研究。

1.作为古代宗教的研究,池田末利的研究是围绕殷周时期的宗教礼仪来展开的,西冈弘主要就与文学的关系来考察古代丧礼。上面提到的杨宽的研究与小南一郎的研究一样,在文献分析中加入了考古学的观点,这作为一项新颖的研究很重要,陈来的研究将宗教置于儒教的渊源中加以考察而受到关注。另外,林巳奈夫关于汉代文物的研究运用了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成为研究中国古代仪礼不可或缺的参考。关于招魂仪礼的“复”,近年来,由大形彻提出了这一问题。

2.经学或礼学的研究,与其他方面相比恐怕为数最多。加藤常贤的研究虽为二战前的,但其论述关注于历史与宗教,至今仍然富有启发性。藤川正数就汉代及魏晋时代的关于礼学的议论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栗原圭介论述了《礼记》的宗教思想。王锷结合近年郭店楚简的出土资料,对于《礼记》的成立作了重新探讨。关于汉代礼学,池田秀三、保科季子、渡边义浩的新近研究受到关注。钱玄的研究完全运用文献资料详细考察三礼,其《三礼辞典》有助于查找礼学相关用语的典籍出处。李曰刚编《三礼研究论集》及陈其泰等著《二十世纪中国礼学研究论集》为回顾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礼学研究提供了方便。长期从事礼学文献研究的沈文倬的论著,最近被整理成论文集。纪念沈文倬九十诞辰的论文集对于了解现代中国仪礼、礼学研究的动向也有裨益。

关于《仪礼》本身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的台湾曾进行各种仪礼的复原,最近则有叶国良的研究。虽然对施设、器物及服饰等细节的复原存在困难,但应该说是重要的研究成果。

三礼的译注在中国、日本均有出版。其中,川原寿市、池田末利及杨天宇的《仪礼》译注都是致力于从正面解决《仪礼》理解难题的辛苦之作。另外,池田末利《仪礼》译注所附《解说——经学的考察》一文广泛列举了自古代至清末的《仪礼》相关著作且有题解,乃是非常有用的检索手册。

此外,关于近世的礼学,小岛毅围绕礼的学说进行了历史学考察,张寿安阐明了清朝中期崛起的礼学及其思想影响,邓声国综述了清代《仪礼》研究的状况。关于清朝初期出现的围绕天主教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典礼问题,最近桥本敬造所做的研究受到关注。

3.关于国家仪礼,主要从历史学的立场来展开研究。渡边信一郎;甘怀真;陈戌国的研究是其代表。关于汉代皇帝的丧葬仪礼,漥添庆文、渡边真弓、桐本东太均有论述。金子修一有关以唐代为中心的皇帝祭祀研究的各项研究结集出版。关于唐代的国家仪礼,近年石见清裕的研究受到关注。

作为与国家仪礼相关的祭祀,还有祭奠孔子的释奠。对此,黄进兴的研究显示了当前的研究水平。此外,关于文庙(孔子庙)的从祀,围绕王守仁的文庙从祀问题中国与朝鲜的各种不同应对,中纯夫对此进行了检证。

4.关于《家礼》等士庶仪礼的相关研究,留待后文详述。

5.关于民俗、礼俗中的儒家仪礼,主要从民俗学立场围绕祖先祭祀来展开研究。叶国良、彭利芸、何淑宜的著作就是立足这种视角的研究。以渡边欣雄为中心展开的环中国海地区(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以及韩国、冲绳等地)祖先祭祀的共同研究也有重要价值。

此外,在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以小南一郎为中心的中国仪礼研究仍在持续进行,在其论文集中大量收入了有关礼制、礼学的论考。另外,杨志刚的研究通过礼学及礼制对儒教仪礼的发展进行了通史性的考察,是为数不多的一部可称做“中国仪礼史”的著作。

四、《家礼》的历史意义

朱熹的《家礼》是一部有关家族(宗族)的冠婚丧祭仪礼的实用书。值得注意的是,《家礼》并非以王侯、贵族为对象,而是以士人及庶人为对象的。

本来,在古代中国,一般认为仪礼是为王侯贵族所作,不适用于普通人。

《礼记·曲礼篇上》云:“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荀子·国富篇》云:“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语虽简短,却极具象征性。仪礼不适用于“众庶百姓”的思想直至后世仍然根深蒂固,即使在唐代,对于为祖先祭祀所设的家庙和神主(牌位)都有依据官品而设的严格规定,普通士人和庶民被置于极受歧视的境地。

在此意义上,以士人和庶人为对象的《家礼》在中国仪礼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关于这一点,清末皮锡瑞已把《家礼》称为“民间通行之礼”,以与“王朝之礼”相对。杨志刚对此则有明确论述:经过唐末五代的大动荡,到宋代,士族和庶族间的界限在现实和人们的观念中都基本消失。譬如,婚姻问题历来被视为“礼之本”,但宋代“婚姻不问阀阅”,士族、庶族可以通婚,故士庶通礼得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的根本任务是,立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变化的新实践,忠实于经典著作的原意,科学地、完整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基本观点;结合新的实际,通过理论创新,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引导干部群众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本册为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丛书第1辑,主要探讨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
  • 庄子诠言

    庄子诠言

    本书分为“庄子总论”、“道与德”、“天与人”、“物与我”、“群与己”、“神与形”和“结论”等七章,论述了庄子关于个人自力与外在关联的哲学思辨。
  • 菜根谭(第八卷)

    菜根谭(第八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三)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三)

    本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卷三主讲近世哲学。
  • 梁启超其人其书

    梁启超其人其书

    作者系中国近代史、中国经学史研究名家,长期收集、整理近代思想家文献,对于戊戌变法研究尤为深入,此书系作者近三十年研究梁启超的心得,对梁氏生平与论著的重要侧面进行探索,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热门推荐
  • 青蒲

    青蒲

    落魄的乡绅少年,偶遇神秘蒲团,从此便踏上残酷仙途。
  • 一字诀

    一字诀

    相传自遥远洪荒诞生三件神物,镇守八荒无数界年,神魔辟易今数万载岁月悠悠即过,宇内之间天翻地覆,无数传奇陨落无声某时某刻,天际投下一束虚光,映照一方幽暗.却不见落于何处.……我们的故事便从那从前的山上、从前的庙里、从前的老少开始
  • 器经

    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游戏王ARCV之超科学少年

    游戏王ARCV之超科学少年

    “榊游矢,不要沉浸于微笑世界中去,否则,你永远打不败我。。。”一位白发少年死死盯着游矢,一张卡在他面前:是“真冰瞳灵摆龙”。。。
  • 桃运天医

    桃运天医

    一场车祸本该死去的他却被另一个魂魄夺舍;一个本该湮灭的孤魂却穿越时空附身另一个躯体;重塑精魂体魄的他——林辰本想默默修炼回复巅峰时期的修为,然而却不知道他的存在本就是一个错误。为了抹杀他这错误一般的存在,不断有麻烦找上门来。NND,老子不发威当我是病猫!且看林辰如何化解危机,虏获佳人芳心,成就一番霸业!
  • 文武天神

    文武天神

    重申不是梦,异世显神威。文武奇才少年热血,一代天骄!
  • 逆天而行:王妃不在服务区

    逆天而行:王妃不在服务区

    风琴,二十一世纪的不世神医却因为功高盖主,在一次实验进行时被族长嫉恨布下埋伏,饮恨于九泉之下。异世穿越。父母的死,是否另有隐情?自幼便定下的一桩婚事却不想成为那些人对她步步紧逼的主要原因!为天所不容,精湛的医术在世人眼里竟无端成了巫术?!更加是莫名其妙地是被人群攻而起定下了“魔女”之称,从此人人喊打!莫怕、莫愤。天不仁,吾自当毁天!为你开辟另一无忧之地,让你永世无忧……那一夜,面对众人的群攻而起,而他却悄然出现在身后相拥着浑身散发着危险气息的风琴,温润的声音平淡而蕴含着那丝从不彰显地不可一世的猖獗。
  • 尸鬼纪

    尸鬼纪

    2070年,一群奇异的生物出现在地球上,它们凶狠残暴,拥有这超乎常人的力量,并以人类为食,让人类濒临灭绝的危机,这类生物我们称之为尸鬼。
  • 萌妖太多

    萌妖太多

    别人穿越都是自带酷拽狂叼炸天的神功、法宝,可是为嘛我一趟穿越,虽然得了个号称“王佐”的能力,可这是只对妖族有效的辅助能力呀!奇货可居是没错,自身战五渣也只能任人鱼肉。想我堂堂男主,居然要被这群不过有点萌的妖物们收为宠物。怎能忍!萌妖萌妹当前不能推倒怎能忍!我易小天一定要找回主角的荣耀和男人的尊严,教这群小小萌妖做女人。这是一个带点黑暗属性的萌妖界中,一群萌妖和男主的奋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