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1700000013

第13章 爱有哪几种?(4)

有人描述美国社会是:年轻人的天堂,中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坟墓。意思是说,老年人在美国非常孤独而痛苦。而中国人,即使在异国他乡,子女始终重视对父母的关切,或者愿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或者经常地去看望父母,使父母在老年时能得到子女亲情的慰藉。这种家庭的和睦关系是中国人值得珍惜的文化传统。

子女对父母之爱,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血缘之爱、创生之爱。

人类是有理智、有感情的动物,人类对于自己的创生者,都必然会怀有深深的爱。基督教的信徒热爱上帝,因为他们相信上帝是人类的创生者。

现代遗传学已经证明,每个人的DNA决定了他(她)的体质、容貌、智力、性格、疾病等特征,而每个人的DNA都是由父母双方的DNA所组成。从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父母是每个人真正的创生者。因此,全世界的人都会从内心深处热爱自己的父母。

子女由父母所生,因此,对父母之爱,是人的天性。孟子说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孟子·尽心上》)

(二)亲情之爱。

正如前引诗经中的诗歌所描述,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子女在人生的最早十几年中,完全是依靠父母而成长的。子女依靠母亲的乳汁喂养,在母亲的怀抱中长大,依靠父母的搀扶而能走路,依靠父母的开导而学会讲话,依靠父母的帮助而获得最初的知识。在这十几年中,子女和父母自然地建立了深厚的亲情。这种亲情是任何其他人间感情所不能代替的。

(三)感恩之爱。

每个人对于有恩于自己者,都会有感恩之爱。清代朱有纯编的《朱子家训》中有一句话,被流传很广,即:“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意思是,一分的恩情,要以十分来回报。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朱自清有一篇十分有名的散文——《背影》,写的就是他对于父亲的感恩之爱。散文描述说:父亲已经年迈,身体又胖。父亲送我(作者)上火车后,想到要为儿子买些橘子。我看到他买来橘子后,要将橘子送到火车上给我,“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当然,作者不是只因为父亲为自己买橘子而感动,他想到父亲一生为子女付出的辛劳,而现在已经年老体衰,他不由地流泪了。

子女对父母付出的爱,是父母晚年最好的慰藉,同时也是子女莫大的幸福。

同胞手足一世情(手足之爱)

兄弟姐妹的关系,中国人称为同胞手足关系。这个称呼颇为贴切,同父母所生的兄弟姐妹,血脉相连,与一个人的两手之间、两足之间或手和足之间的关系,非常相似。

中国传统文化对手足关系十分重视。

孟子说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孝”是与父母的关系弟”就是与兄弟的关系。

中国古代诗歌中,有不少描述兄弟之爱的佳作。如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莱萸少一‘人。

王维有兄弟五人,姐妹二人。写此诗时,诗人年仅十七岁。一人离家外出(可能在长安谋取功名),举目无亲。在重阳节日中,他非常想念亲人,而他最想念的是他的兄弟姐妹们,想到他们在登山游玩时,大家都佩插香花(茱萸),饮菊花酒,而独独地少了他自己,他们一定会非常想念自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和他的兄弟姐妹之间的充满眷恋的心情。

宋代文豪苏轼和苏彻兄弟两人,一生的感情非常深厚。他们在许多诗词中表达了两人的深情。

嘉祐六年(1061)初冬,苏轼出任凤翔(今陕西西部)判官(州府官员);苏彻留在京城(今开封)侍奉父亲。苏彻送他兄嫂出行,骑着马走了一百多里,在郑州西门话别。苏轼写了一首诗,其中有四句是:登高回首坡垄隔,但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兄弟分别后,苏轼回头张望,隔着山垄,只见弟弟的黑色帽子时隐时显。那时天色已晚,哥哥担心弟弟孤身一人,骑马回去,衣服单薄,会受凉。

神宗熙宁九年(1076),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府。中秋节的夜晚,明月当空,他想念着弟弟苏彻,写下一首著名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綺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词的最后两句是千古名句,意思是:但愿我们都能活得长久,虽然相隔千里,每年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赏这皎洁的月亮(婵娟)。

苏轼于1101年去世(64岁),根据他的遗愿,他被葬在中州(今河南省)嵩山之南。此处背靠奇峰,面临清溪,环境优美。苏彻1112年去世后,也同葬于此。

王维和苏轼的著名诗词,充分表达了人间兄弟手足之爱所达到的深度。

手足之爱,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同胞血缘之爱。

同卵生殖的孪生兄弟之间的DNA,是100%相同的。兄弟姐妹之间DNA吻合程度也在99%以上。兄弟姐妹,或同父同母,或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他们的血缘关系都非常密切。这种关系使他们在内心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亲密感,使他们感到他们的命运是天生地联系在一起的。

(二)幼时伴侣之爱。

兄弟姐妹一般情况下,在幼年时都生活在一个家庭中,他们是儿童到少年时期最亲密的伴侣。幼年时,他们在一起玩耍,在一起学习。即使到了中年或老年,他仍然会保留着幼年时期的共同的温馨的回忆。由于是同父同母所生,他们在性格上、爱好上会有较多的相似之处。这些都会加深他们感情。

(三)共同责任之爱。

当他(她诚长后,或在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后,尽管他们很可能分别住在不同街道、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国家,但他们有着共同的责任,即关心他们的共同父母和其他兄弟姐妹。这种共同的责任使他(她)必然会始终愿意共同地为父母或其他手足付出自己的爱心。

手足之爱,或兄弟姐妹之间的亲密感情,也就是儒家所说的“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值得人们珍惜。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生之爱)

人都生活在社会之中,除家庭外,还要广泛地与社会接触。社会有广义的大社会和狭义的小社会之分。大社会指的是大众、人民、民族、国家、世界、人类等。小社会指的是每个人直接接触的周围人群,例如学校中的老师和同学,医院中的医生、护士和病友,同一居住区的邻居,工作单位中的同事,同一专业的同行,等等。在这些小社会中,人们亲密相处,必然也会产生感情和爱。由于本书的篇幅限制,这里选择与每个人的人生关系重大的两种爱:师生之爱和朋友之爱,加以论述。

一个人的成长中,除了父母之外,影响最大的就是老师。老师不但传授给你各种知识,同时也传授给你做人的道德和品行。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老师有特别的尊重。中国古人说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太公家教》),都表示中国人对老师的高度尊重。

对老师的爱,也可以称为“师爱”。

孔子和他的弟子的关系,是说明师生之爱的极好的例子。在《论语》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有许多这方面的叙述。孔子对弟子的爱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他深刻了解各个弟子的优点和特长,给予他们热情的鼓励。

例如对颜回,他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他称赞了颜回在贫困的生活中保持乐观的精神。对闵子骞,他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意思是:闵子骞真孝顺啊!人们对于他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是没有不同意见的。对子游,孔子以为子游习于文学”。孔子认为子游的特长是在文学方面。

(二)他的教育是针对性的,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教导。

例如对子路,他说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孔子设礼稍诱子路。”意思是,子路的性格直爽而粗犷好斗,孔子用礼节慢慢地诱导子路。

孔子对不同弟子问的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回答。有下面的事例:

求问孔子:“闻斯行诸?”子曰:“行之。”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子华怪之,“敢问问同而答异?”孔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其大意是:子有(冉求)问孔子听到应做的事,就立即去做吗?”孔子说对,立即去做。”子路(仲由)问同一问题,孔子却说有父亲兄长在,怎么能听到就做呢?”另一学生子华感到奇怪,问为何问题相同,而回答不同?”孔子说子有做事多虑退缩,所以我要激励他;子路做事有两个人的胆量,所以我要抑止他。”

这件事说明,孔子对于学生的教育非常细致而深人,他会考虑不同学生的性格和优缺点。

(三)他非常重视教导弟子怎样做人。

他对子夏说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意思是:你要做道德高尚的读书人,不要做道德低下的读书人。

(四)他对弟子的生活也十分关怀,并给予安慰。

伯牛得了难治的病。孔子去问候,说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意思是:这样好的人却得了这样的病,真是命啊!

(五)他对于弟子服务于社会或国家寄以厚望。

孔子很称赞子贱(宓不齐)的治理政治的才能,说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意思是:可惜不齐治理的地方太小了,治理更大的地方也会差不多的。

由于孔子对弟子的关爱和教导,弟子们对于孔子也非常尊敬和爱戴。

公元前489年,在孔子带领多个弟子周游列国期间,楚庄王拟聘请孔子去楚国。陈国和蔡国(今河南省淮阳和上蔡地区)的国君害怕孔子受聘楚国不利于本国,派兵将孔子和他的弟子围困起来。

在受困的七日内,断绝了粮食。弟子们尽心尽力,寻找食物,到湖中捉鱼,到田野采集嫩草煮食,帮助老师共渡难关。当得到一些食物时,都要让老师先吃。而在这七天中,他们继续向老师请教各种问题。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安葬在曲阜家乡。弟子闵损、冉雍、冉求、颜路、曾点、漆雕开等都来送葬,并且按照孔子的“应为父母守孝三年”的教导(“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阳货》),弟子们像对待父母一样,为孔子守墓三年。子贡是孔子弟子中在政治和商业两方面成就很大的人。孔子死后,他从江南千里赶来奔丧。其他弟子三年后离去后,他继续守墓三年。他将南方的稀有珍木移植在老师墓旁,以寄托他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从孔子和他的弟子的师生之爱的例子,以及古今中外许多其他例子,包括人们亲自体验的师生关系,可以理解师生之爱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师生之爱是精神性的。

老师所能给予学生的,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的传授;二是精神的感化。两者都是精神性的。这是师生之爱与父母子女之爱的重要区别。后者主要是血缘性的、生活性的、亲情性的。

孔子当年向学生讲授的是六经:《诗经》、《书经》、《易经》、《春秋》、《礼记》、《乐记》。这是知识的传授。

孔子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品德的教育,教导他们怎样做人。《论语》中的名句大多是这一方面的。例如“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在当代社会,学校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主要是知识。小学到中学,老师向学生传授的是人类自古至今所积累的文化精华与科学知识,人类的文明事实上就是依靠老师的传授而代代继承。

到了大学,特别是研究生阶段,老师所传授的有一部分是老师自己所特有的学术积累,其中老师的学术见解或学术造诣是非常宝贵的。这一部分知识是学生从其他地方得不到的。近一两百年来,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或哲学,影响深远的学术进步,很多是依靠一些著名科学家和教授对学生的代代传授而取得的。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老师的治学态度、处世原则和做人精神,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陈独秀的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战斗精神;胡适的崇尚自由、民主的精神;竺可桢的求是精神;陈寅恪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不但影响了他们当年的学生,并且影响了全中国几代青年。

(二)师生之爱影响人的一生。

人的一生的成就和品德,究竟是受谁的影响最大。当然各人情况不完全一样,但是古今中外,许多人都会承认,是受老师的影响最大。

孔子的弟子中,有许多位后来都有突出的成就,例如曾参,他写作的《孝经》是一部专门论述儒家孝道的著作,后来被列为儒家经典,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而曾子的《孝经》,则完全是继承孔子学说的。

同类推荐
  • 魏晋玄学会要

    魏晋玄学会要

    本书采用传统史书会要(主题)的体例,对存世的魏晋玄学史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搜集、归类和整理,这些史料见于正史、文集、笔记等各类文献中,经过作者长时期地收集和整理,本书成为魏晋玄学文献的渊薮,为研究者和读者了解魏晋玄学的面貌提供了方便,因而具有显著的学术意义。
  • 管窥《道德经》

    管窥《道德经》

    本书旨在向朋友们推荐《道德经》这部非常经典的著作。希望读者们读了它之后能够有所解,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发现和顿悟生活中的“道”,进而循“道”而行,成为“修善”,“有德”的人。
  • 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现代思想大师海德格尔思想的巨大震撼力,一直浸透在作者研究与写作的始终,不得不令人折服。这不仅改变了作者自己的许多观点,也动摇了作者原先对海德格尔研究的一些盲目自信,更使作者开始怀疑国内美学与哲学研究中许多“鸿篇巨制”的价值和意义。在通往海德格尔的小路上,时常会发现许多激动人心的东西,但“海德格尔的著作是作者们还没有能力攀登的高山”。登不上高山,不能说高山的存在没有意义,也不能说攀登者的努力没有价值。愿本博士论文成为一个攀登者的一次努力,尽管山顶还遥不可测、难以企及。
  • 重读《周易》智慧

    重读《周易》智慧

    解读周易古经,开发先贤智慧!继承优秀传统,光大中华文化!《重读周易智慧》从对中华元典——《周易》的认识入手,集中介绍了《周易》中的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发明创造、彰往察来、循序渐进、革故鼎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等哲理。《重读周易智慧》作者刘明武从微小处入手,阐发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具前人所未见,道前人所未道,是当今人们认识中华文化、学习中华经典时的入门之书。
  • 道德经(修订版)

    道德经(修订版)

    《道德经》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辩证法思想和认识论的内容,是一本十分富有哲理的书。虽然有些思想受到时世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教育以及指导人民都具有积极且重要的意义。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内容丰富,思想深邃,说理透彻,文笔优美。老子的一些语言,如“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长地久”、“知足常乐”等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
热门推荐
  • 神是ET

    神是ET

    为了100万美元,11岁天才少女涵雪跟随一个不知身份的老头踏上前往美国的飞机加入代号ISIS.PROJECT的秘密行动。“这个行动有七人,你是最重要的一个,代号为Higgs”
  • 天道临世

    天道临世

    远古时代,有盘古开天辟地,鸿钧造化众生。因此天道临世仙道大兴,人人可得长生之机。不过却因为道魔之争,龙凤大劫,巫妖争霸,洪荒封神以及西游大劫等量劫而导致洪荒四分五裂,而也因此导致了天道不显人道大兴的末法大劫而为此复出了仙道隐匿众生不得长生之机的局面,而今天道再次临世又会带来怎样的大世之局呢?若想知道答案请关注《天道临世》你便会知道答案!
  • 恶魔校草专属物

    恶魔校草专属物

    “我们说好不分离,要一直一直在一起……”早上七点,诺大的别墅中响起了手机铃声。“喂,大早上的哪个傻不拉几的打扰本小姐睡觉。”夏侯钰涵对着手机里的人懒洋洋的吼道。“夏侯钰涵,你到国外几年胆子真是越来越肥了,敢对你大哥我大吼大叫了。”……
  • 守护是最动人的承诺

    守护是最动人的承诺

    爱情是什么?在这个爱情观多样化的二十一世纪,谁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是物欲?是情欲?还是其他?有的人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单车上笑;有的人宁愿放弃豪门的奢华生活,也不愿抛弃她身边的那个他(她);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找到自己心爱的人;有的人为了满足父母的意愿宁愿放弃那个愿意为自己付出一切的她(他)。很多人批判那些为了奢华的别墅、跑车,而放弃最爱的人;有的人认为爱情必须门当户对。在这些对爱情不同见解的困扰下,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但是至今没有得到答案,我也无权去评判,因为在我的认知里,认为上面所有的观点都有合理性,写这个故事,不为别的,只希望让所有的读者来给我一个明确的答案。
  • 穿越vs重生:我才是女主

    穿越vs重生:我才是女主

    就吐槽一句自己也想赶潮流穿越,结果被公鸡啄一下穿越了!幸好,这是个母系社会。听说,穿越的都是女主,唉,自己坐牢就行了。唉,你说什么,还有重生的?不怕,我是穿越的!什么,她很漂亮?不怕,我是穿越的!什么,帅哥都喜欢她?不怕,我是穿越的!什么,跟我抢男人!看我不打死他!什么,这里不能娶多个男人?哼,谁说的!那个谁女帝,wtf,你怎么是那个重生女!你怎么是男的!“大人,你是男的怎么胸那么大!”“你没听说过这世界上有包子的存在么。”我去你丫的包子,比我的大就不可原谅!
  • 帝皇的绝宠毒兽

    帝皇的绝宠毒兽

    片段一:叶叶,我做的不好吗?某妖孽霸占着叶邪的胸口,巴巴地说。片段二:孤叶邪,我是真的喜欢你,你不嫁给我,我娶你还不行吗?某妖孽嘶吼道片段三:叶邪,你真的不信我吗?某妖孽演戏演得惟妙惟肖片段四:君临天,我不怨你,我也不恨你,我从此以后,和你不相往来。叶邪冷冷地凝视着君临天,淡漠道。
  • 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

    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怀旧式穿越

    怀旧式穿越

    一个因莫名其妙的穿越而导致三魂七魄不齐全的家伙,为了能活着且正常的回到家人的身边,历经各个游戏位面的故事。这也许是一段炼心的旅途,也许是一段开心的旅途,但更是一段怀旧的旅途。本书慢热,好茶慢慢品,好书慢慢读。
  • 后顾之忧

    后顾之忧

    班车从城里出发,走了两个小时才到这座郊县县城。沿着新中路向左,转入新西路,尽头便是一座军营;继续向左拐,穿过一片小树林,再沿着一条干涸了多年的满是白沙和大块鹅卵石……
  • 校花的贴身魔医

    校花的贴身魔医

    单纯调皮的校花、冷艳高贵的美女老师、刚刚出道的玉女明星、喜欢驾驭男人的霸道女总裁、性感活泼的护士姐姐……身怀绝世武功,手戴盘龙戒指,周南一路暧昧、一路嚣张,肆意纵横校园和都市,最终在地球留下一段传奇,进入不朽的修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