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字诗,是全篇每句诗都重复嵌用同一个字,或者每句诗各自嵌用重复的字。现存最早的复字诗是南朝梁元帝萧绎的《春日诗》。复字诗与连珠体相似,如元僧明本《松月》诗,每句嵌用“松”、“月”二字,明代唐寅《花月吟效连珠体》,每句嵌用“花”、“月”二字。而复字诗则不同。它又与同头诗相似,但同头诗必须把同一字冠于句首,而复字诗则不一定,既可置于句首,又可嵌于句中。不仅有复字诗,还有复字词、复字曲。
八至①
李冶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作者介绍】
李冶,女,字季兰,唐代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详,约公元756年前后在世。尝为女道士,与僧俗文士皎然、陆羽、刘长卿等交游。代宗大历年间曾被征入宫。《全唐诗》存诗18首。
【注释】
①选自《唐女诗人集三种》。
【说明】
这是一首复字诗,每句嵌二“至”字,至者,最也。语浅意深。
前人评论说:“字字至理,第四句尤是至情。”(明代钟惺《名媛诗归》)
和集贤李学士千字诗①
杨亿
千仞溪何险②,千仓稻已收③。出骑千里马④,醉典千金裘⑤。千年河诞圣⑥,千树橘封侯⑦。千钟不及乱⑧,千钱坐上头⑨。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七岁能属文,十一岁时宋太宗闻其名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十九岁赐进士及第,迁光禄寺丞。真宗朝参修《太宗实录》,凡八十卷,亿独撰五十六卷,又参修《册府元龟》与国史。累官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在馆阁时与刘筠等唱和之作编为《西昆酬唱集》,时称“西昆体”。著有多种文集共194卷。
【注释】
①选自《全宋诗》卷一一七。
②千仞:极言其深。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③千仓:形容丰年储粮之多。
④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骏马。
⑤千金裘:珍贵的皮衣。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⑥“千年”句:旧说黄河水三千年乃清,黄河清,圣人出。《左传·襄公九年》引逸诗:“俟河之清,人寿几何?”鲍照《<;河清颂>;序》:“孟轲曰:‘千载一圣,是旦暮也。’岂不信哉!”唐罗隐《黄河》诗:“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⑦“千树”句:典出《三国志·吴书·孙休传》“丹阳太守李衡”。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李)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衡亡后二十余日,儿以白母,母曰:‘此当是种甘橘也。……汝父恒称太史公言:江陵千树橘,当封君家。吾答曰:且人患无德义,不患不富,若贵而能贫,方好耳,用此何为!’”
⑧千钟:指喝酒千盅、千杯,极言酒量之大。乱:指胡作非为。
⑨上头:指位居前列。
【说明】
这首诗每句嵌用“千”字,故称千字诗。首联意思不大连贯。
中间二联对仗、用典都较自然。
游钟山①
王安石
终日看山不厌山②,买山终待老山间③。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进士。曾任地方官。嘉祐三年(1058)向皇帝上万言书,建议变法图强。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实行变法。自熙宁三年至九年,两次拜相,两次罢相。元丰元年(1078)封舒国公,后改荆国公。晚年退居江宁。诗文皆有名。著有《王临川集》。
【注释】
①选自《王临川全集》。钟山:又称金陵山、蒋山,在今江苏南京市区东。
②厌:厌烦,嫌弃。
③买山:谓购买山林以归隐。老山间:在山间度过晚年。
【说明】
宋神宗朝,王安石两次出任宰相,两次罢官,晚年退居钟山。
这首复字诗每句用两“山”字,写他对山的依恋和悠闲自得的心境,从次句也可看出作者因变法失败、罢相闲居的寂寞心境。
定林所居①
王安石
屋绕弯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②,溪鸟山花共我闲。
【注释】
①选自《王临川全集》。定林:寺名。在南京钟山。
②临溪:来到溪边。
【说明】
这首诗当是作者罢相后退居钟山时所作。每句嵌用“溪”“山”二字,写居所周围的清幽景色和作者拄杖出行、临溪小坐观赏景色的悠闲心情。
戏效连珠叠韵体①
陈棣
溯流迟涩顺流轻②,石岸崎岖沙岸平。
高树影藏低树影,前滩声掩后滩声。
飞禽飞去语禽语③,归客归休行客行④。
望断谁怜魂欲断,诗成转觉梦难成。
【作者介绍】
陈棣,字鄂父,浙江青田人。生卒年不详。约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前后在世。曾任桐川掾吏,官至潭州通判。著有《蒙隐集》。
【注释】
①选自《全宋诗》。
②溯流:逆流。迟涩:迟慢,不流畅。
③语禽语:意谓禽鸟之间用鸣声来示意。禽语,鸟语。
④归客:旅居在外回家的人。王维《寒食汜上作》:“广武城边逢暮春,洛阳归客泪沾巾。”归休:回家休息。行客:在外旅行的人。
【说明】
这首律诗每句都用重字叠韵。有重复一字的,如“溯流”、“顺流”;有重复二字的,如“树影”、“滩声”;有重复三字的,如“飞禽飞去语禽语”;而且每两句对仗,诗学中称“全对格”。在连珠体诗中别具一格。
喜迁莺贺人生第三子①
王特起
古今三绝②。唯郑国三良③,汉家三杰④。三俊才名⑤,三儒文学⑥,更有三君清节⑦。争似一门三秀⑧,三子三孙奇崛⑨。人总道,赛蜀郡三苏⑩,河东三薛[11]。欢惬[12]。况正是,三月风光[13],好倾杯三百[14]。子并三贤[15],孙齐三少[16],但笃三馀事业[17]。文既三冬足用[18],名即三元高揭[19]。亲朋庆,看宠加三锡[20],礼膺三接[21]。
【作者介绍】
王特起,字正之,代州崞县(今山西原平市)人。生卒年不详,约金章宗泰和初(约1210)前后在世。年四十余始中泰和三年(1203)进士。调真定府录事参军,有惠政。迁沁源令、司竹监使。
学识精博,工诗词。
【注释】
①选自《全金元词》。
②三绝:指集于一人或一时的三种卓绝的技能或才艺。
③郑国三良:春秋时郑国的三位良吏。《左传·僖公七年》:“郑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为政,未可间也。”
④汉家三杰:汉代以开国功臣张良、韩信、萧何为三杰。
⑤三俊:三个并称的俊才。如唐代以李绅、李德裕、元稹为“三俊”,元代以曹元用、元明善、张养浩为“三俊”。
⑥三儒:汉代以董仲舒、刘向、扬雄为三名儒。
⑦三君: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有多种指称。如《后汉书·党锢传序》:“窦武、刘淑、陈蕃为‘三君’。君者,言一世所宗也。”清节:高洁的节操。
⑧争似:怎么像。三秀:指三个优秀的人才。
⑨奇崛:独特不凡。
⑩蜀郡三苏:宋代文学家、四川眉山人苏洵及其子轼、辙俱以文名,世称“三苏”。
[11]河东三薛:唐代河东(今山西永济)人薛收及其侄元敬、德音俱以文名,时人称“河东三薛”。见《旧唐书·薛元敬传》。
[12]欢惬(qiè):欢心快意。
[13]三月风光:指春季三月美好的景色。
[14]倾杯三百:用李白《将进酒》“会须一饮三百杯”句意。
[15]三贤:三个贤人。宋代以方干的后裔方魁与严子陵、范仲淹为“钓台三贤”。
[16]三少(shào):三个知名的年轻人。晋王羲之、王承、王悦俱少年知名,人称“王氏三少”。见《晋书·王羲之传》。
[17]笃:专心于。三馀事业:三国魏董遇以为读书当以“三馀”。《魏略》:“或问三馀之意。遇曰:‘冬者岁之馀,夜者日之馀,阴雨者时之馀也。’”三馀事业,指利用空闲时间勤奋读书。明顾大典《青衫记》:“男儿事业在三馀,学就须乘驷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