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和配合,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促进城乡居民提高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升级方面的引导作用。消化当前过剩生产能力,提高最终消费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是促使当前经济软着陆的重要途径。要提高财政政策对中小学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制度的支持力度,加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环境和消费预期的改善,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尽快为农村贫困人口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四)进一步做好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工作。针对近期粮食价格的较快上涨,要切实做好夏粮的收购工作,做好防汛抗旱和重大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确保今年丰产丰收,稳定市场预期。同时,要把扶持农业、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农民手中,确保让农民得到好处,维护农民利益,打击坑农害农行为,为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启动创造条件。
(五)深入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努力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用经济手段提倡原材料、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节约,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要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给予优先的信贷支持,对资源综合利用成效显著的单位要给予一定程度的税收减免。
国家信息中心、上证报《宏观经济监测预警》课题组执笔:范剑平王远鸿张永军伞锋李若愚徐平生这是国家信息中心和上证报《宏观经济监测预警》课题组六位作者发表在《经济日报》(2004年6月5日)上的文章,题目是关于《中国经济景气分析报告》。报告认为,我国经济景气情况将在当年第三季度出现回调,因此不宜再采取进一步的收缩措施,以防止出现大的波动。这篇报告的观点是否正确,当然由下半年的经济景气的发展情况决定。从论文来说,它首先回顾2003年下半年中央调控力度十分及时,合成指数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先行扩散指数继续下行,综合警情进入红灯区,有可能已经接近峰值,因而认为不宜再采取收缩政策。
接着又指出,需要防止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加剧,要努力实现经济软着陆。为此建议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做好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工作,以及深入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等等。这篇文章非常务实,没有过多空头理论,甚至没有结尾,水到渠成,自然结束,是报刊上非常实用的经济议论文,值得借鉴。
第二节 经济预测报告的含义、作用和分类
一、经济预测报告的含义
经济预测报告即预测研究报告,它指各级政府经济部门、企业单位等对未来一定时期中某项经济活动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走向,作出科学预测的报告。这种预测是在充分掌握过去一定时期中某项经济活动的信息资料的前提下,并在正确的经济理论和方针政策的指导下进行分析、综合和推断出来的。
二、经济预测报告的作用
经济预测的作用可简要分为三点:经济发展的决策依据、未来经济运作参考和作为一种经济理论的新依据。
1.经济发展的决策依据 政府和经济部门把正确的经济预测报告作为经济决策的参考依据之一,举凡宏观、中观和微观经济的发展,以及财政、金融、税收等部门工作的开展,事先都有详尽的预测。而广大企业单位也把经济预测作为市场形势变化和走向、企业投资和经济效益以及发展空间等,作为企业发展的决策根据。经济预测报告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而普遍地发展起来。
2.未来经济运作参考 无论宏观、中观、微观的经济活动,都是许多因素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交互运动着的。这些交互运动及其结果,大部分应该表现出来;但也有可能出现不可预测的冲突和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对经济作出准确的和科学的预测,调整方案,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纠正原先预测分析中的不确定性,争取基本上实现预测目标的要求。
3.作为一种经济理论的新依据 经济预测报告的制定是根据一定的理论为前提的;同时对经济预测的执行结果,一般也会作为丰富根据的理论。因而无论其实行结果如何,它都能够证实一个理论的合理性程度有多大。经济预测报告所依据的理论模式,和它在实践中所取得的成就,两者都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某种理论的材料和根据,并且也是制定新的同类经济项目预测报告的最好参考。
三、经济预测报告的分类
经济预测报告的种类很多,大体划分如下:
1.按预测范围分 按预测范围分,可分为宏观经济预测报告和微观经济预测报告两大类;或分为国民经济预测报告、地域经济预测报告、部门经济预测报告、企业经济预测报告等几种。
2.按预测期限分 按预测期限分,可分为短期(一年以内)、近期(一年以上、二年以下)、中期(二年至四年)、长期(五年或五年以上)经济预测报告。但期限的划分是相对而言的。
3.按预测方法分 按预测方法分,可分为以定性为主的经济预测报告和以定量为主的经济预测报告两大类;但它们都是就其侧重点而言的,在一篇预测报告中总是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分析。不论是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的经济预测报告,都要求达到一种科学标准,而不应是一些项目估测。
4.按预测内容分 按预测内容分,可分为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划分为市场预测报告、技术预测报告、资源预测报告、生产预测报告、成本预测报告等等。
第三节 经济预测报告的写作要领
经济预测报告有各种各样。首先是种类繁多,有多少不同的经济形态,有多少个经济部门单位,从宏观到微观,从国家到市场,从公司到厂矿,从原料到产品……所有方方面面都应该做出预测;问题只不过是否形成预测性文字报告和其质量高低及篇幅大小而已。我们要讲它的正确的方法。
一、掌握多种预测方法
经济预测的方法有多种,现把常用的方法概述如下:
1.调查研究预测法 又称定性预测法、判断预测法。它是通过向专业人员、经营人员、销售人员和消费用户进行调查取得的反馈,再同预测对象有关各种因素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对企业经营、产品产销和财务盈余等情况进行资料汇总,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判断对象未来情况的一种预测方法。按照引用的预测分析资料来源的调查渠道不同,可将常用的预测法分为以下几种:
(1)专家意见法。即向某一经济领域的专家或有关专业人员征求预测意见的方法。
(2)经营人员意见法。即请经营人员参加座谈会或以个别交谈或书面调查形式,获取提出的预测意见。
(3)销售人员意见法。即通过对市场销售人员进行调查,直接了解切合市场情况的预测意见。
(4)用户意见法(民意测验法)。一般开座谈会,或发信征求意见,或派人入户进行调查等等,综合用户对产品的预测意见。
(5)此外,还可以通过订货会、展销会、物资交流会等形式,进行调查研究作出的预测。
2.数字模式预测法 又称定量预测法。它是根据统计资料运用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等方法,以判断预测对象的未来情况。数学模式常用的预测方法有以下几种:
(1)时间数列法。通过研究某个变量的时间数列,从其过去的变化趋势来预测未来经济状况的方法。
(2)回归分析法。通过对引起未来变化的各种因素的研究,找到客观条件与环境同未来状态之间的统计关系,以进行预测的方法。
(3)指数函数法。通过引入拥有率和饱和率的概念而建立起来的预测方法。
(4)抽样统计法。通过对相关的数据的抽样统计,求出概率以推测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的预测方法。
以上叙述的两种常用的预测调查法只是提供了经济预测的大致方向,经济运动是否真正按照上述预测意见运作,还需要对大量纵的历史资料和横的某一时期的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和比较来印证。
二、认真分析资料
经济预测报告究竟是科学的预测,还是主观的预测,关键在于它是否最充分地掌握信息资料以及是否最深入地分析这些信息资料。
1.掌握信息资料 就是不满足于通过上述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法所提供的判断,还要从纵的和横的方向寻找数据信息来考证。纵的方面是从历史的角度找出某一经济现象的数据和信息,如历年生产、销售、消费情况,投入、产出、效益情况,以及各项政策的变迁对于生产、销售、消费情况的影响等。横的方面则是从某一经济现象在同一时期与另一些现象相关联的参考数据和信息。如某一产品作为预测对象时,另一现象则包括该产品的原材料、产量及价格情况,该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与国外市场行情之间的关系,以及群众消费心理之影响等等。凡此一切资料信息,都应该尽力收集使用。
2.深入科学分析 这里指的是涉及规律性层次的分析。我们应该把经济现象如实地看成一个系统多样、结构复杂、流动不已的立体动态架构,看成其中许多因素都在起着不同作用的因果连锁,然后采用辩证的观点即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找出规律,从而比较准确地判断和推测未来,探索出某一经济现象的合规律性的发展趋势和走向,即科学的预测。
三、把握经济预测报告的前瞻性
经济预测报告的起点是过去,终点是未来。因此写作经济预测报告的重点不应停留在有关人员的舆论调查上和产、供、销的数据调查上,而是使自己的研究具有前瞻性,把重点放在未来发展变化的科学预测上。对于未来的经济发展变化的因素,本质上可以归纳为可调控的因素和不可调控的因素两种力量,经济预测就是应该密切关注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因素,力求降低不可调控因素的力量,增加可调控因素的力量,变规律为社会发展服务。
【例文04】
我国“十五”时期投资预测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投资规模预测
1.经济增长目标:“十五”时期是21世纪起步阶段,其基本任务是在不断改善经济结构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为21世纪上半叶的经济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创造良好的环境。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年均增长7.2%。而根据社会科学院数量所的预测,21世纪头十年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为7.5%。中国科学院以及斯坦福大学刘遵义教授预测此间增长速度为8.5%左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近20年的高增长,为世界所瞩目。1979-1997年GDP平均增长了9.8%,增幅超过10%的年份就有9年。国际以及我国的发展经验说明:长期的高增长代价极大,很大程度上牺牲了环境、滥用了资源、损害了效率、忽视了效益。随着各类经济主体风险意识的增强,随着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逐渐削弱,我国依靠政府推动,依赖高资本投入的经济增长正逐渐失去存在的经济基础与制度基础,未来的经济增长将更强调经济约束、金融安全、结构优化、技术进步、环境资源保护和经济运行质量。
考虑到在总量不断增大基础上经济增长的困难性,“十五”时期的平均增速可确定为7%左右。
2.投资率:投资率的变化与经济周期变动、经济增长方式变化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重点选择密切相关。预计“九五”后两年经济将出现回升,而以一个周期8年计,“十五”中期经济达到高点,后两年进入下降期。若投资率与经济波动同步,则“十五”时期将呈现由升转降的过程。当经济增长从单纯依靠高资本投入,转变为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依靠技术进步、结构改善和组织创新时,投资效果系数将会提高。“十五”时期经济增长方式有可能出现积极的变化,投资率应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另外,近年来我国非国有经济不断壮大,在经济与投资中所占份额迅速增加。与国有经济相比,这部分经济形式企业投入少、收益快、效率高、活动强,将有利于降低已经过高的投资率。但是,考虑到工业化过程中,我国部分基础设施发展仍然相对落后,仍需增加投入,而基础设施投资可能要在较长时期后才能产生明显、直接的效益;机电、汽车、石化等支柱工业投资规模巨大,产生效益也有一定周期;传统产业及老工业基地的更新改造、产业转换和资产重组任务繁重,将会在短期内削弱现有生产能力,而新兴生产能力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约束;特别是近期国家将加大固定资产力度,大幅度增加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以促进经济增长速度的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