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可以分成三种:一种是专家的戏剧,一种是观众的戏剧,还有一种是戏迷的戏剧,不要混为一谈。”日前,当我向一位戏剧专家请教为什么戏迷与专家的意见往往相左时,他的三言两语,使我茅塞顿开,驱散了长久以来笼罩在心头的迷雾。
戏剧是一池流动的春水,创新是它的常态。自古以来,戏剧是一种最时尚的娱乐形式,随时随地随着观众的喜好而改变,因为观众是剧团的衣食父母,观众喜欢什么,剧团就得提供什么,只有迎合观众的口味,获得观众的首肯,才能生存,才能发展,否则,就意味着丢饭碗,饿肚子。而喜新厌旧是人之常情,这就倒逼戏剧不断创新,不能僵化。
解放以来,戏剧进入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政府把剧团收归国有,从一种娱乐方式上升为一种宣传工具,寓教于乐。
这样,剧团的宗旨开始两极分化:民间剧团的衣食父母还是观众,而国有剧团的衣食父母是政府。观众的价值取向和政府往往不同,观众把戏剧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只要演得好看、唱得好听就行;政府把戏剧作为一张文化名片,只要能够征服专家,获得奖项就行。而观众之中,又细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观众,看戏无非凑热闹,既没有深厚的感情,也没有深入的钻研,有点随喜的味道;还有一类是铁杆戏迷,因为深深地爱上了戏剧,一往情深,越钻越深,有的成为专家型戏迷,有的成为资深票友。他们恪守传统,喜欢古典,留恋戏剧的原汁原味。所以,专家的戏剧,走的是精品之路;观众的戏剧,走的是时尚之路;戏迷的戏剧,走的是传统之路。
这是一个多元的社会,人群已经充分圈层化。每个圈层都有自己的诉求,需要有表达意见的渠道,心情才能舒畅,社会才能和谐。戏剧作为传统文化的一元,本身就是一个大圈层,如今又把它分为专家、戏迷、观众三个小圈层,都渴望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有三个圈层的三种不同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剧团和演员到底应该听谁的?就看谁讲得动听、谁讲得动情。为了影响剧团,影响演员,专家、观众、戏迷这三个不同的群体,都希望尽量把话讲得动听一些、动情一些,让剧团和演员入耳入心,朝自己设计的“路线图”行进。
专家圈层先天强势。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他们学有专门,一心一意,心无旁骛,既深且精,而且掌握了各类评奖的投票权,他们的意见往往能够左右剧团和演员的行为,惟马首是瞻。著书立说,汗牛充栋,是专家的专利;在刊物上发表理论文章,是专家的专长;召开各类研讨会,专家是当然的主角;就是报纸采访,虽然会顾及演员、观众面上的意见,但专家的意见一言九鼎,绝对权威。在传统媒体时代,专家几乎垄断了戏剧的话语权,观众很少有置喙的余地。
戏迷圈层不甘示弱。在新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戏迷圈层寻寻觅觅,终于找到了表达自己意见的渠道——网络。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今,戏迷圈层创办了戏剧网站(如婺剧文武堂、婺剧场)、戏剧论坛(如婺剧论坛),建立了戏剧QQ群(如中国婺剧QQ群、浙江永康婺剧QQ群),呼朋引伴,切磋交流,蔚为大观。戏迷是一个庞杂的群体,分布在各行各业,士农工商,无所不有,素质参差不齐,其中不少学历在大学本科以上,不乏藏龙卧虎之辈。他们还徘徊在戏剧殿堂的门外,都有自己的专业、自己的饭碗,为了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心中怀有无比的酷爱、热情和执著。他们不计功利,甘于奉献,只为心中的那个“梦中情人”——戏剧。像婺剧论坛开通一周年,主题达到一千六百多个,回复达到两万七千多条。作为一个为小众艺术而设的论坛,有如此旺盛的人气,离不开版主的苦心经营,也离不开一批铁杆戏迷的鼎力支持。相反,一些官方的戏剧网站,因为信息更新不及时,反而人气惨淡。浙江武义戏迷QQ群更是雄心勃勃,甚至在二零一零年七月十日举办了全省婺剧戏迷QQ群交流会,介绍各自的特色与成绩,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进行商讨,其志不小。
这是一个“自媒体时代”,只要用笔杆、相机、DV机,把自己对这个社会的感受记录下来,传到网上的论坛、博客、个人空间上,人人都可以成为媒体记者。二零一零年五月二十二日,浙江省三百六十名戏迷汇聚兰溪,盛况空前,现场DV机高高架起,照相机闪光不断。从第二天开始,有关这次聚会的文字、照片、视频纷纷传到网上,络绎不绝,比传统媒体的报道更及时、更丰富、更精彩。
对于剧团和演员,如果专家圈层是俯视的话,戏迷圈层就是仰视。他们不计个人利益,通过网络或者电话,主动请教、交流、沟通,进行良性互动,让习惯了寂寞的戏剧演员,感受到了热情,感受到了力量,感受到了希望。尤其是新一代的网络戏迷,大多处于二三十岁的青年,他们有文化,有知识,有热情,缓解了“台前白发苍苍”的现状,让“台上青春少年”找到了失去多年的感觉,修复了戏剧良好的生态环境。
观众圈层以脚投票。一般的观众,既没有专家的专业素养,也没有戏迷的疯狂热情,看戏更多的是从众行为。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声音,需要通过适当的渠道进行表达,可以喝彩,也可以喝倒彩,可以掌声一片,也可以嘘声一片。更有甚者,浙江义乌的观众居然上台谩骂胡乱创新的剧团,这是一种表达意见的粗鲁方法。更多的时候,观众可以用脚投票,如果演得不好看,不仅下次不来捧场,还要给你做负面宣传;如果演得好看,不仅下次再来捧场,还要拉更多的观众来捧场。当然,农村看戏不比城市,不用买票,但观众的口碑好坏,可以影响请剧团演戏的出资人,以后邀请口碑好的剧团,冷落口碑差的剧团。
专家、戏迷、观众三个圈层对戏剧话语权的争夺,最终受益的是剧团和演员。在戏剧经历了二三十年的低迷以后,习惯了冷漠的剧团和演员蓦然发现身边有这么多热心人关心戏剧、爱护戏剧、祝福戏剧,这或许是戏剧复兴的前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