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雷峰塔一遍又一遍的倒下;听着一句接着一句紧拉慢唱的流水,眼起板落间或自由奔放或欢快流畅。慢慢地看到了许仙的软弱,小青的忠肝义胆,白娘娘的一往情深,王桂英的贤惠善良,窦娥感天动地的冤,孟姜女千里寻夫的苦,西施的泪,昭君的怨,杏元的恨……人生如潮水,潮来潮往,在这舞台的方寸之地,人生百态,尽收眼底。”
二零零九年四月底,我与浙江永康婺剧QQ群群主柳儿约定,做一个文字游戏:五一长假期间,各做一篇命题作文——《半生戏缘》。当我看到上面这样感性、深情而优美的文字时,心里有一种平庸演员遇到高明票友一样的感觉。
去年底,柳儿在论坛上发起“戏剧接龙”,就是编写剧本,一人编一段,交替进行。因为无人应征,我不自量力,滥竽充数,经过一个多月的合作,终于完成了。全剧一共有十一场:游湖邂逅、私订终身、节外生枝、香消玉殒、倩女离魂、琴瑟和谐、风云突变、乞食京华、妙手回春、兴兵荡寇、魂归倩女。整个剧本的框架,大致是按照她的意见,只有“倩女离魂”、“魂归倩女”两场,是采纳我的意见。当时,我们定了两条原则:第一,情节一定要跌宕起伏,虽然不能避免俗套;第二,全局以生、旦为主,但角色一定要齐全,尤其是不能缺乏大花脸、小花脸。这位曾经的民间剧团的演员,或许当个编剧更能发挥专长吧,就不知道世上有没有“伯乐”了。
认识柳儿,是在“婺剧文武堂”,那里有她的一个文字专栏:“婺剧情缘——诗歌篇”。网名不是俏皮灵动的“柳儿”,而是富有诗意的“柳如烟”。在这个专栏里,时不时蹦出古典的诗、词、对联,还有现代的自由诗、散文诗和散文。在后面的跟帖中,许多须眉男儿大跌眼镜,惊叹不已。最有意思的是,连一向博览群戏、眼界甚高的女婺迷“伶俐不如痴”,都不吝赞美之词:“才女+美女=佳人”。
当“婺剧文武堂”因故关闭以后,柳儿的阵地转移到新开的“婺剧论坛”。在这里,可以频频看到她的锦绣文章,滚珠吐玉一般,汩汩滔滔,接踵而来,“大珠小珠落玉盘”,让人如在山阴道中,应接不暇。因为同在上面发稿,接触多了,成了相互启发的文字之交。因为她曾经有过一段舞台生涯,每每碰到看不懂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婺剧的表演程式,总是向她请教。她真有心,几乎是有问必答,知道的马上回答,不知道的,请教她的老师后给我答复,颇有名师风范。不由想起著名作家何其芳,晚年带了中国社科院的研究生,学生向他请教,如果回答不出,就去购买相关的图书,自己先把问题弄懂,然后连答案和图书一起赠送给学生。
有时,柳儿写好文章,也叫我看一看。作为一个难得在现场看戏的“伪戏迷”,看到她那些才高而情多的文字,专业而精深的见解,总感觉“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就是想改动一下,也无处下手,最多在诗词的格律方面,提一点小小的建议。
记不清是谁讲过,浙江嘉兴的文人,才情横溢,因为水桶里的水太满了,是溢出来的;浙江金华的文人,同样才情横溢,虽然水桶里只有半桶水,但拼命地摇晃,是溅出来的。民国时候,嘉兴嘉善西塘有位留日博士,学成归国以后,依然回到西塘,不肯出山。于是我模仿人家,编了几句顺口溜,在茶余饭后调侃一番:“天下文章数浙江,浙江文章数嘉兴,嘉兴文章数嘉善,嘉善文章数西塘,西塘文章数娘舅,娘舅文章是我教。”当我看到柳儿的感性文字以后,才知在这块陈亮、吴绛雪生活过的土地上,并不缺“水”,除了溅出来的以外,同样也有溢出来的,不比嘉兴逊色。
柳儿的笔下,除了溢出来的才情以外,还有两个无人能及的优势:一是专业素养。因为她十八岁就上了舞台,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都成了她的本行,当初入乎其内,如今出乎其外,所以她的文字没有一般观众隔靴搔痒之弊。二是现实因素。看多了现实社会中负心的“陈世美”,同情辛酸的“秦香莲”,切实体会到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的道理,笔下生情,以情动人:“现实不是戏文,老天爷很不公平,现实中这样的男人多如牛毛,他们非但没有被惩罚,而且还活得很潇洒。休了家里讨厌的黄脸婆,身边二奶、小秘、美女如云,纸醉金迷!全然不念及夫妻一起打拼时的患难与共和艰辛。”
后来在婺剧论坛里,柳儿的网名改成了“绛珠泪”,我总觉得过于伤悲,让人想起了千古绝唱《红楼梦》。且看她作的一首诗:顾影自怜谁耐得住冷风不停地吹烟雨蒙蒙轮回中走来的人含着泪我不知道三生石上刻着什么样的痕迹我只听到午夜的歌低吟着传世的伤悲现实中找不到书里的红楼泪光中恍惚是梦里的妹妹前世是谁用晨露浇灌出我的美今世我该把这倾情的泪还给谁美人如花怎禁得起岁月一再地催过客匆匆风雨中擦肩的人头不回我不知道奈何桥上丢了什么样的记忆我只看到凋零的花染红了佛前的香灰现实中找不到梦里的红楼泪光中依旧是葬花的妹妹前世是谁用晨露浇灌出我的美今世我该把这倾情的泪还给谁一滴露珠,可以映照出一个世界;一首诗歌,可以流露出一身才情,这是柳儿的心灵写照。“赋到沧桑句自工”,年纪不大,而生活阅历不浅,笔下的文字是工了,但身上的命运却是薄了。其实,人生最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幸福,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文名,尤其是女人。
好在柳儿用自己灵巧的双手,编织了一张网——浙江永康婺剧QQ群,身边围着几百个“臭味相投”的婺迷,让她的生命有了光彩,文字有了亮色,正如她所说的:“我的生命里如果没有了戏,就像鱼儿生存的环境没有了水,了无生机”;“因为戏,我灰暗的生活又重新绽放出了异彩。因为戏,让我又重新拾起了快乐的笑声。”
说起这个婺剧群,有几多艰辛,更有几多欢乐,故事一箩筐,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最让柳儿棘手的,是每年都要组织排演一本大戏,服装、道具、灯光、音箱、场地、乐队、排练,一件件、一桩桩、一滴滴,都不能落下。群里的婺迷,工作的工作,读书的读书,经商的经商,百忙之中,抽时间排戏,委实不易;就是选一个皆大欢喜的排练时间,也是一道不小的难题。好在有这一群快乐的人:“不怕,这像女人生小孩,过后就忘。”
最让柳儿难忘的,是在婺剧群建立周年之际,排演了传统大戏《百寿图》。其中的甘苦,不用我来啰嗦,还是摘录她在《展开梦想的翅膀,在婺剧的天空翱翔》一文中的几段绝妙文字吧:殊不知《百寿图》虽然喜庆,但是唱腔的难度非常大,难就难在慢都子的“歇板唱”。歇板唱难度最高,没有一定的功底非常容易抢板。一般剧团的演员掌握不好,弄不好会把整个乐队都唱翻的。当时我们选择这一出作为群庆演出剧目,只知该戏喜庆、广为人知,全然没有顾及戏腔的难度,也难怪乐队的老师都说我们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想,能让我们知难而进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希望梦想成真!
从开始筹划群庆活动到群庆晚会的演出,只有一个多月,共计六个星期天的时间,短时间内排一出戏,对于有基础的演员来说也不轻松,对于从未上过台的戏迷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戏迷除了能唱几句、戏看得多一点,其他什么都不会,有的只是一份热心、执著和心中的那个舞台梦。大伙的热心程度一个比一个高。瞧!烟、繁荣、兔姐等都置办了一整套行头,从网巾、绉纱到练功衣、练功裤、绣花鞋、快靴、高靴!都添置一堂,花费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汾阳府,庆寿诞,张灯结彩。儿孙们聚满堂,喜笑颜开,叙天伦合家欢,福寿齐来,请!……华堂上,摆酒宴,饮酒交杯,请!”一曲曲婺剧唱段,一阵阵哄堂大笑,一片喜气洋洋,响彻云霄,我们是那样的默契,那样的亲切,已然没有了初识的陌生。是网友,是婺友,更是生活中的好朋友。相遇是缘,相识是缘,同爱婺剧是缘。
有了柳儿这只“领头雁”,浙江永康婺剧群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果实:二零零九年参加了新春展演、周末秀、排演《前后金冠》、送戏下乡、敬老院义演,婺友优优和黑咖啡的《穆桂英下山》在永康象珠文化节获得了二等奖,涌现了很多高手——烟、梦幻仙子、繁荣、咖啡、泽……
同为戏迷的我,心中默默地祝愿“在婺剧的天空翱翔”的永康婺剧群及其“领头雁”柳儿: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