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盛朗西.中国书院制度.北京:中华书局,1934
170.刘伯骥.广东书院制度.中华丛书本,1958
171.陈顾远.中国法制史概要.台北:三民书局,1964
172.顾树森.中国历代教育制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1
173.熊承涤编.中国古代教育史系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174.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中国书店,1985
175.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中华书局,1986
176.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
177.陈谷嘉,邓洪波.中国书院史资料(上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178.金敏,周祖文.儒家大学堂:长江流域的古代书院.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179.任骋.中国民间禁忌.北京:作家出版社,1990
180.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181.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浙江民俗大观.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
182.韩养民,郭兴文.中国古代节日风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183.陈来生.风俗流变:传统与风俗.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
184.周福岩.民间故事的伦理思想研究:以耿村故事文本为对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85.钱文选编.钱氏家乘.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
186.费成康.中国的家法族规.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
187.王善军.宋代宗族和宗族制度研究.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188.冯尔康.18世纪以来中国家族的现代转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89.刘禺生.世载堂杂忆.北京:中华书局,1960
190.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宋史研究集(第九集).1977
191.谢国桢.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
192.杨国枢.中国人的蜕变.台北: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88
193.李养正.道教概说.北京:中华书局,1989
194.傅宗文.宋代草市镇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
195.张君房.云笈七.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
196.谢幼伟.孝与中国社会.上海:上海书店,1994
197.杨子慧主编: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北京:改革出版社,1996
198.郭正忠.两宋城乡商品货币经济考略.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199.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00.张晋藩.清代民法综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201.郭于华.仪式与社会变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02.陈国灿,奚建华.浙江古城镇史研究.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203.陈国灿.宋代江南城市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2
204.陈国灿.江南农村城市化历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05.王尔敏.明清时代庶民文化生活.长沙:岳麓书社,2002
206.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
207.王日根.明清民间社会的秩序.长沙:岳麓书社,2003
208.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及其现代变迁.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09.陈学文.龙游商帮研究:近世中国著名商帮之一.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
210.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东学派与浙江精神.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211.郁达夫.郁达夫全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12.陈荣捷.朱学论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13.徐映璞.两浙史事丛稿.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214.浙江师范大学地理系.金衢盆地地理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
215.王一胜.宋代以来金衢地区经济史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16.衢州文史资料(第1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217.衢州文史资料(第7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218.衢州文史资料(第14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
219.鄢卫建,刘国庆.衢州姓氏.香港:语丝出版社,2001
220.衢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衢州名人.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3
221.历史文化名城衢州.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222.崔成志等.衢州民俗大观.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
223.徐宇宁.衢州简史.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
224.华东军政委编.浙江省农村调查.
225.孔祥楷主编.儒学研究(上)(下).杭州:杭州出版社,2006
226.孔祥楷.孔祥楷文稿.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
227.洪铁城.沉浮榉溪.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28.衢州市政协文史委.南孔研究.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
229.徐建平,章浙中.南孔文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30.王霄冰.南宗祭孔.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
231.孔繁廉.温岭孔子后裔.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5
232.崔铭先.孔夫子的嫡长孙们.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
(四)论文
233.黄吉士.南宗衢州孔氏家庙祭祀乐探析.衢州社科学刊,1992
234.漆子扬.《仪礼》乐制初探.社科纵横,1993(4)
235.王萍.中国古代婚姻礼仪述略.南都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236.洪铁城.中国第三圣地孔氏婺州阙里.规划师,1997(1)
237.胡发贵.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社会的认同与凝聚.学海,1999(3)
238.祝碧衡.论明清徽商在浙江衢、严二府的活动.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0(3)
239.陈国灿.宋代两浙路的市镇与农村市场.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240.邹逸麟.我国古代经济区的划分原则及其意义.中国史研究,2001(4)
241.申万里.元代庙学考辨.内蒙古大学学报,2002(2)
24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乾隆朝乡饮酒礼史料.历史档案,2002(3)
243.范立舟.宋元以民间信仰为中心的文化风尚及其思想史意义.江西社会科学,2003(5)
244.王永平.论道教法术与唐代民间信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245.刘志扬,秦延红.儒家和法家政治思想的几点比较.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3(6)
246.项晓静.从古代丧葬制度中透射的伦理思想及宗教观念.安康师专学报,2003(9)
247.申万里.宋元乡饮酒礼考.史学月刊,2005(2)
248.吾淳.宋以后中国社会的宗族伦理.现代哲学,2005(4)
249.吾淳.宋代:伦理的普遍性何以可能.孔子研究,2005(5)
250.吾敬东.伦理可能性的社会学考察.探索与争鸣,2005(4)
251.马智全.周代乡饮酒礼与乐诗运用略探.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6(1)
252.赵旭峰.儒学的传入与云南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感的形成.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
253.黄晓晨.文化记忆.国外理论动态,2006(6)
254.赵行良.试论佛教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影响.青海社会科学,2006(9)
255.彭兆荣,朱志燕.族群的社会记忆.广西民族研究,2007(3)
256.周立新,易琳,蔡卫.清代书院的道德教育及其对当代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7(3)
257.国风.追求完美的梦:儒家政治思想的乌托邦性格.甘肃社会科学,2007(4)
258.马敏.政治象征/符号的文化功能浅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59.肖永明.唐宋之际的社会文化环境与书院的兴起.人文杂志,2007(6)
260.康澄.象征与文化记忆.外国文学,2008(1)
261.刘礼堂,熊燃.唐代长江上中游地区的岁时节令.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6)
262.段自成.论清代的乡村儒学教化——以清代乡约为中心.孔子研究,2009(2)
263.黄灵庚.婺州文献述要.浙江社会科学,2009(6)
264.中国孔庙发展史纲.南方文物,2002(4)
265.历史上孔庙的称谓和类型.南方文物,2002(4)
266.李小宁.孔氏南宗家庙庙制探析.文化史论,2002(1)
267.孔氏南宗史研究有新进展.浙西文学(内部资料),2002(冬)
268.季志耀.“五路总头”话衢州.衢商文化(内部资料),第9期
269.徐寿昌.孔氏南宗史实辨正.浙西文学(内部资料),2000(秋)~2002(冬)
270.徐寿昌.永康《孔氏宗谱》补遗.衢商文化(内部资料),第24期
271.孔庆华.临川孔氏考略.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4(6)
272.占剑.衢州孔氏南宗嫡派和家庙.寻根,2006(4)
273.何蔚萍.南孔儒学对“长三角”的影响.小康,2006(5)
274.崔铭先.孔氏南宗之作为及其影响(上).衢州政协,第101期
275.崔铭先.孔氏鲁人三兄弟.衢商文化(内部资料),2007(3,4)
276.汪群.孔氏南宗对孔子和谐思想的发展.台州学院学报,2008(1)
277.周斌.衢州南宗孔氏家庙.浙江档案,2009(9)
278.吴锡标.浙西南地区早期城镇化的历史透视.历史教学问题,2007(3);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6)
279.吴锡标,刘小成.明清时期孔氏南宗的教育活动及其影响.探索与争鸣,2008(5);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10)
280.吴锡标,刘小成.明清时期孔氏南宗宗族文化述评.探索与争鸣,2009(11)
281.吴锡标,刘小成.论孔氏南宗的传统宗族形态.探索与争鸣,2010(6)
282.刘小成,吴锡标.孔氏南宗的政治主张及其在浙西南的政治活动.历史教学问题,2010(3)
283.吴锡标,张慧霞.孔氏南宗的符号特征与文化意义.浙江社会科学,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