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执政以后,就外交问题先后签署了两个纲领性的文件:2000年4月签署《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总则》,2000年7月签署《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在《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中,普京明确提出:“俄联邦的对外政策应该旨在:推行积极的外交方针;巩固关键性的国际政治与经济进程多边管理机制,首先是联合国安理会;为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确保全球和地区稳定;保护侨居国外的俄罗斯公民的合法权利与利益;根据国际法准则发展同独联体成员国的关系,发展独联体范围内与俄罗斯利益相适应的一体化进程;确保俄罗斯作为享有充分权利的一员加入全球与地区经济、政治机构;协助解决冲突,包括参加联合国、安理会及独联体所领导的维和行动;谋求核武器监督领域的进步,维护战略稳定,维护和加强1972年的《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地位;履行削减与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常规武器领域的相互义务,实施巩固信任与稳定的措施,确保对商品和技术出口以及提供军用及双重用途服务,实行国际监督;就限制和削减军备问题修改或签订新的法律所要求的协议,就加强信任与安全措施拓宽政治义务;促进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的建立;在打击跨国犯罪与恐怖主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
根据《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文件,俄罗斯明确提出了新世纪外交战略的根本目标:
第一,确保国家安全,维护和加强其主权、领土完整,确保在国际社会中的牢固和权威地位。
第二,对世界的进程发挥影响,建立一个以公认的国际法准则(首先包括《联合国宪章》的目标和原则)及平等的伙伴式国际关系为基础的稳定、公正和民主的国际秩序。
第三,为俄罗斯的稳步发展、经济的振兴、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顺利推进民主改革、巩固宪法制度以及维护人权与自由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第四,在俄罗斯周边建立一个睦邻关系地带,促进邻接俄罗斯联邦地区现有的紧张和冲突策源地的消除,并防止出现新的紧张和冲突。
第五,在完成俄罗斯国家优先确定的任务时,同外国和国际组织寻求共识及共同的利益,在此基础上建立有利于改善国际合作条件与规模的伙伴和同盟关系体系。
而在具体的外交策略方面,这两个文件则突出强调了几个方面:
其一,愿在降低武力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方面进一步与美国合作;其二,把欧盟看做是极为重要的政治经济伙伴,与欧洲国家的关系是俄罗斯外交政策传统的优先方面;其三,认为其亚洲外交是极为重要的方向之一,而要发展亚洲外交,积极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是极为重要的;其四,认为其外交政策的优先方面是保证与独联体国家进行的多边和双边合作,重点发展与独联体所有国家的睦邻关系和战略伙伴关系。
三、俄罗斯对外政治战略的基本内容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领导人曾认为,一旦俄罗斯推翻了共产党政权,认同西方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西方的援助就会源源涌来,俄罗斯作为原苏联的继承国同西方的关系就会从原来的对手变成战略“伙伴”和“盟友”。但事实并非如此。从1992年下半年开始,俄罗斯开始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并开始调整对外政策。
经过各派政治势力的辩论和较量,在吸取对外政策实践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俄罗斯对外政策发生了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从以意识形态为主到以国家利益为主的转变,最终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大国外交。
(一)俄罗斯对外政治战略的实质及其对外关系的特点
俄罗斯对外政治战略的实质内容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俄罗斯是“世界大国”。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尽管同原苏联相比,俄罗斯的国力虽然大大削弱,但仍是多极世界的重要一极,仍是世界大国。俄罗斯在欧洲安全事务方面要同北约平起平坐,在亚太要跻身于美、日、中之间。其次,俄罗斯是独联体范围内的“超级大国”。独联体其他国家,包括波罗的海三国都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俄罗斯在这一地区居“首领地位”,对这一地区的和平和稳定“负有特殊责任”。
决定俄罗斯对外政治战略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两点:第一,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已成为俄罗斯各种有影响的政治势力的主要旗帜。不管谁上台,都将把民族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作为团结和动员民众的工具。第二,创造和平与合作的国际环境,这是国内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上述因素决定了俄罗斯对外活动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在涉及俄罗斯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问题上,特别是涉及其切身利害的问题上,俄罗斯将会采取独立和强硬的态度。第二,为了给国内的改革和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获得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俄罗斯在对外活动中需要采取和解和合作的态度。
有鉴于此,俄罗斯因外部世界的关系,特别是西方的关系将是一种又斗争又合作的关系。
(二)俄罗斯对外政治战略的重点
俄罗斯现在和今后都将尽可能地推行全方位的对外政策,对外政治战略的重点则是邻国和富国。
邻国指原苏联各个共和国。俄罗斯认为,这些新独立的国家不仅同俄罗斯有特殊的“血缘关系”,而且直接关系到俄罗斯自身的安全。从欧亚大陆的政治地理形势,独联体国家分布于俄罗斯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它们把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与边缘地带隔离开来,既是二者联系的纽带,又是二者矛盾的缓冲地带。历史上,俄国曾把它们视为自身安全的屏障和阻止边缘地带国家向大陆中心地带推进的缓冲区域,同时又作为其对外侵略扩张便利的前进基地。它们对俄罗斯起着“安全隔离带”与“门户”的双重作用。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各国无论历史上还是地理上都没有准确画线,存在着尖锐的领土争端,并同原已存在的民族矛盾混杂一起,迅速激化并引发了一系列新的武装冲突。与此同时,苏联的解体使欧亚大陆这块敏感地带瞬间处于一种地缘政治真空状态,为西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反突厥主义等其他政治势力的插手和渗透提出了契机,使该地区成为群雄逐鹿的场所。这些不确定因素威胁着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因此,同独联体其他成员国建立“睦邻关系”,使俄罗斯有一个安全的缓冲地带,就成为俄罗斯对外政治战略“最优先的方面”。此外,俄罗斯虽宣布对东欧不再实行“勃列日涅夫主义”,但仍把这一地区视力自己的“利益范围”,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次缓冲地带”,确保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反对北约东扩。
富国指西方国家,但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越来越引起俄罗斯的注意。
无论是从解决当前的困难和危机来看,还是从长远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来看,俄罗斯都需要西方富国的合作和帮助。
此外,中国在俄罗斯对外战略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俄罗斯优先考虑的对象。因为中国一方面是它的邻国,又是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俄罗斯自然也就把同中国的关系列为“优先方面”。
(三)俄罗斯对外政治战略的民族主义
俄罗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同西方的关系主要是争取平等的地位,战略上处于守势;对第三世界也只能是守势;同中国将力争保持相互信任的睦邻友好关系,原苏联各共和国主要是民族主义关系。这种民族主义主要有三种表现:
(1)以孤立主义形式表现出来的民族主义认为独联体其他成员国是包袱,应该轻装前进,而一旦改革成功,俄罗斯蓬勃发展,这些成员国会自然被吸引过来。这一观点主要对“民主派”和负责经济工作的官员影响最大。
(2)所谓“怀旧”的民族主义
持这种观点的人主张把独联体其他国家并入俄罗斯或者恢复苏联。这些人主要集中在反对派中,例如日里诺夫斯基和部分共产党人所代表的势力。
(3)所谓“温和的民族主义”
持这种观点的人主张,按西欧共同体的发展模式,即在尊重独联体成员的独立和主权的前提下,推动独联体成员国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一体化进程,最后实现统一。现在当权的政治家和大多数学者持这种观点。
从上面介绍中可以看出:第一,不管哪一种民族主义者都不热心接受苏联解体形成的现状;第二,对欧亚大陆可能引起较大震荡的将是所谓“怀旧”的民族主义;第三,到目前为止,俄罗斯还没有明确的和各派政治势力所接受的对独联体的战略和政策。
(四)俄罗斯对外政治战略同西方的矛盾
俄罗斯的对外政治战略同西方的矛盾日渐暴露,这些矛盾主要有:
(1)俄罗斯的独立自主大国外交同美国的霸权主义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在多极化发展趋势中,俄罗斯绝不愿接受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建立“单极世界”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的企图和做法。
(2)西方对俄罗斯在独联体范围内表现出的民族主义非常警惕,为防止俄罗斯帝国和苏联的复活,西方把维持苏联解体形成的现状作为这一地区的基本战略目标。西方拒绝授予俄罗斯在独联体进行维和的权利,反对在原苏联地区建立新的军事同盟,担心这样会在东方重新出现一个同北约对峙的集团,很显然,西方对独立体的战略蓝图和目标同俄罗斯的战略意图和目标是相互对立的。
(3)在东欧,西方同俄罗斯的战略目标也是矛盾的。俄罗斯不愿被这一地区排挤出去,因此既反对把这一地区变成俄罗斯同西方之间的“缓冲地带”,更反对东欧国家加入北约。
思考题
1.俄罗斯主要的地缘政治思潮及其基本内容。
2.俄罗斯对外政治战略有哪些基本内容?
3.试分析俄罗斯要实现其外交战略将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