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9100000070

第70章 做强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与特征研究(1)

潘懋元 车如山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是本科教育的重要基地。根据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历史、办学规模、办学类型、办学布局、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我们认为,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应定位于应用型,其主要任务是面向地方服务,培养大批应用型专门人才。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定位;特征;应用型人才

据统计,截至2009年4月,我国普通本科院校770所,[1]加上独立学院322所,共1092所,其中地方本科院校约占90%,这些地方本科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成为本科教育发展的重要基地。因此,研究和探索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不仅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课题,也是应用型本科教育错位发展、办出特色的重大实践课题。

地方本科院校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大学,也有别于职业技术院校,它实现了高等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结合。从人才培养上,它注重全方位的社会需求;从专业设置上,它能够更广泛地与实际工作、生活紧密结合,并具备灵活的反应和变化能力;从课程教学上,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现阶段建设地方本科院校,需要树立创新性的办学理念,建立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的学校发展模式,编制应用性教学计划与课程教材,加强具有应用能力的教师队伍建设,建立适切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应用性的科学研究和以“应用性教育”为主旨的教育科学研究。

一、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

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也是本科教育的主体。根据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历史、办学规模、办学类型、办学布局、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我们认为,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目标定位

发展目标是大学发展的基本方向。它对学校的办学思想、总体发展方向、思路、运行模式、工作重心、培养目标等具有导向作用。一所大学的发展目标决定其发展方向,科学制定发展目标,是大学发展的前提条件,否则就会影响到其发展的后劲和未来前景。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目标的制定,必须建立在自己的办学特色、办学质量和效益之上,要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行;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自身的特色,提升整体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如果抛开市场的需求,不顾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去定位自己的发展目标,其结果只能是背道而驰。

(二)服务面向定位

服务面向是指高校在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时所涵盖的地理区域或行业范围。从地方本科院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分布在省会和地级市的高校基本上各占一半。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必须明确“主要为地方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主动适应地方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一方面要坚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要尽力以地方为依托,不断拓展学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地方本科院校的主要职能是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2]地方本科院校应遵循服务地方的原则,坚持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主要的服务方向,根据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特征建设学科、设置专业,成为地方的人才培养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地方院校,必然要主动服务于地方和区域经济,这些都是区域或行业经济发展对地方本科院校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自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从地方本科院校目前的自我定位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定位于所在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由于地方本科院校在管理体制上属于所在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上也以省内招收为主,学生毕业后多数留在省内就业。因此,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的区域定位上也主要是立足所在的省。如长春大学的区域定位是“立足吉林、服务吉林、面向全国”。

2.定位于所在的地级市。定位于所在地级市的地方本科院校,在生源上以市内生源为主。如莆田学院的区域定位是“立足莆田、面向全省、放眼全国”,江汉大学的区域定位是“立足武汉、面向省内外”。

3.定位于高校所在的大区域。大区域是指我国的六大行政区: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这种行政区划已经超出了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范围,扩大到周边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大连工业大学的区域定位是“成为东北地区消费产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研发中心”,西安邮电学院的区域定位是“成为西北地区信息产业高级专门人才重要的培养基地”。

4.定位于行业。这类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针对某几个行业或领域。上海体育学院的定位是“立足体育、依托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上海政法学院的定位是“立足政法、服务上海、面向全国”。

(三)学科专业定位

地方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务在于实施应用性本科教育,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因此,必须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要深入分析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或专业方向,及时增设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性专业,为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各种应用型人才。

应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方面进行突破,形成特色和品牌,不盲目追求高、大、全,及时增设市场急需的应用性专业,以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更要密切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设置多学科复合型专业,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3]

(四)人才培养定位

人才培养定位是根据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来定位,也就是说要培养哪一类型的人才。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最根本的任务。从一些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来看,并没有明确要培养哪一类型的人才,只是用一些概括性的词对要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做了描述。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高级专门人才”,“有理想、有知识、会做事”,“知识结构优、实践能力强、敬业精神强、创新创业意识强”,等等。

还有一部分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不准,过分重视学术型人才,而轻视应用型人才。这种重学术轻应用、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取向,不利于我国高等学校的分类发展和多样化人才的培养。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其人才培养应既有别于传统本科院校培养的学术型人才,又有别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他们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具有鲜明的特点,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科技运用、推广、转换能力等。

通过实际调研,我们认为地方本科院校应主要办成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应走出传统的“精英教育”办学理念和“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应用性教育,培养面向地方、服务基层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地方本科院校不过分要求知识的深厚,而是着重要求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最佳结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能够熟练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同时,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应安于本科层次人才的培养,而不急于大规模发展研究生教育。面向区域和行业经济的发展,积极开展应用技术开发研究,发展应用技术产业,努力形成产学研良性互动局面,培养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格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理清办学思路,确立办学宗旨,明确发展目标,把握发展方向,确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应用性的学科专业建设,发挥优势,形成特色。

(五)教学定位

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层次和类型,有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才。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院校,必须努力构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及实践教学,突出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这是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和根本选择。因此,必须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建立与完善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其成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边学边练,获取实践经验,形成应用能力的基地。紧密依托行业、企业,通过校企联合、校地合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改进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如开展课堂模拟教学,进行职前实战训练;开展实践教学,教师在实践活动中教,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教师边讲边做,学生边学边干。

地方本科院校应重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作用,采取多种方案,形成完整的、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确实体现应用性特色。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要由理论主导型向理论与能力并重型转变;教学内容要根据市场需要,反映本学科应用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和岗位前沿要求;教学方法要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积极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加强校企合作、校地合作。

(六)科学研究定位

地方本科院校的科学研究以社会需求为动力,为区域或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服务,要坚持面向当地经济建设,要紧密结合学校教学与人才培养定位展开。

地方本科院校的科学研究,从性质、内容、对象、方法、要求、目的和意义等方面,都与传统的学术型大学的科学研究有所不同。地方本科院校的科学研究主要是应用性的开发研究,而非基础性的理论研究,其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是围绕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展开的。同时也是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而不是主要基于对高深学问的追求。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应用型不是层次的高低,而是类型的不同。因此,各校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要立足于各自层次和类型争创一流,切忌盲目攀高与急功近利。[4]

同类推荐
  • 电视采访

    电视采访

    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引发了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关注。本书紧贴国内外形势,围绕气候变化涉及的自然科学、国际政治和国内政策选择等领域,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的重大影响,阐述了低碳经济和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主要国家温室气体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政策,着眼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碳排放格局,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对策建议。
  • 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本书是一本探讨角色理论的学术专著性教材。全书的基本框架分为三编:第一编角色总论,第二编角色分论,第三编角色建设,每编由若干章内容所构成。本书对就读社会学、心理学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有志于探讨角色问题的读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近年来,随着传媒制度的创新,资金、人才、技术等市场要素快速投入到传媒产业发展中来,引起传媒产业结构的急剧变化,产业升级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日益凸显。本书是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的最新成果,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并结合深入的实证分析,阐释制度因素和市场供给因素对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提出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选择。
  • 爱弥儿(经典超译本)

    爱弥儿(经典超译本)

    《爱弥儿》是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1762年此书一出版,便轰动了法国与整个西欧,影响巨大。卢梭通过对他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表达了他从自然人性观出发的教育思想。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这些对今天的儿童教育依然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经典超译本:爱弥儿》在尊重原著内容与结构的基础上,采用语录体形式,直接呈现原著中的经典段落与概括性结论,省却了繁复、冗长的论证过程。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
热门推荐
  • 何甘渠生寂寞

    何甘渠生寂寞

    分离或者相许,岁月回不去从前,感伤我们的青春和无知;我想喝干每一滴眼泪却多么无力的拿不起岁月的酒杯。没办法离开你爱的人没办法放下她的温暖眷恋每一分每一秒突然就萌生了活了这么多年就是为了等他一样,等他,走向你的世界。拉住她请别让她离你的世界太远太远
  • 大乘伽耶山顶经

    大乘伽耶山顶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她走了,你还在

    她走了,你还在

    一部疼痛的爱情,你我在一起痛并快着,那一年匆匆青春了无痕。
  • 剑流星

    剑流星

    林一凡莫名其妙的穿越到这疑是仙侠一般的王朝世界里。以剑基而悟仙诀,走上了这个世间与众不同的强者之路……——————————————————————————————————新人一枚,无大神的号召力,只想踏实写好这本书。求,毒舌,鲜花,收藏,票票,推荐,要是有打赏,那我肯定兴奋的神魂颠倒
  • 情若往生不负卿

    情若往生不负卿

    你说海棠花开,你便回来,可花开经轮,你再也没来。你说如若来生,再不相见,却总是相见。陛下:子衿既说再不相见……为何又见?“……巧合。”陛下:可一可二不可三,这都第几次了。“……”爱卿既然如此心口不一,那朕……就收了你罢。“……求包养!”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hp之苏就应该毁灭

    hp之苏就应该毁灭

    本文又名烧死那些不合实际的苏。哈利·波特吧有文章及人物招募。
  • 万古武王

    万古武王

    秦长歌是个小神,度九天雷劫之时被五彩神雷击中,穿越到神武大陆……修八重武脉,获天脉之力。一朝觉醒,逍遥万界,焚尽诸天!
  • 品牌资产提升策略:品牌代言人视角下的理论与案例

    品牌资产提升策略:品牌代言人视角下的理论与案例

    本书主要研究了品牌代言人对品牌资产的影响机制问题,通过基于消费者心智的品牌资产和基于消费者-品牌关系的品牌资产两个视角,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并着重在品牌关系视角下,探讨了品牌代言人可信度特质对品牌资产的作用机制。
  • 奉和圣制答张说扈从

    奉和圣制答张说扈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