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9100000116

第116章 高等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

思想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仔细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的脉络,有助于我们把握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走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高等教育“211工程”和“985工程”(迄今为止,共有“211工程”大学107所,“985工程”大学39所。不可否认,“211工程”和“985工程”极大地调动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积极性,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也为建设高等强国奠定了基础。)、“优先发展教育”、“科教兴国”、“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等先进理念,共同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同样,高等教育也肩负着更大的责任。纵观世界发展的基本经验和中国发展实际,把“高等教育大国”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强国”,是实现我国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为此,必须超越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只是一种公益性、消费性的事业投入的狭隘观念,建立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是一种战略性生产要素的投入和具有高回报、高收益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投入的新理念,紧紧把握“适度超前”的高等教育投入原则。其实,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除了要给高等教育系统注入大量的资金以外,也要强调投入产出的比率,不是投了钱就可以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强国的,“怎么投钱”和“投多少钱”同样重要。因为今天的投资结构,直接引导、影响着明天的教育结构。

总之,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过程中,一方面要努力破除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中一些落后理念的阻滞力,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发挥先进理念的牵引力。当前,有必要强化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意识”、“国际意识”和“创新意识”。强化“质量意识”是为了使我国高等教育在21世纪能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实现“面向现代化”的教育目标;强化“国际意识”是为了使我国高等教育在21世纪能屹立于世界之林,实现“面向世界”的教育目标;强化“创新意识”是为了使我国高等教育在21世纪避免思想束缚和路径依赖,开辟中国高等教育新道路,实现“面向未来”的教育目标。

三、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现实路径

现在不是要不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问题,而是怎样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问题。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创新发展模式,从“路径依赖”走向“文化自觉”,必须合理界划政府、大学和市场的边界,从“相互博弈”走向“良性互动”,必须提升中国经验,从“拿来主义”走向“理念创新”。

(一)创新发展模式:从“路径依赖”走向“文化自觉”

从阐释走向创新的现实阻滞之一就在于根深蒂固的“路径依赖”。我国提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正是人力资本理论的理性实践。“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和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落实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增强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促进文化繁荣昌盛的必然要求,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5]这无疑需要克服“路径依赖”和“思维惯性”,走向“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首先提出的。所谓文化自觉,“意思是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6]。早在1999年,周远清就提出“要在21世纪把我国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强国”,并认为“这不是要不要、应不应该的问题,而是必须”[7]。

如今这一观点已得到广泛认同,并已成为中国政府的目标任务。[8]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可避免地要向西方学习,关键是“如何学习”和“学习什么”。我们不仅要真切地了解西方成功的经验,也要体验西方失利的困扰,既要爬梳西方崛起的历程,也要洞悉西方未来的路向。为此,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要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中保持必要的张力,进而寻求理性的平衡。

(二)合理界划政府、大学和市场的边界:从“相互博弈”走向“良性互动”

第一,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时代赋予中国高等教育的使命,因此要成为国家意志和政府行为。不仅在于,发达的高等教育是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保障,而且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决定了整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和人才实力。现代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理念需要政府的身份的现代转型,即从传统的高等教育提供者转型为监督者,从单纯管理者转型为公益服务者。政府应担负起高等教育主要投资者、组织者、协调者和监管者的职能。

第二,大学要创造先进教育理念。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关涉到一系列理论和实践课题。从系统科学的视角看,“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高等教育系统,高等教育强国不仅蕴含着深刻的数量关系和质量内涵,而且渗透着结构优化和功能耦合的内外部规定性”[9]。从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看,高等教育的中心发生了两次迁移,在每次迁移中,无不得益于先进高等教育理念的引导。因此,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首先就面临着教育理念创新的问题。“通过对百年中国高等教育理念演变发展过程的分析,探讨我国教育理念的现状,分析未来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强国对高等教育理念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探索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的基本方向,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理念体系。”[10]

第三,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能力经济,与自然经济不同,它要求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巨大投入,要求人们不断超越已有的观念和成果,不断变革和更新。同时,市场竞争实质上是能力竞争,这意味着有“为”才有“位”,实力影响地位,这更要求我们自觉加强能力建设。所谓“能力建设,就是主体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与手段,把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再进一步转化为人才资源从而形成能力人和人力资本的一系列能动活动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人口、生态等约束。在此形势下中国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动手经济”向“动脑经济”的转型,同样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助推。

总之,实现高等教育强国,不仅需要政府、大学和市场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尽量避免三者的越位、缺位和错位,同时又要实现三者的良性互动。

(三)提升中国经验:从“拿来主义”走向“理念创新”

反思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一段时期我们奉行“拿来主义”,“从晚清开始,中国人办现代大学,就是从模仿起步的。一开始学的是日本和德国,20世纪20年代转而学美国,50年代学苏联,80年代以后又回过头来学美国”。[11]不可否认,这种学习是必要的,但还远远不够。如果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就要担负高校治理与学术研究先进理念引路人的角色,单纯的模仿或输入其他国家的体制是承担不起这种角色的。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教育理念,用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这也是那些已经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一条重要经验”[1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其发展进程始终紧随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并积极反作用于社会实践。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正处在分化、深化、转型与整合之中,自觉提升“中国经验”成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者的历史任务。同时,我国教育处于大变革时代,“大变革”时代也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时期,此时尤其需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发展理念。从根本上说,政治的民主、经济的振兴,文化的繁荣,社会的进步,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为此,应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然而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教育革新的先决条件是提高教育的地位,改善教师的待遇。”[13]为此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和教育投入体制改革,为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提供不竭动力。综上所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如果说20世纪仍然属于“财富源于物质资源”的时代,奉行“有物斯有财”,那么21世纪已进入“财富源于人力资源”的新时代,奉行“有智斯有财”。如今,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人才和国民素质的竞争。谁拥有掌握先进理念和技术的人才,谁就是21世纪的胜利者,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就此而论,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吴岩.高等教育强国——中国教育的新使命[J].北京教育(高教),2009(01).

[2]王建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02).

[3]潘懋元,肖海涛.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发展30年[J].教育研究,2008(10).

[4]周光礼.俄罗斯走上高等教育强国的历程及其经验[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2).

[5]邬大光.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意义[J].教育发展研究,2008(19).

[6]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出版前言)[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

[7]周远清.强化“三个意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9(04).

[8]陈至立.加快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步伐[J].中国高等教育,2008(01).

[9]李枭鹰.系统科学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强国[J].复旦教育论坛,2008(06).

[10]项目办公室.科学谋划未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研究项目各课题组开题报告综述[J].中国高教研究,2009(02).

[11]陈平原.全球化时代的“大学之道”[N].文汇报,2009-03-14.

[12]蔡克勇.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若干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8(05).

[13]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50.

同类推荐
  • 教育研究的批判民俗志:理论与实务指南

    教育研究的批判民俗志:理论与实务指南

    罐装技术尽管在野蛮的战争背景中生成,但这种技术的出现却为人类的物质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于是,我们便一度生活在“罐装”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们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地享用几乎所有经过防腐处理的食品和饮料,而且可以随时随地地欣赏那些能够永久“储存”的各种艺术品。但是,在人们享受着“罐装”技术的泛化所带来的无限便利的同时,却逐渐发现原来这些被封装起来的食物都已失去了原初的味道和色彩,那些鲜活的或朴素的东西已经离我们远去。
  • 宏观历史观与中学历史校本研修

    宏观历史观与中学历史校本研修

    该书为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立项后的研究成果,以宏观历史为出发点,摈弃了单纯的学科观念,致力于学生正确历史观的确立与历史问题的分析方法的形成。目的在于以学校为平台,来塑造一个全新的、充满理性与人性的教师群体和校园文化共同体。该书角度鲜明,史论结合,有学科特点和通识特点,可作为历史教学研究的参考书和历史观认识的读本,以指导中学历史教学与中学学科的研究。
  • 青春期的思考

    青春期的思考

    这本书应当是一个意外吧。从来不擅长写作的我,初中时曾被语文老师称为“难产”的我,怎么会写出这些文章?我的文章有的用中文书写,有的用英文书写,无论是采取哪一门语言,我都从来没有热爱过写作。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愿意用心去生活,去体验,去思考,并写下我对发生在周围事物的看法。
  • 珞珈兰台文集

    珞珈兰台文集

    本书收录39篇论文,主要围绕武汉大学的档案工作,展开专题研究。内容涉及到档案馆的基本建设、人员的管理,档案的监督指导工作,档案的安全保管工作,档案的信息化工作以及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等。
热门推荐
  • 开启青少年智慧的趣味百科(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开启青少年智慧的趣味百科(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本书为青少年朋友精心挑选了具有趣味性的百科知识,希望让读了这本的书青少年朋友都充满智慧,快来读读吧!
  • 夜莺演唱会(感动青少年的文学名家名作精选集)

    夜莺演唱会(感动青少年的文学名家名作精选集)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人生的一面镜子。好的文学作品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它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王俊凯之陌夏

    王俊凯之陌夏

    每一个人都会有一段青春,那段青春,可能是美好的,可能是充满坎坷的,但那时迷茫的我们依旧执着,因为,我们坚信未来会微笑着迎接我们。
  • 订讹杂录

    订讹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权志龙,你的权世界,我曾路过

    权志龙,你的权世界,我曾路过

    本文讲女主和男主热恋,后来女主因为其他事而离开男主的事
  • 哭吧,疯子

    哭吧,疯子

    这世界上可以分为三种人,疯子,傻子还有骗子。你属于哪一个。
  • 这么远那么近

    这么远那么近

    是谁在对岸露台上对望,互相传递渴望,你熄灯我点烟,隔住块玻璃,隔住个城市,自言自语地,共你在热恋。其实根本在这大楼里面,但是每一天,当我在左转你便行向右,终不悔遇见。喜欢的歌差不多吧,对你会否曾打错号码,我坐在这里那坐过吗?偶尔看着同一片落霞。我买了两本几米的漫画,另一本,将它送给你。
  • 狼咒

    狼咒

    一位无法修炼的少年,实则是传说中狼族万年一出的狼咒。他不是狼,但却有狼的秉性。他对敌人冷酷凶残,对爱情专一情深,对朋友肝胆相照。团结、耐力、合作、执着、拼搏、共生!因为他们是狼!狼族的残酷荒野训练,令人向往而恐惧的阿比赫斯宝藏,数十万年狼族狼咒的秘密,统一兽族万千种族的霸业,狼与人的终极合作......这一切,尽在《狼咒》!
  • 从零开始的仙界生活

    从零开始的仙界生活

    从零开始的仙界生活,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 超极品天团

    超极品天团

    世界最有名气的男女混合天团,由我莫秋一手打造,我们要亮翻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