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9000000020

第20章 五十年笔耕不辍、百万字述说人生

当今世界,普通人出书已算不上什么大新闻,古稀老人出书似乎也不稀奇,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一些普普通通的作品”却被国家图书馆及清华、北大等多家知名院校图书馆收藏就少见了,更让人稀罕的是与其他为了圆文学梦、“出书梦”的老人不同的是,写书出书居然是这位八旬老人的健身秘诀之一。

一辈子以写作为乐

一个年近八旬的普通老人,正是含饴弄孙安享晚年夕阳无限好之际,却退而不休,自己筹资2万多元出了共50余万字的4本书,出书目的一“不图卖钱,不求扬名,只为对历史,对祖宗、对子孙有个交代”,二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使自己永葆健康的身心。

前几天,记者在老人女婿、金华八中校长吴琦引荐下见到了老人。眼前的老人红光满面,嗓音洪亮,看不出已是77岁。

老人名叫陈洵琳,字佩玉,1931年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新昌县桂溪乡西坑村一书香门第,幼年丧母,却和同父异母的兄姐相处融洽,之后历经抗战、土改,打土匪、文革等重大事件,建国后先后供职于新昌供销社、浙江省委党校、丽水土改委、农民大众报、金华报、浙江省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单位。1991年老人退休后,又拿起笔杆子,先后担任过市场报、中国经济报、消费时报等特约记者。

谈起出书的事,老人打开了话匣子。老人一生读书、买书、用书、管书、写书,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文化大革命”家中藏书被毁了好多,但至今仍藏有古今中外各色书籍上万册。对传奇文学、名人传奇、历史传奇之类,老人情有独钟,特别喜欢看。老人还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呢,鲁迅、巴金、冰心、丰子恺……谈起自己的偶像,老人津津乐道,“鲁迅有远见、文笔犀利;巴金敢于讲真话;最喜欢看丰子恺的散文,他细节写得好……”

自1955年起,老人开始养成了写日记、记笔记的习惯,50多年的时间里,每日一记,累积写了上百本、几百万字。可惜的是“文革”时遗失了一部分。

说起当今年轻人已没有记日记、写信的习惯时,老人很有自己的看法。老人认为书信日记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是人们心灵对话或独白的真实记录,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一定的文学价值,值得保存和弘扬。

正是因为这一理念,老人退休后,萌发了出书的念头,并得到了老伴、子女的支持。

2004年10月,老人第一本《佩玉文选》面世,印了200册。此后,老人出书的热情一发不可收,2005年3月、10月,2006年7月,《佩玉文选》第二、三、四卷陆续面世。老人自豪地说,《佩玉文选》的封面封底都是我自己设计的。

自序里,老人这样表达了编纂这个文集的初衷:“把亲身经历的事和人真实地记录下来,或用文艺形式演绎出来……原汁原味反映当时的历史风貌,……给人们一点启示,给社会一点影响。”

老人一再强调:“我出书不卖钱,不扬名,只想对历史、对祖宗、对子孙有个交代。做人一辈子要无愧天和地。这也是我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一个交代。”

四本文选包罗万象

《佩玉文选》的内容以体裁划分为散文诗歌卷、通讯特写卷、小说剧本卷、书信日记卷。打开陈洵琳老人的《佩玉文选一》散文诗歌卷,一股朴实清新的气息迎面扑来。作者采用白描手法,深情地回忆了祖父、父母、兄长姐妹以及自己的人生经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史也是国史。作者的《爷教我读书》记述了自己在祖父(爷)的呵护操心下,从开始识字一直到考取省立宁波中学的详细过程。

这段史实让读者看到了从抗日战争一直到新中国成立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一个普通学子求学的艰难,百姓生活的艰辛。因为老人曾当过老师,又从事过新闻工作,写时笔端带着感情,书中常有精彩之笔。例如,他写“过年和祖父”,“腊月廿三,是灶司菩萨上天的日子,拉开农历过年的序幕。那天午夜前,祖父在灶头前的小桌子上摆好供品,点燃香烛,虔诚地膜拜,口中念念有词:‘上天奏百好,下界保平安。’当时我正在看《水浒传》,上面正好有句‘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成语,就随口把它念了出来,祖父脸有愠色,问道:‘你从哪里听来这句话?’我连忙指指书解释:‘书上说的。’祖父转而微笑着说:‘小孩乱话三千,不作数的,’随后小心翼翼地把旧的灶神爷从灶头上撕下来,连同青油灯搁釜,放到天井里焚烧……”宛如一幕生动的电影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过年,慈祥的老人,顽皮的小孩……

如果说《佩玉文选一》像一条潺潺的山间小溪,那么,通讯特写卷《佩玉文选二》则有如一条澎湃激荡的大河。通讯特写是时代的记录,历史的缩影,它们犹如无数绚丽的小水滴,是汇集成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的源泉之一。《佩玉文选二》大多是他在新闻单位工作时发表过的文章,内容涉及了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的各行各业,为了尊重历史事实,文中有些涉及的单位和人物尽管发生了变化,老人坚持按原文刊出。

《佩玉文选三》小说剧本卷,收集了两个文学剧本和一篇长篇小说,剧本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原汁原味地反映了历史风貌。小说是老人退休后完成的,作品始终贯穿着老人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观。

古人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见书信在中国人眼中之重,《佩玉文选四》书信日记卷,不但有亲属间的,还有亲友、同学之间的。让读者会心一笑的是老人也没有避讳和从前两位恋人之间的通信,大方地让其“亮相”。

书出来后还分别给从前的两位恋人各寄去一套。

写书是“健康长寿十字诀”之一

要把几百万字的日记、笔记以及历年写的文章整理出来,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这要归功于老人有一副健康的体魄。至今老人已坚持健身34年。退休后每次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老人各项指标在同龄人当中都是最好的。老人说,自己自打健身后平时连感冒之类的小病小痛也很少了。根据历年的健身经验,老人还自创了“陈氏健康长寿十字诀”,采访时他滔滔不绝地向记者念了起来:一“懒”:“懒”于计较,难得糊涂。二公里:80岁半小时能走二公里。三笑:每天开心笑三次以上。四勤:勤动脑、手、脚。五快:吃得快拉得快……

为了证明自己健身有方,采访现场,老人还请在座的男士捏他的腰呢,老人很骄傲地说:“我的腰肌就像钢板那么硬吧!”

因此,出书对老人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因为这就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出书的过程正是老人“健康长寿十字诀”中“四勤”付诸实际的过程:动脑、动手、动脚。“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包括动脑,写书出书就要思考,思考就要用脑,多用脑不会得老年痴呆症。”这些老人都毫无保留地把它们写进了书里。

在《文选》编纂整理过程中,老人从不给自己规定时间,从不因为编书而把自己该锻炼、休闲的时间挤掉,也不因为自己要出书而影响家人的工作和休闲。总之,有空就写,顺其自然,不给自己压力。用老人自己的话说,写作出书是一个“平(和)、和(谐)、缓(慢)、宽(松)、(宁)静、(安)定、(快)乐”的过程。

整理日记写书出书,其实是一个检阅过去岁月的过程,往事的酸甜苦辣一幕幕在老人脑海里重温,那种大悲大喜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的,不是有写回忆录的老人为此痛哭流涕夜不能寐的吗?可陈老却能如大彻大悟的高僧一般从容淡定。

《文选》被国家图书馆收藏

记者见到老人时,老人刚和老伴从马来西亚、越南旅游回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不无骄傲地说,世界上每天最新发生的事我都知道。还让我们现场“拷问”他。至今老人仍每天坚持听几个小时的广播,并自费订了多份报刊。

老人素喜交游,书出来后,分别给一些亲朋好友或送或寄了去,大家看了都说好。家住余姚的一个旧时同学还写信来说,看了这些书“好处多多”,“既有生离的信息;也有宝贵经验;夫妻恩爱、尊老爱幼;科学养生;培育下一代,学以致用,价值无限”。为此,老人感到了莫大的欣慰,还把自己的书寄给了国家图书馆和清华、北大,北师大、浙师大等高等院校图书馆。想不到,对方都给老人寄来了收藏荣誉证书。清华大学图书馆在给老人的回函中说:“您的赠书丰富了清华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将对我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发挥重要作用……”

老人高兴地对记者说,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自己想做的事都做了,自己想尽的责任都已尽完了。“生命是有限的,人再长寿也总是要走的,多留点精神食粮给后人是我最大的心愿。”

目前,老人又在整理编辑《佩玉文选五》,内容共分五个部分:校园随笔、散文述编、调查评论、文革岁月、七彩花环。

同类推荐
  • 燃烧的雪

    燃烧的雪

    还真有点两年前朋友说的那样,她的文笔确实很棒。无论是写人生,写爱情,写风花雪月,写白云蓝天,写岁月催人,写草生木长,都带着一丝淡淡的哀怨和忧伤,而这些哀怨和忧伤里,似乎又时刻地闪耀着坚韧的光芒。人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诗人们几乎无法回避的一个主题。
  • 海那边的风景

    海那边的风景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平时很少跟我交流的儿子石川,一见我回家便憨头憨脑地冲我笑。看着儿子可爱的模样,我也顾不得旅途的劳累,一下子把儿子抱在怀里。
  • 花开花落都是缘

    花开花落都是缘

    月华如练,照我在戏中。我在没有观众的舞台甩长袖潸然起舞,舞尽我人生的悲凉,舞尽广寒宫无边的孤独,任凄泪长流。疼,如茧,将我的心紧紧束缚,愈收愈紧,万般挣扎都已是枉然。《花开花落》是散文作家林纾英(笔名月转妆楼)的散文集。林纾英擅长以妍美幽约的文笔抒写侠骨柔情。如果说诗性唯美的文化散文为其创作之一翼,那么素朴本真的生活散文则是另一翼。徜佯林纾英精心营构的文苑,一花一世界,争妍斗艳,摇曳生姿,让人留连忘返。其柔婉的笔致,本真的言说,深情的发抒,波动着读者的心湖,让读者陶醉,深思,或扼腕浩叹。
  • 巧断珍宝失窃案

    巧断珍宝失窃案

    比尔巴是印度民间故事中的著名机智人物。他实有其人,生活在兴起于印度半岛北部的伊斯兰教国家莫卧儿帝国(1526—1858)的全盛时期,是莫卧儿帝国最有名望的君主阿克巴(1556—1605在位)的重臣,官至宰相。他聪明过人,阅历丰富,能言善辩,是阿克巴的得力助手。他的故事数量甚多,内容涉及宫廷生活、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以他与阿克巴的趣闻、轶事最有代表性。它们在印度,尤其是北印度广为流传,历久不衰。
  • 翡冷翠山居闲话:徐志摩散文

    翡冷翠山居闲话:徐志摩散文

    徐志摩以诗闻名,但梁实秋认为,徐志摩的散文成就更高。作为一个唯美主义作家,徐志摩的散文具有独特的韵味。他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技巧来宣泄情感,营造意境,增强散文的艺术表现力。他注重散文语言的音乐性,使语言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诗意盎然;他还在白话中加入一些欧化文句,从而形成散文语言的一种奇特的景观,读之使人经久难忘。本书包括“云游心踪”“人生随感”“风雨故人”“日记书信”四个部分。
热门推荐
  • 安魂洞

    安魂洞

    云南神秘传说:情死者,无论男女,死后必入安魂洞。不入,则怨灵徘徊故地,迷杀有情人。一家小旅馆惊现凶杀案,死者死状惨烈,手脚均被切掉不知去向,最奇怪的是,凶手还在死者胸口上刻下两个跳舞小人的图案。两年后,一位准新娘在与准新郎拍摄婚纱照时意外在影楼失踪。三天后,失踪者尸体被人发现,手足均不翼而飞。在死者的头顶也出现了一个跳舞小人的临时纹身。两桩凶案,为何死者全是断肢死亡,凶手意在碎尸?却为何只砍掉手足,身体其他位置保存完好?死者身上为何会留下跳舞小人的诡异图案?不久,准新郎身边又出现一位神秘女郎,带给他另一桩少女断肢死亡案。爱恨纠缠,迷雾团团。所有线索的指向最后竟然都是那个遥远的生人禁地——安魂洞。情能销魂,也能断魂。
  • 神阿神

    神阿神

    (; ̄□ ̄)yヾ抽根烟冷静一下
  • 奸妃当道:陛下,请下榻

    奸妃当道:陛下,请下榻

    谢芙瑶好不容易力压群雄,站在庙堂之上成了礼部侍郎,结果太后给她下达的第一个任务便是:给皇上挑媳妇儿。然而……皇上的要求可多了。不能太高也不能太矮,不能太聪明也不能太蠢笨,不能太美但也不能太丑……谢芙瑶:敢问陛下,您到底想要什么模样的?陛下:唔,就你这样的吧。谢芙瑶:……陛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朕要你嫁,你不得不嫁,爱卿,你说呢?谢芙瑶:……玛德,智障!
  • 异界天才混都市

    异界天才混都市

    这是一个修真大世界神级天才携上古神秘卷轴残篇,初入地球,身临华夏,各种奇遇,后脚踩神秘势利,装逼打脸的嚣张热血故事。
  • 末世之盲女的小伙伴

    末世之盲女的小伙伴

    叶菲凡十岁因车祸失明,被家人丢到老人小区安养,陪伴她到末日的是她养的一群忠心的宠物。叶菲凡本以为自己死定了,却不知怎么自家的毛孩子越来越聪明,竟硬是让她在末日中存活下来。变异狗、变异猫、变异鸟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大家看到她都要闪得远远的呢?
  • 七曜传之三生烟火

    七曜传之三生烟火

    第一世:她是血统高贵的神族后裔黛月公主,他是心系苍生的南渊上仙。第二世:她转世为梁月国苏樱眉,迷失在两段扑朔迷离的感情中,错失了深情守护在她身边的月神,却对一个心系天下的墨子衡错付了情意。第三世:(第21章开始)她是虞潇国的九公主,从小寄养在医神处,却又机缘巧合再次与南渊相逢,这场相逢却化作无疾而终的擦身而过,她与傲慢自负的月神之间成为难逃的劫,她遇到生命中另外一个重要的男子,玩世不恭,放荡不羁的李呈肆,她与他们、她们、一些生命中出现的那些过客、演绎一场爱恨纠葛,坎坷难平的宿命纠缠……缘分总是最伤人,有缘未必有分,有分却又无缘。
  • 超能特工局

    超能特工局

    近一点,靠近一点,再近一点。你以为你能了解我们。我们是…什么,你会透视?能看到衣服里面的内容?很好,加入我们。什么,你会隐身?能秘密潜入澡堂?很好,加入我们。什么,你会催眠?能催眠任何美女?很好,加入我们。你能看到我们,在这个城市的任何角落。我们不是英雄,我们是…超能特工局!
  •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1卷)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1卷)

    微型小说,在我国虽然自古有之,如《世说新语》《唐元话本》《聊斋志异》等,但一直属于短篇小说的范畴,未能从短篇小说中独立出来。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读者没时间看长篇大论,喜欢看短小精悍的小说。微型小说便很快盛兴繁荣起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因而一些报刊纷纷开辟微型小说栏目,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发表微型小说的报刊有两千家左右,每年发表的微型小说达七八万篇。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以微型小说是一种独立的文体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过去混杂在短篇小说中的微型作品,精心筛选了一个世纪以来的微型小说经典佳作。较之近来出版的一些标榜微型小说经典选集,更具有综合性、经典性和权威性。
  • 月影飘摇

    月影飘摇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侠遇良缘

    侠遇良缘

    他是温和不失霸气,多情不失刚毅的侠客。他愿为朋友两肋插刀,为兄弟赴汤蹈火,为所爱之人愿做天下人不敢做之事。原本以侠客之心步入江湖,毕生以狭义为一生所求,但却困于情字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