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开发“表外”活动课程,实现个性化发展。“表外”活动课程是指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优势去满足学生个别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一些活动课程。这些课程大致分四大门类:艺术类,有书法、绘画、舞蹈、演唱、器乐演奏等;体育类,有田径、篮球、足球、乒乓、武术等;科技类,有标本采集、自然实验、劳(科)技制作、电脑操作等;其他类,有趣味英语、智力数学、业余写作、拓展阅读、综合信息等。寄宿生每周利用两次课后(或一次课后、一个晚间)共3小时时间,走读生每周利用周五下午“快乐周末”2小时时间,通过自愿自报、双向选择确定各组学员参与这些方面的培训活动。
(三)完善管理课程
1.将学校的一些德育管理行为纳入课程范畴。管理实际上是一种内含着丰富文化的课程,原本是学生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营养资源。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将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关乎自身发展的管理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觉感知和创造优良的环境文化,利用课余闲暇,组织学生观赏草坪、花卉、树木、假山、喷泉,解读名人名言、伟人画像及各道口的警示语,专刊和阅览板报、画廊;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和不断内化制度文化,通过团支部领导、学生干部自己组织的日常行为规范的查评,对每个学生的语言、行为、礼仪、卫生等习惯进行坚持不懈的疏导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投入并建设高雅的习俗文化,坚持一周一次的“旗手推荐”活动和“升旗仪式”,举办好一周一次的“共青团广播”“国旗下讲话”,高质量播出一周一次的冠以学生喜爱的名称的“校本电视”节目,将这些形式变为富有感召力的传统“习俗”。
2.将班级的主要管理行为纳入课程范畴。班级的一切管理行为无不与学生密切相关,没有理由不作为学生应该去体验的重要课程。在实验研究过程中,班主任在其主导的管理过程中做到:营造浓厚的班团文化氛围,包括建立完整的目标系列,确立富有感召力的班风内容,建立并不断充实班团图书箱,开辟和定期更新团支部板报、共青团园地等;培育健康的班队集体舆论,通过在各种渠道各种形式中教师的有意宣传、评价,共青团干部和骨干同学的自觉传播以及全体同学之间相互监督,来实现这一要求;开发丰富的社会信息资源,诸如开设文化快餐、人间百态、天下大事、科技新声、自然拾趣等活动或专栏。通过这些举措,来拓展学生的知识背景,丰富其认知图式,确立其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
(四)优化课程策略
优化课程策略,旨在改善学习心态,开发情意潜能,以增强信息摄入的效度,是学校管理特色创建的一大重要方法。它是课程内容所采取的表现形式,受内容的制约,同时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内容。优化课程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强有力的学习需要和愉悦的情绪体验,从而能既快又好地掌握学习的内容。在本实验中,教育者始终将策略优化普遍地伴随于三类课程的实施之中,具体表述如下:
1.主体化策略。努力将课堂教学、各类活动、各项工作变为学生积极参与借以张扬生命活力的内需,做到:(1)突出一个主体,即把学生放在一切活动的中心地位,赋予足够的时空权、选择权和发言权;(2)展开双向互动,即展开学生之间的协作与竞争,实现生际互动,展开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实现师生互动;(3)贯穿四“自”能力,即对学习、活动与主体发展的“自我设计”“自觉实践”“自主调控”“自能评价”。按照上述三项指标要求,在学科教学、课外活动和班团管理中分别探索和建构了“自主学习”“自能活动”和“自我管理”等模式。
2.情境化策略。即充分发挥各种传统性的和现代化的直观手段在教学、活动和管理中的作用,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将图片、模型、实物、录音、录像、影视、多媒体视听动画以及故事演讲、情节表演,甚至现实生活场景等引进课程视野,使课程内容以多样化形态的呈现,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隐蔽的算理明朗化、枯燥的语言形象化、深刻的事理直观化、静态的事物动态化、平面的情景立体化,从而调动学生多感官投入学习活动,全面激活大脑神经,产生整合效应,从而加倍提高学习效率。
3.个别化策略。即在客观地承认学生才情禀赋、认知风格、学习习惯方面的差异以及由此造成的学习效率、学业状况的差异的前提下,采取各不相同教育教学方法,具体来说:(1)确立个别化的目标:对于优等生,指导他们确立具有挑战性的高难度目标;而对后进生,指导他们确立目前经过努力最容易实现的基础目标,从而使目标既切实可行,又有激励力量。(2)实行个别化的指导:对优等生,增加自由度,减少指导分量,并以启发求异、创新思维和培养“独立作战”能力为主;对后进生,则要增加亲密度,加大指导比重,并以指导求同、模仿思维和培养勤奋自强品质为主。(3)采取个别化的评价:对优等生评价从严一点,并且引导将成功归因于任务不算困难,将失误归因于自身不够努力;而对后进生评价则从宽一点,并且引导将成功归因于自身比较努力,将失误归因于任务比较困难。
4.激励性策略。即根据人所共有的成就需要,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与工作中所作出的成绩和取得的进步都提高到“成就”的高度,给予不同形式的肯定鼓励和推广。具体有:(1)表扬法。课堂上、日常活动和工作中发现点滴的事例,就随机及时地给予表扬肯定,使之随时享受喜悦,提高积极性;(2)宣讲法。对于某些方面表现一贯先进的突出的典型人物,就创设机会,让其走上讲坛专门作宣讲介绍,使其产生了强烈的光荣感;(3)展览法。对于一些学生在某方面所创造出的成果,诸如优秀习作、书法、绘画、日记、制作等,专门开辟园地,将它们陈列出来,让大家欣赏,增强作者的成就感。
二、抓好德育管理工作,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创新德育管理,是学校管理特色创建的一个细分项目,它与教学管理共同组成学校管理特色体系的主体部分,要从管理者的行为目标上提出学校构建“生态德育”,从德育工作的方式上提出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开展责任教育,利用校园信息网络的优势,切实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从德育工作的根基上下功夫,强调教师要有爱心,德育才能有良好的效果等德育目标。
对学生提出行为规范的要求和进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核心。
但是目前学生养成教育工作创新性符号的实际以及根据《中学生守则》《学生品德考核实施细则》等教育法规性文件制定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各个学校都大同小异。因此,加强学生养成教育管理显得很重要。高效的工作,就是其管理特色。
高效的德育管理工作,建立在突出重点上。
浙江省杭州第七中学,2008年9月开始,针对学校刚刚从走读制向寄宿制转轨的情况,根据城市学生文明程度较高的特点,抓住“纪律”和“卫生”两个方面,以“就寝纪律、晚自修纪律”“寝室卫生”作为工作重点,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校内寄宿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积极性。
鉴于学生远离父母,父母不太容易及时掌控子女的生活、学习、思想变化等情况,学校又及时与电信部门联系,开通了校讯通联系平台,班主任每个月至少有生均6次的短信汇报,科任老师每个月至少有生均2次的短信汇报。这一举措,深受学生家长的欢迎。
班主任队伍建设,是高效的德育管理工作的核心。他们实行了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做到奖勤罚懒,最大限度地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并督促班主任上好思品课和周会课,狠抓德育常规教育;还坚持定期开展德育研讨会,总结成绩,推广经验,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后勤保障管理工作,强调“服务”与“热情周到”后勤保障管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教育教学后勤管理保障,一类是生活服务后勤管理保障。教育教学后勤管理保障,又包括教务后勤工作(学籍管理、图书管理等)和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添置、管理与维修等。
学校教务员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在教务处主任领导下,积极主动地做好教务工作,当好教务主任的助手和参谋;他们主动协助召开学生座谈会,召开毕业班工作会议,收集教学意见与建议,及时正确地反馈信息;按照教学计划,及时合理地编排学期课表、作息时间表;按照学籍管理规定,做好学生报名注册,新生编班,文理分班,学生休、退、转、复及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按学期编制全校学生花名册;及时做好期中考试、期末考试、高三联考、学业水平测试、高考等考务及成绩统计、录入和分析工作;参加主管部门的教务工作会议,准确传达有关会议要求和文件精神;协助做好招生和审查入学资格工作;做好粉笔、黑板擦、其他教具的登记发放工作;做好教师备课笔记本、听课笔记本的验印、登记、发放工作。
图书管理员,树立为师生服务、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按时到岗,不离岗,不串岗,积极完成交给的各项临时任务;严格执行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图书编目室工作制度及师生借书、阅览规则;及时提出添置图书资料、报纸杂志的建议,充实书库及师生阅览室;新书购进后,及时进行分类编目,尽快上架、外借;定时做好新书介绍,配合有关人员做好学生阅读指导工作,积极主动地帮助查找、提供有关资料,为教育教学服务;教育学生爱护图书,报刊、杂志,努力修补损坏的书刊、杂志;做好工具书、教学参考资料、有重要价值图书杂志的防霉、防蛀工作;学期初制订工作计划,学期末做好工作总结,定期向分管领导汇报工作;协调做好图书馆计算机设备及打印机、监测系统的维护工作,做到专人专用;保持图书室、资料室、师生阅览室的整洁。
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添置、管理与维修,同样涉及人、财、物等方方面面,其中尤其要有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和精打细算意识,其特色创新的空间可能更大。
学校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收支清楚,符合财经要求,真正实现收费“三无”要求。并加强了对后勤人员的管理,使后勤人员做到了尽职尽责,主动积极地服务于前勤,后勤人员既做好了自己的常规管理工作,又做到了精打细算,增收节支,经常听取群众意见,改进工作。坚持每月公布账目,及时进行月报,学校财务公开形式制度化。校产管理有序,登记造册,借还有序,管理人员职责明确,做到了购物制度规范健全,台账清楚。校园环境规划到位,绿、美化符合学校实际。并做到校舍、场地、设施、设备无较大安全隐患。学生就餐及纯净水的饮用,都力求服务到位,保证了后勤真正服务于前勤,达到了服务育人的效果。
第三节 管理艺术与特色创新
学校管理特色创建的方式方法当然要体现艺术性。
一、重视更新办学理念的艺术
25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当人类进入21世纪,一本名叫《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书畅销全球,讲述的都是“变化”。现实的一切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更是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只有及时察觉变化并主动适应变化,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认识事物,改造世界,成就一番事业,唯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变化观,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才能获得成功。办学也是这样,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新的办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