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7200000007

第7章 爱心惹的祸(1)

1.大风雪送来的爱情,差点赔上了父女情

我是1963年1月飞往美国的冰天雪地,在普渡大学读书。

我21岁大学毕业,在三年半内取得双学士学位。由于成绩优秀,获得往芝加哥大学攻读硕士的奖学金,并获杰出学生奖。

20岁时,妈妈担心我书读得太多,将来嫁不出去,打电话来,要我读完学士后立即回家。

我记住了爸爸从小的教导:要自立,就要有学问。反正我自己也爱读书,好学。

我告诉爸爸,学费方面我有奖学金,其他住宿费和杂费我自己会解决,一定读完硕士才回家。于是我进入芝加哥大学读社会工作学,专门研究问题儿童。

当然我没有告诉妈妈,我每天要在学校宿舍的饭堂里工作,端菜、洗碗,以赚取自己的住宿费和一顿免费饭餐。当然,为省钱,我一日只吃一餐,所以瘦得很。

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芝加哥Rotary Club请所有的外籍研究生赴俱乐部参加讲座并举行晚宴。讲座是关于南非经济的。

当晚我穿了一件蓝绿泰丝中国旗袍,外加平日穿的绛蓝色毛大衣。为了头发不被大风吹乱,我特地把长发在脑后盘了个发结,顿使平时略有点假小子味的我,多了几分成熟与妩媚。

可能因为风雪太大,有不少客人未能出席,我当时孤单一人坐一空桌,工作人员便把我带到另一桌坐,恰巧坐在一位身材魁梧、衣着端正、戴着眼镜的外籍人士旁边。

因为我们是完全陌生的两个人,起初只是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我礼貌地多谢他今晚请客。

他有点奇怪反问道:“您为何多谢我?”

我说:“因为你头发半白,一定是成功的生意人,所以可以做Rotary Club的会员。今晚你一定是其中一位主人。”

他爽朗地笑道:“我只不过也是像你一样,一个从奥地利来美的留学生,头发大概是先天性早白吧,我才28岁。”这人就是苏海文。

席间,不知是哪个朋友提到我们六个人,曾十个日夜做黑人青少年工作的那件事,苏海文两眼放光,惊讶感慨道:“安娜小姐,真想不到身材如此娇小的你,竟然有这样的胆量和勇气,真让人佩服!”

原来,苏海文曾在美国南部一所黑人大学任教。别人都说他胆子大,因为他不但是少数的白人教师,也是唯一敢到黑人饭店吃饭的白种人。

当时美国南部活跃着“三K党”,这是一个臭名昭著的极端种族主义的白人组织。他们仇恨黑人,更痛恨“爱黑人的人”(Nigger Lovers)。他们不但残酷地烧死过被他们称为“黑鬼”的黑人,而且还把同情黑人的白人找出来,连同他们的家人一并烧死——所谓著名的“猎找妖怪”(Witch Hunt)。市政府和警察不敢插手管,也不想插手管。

苏海文,来自奥地利的白种人,却从来不认为白皮肤高贵,有色皮肤就低贱!他讲得很真诚:“我一向认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绝对没有种族之分,没有男女之别!我来自欧洲,从历史上学到,为种族歧视的理由可以杀死千万人口。正如希特勒,要消灭所有的犹太人。这种极端观点,竟成了杀人借口。有的人以宗教为借口杀人,这是人类自卫的极端方法罢了!

我对黑人的处境非常同情,所以我就去黑人大学当教师,想把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传授给黑人大学生,让他们也能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利益!你可能不相信,我还教黑人美国历史的。”

我问:“是真的吗?你来自奥地利,在美国只不过一年,又知道多少美国历史?”

“坦白告诉你,我临时抱佛脚,讲课前一天,自己拼命地看书。你还以为讲师很了不起吗?况且,有教育的白种人,都不喜欢到黑人大学里教书。那黑人的学问水平又如何得以提高呢?”

那一夜,我们一直聊得很晚很晚。

说来真奇怪,我和苏海文是第一次见面,却有说不完的话题。

细想起来,我们有太多的相似:共同的正义感,相似的同情心,同在异乡为异客的经历,同是奖学金的获得者,同样喜欢简朴生活,同样热爱音乐,追求同样的理想——用自己的知识,为推动世界进步努力。

后来,这位自我介绍为Helmut Sohmen(我后来替他起名苏海文)的先生,曾多次来电话约我出去。但因为我常在黑人区工作或去上课,从没有接听到他的来电(那时还没有电话留言服务),过了两个月后,我意外地收到他的来信,邀请我去一个研究生舞会。我当时忘了他是谁,只是出于好奇心,应约赴晚会。见面后才发觉,他就是与我共享免费晚餐的那一个人,也是大我七岁的奥地利人。他与我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富有同情心。

五个月后,他向我求婚,我拒绝了。因为我年仅21岁,未有结婚打算。尤其是与不同国籍的人结婚,一定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困难。连家中爸爸的司机老李也曾跟我说过:“和外籍人士出街的,都是香港下流的女人,是在男人身上赚钱的女人。大家闺秀是要和大家庭的人家来往,门当户对,才像样子啊!”

一星期后,他又提出结婚的事,我依然婉拒了他。

他却坚持:“地球是越来越小,人类是会越来越开明的。”

他说得的确对。1967年时,跨国婚姻确实稀有,但到了2008年,香港已有了不少的异国姻缘及混血子女。但我当时却免不了怀疑。

再经一个月的游说,又因他快要离美到加拿大就业,我最后被他说服了。到底他是个律师,有口才,也有智慧。我们决定在芝加哥结婚。

我打长途电话给爸妈。

因为妈妈的态度一向非常明确,每回离开香港返回美国时,妈妈千叮咛万嘱咐:“陪庆呀,你长大了,可以找男朋友了,但最重要是一个真心爱你的男人,而不是爱你的家庭背景,或爱你的钱。钱是肮脏的。”

在与爸爸每周一封的通信中,我曾经多次试探性地问过爸爸。爸爸说:“最重要的是人品,他有没有钱是不重要的。”

当我电话中告诉爸爸我和苏海文准备结婚的事,爸爸在电话里只说,慢慢再说,又给我发了一封特快信,他在信上写道:“尽管我们加入了英国籍,但我们永远是中国人,总是要为中国做些事情的,找个中国人当丈夫,就省去了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麻烦。

中国总有一天会开放的,做中国人,应该回去帮助中国发展,如果有一个外国丈夫,怎么办呢?你跟他去他的国家,还是忠于自己的国家?”

我心情很矛盾,很不愉快,知道妈妈一向反对嫁外国人,但想爸爸或许有可能支持我。因为爸爸是个通情达理的好父亲,一定会尊重自己女儿的决定。而且他和那么多的外国人交往,知道他们不是“异物”,一定会比妈妈开放及明事理。

所以,我飞回香港,从机场直接来到爸爸的办公室,在第一时间里,把自己要和苏海文结婚的消息再次解释给爸爸听,想请他“胳膊肘朝我拐”,帮助我一块说服妈妈。

爸爸听了神情凝重,面色难看,但没有说什么,只是挥挥手,让我从他的书房出去。

还是司机老李直说出来:

“你可是体面人家的女孩子,还在美国读了硕士,你怎么能嫁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呢?!这让你爹妈怎么见朋友?

你是大小姐,不但有学问,又有背景,洋鬼子是没有背景的,配不上你的。”

说完老李先出门备车去了。

李司机从上海就在我们家给爸爸开车,一直和我们住在一块,爸爸待他像自己家人,他也把我们姐妹当晚辈管,有话从来直说,不用顾忌什么情面。

过去常有朋友奇怪,我从小在上海、香港长大,普通话怎么会有天津口音。其实,就因为刚来香港时,老李北方人学讲粤语,就像鸡同鸭讲话,怪腔怪调的。于是五岁的我说:“还是我学你的天津话,好过你学讲广东话!”于是,出车问路,常常是我听懂了广东话,再用天津话翻译给老李听。

我盯着爸爸追问道:

“爸爸,你不会也和老李一样看法吧?!难道你忘了,第一个向我介绍西方人有绅士风度的也是你啊!老李无知识,以为洋鬼子都是野人,但海文文静,又有三个大学学位,包括两个硕士在美国得的,一个博士学位是在奥地利拿到。说不定还可以帮爸爸的业务!”

这的确不是我强词夺理。

“陪庆,我从来不否认英国人的绅士风度,也十分主张你们姐妹要学习那种落落大方的处事风格。”爸爸尽量用平静的口吻对我说:“但结婚又是另一回事,何况你妈妈是大大反对的,因为他们不能沟通。”

“但妈妈懂的英文比我们想象的多,而且您也常鼓励妈妈要多学英语,那么有了外国女婿,不是可以常练习了吗?”现在想起,我是多么幼稚。爸爸的声音一下子严肃起来:“我们不管加入什么国籍,我们永远都是中国人,我们总要为自己的祖国做事情的,你找个外国人当丈夫,他怎么可能把为中国做事,当成为自己祖国的事呢?你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

我一下子愣住了。

说实话,从14岁随爸爸参加社交应酬活动,尤其是16岁上了大学后,我自认为与爸爸除了亲情,更增加了许多朋友似的默契和认同感。爸爸也是我最尊敬、崇拜的男人。我找一个丈夫,也要和爸爸一样能干聪明。

对许多国内外的大小事情,对许多朋友亲属的看法,对某种事物的好恶,我和爸爸常常在各抒己见之后,发现各自的观点总是十分相近,甚至于完全一致。

父女真可算得上达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地步。

但在这个婚姻大事上,我们父女永远有差距,永远有争论,永远无法达成一致。

说真话,中国、宁波,这些爸爸讲起来充满感情的祖国、故乡,从小在我脑海里,没有什么深刻印象。在香港长大的我,只知道当时中国是非常穷困的。家中的广东保姆每年都要寄油寄粮去救济大陆的家人。

我听妈妈说,这些年来,前前后后,多多少少,爸爸寄钱寄物,尽其力量帮过家乡近百人。爸爸似乎也从来没有想过,日后能得到受他帮助过的人的任何一点回报……我对中国的感情,只是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上学来的,是从爸爸谈起中国领导人的贡献上学来的,也是因为对英国殖民地主义反感而产生的。记得我高中快毕业的那年,我跟随爸爸接待过卢家伯伯之后,发生了一次争执。

卢家伯伯当时是中国外经部的副部长,出国回来路过香港。

那时国内正是三年自然灾害,十分困难。爸爸妈妈原想请卢家伯伯到家里好好吃顿饭,特意订了好多平日我们家也很少问津的东星斑、鲍鱼等高级海鲜。

卢家伯伯却婉拒了。

爸爸妈妈带我去宾馆看卢家伯伯,拿了一些糕点糖果,请他带给卢家妈妈和孩子们吃。卢家伯伯似乎生分了很多,不再像过去在上海时那样笑容满面,只是刻板地说:“国内东西虽然少,但还有吃的。”又推说自己行李已经太重,“你们的心意领了,东西不用带。”

最后临分别时,他和爸爸握过手后,说:“玉刚老弟,听说你加入了英国籍,我真的好生气,好失望!”

“其实只是为了谈生意方便……”爸爸想解释。

“加入英国籍,这当然是你的自由,不用解释,只是你千万不要忘记,你永远是中国人!”

“三阿哥,这点你放心!”爸爸回答得斩钉截铁。回家的路上,爸爸面色沉重,一直在深思。我知道爸爸一向最敬重卢家伯伯,心里猜测,被最敬重的人责备,爸爸心里一定不好受,我一定要安慰爸爸。

眉头一皱,计上心头。

回到家,我就跟到爸爸书房,他自言自语地说:“大陆领导人中,有许多像卢家伯伯这样热爱祖国,精忠报国的人,大陆一定能发展,只是时间问题!”

“刚被卢家伯伯骂过,你还说他好话?”我忍不住发起牢骚。

“哎,卢家伯伯说得不错,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他说得对,你为什么加入英国籍?他们英国人的殖民主义意识可强呢!很多方面看不起中国人。你不是自相矛盾嘛!”我大声反问。“是啊,这也是卢家伯伯不了解我的难处,他说我,我也不会怪他。

其实,加入英国籍也并非我的心愿,只是我们做航运的,满世界跑,拿着香港护照,无论到哪个国家,都被海关翻过来倒过去地查,太过费时又费力。拿这个英国护照也不容易,要靠很多关系。

拿了英国护照,许多国家免签证,到美国、日本、拉美都少了很多麻烦嘛!对于我来说,除了这本护照是英国的,只不过是一个通行证件,是改不了我的心的。”

我心里想,爸爸向我解释,但没有跟卢家伯伯辩驳。

同类推荐
  • 伊莎朵拉·邓肯自传

    伊莎朵拉·邓肯自传

    她勇于摒弃古典芭蕾,创立自成一格的全新舞蹈门类;她勇于藐视婚姻,向传统道德观念发出了挑战;她勇于承受磨难,亲生孩子离她而去也没能击垮她;她是一个特立独行、要求绝对自由的精灵。邓肯所承载的文化矛盾与内心的情感纠葛,非同一般,人们很难理解她是如何将苦难转变为幸福的驱动力,使苦难变成创作的源泉。本书就是这位艺术家的自传作品。在书中,她讲述了自己在多灾多难的生活中抗争坎坷命运的曲折经历,展现了令人震撼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她的一生是一个传奇,更是一部艰辛而多姿多彩的奋斗史。
  • 20世纪后半叶的在台知识人

    20世纪后半叶的在台知识人

    本书以胡适、傅斯年、蒋梦麟、梅贻琦、雷震、于右任、殷海光七位大家在1949年移居台湾的前因及此后在台湾的境遇为主线,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历史与文化解读。本书在历史档案的基础上真实地勾勒出七位知识人的命运剪影,透视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一代知识人的命运悲歌与文化乡愁。
  • 卑微的智者:诸葛亮

    卑微的智者:诸葛亮

    《卑微的智者:诸葛亮》以大量翔实的史料为依据,用幽默诙谐、活泼晓畅的语言,分析诸葛亮生平的重要事件,抽丝剥茧,拨开近两千年的历史面纱,还原一个出身卑微、有血有肉的真实诸葛亮。
  •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文人传说(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读文人传说故事可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许多故事本身就如诗如画,令我们读了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读文人传说故事还可以提升我们的生活品位,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陶冶。当然读文人传说故事最大的收益是可以使我们增长智慧,特别是那些文人墨客之间的唱和往还,文人墨客与官僚政客之间斗智斗勇,与风尘女子们的恩恩爱爱,与僧侣、道士之间的友谊与纠缠,这些传说故事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当时那些时代的丰富生活画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比真实的历史更生动,也更全面,比真实历史更能使我们得到教益和收获,也是更能令我们感动的活教材。
  • 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

    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

    她们如烟花般绚烂,却比烟花寂寞三分;她们如玉般温润,但她们的爱恨足以倾城。她们或生自盛世豪门,或拥有绝代风华,或身负才情千万,或经历曲折离奇。作者以女性的直觉,现代的视角,走近那些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体味她们的落寞,解读她们的惆怅,展现她们的美丽与哀愁。林徽因、陆小曼、阮玲玉、张爱玲、孟小冬、潘玉良等知名女子的人生情感故事,或凄婉,或无奈,或哀怨,或浪漫。24位民国时期绝世奇女子的秘辛往事,追忆100年前那些乱世佳人的喜怒哀乐、人生起伏。
热门推荐
  • 贤劫十六尊

    贤劫十六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鸠鹊争

    鸠鹊争

    鸠占鹊巢,风不调,雨不顺。国家动摇,民不安生。谁的王朝,谁的荣辱成败······
  • 爱天
  • 侍帝晨东华上佐司命杨君传记

    侍帝晨东华上佐司命杨君传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之原来我们都在这里

    tfboys之原来我们都在这里

    三位帅气男生遇见了三位漂亮的女生它们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敬请期待
  • 一生留恋空承诺

    一生留恋空承诺

    有谁的青春岁月里,会没有一个无法实现,却值得留恋的承诺呢?
  • 世间风雨

    世间风雨

    当年六界破碎当仙魔妖重返这凡尘世间时,举手投足便翻山倒海当年真相如何最后是谁在主宰这个局西月国携手而出的少年如何在这世间搅动风雨
  • 妖媚小妖俏师傅

    妖媚小妖俏师傅

    ……师傅!您……师傅我想陪伴在您的身边,不想离开您
  • 家里有贼

    家里有贼

    撑着油纸伞,独自徘徊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选自《雨巷》我相信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心里一定充满了一种优美的感觉,就像丁香一样。我很想知道,如果这个诗人最后却发现,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她偷了他的钱包,随意挥霍,再拿了他的银行卡,狂刷一条街的话,不知道诗人再写这首诗的时候,心里到底是优美还是忧桑了。
  •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