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北部与南部两条发展带,引领我国中西部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打造两条横向延伸带,形成东西联动发展主干道;北部发展带东起环渤海地区,西至新疆,形成依托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涵盖河南、山西、陕西、宁夏、青海、新疆等主要省市的临路发展区域;南部发展带东起长三角地区,依托长江流域及公路、铁路,包括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川、云南等区域在内的临水发展区域;建设“两带”成为促进东中西部多向资源融通的复杂矩阵,加速产业梯度流动的主动脉,实现东部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资源与中西部基础资源等的贸易型、支援型流动,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局面;进一步强化延伸带节点城市的功能,形成连接“枢纽”;西安、成都是北部和南部发展带的战略节点,力争发展成为带动中西部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综合性区域中心。郑州(物流、期货)、武汉(水运、物流)、长沙(文化、动漫)、重庆(软件、金融)、太原(金融、交易)等城市形成以特色产业为引领,兼顾其他现代服务业的特色发展区域。
建设三群落,大力推动东北、中部及西部先进地区区域合作,形成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核心支撑点。进一步加大区域统筹力度,打破现行行政分割,以市场机制为导引,开展区域联合与协作,促进服务资源整合。在东北、中部与西北成立区域群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上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崛起:东北群落以沈阳-大连-长春为核心,中部群落以郑州-武汉-长沙为核心,西部群落以重庆-成都-西安为核心。在东北群落,建立以沈阳为核心,以大连、长春为副中心的区域金融平台,推动以大连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体系进一步发展,着力扩大大连软件产业发展,并形成对周边区域的辐射,促进区域工业设计、研发服务中心的形成,形成区域会展链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在中部群落,确立武汉作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地位、郑州陆路枢纽地位及以长沙作为核心的航空口岸地位,促进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的率先崛起,进一步强化广泛范围的区域产、学、研合作,全面发挥区域科研资源优势,促进区域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亮点。在西部群落,形成带动、辐射能力强的增长极,形成西部区域科研服务平台、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西安成为西部软件外包中心,重庆成为西部产权交易中心,构建以成都为龙头,以西安、重庆为两翼的金融体系。
(2)构筑科学、可持续的现代服务业关键产业布局结构。
根据东部沿海各区域的实际产业发展、生活需要,全面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并不断创新服务业态。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是东部地区的主要任务,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区域的主旋律。除进一步发挥经济优势和地缘优势,发展金融业和现代物流业外,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会展、工业设计等),促进产业互动发展;大力促进贴近大众的现代服务业(电子购物、电子医疗、现代教育等),不断丰富及改善人民生活。
我国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积极搭配承接产业转移的配套建设,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及区域特色服务产业,促进区域加速崛起。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改革,承接东部及国际产业转移,发展现代工业仍在中部地区占据主导。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提高区域交通和信息化水平,培育区域金融中心,发展沿江现代物流业等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是中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发挥区域历史人文及环境优势,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可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对于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推进信息化、现代化,结合区域资源,以比较优势区域为重点,以发展战略型现代服务业业态为目标,寻求重点区域跨越发展机遇。旅游业和物流业是区域发展的普遍选择,可有力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对于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成都、重庆和西安等)要争取建设区域金融中心,通过发展软件外包等信息服务业带动区域发展。对于边界商贸较为发达的区域(云南、广西和新疆等)大力推动现代边贸与会展业发展,扩大区域影响力。
金融业:推进区域资源集聚,加快国家及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构建全国金融体系关键节点,形成层次鲜明的金融中心,形成有效的金融资本集聚与辐射体系,通过完善融通与运营,提高区域资源流动效率,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进一步确立北京、上海全国性金融中心的地位,加快促进深圳成为内地南部金融中心;在中西部地区,加大中心城市的培育,促进区域金融中心的崛起;进一步发挥各地区中心城市、大中城市的作用,加强地区级金融中心的建设。
现代物流业:全力打造区域物流枢纽,建立国际化、立体式的区域物流网络。加大力度发展天津和上海两大世界级大港口,打造天津成为面向东北、华北、西北各区域的物流口岸;加强上海作为长江沿线及中南部地区的物流终端地位;统筹构建天津、大连、青岛成为国际海运中心,沈阳成为东北的现代物流枢纽;推进烟台、青岛、杭州、宁波、厦门等港口的建设;继续建设广州和深圳成为南部货运中心,成为区域交通体系关键枢纽;推进武汉、长沙、重庆等城市建设临江枢纽;沿铁路、公路的关键节点,发展陆地运输枢纽,进一步巩固郑州、石家庄全国关键物流中转中心地位,加速西安、成都、重庆等中西部物流枢纽城市建设;重视临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区域商贸物流发展。在航空运输方面,不断巩固北京、上海航空城市的地位,加大力度推进广州、深圳、杭州、天津等航空货运枢纽的进一步建设。
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以产业基地为核心,推动产业转移、渗透与辐射,促进全面互动发展。大力发挥区域内国家信息产业园、软件产业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等国家级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发展优势,在我国现代服务业三大增长极内形成一批工业设计、研发服务中心,增强区域核心竞争能力,提高区域产业量级。
依托环渤海、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建设具有与区域产业互补,具有强大支撑作用的研发设计、财务管理、信息咨询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连、青岛、成都、西安成为具有世界水准的软件外包中心,尤其是加强面向行业的软件力量的打造,形成区域内的资金、人才及科技力量的集聚与辐射。统筹信息枢纽战略布局,强化信息数据中心建设,在北京、天津、上海建设面向世界的国家级信息数据中心,为我国信息战略实施提供基础保障。
(3)建设高层次、高辐射、高带动性科技支撑体系。
推动我国各区域大学及科研院所的现代服务业相关学科建设,为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人才支撑;全面发挥区域国家级重点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资源作用,形成促进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依托区域中心城市,构建信息咨询、财务管理等公共服务平台,根据区域产业集聚特色,形成研发设计、服务中心。
在北京建设国家级科研服务中心,形成国家现代物流、金融、软件等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国家级研发设计、信息咨询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撑区域信息产业、创意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在上海建设国家技术交易平台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子交易(大宗商品交易、期货交易、黄金交易等)中心,建设我国现代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等产业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国家级财务管理、信息咨询与工业设计、研发服务中心;建设广州成为辐射珠三角的科研增长极,建设深圳成为我国南部的科技应用示范基地;利用临近香港的区域优势,在深圳形成区域公共服务平台;发挥区域软件产业优势,建设支撑区域产业发展的工业设计、研发服务中心;各区域中心城市,针对区域现代服务业比较优势行业,构建特色产业科技支撑体系;在西安、成都、重庆建设区域软件外包支撑平台;在成都建设区域现代物流科研平台;在杭州建设国家电子商务支撑平台;在长春、沈阳、武汉、长沙等工业基地建设区域工业设计、研发服务科研平台。
12.3 现代服务业区域试点与措施建议研究
12.3.1 发挥科技的“支撑”与“引领”的作用,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针对生产性服务业和一些较为成熟的生活性服务业,科技将重点发挥支撑作用,即围绕我国现代服务业重点区域的特色产业建立若干信息技术支撑平台。
针对以“人为中心”的生活性服务业更多体现为科技引领作用,如网络社区、基于新一代无线通信的数字内容应用,其创新往往与商业模式创新结合,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其中的关键是营造环境和支持探索。
1.加大区域中心城市科技投入,发挥支撑与引领双重作用
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在整体经济状况、城市化、新型工业化以及资源集聚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利用区域中心城市强大的辐射能力与带动能力,重点强化信息化建设与要素配置,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从行业改造和电子政务着手推动区域的信息化建设,带动整个区域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改造注重区域传统行业的信息化改造,而面向新兴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则应高标准要求,要兼具实效性和前瞻性;加强行业关联性的研究,形成链式带动,促进区域产业间配套,推动区域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在要素配置方面,应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优势要素的作用,另一方面大力修补短板,尤其是加强科技要素配置,包括科技资源、科技设施、科技人才等,发挥科技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努力实现要素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2.以一线城市为主体,带动二线城市,逐步扩大发展圈层
强化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伴生发展关系,形成互动发展态势。城市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多产业带动的发展环境和广阔的发展半径。打造城市群落,形成有效的互促机制是进一步发展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区域经济,带动中心城市实现跨越的有效方式。二线城市的发展可以为一线城市现代服务业提供更大的市场需求,可以扩展一线城市的产业链条,为区域核心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核心产业的发展对一线城市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扩大经济容量,带动区域的整体发展,带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攀升,从而为消费性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3.配合国家整体区域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对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引导与支撑
在东部地区,实施“全面推进”,大力集聚科技资源,充分挖掘科技资源潜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共同发展,努力培育新兴服务业态发展壮大。
在中部地区,实施“点、线、面结合”的发展思路,以区域关键城市作为率先发展的重点,发挥区域科技资源及区域特色资源的作用,加强区域联动,构建统一发展群落,为产业发展营造更广阔的空间,实现区域的全面发展。在西部地区,实施“重点培育”的发展方针,一方面加大整个区域在基础设施、科技平台等方面的建设、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重点对区域内的重点城市进行重点支持。
4.打造百大现代服务业特色服务集聚区
实施“百大现代服务业特色服务集聚区打造”项目。建立专项资金,对特色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进行支持;明确支持范围,明确将金融、现代物流、软件及信息服务、研发设计、专业服务、医疗服务等特色领域作为支持重点;支持地方政府根据地方发展现状及需要,提交试点申请;围绕提升区域先进制造业配套水平,改善区域产业结构,完善区域服务功能,支持新兴业态发展,组织项目。从实施策略上看,应该加大对中心城市集聚区试点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展和完善中心城市的功能以及摸索产业发展经验。
12.3.2 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实施方式
重大项目实施要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在重点区域建立相应的学科和科技基础设施,促进区域创新环境的完善。支持国内产业转移,促进东部和西部联合建立产业基地,如北京-西安、广州-成都等。重视“两带”关键节点地区作用,大力推动节点地区物流、信息化及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加强“群落”打造,通过项目实施全面支撑区域在基础设施、科技资源、信息化等方面的建设,增强区域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