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通过制订相关政策,实施“2000年目标计划”、“国民服务计划”、“贷款改革计划”、“终身学习计划”、“再培训计划”等,引导并全方位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和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开展IT教育项目CCLI‐EMD(EducationMaterials Development Track of NSF ’ s Course,Curriculum andLaboratories Improvement Program)等来培养美国IT人才。
②美国采用层次型的教育体系,来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信息化人才。在美国,信息化人才培养主要分4个层次:一是信息化基础教育,在美国各州中小学中开始设置一定的信息技术课程,然后,在各类高等院校、社区学院中广泛普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基础课程,为各类专业的学生提供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方面入门基础知识;二是信息技术研究型教育,在高等院校的硕士、博士等研究生教育中侧重于对软件、信息技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技术等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致力于培养高精尖的信息化高端理论研究人才和应用研究人才;三是信息化应用型教育,通过社区学院、高等院校的信息技术专科教育和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具有较好实践能力,能解决信息化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四是通过在岗的再学习,一方面通过信息化实践来提高信息化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公司内部人员的交流、相互学习,组织公司内部培训,与高校、社区学院的合作培训等形式,提升人员的信息化能力。
③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和引导信息化人才的自我成长。
④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度,它利用其优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优越的科学研究优势,以H‐1B签证、招收留学生、实行“绿卡”制度、到别国设立研发机构、大企业招聘、国际合作等形式吸引大量国外信息化高科技技术人才到美国定居、工作,为美国服务。美国政策吸引了全球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高级人才,高级人才促进了美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繁荣和发展。
4.2 韩国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经验
4.2.1 韩国赶超式信息化和工业化发展模式
如果说美国是原发式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模式,那么,韩国就是典型的后进国家的赶超式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模式。从历史上来看,韩国是一个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以后,韩国面临着艰巨的战后重建工作,当时不多的一些工业已遭到严重破坏。就是在短短的30多年时间里,韩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巨大成就,实现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以及工业技术的赶超。从80年代中期以后,韩国开始重点发展信息技术含量高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快速走向信息社会。今天的韩国已经是一个着名的钢铁制造、船舶制造、汽车制造、电子电气产品生产的现代化国家,其计算机、移动电话等信息通信设备制造业,半导体、集成电路、DRAM、LCD等能动部件制造业在国际上已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成为继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的第四大电子产品制造国,以及世界第三大半导体产品制造国(潘海岚,2006)。
韩国的工业化历程,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轻工业阶段的替代进口工业化阶段、轻工业阶段的出口工业化阶段、重工业中间产品生产阶段的替代进口工业化阶段、重工业中间产品的出口工业化阶段、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替代进口工业化阶段、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工业化阶段、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方向转移的工业化阶段(李怡,2007)。
当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经济风起云涌的发展趋势时,韩国开始调整发展方向,实施信息化赶超战略,以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韩国在实施信息化赶超战略的时候,政府有意识地引导信息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实施信息化改造升级传统工业。同时,根据本国的比较优势,重点突出本国的优势产业,提高本国在信息产业和高科技工业上的国际竞争能力。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国家信息化政策,使得韩国的个人计算机、网络、手机等达到很高的普及程度,国民具有较高的信息化能力和素养。韩国也成为世界信息化变革的样板国家。
今天的韩国,在信息化方面正在经历令人瞩目的快速变化,正如世界着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所认为的那样:韩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是世界一流的。
到2007年6月,韩国宽带用户达到1444万户,90%的家庭已经在居室接入宽带,超过6岁公民的触网率达到75.5%;韩国国民可以通过互联网打印政府文0 95件、申报税款、参与政治活动等。到2006年底,韩国有5000种民事申请和650种备案申请可以在线完成,其中31种申请结果可网上打印。2006年,韩国电子商务销售总额达到413万亿韩元;移动手机用户超4000万,实现“人手一机”;互联网银行用户达到4011万户;韩国在远程信息处理、数字电视广播、液晶电视及计算机芯片生产等领域,宽带、RFID、WiBro、DMBDTV、u‐Home等新兴服务领域,以及u‐传感网络、宽带汇聚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上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据ITU组织、联合国贸易发展大会UNC‐TAD、韩国数字机遇与促进署共同统计的“数字机遇指标”(Digital Opportunity Index)反映,自2005年以来,韩国在该指标上多年来位于世界首位(张沛,2009);据ITU的四个部门、七个项目指标测算,韩国已连续多年在信息化水平排名中居世界第三。近年来,韩国又将“信息化”的发展战略从电子化的视角(e‐视角)提到一个泛在视角(u‐视角)的高度。
4.2.2 韩国信息化发展经验和特点
1.政府主导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
韩国的信息化模式具有很强的政府主导性。政府通过建立多个信息化管理、协调和支持机构,多部门有效配合,并出台多个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政策,从而成功地推动了韩国的信息化建设。
(1)政府信息化管理机构设置。
韩国拥有一支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机构,以及有效的信息化创新推进体系。
韩国的信息化相关调控管理政府机构主要包括信息化促进委员会、信息化战略会议、信息通信部、国家经济咨询委员会、基于电子政府的特别委员会,以及中央管理机构、地方政府、国家信息社会局和其他机构,具体描述如下(张沛,2009)。
①信息化促进委员会(IPC)、信息化执行委员会和信息化分委会。信息化促进委员会主席由总理担任,副主席和秘书长分别由财政部部长及总理总助理担任,负责建立和修订信息化促进基本行动计划,协调政策和项目实施,执行信息化促进政策。信息化执行委员会负责讨论和评估IPC提出的计划、方案,以及进行相关协调工作。韩国22个信息化分委会分别负责电子政务、经济和工业、国家安全、信息安全等的信息化实施。分委会主席由相关产业副部级官员担任,委员包含了政府人员,以及信息化专家、学者。
②基于电子政府的特别委员会(PCGID)主要负责制订电子政府规划、方案,实施电子政府项目。
③情报通信部。该部门相当于我国原信息产业部,负责国家信息化的全面管理与实施工作。2008年,该部门与韩国广播委员会合并为韩国广播通信委员会。
④部委的信息化机构以及其他支持机构。韩国各部委中具有信息化机构,且有相应专家担任信息主管CIO;此外,还有一些支撑机构,如公正贸易委员会、国家信息社会局(NIA)、国家信息安全局(KISA)、国家计算机化促进局等。
上述机构之间分工明确,相互协调配合,保证了信息化规划和实施的有效进行。
(2)国家信息化规划与政策。
近年来,韩国在政府主导下,推动了Cyber‐Korea 21、e‐Korea 2006、u‐Korea2006、2008-2012年韩国国家信息化基本计划等一连串的国家信息化政策,从而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变革性进展,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
上述政策和措施极具战略眼光,使得韩国信息化建设几年上一个台阶。从信息化基础建设就绪程度、民众应用深度与受益的强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面这三方面来考察,目前,韩国从基础设施集中发展阶段迈向应用深化阶段,并走向“建立创意及信赖的知识型信息化社会”的远景目标。
2.全民信息化
除了政府主导信息化建设之外,韩国还大力推行全民信息化,真正普及信息化。例如,韩国政府1999年制定的“Cyber Korea 21”计划,其目标就是致力于消除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信息化差距,实施全面信息化。目前,韩国的信息化普及程度已达到很高的程度:每百人互联网使用率居世界首位;信息化社会程度居世界第八位;一些偏僻的农村、渔村等地区,宽带普及率到2006年,已达到98.9%。韩国政府普及信息化的举措如下。
(1)韩国关注服务于全民的IT基础设施建设。由于韩国幅员较小,因此韩国比较关注于建设IT基础设施,且其重点放在服务上,努力实现泛在韩国“u‐Korea”的目标。
(2)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成绩斐然。①教育信息化硬件设备、教学用计算机已经普及。韩国政府在全国所有中小学校开设计算机室,免费宽带连接互联网,以方便教师和学生使用互联网;中小学教室中,多媒体计算机、投影电视、屏幕监视器等设备已达到普及;到2006年,普通高中每台计算机5.6名学生使用,职业高中为每台计算机2.1名学生使用。②提高学生、教师信息素养。通过实施《ICT应用与教育指南》,目前,韩国信息素养教育已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地整合98在一起,并具有规范性。韩国第七次课程教学计划要求,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一年级,所有科目教学中必须有20%的信息技术相关应用教学。
(3)构筑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网上学习环境。2000年3月,韩国制订了“图书馆信息化推进综合计划”;2001年开始,在全国逐步建立和推广数字图书馆;建立教学网站,提供多种学习资料。
(4)对贫困人员、家庭主妇、军人、老人、残疾人,以及劳改犯等容易被忽略的人群,同样进行信息化普及教育,提高他们的信息化能力和素养。例如,2000年7月到2001年2月,韩国教育部为50万低收入家庭子女免费实施计算机应用教育,并为5万余名特困学生提供计算机以及此后5年的网络费用。再如,韩国政府在全国指定800家计算机学院作为“主妇的网络学堂”,向100万家庭主妇提供网络培训。
(5)对房地产商提供的数字化住宅,政府部门采用数字住宅认证制度进行监管。该制度一是要求住宅供应商在卖住宅时,需要标记有无宽带网络的设施;二是对设备的兼容性进行监管。
(6)重视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指导,制定并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相关计划。
韩国政府制定了中小企业信息化计划,帮助3万家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具体包括:小企业网络化支持,对50人以下小企业提供技术和教育支持;中小企业基础信息系统、ERP、供应链管理建设等信息化支持等。
【案例】
韩国首尔信息化现状首尔作为韩国的首都,一直致力于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其目标是努力实现生活、产业、城市基础设施、行政服务4个领域的信息化,将其建设成“市民满意的、高水平的信息化城市”。
1.生活信息化
(1)快捷的在线民政服务。通过在线服务,完成对各种民政业务的查询和申请,并将民政事务处理进度及结果及时反馈给民众,提高民政服务的便利性和透明度。
(2)丰富的信息指南服务。民众可以通过“观光首尔”网站搜索到具有600年历史的首尔各地的名胜古迹、观光场所,购物、交通等相关信息,也可以通过“网上政策论坛”对政府的主要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或提议,或是直接通过“对市长的希望”栏目,直接向市长反映市政意见。
2.产业信息化
重点发展尖端信息产业,为外籍人士运营企业和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使首尔成为一个世界知名的“充满活力的经济城市”。
(1)建设数字媒体城市。在首尔市西北部“Sangam新千年新都市”开发地区,积极打造世界领先的数字媒体产业,并计划将该地区建设成一个着名的东北亚商务中心。该中心将由数字媒体内容生产基地、数字媒体及其相关技术的产、学、研合作研发区等组成。
(2)支援中小企业及外籍人士。通过首尔产业支援中心,中小企业、私营企业及准备创业的人士可以获取所需的有关经营、技术、市场开发等信息,外籍人士也可以通过首尔服务中心获得有关企业运作和生活方面的信息。
(3)电子商务。通过电子商务系统,客户可以直接在网上进行农产品、水产品及畜产品的订购,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最新的物价信息,同时可以享受购物咨询、商品订购和配送服务,从而获得网上购物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