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概 述
一般认为助听器由麦克风、放大电路和受话器三大部分组成。事实上,助听器还有一个重要的部件——耳模(earmold)。耳模是将输出声从助听器的受话器传递到外耳道或鼓膜处的一个声学插件,是完整助听系统中的一部分。
4.1.1使用耳模的原因
在耳模出现以前,助听器与耳道相连的是一些尺寸不同的耳塞,不同大小的耳道使用不同尺寸的耳塞。可是,由于耳塞与耳道配合得不够紧密,当助听器音量较大时,助听器的输出声会通过外耳道泄漏至麦克风,出现声反馈。这样,助听器就无法满足重度及重度以上的耳聋患者的需求。另外,由于耳塞容易脱落,对助听器固定不利,特别是耳背式助听器。基于此产生了耳模,同时这也是耳模的两个作用。
4.1.2耳模的概念
耳模是根据助听器使用者的耳甲腔、外耳道形状制作而成的声学插件。它放置于耳甲腔或耳道内,利用耳轮与对耳轮、耳屏与对耳屏、外耳道等解剖结构得以固定于耳内,耳模是一个声学插件,它是助听系统的一部分,它将助听器放大后的声音从助听器的受话器传递到外耳道或鼓膜处。对于耳内式、耳道式等定制式助听器来说,助听器的外壳就相当于耳模。
这种耳模属于堵耳式耳模,声孔直径2mm,没有气孔。由于其在耳内密封性较好,适用于重度和极重度耳聋。耳模声孔外侧端有一个金属小环或热塑料橡胶小环。盒式助听器的耳机,扣在这个小环上,声音即可经声孔传入外耳道。因此,标准耳模适用于大功率的盒式助听器。
随着助听器技术的发展,耳模的形状、材料、制作工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对耳模声学特性的认识逐渐深化,耳模不单是一个传声部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改善助听后的音质,这也是耳模的第三个作用。
另外,标准耳模由于密封性很好,戴在耳内会因堵耳效应引起不适,因而产生了各种式样的耳模。由于耳内式、耳道式助听器的外壳形状不会有大的变化,耳模外形变化主要是用于耳背式助听器的耳模。
4.1.3耳模的样式
耳模有各种样式,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听力情况和耳形选择耳模样式。
1.堵耳式
堵耳式耳模可分为标准式、壳式和骨架式三种。
(1)标准式
标准式适用于大功率的盒式助听器,声孔直径2mm,没有气孔,由于其外耳封闭性好,适用于重度和极重度聋的使用。
(2)壳式
壳式是耳背式助听器耳模中的“标准型”。耳模占据整个耳甲腔,与外耳道密封良好,主要适用于重度和极重度聋患者,可避免啸叫。
(3)骨架式
对于重度聋患者,如果希望佩戴舒适,可使用骨架式耳模。
因壳式耳模佩戴不舒适以及从美观角度出发,对于轻中度患者,还可使用半壳式、耳道式、耳道钩式等形状的耳模。
2.非堵耳式
对于轻度耳聋患者,还可以使用非堵耳式耳模,如信号对传式(CROS式)、自由场式(Freefield式)、Janssen式等。这类耳模在国内很少使用,因为中国人较注重美观,轻度耳聋患者在耳道允许的情况下,基本上都使用耳道式助听器。
3.特殊耳模
特殊类型的耳塞有游泳耳塞、防噪声耳塞等,一般均采用软耳模材料制作。
4.1.4耳模材料
制作耳模的材料必须具有牢固、无毒、抗过敏等特性。耳模材料主要有硬材料和软材料两种。用软材料制作的耳模,佩戴舒适,与耳道的密封性好,不易产生啸叫。但是软耳模容易老化,使用期短,透气性差;另外,在制作及修理上也较硬耳模困难;主要适用于儿童、重度和极重度耳聋患者。导声管与软耳模的连接需用金属环固定,以免黏结不牢。
硬耳模的使用较为普遍。用硬材料制作的耳模耐久性与可塑性好,容易制作成各种形状,声学特性较易发挥,使用寿命长。但与耳道的密封性较差,佩戴的舒适性不如软耳模。对重度聋以下的患者,一般使用硬耳模。
耳道部分用硬材料,后部分用软材料合成的耳模可兼顾两者的优点,但由于软硬材料的连接处较易断裂,使用较少。
耳模的颜色多为无色和粉色,在国外还有各种彩色耳模。
4.1.5耳模的耦合系统
耳模要成为助听系统的插件,必须有耳钩、导声管和声孔。如果要改善助听器的声学效果,则要依靠通气孔、阻尼子、号角声孔的协同作用。
声信号进入开放的外耳道会产生约3000~4000Hz的共振峰,从而会使中频产生10~15dB的增益。婴幼儿共振峰的频率会更高。然而耳模插入到外耳道内后,将会减弱中频增益提升的现象,称为插入损失。
这就需要通过助听器改变声学特性或耳模来改善由此带来的额外的听力损失。
1.耳钩
耳钩是连接受话器与助听器的器件。耳背式助听器产品本身已包含了耳钩。
耳钩有软的和硬的两种,呈月牙状,与助听器的连接多数是固定不可转动的。但这种结构当助听器佩戴与摘取时易损坏耳钩,因此有的助听器厂家采用可360°旋转的耳钩。
耳钩可分为成人耳钩和儿童耳钩两种,另外耳钩内的阻尼子类型决定着耳钩的声学特性。
2.导声管
导声管起着连接耳模与耳钩的作用,声音从耳钩通过导声管传入耳模。
导声管的长短、孔径及壁厚会影响其声学特性。长的导声管会增加低频增益,减小高频增益;孔径减小会增加低频增益,减小高频增益;薄的管壁容易引起啸叫。
导声管可以直接与耳模连接,起着声孔的作用,软耳模一般采用这种连接方法;也可以通过号角状转接器与耳模连接,这种方法导声管与耳模的连接较为牢固,硬耳模一般采用此法。
3.声孔
声孔是耳模耳道部分的传声孔,声孔的直径与形状会影响声学特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耳模声孔口径对声学特性的影响
耳模的口径不同对聋儿高频、低频听力补偿有显着差异。声孔直径小于2.0mm的耳模有利于放大低频声音,而不利于高频声音的放大。声孔直径大于或等于2.5mm的耳模则有利于放大高频声音,两者差值约15dB。
(2)耳模声孔形状对声学特性的影响
耳模声孔形状对声学特性的影响包括:
①平行声孔,对高频、中频、低频有等同的放大作用。
②喇叭声孔,呈号角效应,对高频放大效果好。
4.通气孔
通气孔即在耳模顶端或耳模出声孔处通向外界的细小通道,前者为平行通气孔,后者由于与声道成一锐角被称为V形通气孔。耳模佩戴者,由于其外耳道被封闭,从而改变了外耳道的声学结构,会产生一些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又被分为感觉阻塞和声学阻塞。感觉阻塞是由于外耳道被封闭后产生的,如胀、异物感、不适等感觉。而声学阻塞主要是佩戴者的纯音骨导听阈发生改变,包括自己的声音感受异常,咀嚼声、吞咽声被过分放大等。具体为:250Hz提高约15~25dB;500Hz提高约10~20dB;1000Hz提高约5~10dB;2000dB为0dB。由此,我们发现骨导的改变主要在低频。以上两种双重阻塞的结果就使得耳模佩戴者感到聆听声音的“音质”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如果增加了通气孔,就使外耳道内的压力与外界相等,改善了通气不.及阻塞堵闷感,消除了封闭耳模所致的骨导听阈改变的现象,因此患者自觉有改善。因为当气孔直径为1mm时就可以对助听器的频响产生明显影响,另外,经过助听器放大后到达鼓膜处的声压有一部分可以泄露出来,因为气孔对低频声音的声阻尼小,高频的阻尼大,所以泄露出来的声音主要是低频部分,这样就降低了低频对高频音的掩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