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物流园区(区港联动)是指在保税区与港区之间划出专门的区域,并赋予特殊的功能政策,专门发展仓储和物流产业,达到吸引外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扩大外贸出口的目的,它是目前中国法律框架下的自由贸易区雏形。
(1)保税物流园区的优势
1)政策优势
保税物流园区内除继续执行现有的保税区政策外,还享受以下三条配套政策:
①进区退税。比照出口加工区,对从区外进入保税物流园区内的国内货物实行进区退税。若进入保税物流园区内的国内货物重新回到区外,应严格按照货物的实际状态办理货物进口手续,改变了保税区现行的离境退税方式,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②给予区内企业在税费政策和市场准入方面的国民待遇。区内企业无论什么性质,都享受统一的税费政策和市场准入待遇:取消现行对国内企业征收监管手续费的政策,取消对区内企业在货代、船代和外贸经营等多种领域方面的限制。
③适度放宽外汇管理。货物在保税物流园区与境外之间流动,区内企业无须办理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手续。货物在保税物流园区与境内之间流动,由区外企业按照规定办理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手续。区内企业办理进口收付汇核销后,与区外企业(无进口经营权)结算以人民币计价。
2)功能提升
根据“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宽松”的区域管理理念,中转集装箱在保税物流园区可以进行拆、拼箱,这改变了中转集装箱在港区内只能整箱进出的现状,集装箱在保税物流园区堆存无时间限制,也改变了集装箱在港区只有14天报关期限的现状。
3)通关便捷
通过实施“区域管理封闭化、海关管理智能化、园区管理信息化、海关通关快捷化”等措施,一次申报、一次检查、一次放行,园区和港区之间开辟海运直通式通关通道,设自动判别体系,自动生存管理数据,实现EDI无纸化报关,直通式卡口实货放行。
(2)保税园区的特点
1)区域开放性
长期以来,保税区的定性不明确,有的管理部门定性为“境内关内”,有的定性为“境内关外”,这导致政策不统一、不配套、不平衡,保税区政策表面上十分优惠,实际操作困难。区港联动试点主要针对上述不足,明确区港联动试点区为“境内关外”特殊区域,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外汇管理部门都按这一定位制定政策,进行管理。
2)政策特殊性
区港联动试点区为保税区的功能延伸区,实行鼓励进出口的税收导向政策。除享受有保税区“免税、免证、保税”等政策外,国内货物进区视同出口,可以办理出口退税,区内交易免征增值税,基本实现物流无税或保税运作。
3)功能单一性
区港结合、物流主导是区港联动试点的主要原则之一。试点区域大多选择在港口条件好、物流发展具有一定基础的区域进行。试点区域即为保税物流园区,物流主导十分明确,其主要有国际转口、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四大功能。区港联动试点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物流发展针对性政策设定、监管方式改革等举措,进一步降低口岸交易成本,提高口岸物流流转效率。
4)监管便利性
试点保税物流园区为海关监管的特殊区域,海关监管效率直接决定其运行效率。由于试点区域“境内关外”定性明确,便于海关对其实行“一线开放、二线管好、区内宽松”的监管模式,并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设科学合理的区域信息化系统操作平台,园区与境外之间及区内企业之间实行无人监管电子核放系统,一线按国家进出口管理规定进行监管,并实行无纸化报关,使监管方式适应物流发展需要。
(3)保税园区的作用
区港联动保税物流园区可以充分发挥上述功能政策优势,构建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平台,强化对周边区域的服务、辐射及带动作用。
1)强化港口竞争力
保税物流园区克服了我国大陆港口“整进整出”的监管模式,允许国内货物报关进区和境外到港货物在区内自由分拆、二次集拼和转运,拓展了海运集拼功能,有利于吸纳国际集装箱中转运输,强化与周边国际港口的竞争力。
2)强化制造业竞争力
保税物流园区可以解决国内加工贸易料件深加工流转问题,促进周边加工贸易聚集和发展,可以建立原材料配送和产品出口快速通道,为制造业提供完整的物流服务链。
3)带动周边产品出口
保税物流园区依托优越的区位条件、完善的物流设施、“进区退税”的特殊政策和“境内关外”便利的监管环境,有利于吸引国内外知名采购中心人员,建设国际采购、分拨中心。
4)促进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
区港联动试点具有明显过渡性,发展目标就是向自由贸易区转型,这为保税区功能政策完善和开放能级提供了极好的契机。
案例分析
国际港口物流中心揽胜
1.鹿特丹港口物流园区
目前,鹿特丹港已经先后建成了三个港口物流园区。对于港口物流园区的定位,鹿特丹港务当局的观点是:港口物流园区是拥有完善的设施,可以为物流特别是配送活动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物流园区,它应邻近港口集装箱码头和多式联运设施,并采用最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依托这些物流园区的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鹿特丹港的物流服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经三个物流园区处理的货物已经占到了全港集装箱吞吐量的7%左右。
(1)Eemhaven物流园区
Eemhaven物流园区是鹿特丹港的第一个港口物流园区,位于鹿特丹港Eemhaven和Waalhaven集装箱作业区后方,共占地65公顷,其中仓库面积20万平方米。从定位来看,Eemhaven物流园区主要从事高质量商品的堆存和配送服务。Eemhaven物流园区的交通集疏运条件十分优越。首先,该园区与Eemhaven和Waalhaven等地区的集装箱码头有立交直接联系;其次,通过A15公路,物流园区的货物可直达欧洲内陆腹地。同时,园区周边还有内河码头、铁路枢纽以及沿海支线泊位等众多的多式联运设施。
(2)Botlek物流园区
Botlek物流园区位于Hartel运河和Seinehaven港区之间,也是鹿特丹港石油化学工业区/港区的中心位置。Botlek物流园区占地104公顷,其中仓库面积约30万平方米。
与Eemhaven物流园区类似,Botlek物流园区的交通集疏运条件十分优越,周边公路、铁路、内河等多种运输方式齐备。Botlek物流园区的定位是以化工品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仓储、配送和分拣等物流服务。
(3)Maasvlakte物流园区
Maasvlakte物流园区是鹿特丹港最新的,也是最大的物流园区,占地面积125公顷。
Maasvlakte物流园区位于鹿特丹港最大的Delta集装箱码头后方,并与该集装箱码头有专用通道连接。同时,在物流园区周边还分布着铁路场站、高速公路和内河驳船码头等众多的多式联运设施。
根据规划,Maasvlakte物流园区的用户主要是以下四类企业:希望建立一个能够辐射整个欧洲的区域性配送中心的大型跨国制造商;希望进一步拓展其物流服务范围的大型船公司;需要依托港口开展区域性服务业务的大型物流企业;希望其他全球性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建立一个海运出口基地的欧洲出口商。
此外,在鹿特丹港Maasvlakte二期扩建项目中,还规划了55公顷土地用于配套的物流活动。在实际运作过程中,Maasvlakte物流园区被划分为了众多3.4公顷左右的小地块,每个地块都可以容纳一个2万平方米左右的仓库以及办公和其他配套设施。
2.新加坡港口物流园区
近年来,为满足货主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新加坡港的PSA集团围绕港口先后建立了四个物流园区。其中,位于港区内的Keppel物流园区建成于1993年,紧邻Keppel集装箱码头,以国际集装箱货物为主要服务对象。为集约利用土地资源,Keppel物流园区主要由现代化的仓库构成。
Keppel物流园区占地面积约23公顷,其中仓库面积11.3万平方米,与Keppel集装箱码头之间有立交桥相连,其他配套设施主要包括办公楼、停车场、集装箱堆场等。在内部,开发商将整个仓库分成了45个单元提供给不同的物流服务商,每个单元的面积从1000至5100平方米不等,仓库的高度最高达到了14.6米。Keppel物流园区享有自由贸易区政策,其主要服务对象是集装箱班轮公司、国际国内大型货物代理、本国大型IT企业等。目前,Keppel物流园区每年处理的集装箱箱量达到了27万TEU左右。主要的服务包括拼箱、拆箱、存储、配送、检验、再包装、物流管理等。
3.香港港口物流园区
香港是全球重要的航运中心和第二大集装箱港,共有大型集装箱码头9个,泊位总数24个,码头岸线长7694米,面积275公顷。香港亚洲货柜物流中心始建于1986年,目前是迪拜港口国际的下属企业。亚洲货柜物流中心位于香港葵青集装箱码头后方,紧邻高速公路,可以方便地连接香港国际机场、商业中心区以及大陆的深圳特区。
香港亚洲货柜物流中心是全球最大的及首座多层式的货物处理中心。中心由楼高7层的A座和13层的B座组成,总面积约87万平方米,其中约55万平方米可出租用于各类物流活动,并配有一定数量的写字楼。在运作方面,中心的经营者将整个仓库划分为740~37000平方米的单元以出租给各类用户,整个中心的出租率基本在90%以上。目前,在中心内开展的物流活动主要分为货物集散和物流增值服务等两大类。其中货物集散服务主要包括收/取货、货物存储、拆/拼箱、挂衣、条码扫描、包装、重货吊运、验货、托盘修理等;物流增值服务主要包括库存管理、运输/分销策划、分销、物料配套、货物回收处理等。
案例问题:
1.港口物流园区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港口物流园区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3.成功的港口物流园区应具备哪些基本要素?
4.鉴借国外成功的经验,请谈谈对我国港口物流园区的发展有哪些建议。
思考题
1.论述物流园区和港口物流园区的区别和联系。
2.如何更好地发挥港口物流园区的功能?
3.确定港口物流园区的物流量的基本思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