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满足客户对港口物流服务的全方位需求,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客户竞争能力的职能
港口物流企业的存在目的就是满足客户的各种港口物流服务需求。现代港口物流企业以现代物流信息管理技术为支撑,使传统的港口运输服务提升到一个新水平。现代港口物流企业通过为客户提供专业化港口物流服务,优化客户港口物流系统,为客户提供系统有效的物流服务,降低客户存货资产,缩短运输配送周期,以帮助客户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客户的竞争能力。
4.2 港口物流园区
4.2.1 港口物流园区的含义与特征
1.物流园区的含义
物流园区也称为物流基地,是物流中心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所形成的具有某一种或多种特定业务功能的区域,是各种物流设施和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物流系统中的重要节点,是提供物流服务的重要场所。又有人将物流园区定义为:“是从事专业物流产业,具有公共公益特性的相对集中的独立区域。”
物流园区是各项物流功能的集成。物流功能的绝大部分作业可以在物流园区内或以物流园区为基础的延伸服务过程中完成。因此,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规划设置物流园区,为企业及第三方物流经营者提供一定的、相对集中布局的用地空间,既可满足区域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又有利于物流基础设施的集中布局与建设,同时又可避免物流发展给城市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物流园区是一个空间概念,与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概念一样,是集中连片的相同或相关产业区域,并且实行统一物业管理。物流园区是物流中心的空间载体,与空间意义上的物流中心基本一致;但它本身不是物流的管理和经营实体,是数个或多个物流管理和经营企业的集中之地。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开发建设多是统一进行的,并往往由专门的物业企业统一管理。
物流园区根据其所覆盖的地域大小以及功能设施多少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物流点(logisticssite)。此类物流据点具有一定的物流设施,并有明显的地域边界,同时由一个经营者进行经营管理。当然该物流经营者不一定是该物流场所的所有人,也就是说他可能是为自己经营,也可能是为其他企业经营物流设施。其经营业务以撤装和零散运输为主。此类物流据点通常是某一物流业务网络(如快递业务网络、制造商仓储网络或配送网络)的组成部分。但是此类据点不一定涉及多种运输方式,如可能仅仅处理道路运输业务。
第二层次:物流区(logisticszone)。此类物流据点包含多个物流点,也有明显的地域边界,其运输基础设施涉及多种运输方式(如至少包括铁路、公路),并由多个经营者进行运作。物流区通常是由政府、商会以及企业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共同设立的。
第三层次:物流极(logisticspole)。这是一个地域面积很大,物流设施与物流活动高度集中的物流区域。它没有明显的地域界限。其运输基础设施也涉及多种运输方式,除铁路、公路外,至少还包括下列运输方式中的一种:海运、航空或内河航运。物流极包括众多物流点,通常是由一个联合机构或社团共同管理。
2.港口物流园区的含义与特征
(1)含义
港口物流园区是物流园区总概念下一个具有港口特征的物流经济区域。借鉴港口特点和国内外港口物流园区建设经验以及相关项目的界定,我们给出以下定义:港口物流园区是指以港口为依托,由多个物流组织设施和专业化物流企业构成,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组织和运作效率,改善企业服务为目的的,具有装卸、仓储、运输、加工等基本功能,和与之配套的信息、咨询、维修等综合服务功能的规模化、功能化、信息化物流组织和经济运行区域,是发挥综合协调和基础作用的物流设施的区域集合体,是大规模、集约化物流设施的集中地和物流线路的交汇点,具有综合多种物流方式和物流形态的作用。
(2)特征
港口物流园区具有以下特征:
1)集群化
港口物流以物流园区的空间形态集聚发展,宏观上有利于城市物流系统的合理布局,有利于城市物流资源的整合和优势互补,可以全面拉动城市经济发展;微观上对于港口及物流企业本身,由于不同功能的物流企业聚集在同一区域内,共同为港口物流服务,功能互补,减少了物流中间环节,提高了物流服务的速度和效率;提升了物流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水平。
2)信息化
现代物流业采用先进信息技术、运用现代化的物流设备和管理设备,来实现物流操作手段的现代化。现代物流的信息化商品代码、数据库,港航信息服务的标准化、实时化、数据化,运用数据平台和资源库,在运输网络合理化和系统化的基础上,整个物流系统才会实现管理电子化,从而使得现代物流进入以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化阶段。
3)系统协同化
现代港口物流是一个系统,包括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各自的职能,不可或缺。只有各环节协同发展,才能顺利完成每笔港口物流业务,才能实现物流的最优服务。
4)一体化
物流一体化就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它是物流业发展的高级和成熟阶段。当一体化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以港口物流为联系的港口物流企业关系就会形成一个网络关系,即一体化的港口物流网络,以保证整个港口物流系统以经济的方式运行,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效果。
3.港口物流园区建立的意义
首先,港口物流园区的建立可以吸引、汇集更多的物流,使港口物流诸功能的实现更为方便,从而使更多的港口物流企业入驻港口物流园区,给港口带来稳定的货源,以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有利于提高港口竞争力。
其次,港口物流园区的建立可以使商品流通渠道.通,通过提高企业的消化能力而促进企业生产,带动本地经济和腹地经济共同发展。
再次,港口物流园区的建立,可借助效益显着的港口工业功能发展临港工业。港口是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点,许多依赖进口原材料的钢铁厂,往往都建在港口地区,世界主要港口基本上都是重要的工业基地。港口物流园区的建立,将使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得以调整。港口物流及相关联产业的发展,将加大第三产业的比重,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
最后,港口物流园区的发展和地区城市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港口物流园区的发展,将带动城市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这个角度可以认为,物流园区是一种“推进型产业”。港口物流园区能推动当地城市经济的发展,尽管在发展初期可能会促使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差距拉大,但从长远看,物流园区的经济效应会向周边地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4.2.2 港口物流园区的功能
1.港口物流服务组织与运作管理功能
港口物流园区在功能上首先是物流服务组织和物流运作管理的功能,即物流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转运、集散、贮存、运输、装卸、配送和流通加工功能。
(1)转运衔接功能
港口物流园区的功能应该体现在运输方式的衔接作用上,港口作为连接多种运输方式的枢纽,在物流园区承担着重要的货物装卸、转运功能,主要表现在要实现公路、铁路、河运、海运等多种不同运输形式的有效衔接。
(2)货物集散功能
港口物流园区的功能还体现在它是实现货物集散的场所,通过集装箱运输枢纽、零担货物运输场站、货运配载场站等,实现物流汇集、仓储、分类、包装、分拨等运作服务。
(3)分拨配送功能
通过港口物流园区,实现物流的仓储、分拨和配送,通过增加商业设施、会展中心、大型批发市场等,拉动物流需求,减少流通成本。
(4)流通加工功能
流通加工是物流活动比较高级的形式,在港口物流园区实现简单的切割、分装、组装、标签等产品流通加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5)物流活动管理功能
港口物流园区,同时也是对物流活动指挥、管理中心和信息服务的中心,通过园区将信息集中,达到指挥调度的功能。
(6)其他功能
作为一种公共事业,港口物流园区除了承担以上功能之外,还应该在软件建设方面、物流平台开发上发挥应有的创新作用。比如,信息系统的构筑、专业人才的培养培训、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物流理论的研究探讨等。
2.港口物流配套服务功能
港口物流园区除了提供港口物流的核心功能外,还需要相应的物流服务功能相配套。
(1)货运代理、报关功能
港口物流园区涉及货物的出口、装船及报关报验,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港口物流园区应提供货运代理,报关业务。鉴于港口物流园区是现代化,高效化和信息化的经济运作区域,网上配套服务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2)信息服务功能
港口物流园区将提供物流跟踪信息查询、物流提供方和服务方信息查询,并定期发布物流统计与预测信息,以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物流管理质量。
(3)提供银行金融保险服务功能
现代商务活动与银行、金融、保险是密不可分的,港口物流园区应提供这一方面的配套服务。
3.经济开发和城市建设功能
港口物流园区的作用不仅在于物流本身,更表现在港口经济开发和城市建设功能上。
(1)物流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功能
港口物流园区的经济开发功能体现在物流基础设施及经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上。
基础设施项目对经济发展具有开发性功能,已被宏观经济领域所认识。
(2)商业交易平台的构筑功能
港口物流园区通过集聚效应扩大了企业的商圈,增加了交易的机会。物流园区通过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发挥其经济集聚作用,不仅使本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得以提升,还能够带动产业链条上的相关企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临港工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
(3)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功能
通过优化整合资源,发挥园区系统优势,以利于生产、方便生活、优化交通、开发沿途房地产、提升城市形象,满足城市功能发展的需要。
4.辐射、拉动功能
作为一个港口物流园区,它的服务区域不能仅仅按行政区域来划分,而应该考虑它自身的辐射、拉动半径,这个半径很可能不再局限于某个行政区域,而是一个经济区域。
4.2.3 港口物流园区物流量预测
1.物流量
“物流量”是物流园区生产中的重要概念,是物流活动各环节产生的实物在物流活动中数量的总和,包含货运量、库存量和配送量等部分。
物流量作为物流学科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现阶段我国还没有一个物流量的统计指标。在进行区域及地方物流系统规划,物流园区及配送中心、物流接点的规划与建设时,一般把货运量作为进行物流量分析的类比指标来进行物流量的预测与分析。因此,对货运量的预测不仅能为园区发展提供重要参考,还能为合理规划物流园区规模、建设基础设施、改进作业条件提供科学依据。
需要指出的是,运输量在一般情况下不等于物流量,只是物流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利用货运量来指导物流相关基础建设的科学性存在争议。从理论上,定义及计算物流量必须从整个物流系统来把握,除了运输量外,物流量还包括库存量、终端配送量、内向物流量、装卸搬运量等。
2.港口物流量预测
由于历史原因,虽然近几年港口物流的发展是空前的,但单纯的物流量数据统计却较少。根据腹地物流量推算出该物流园区的物流量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往往非常困难。
由于港口物流园区是依托港口而发展起来的物流园区,港口物流园区的货物来源也主要是港口。由此,可以先根据已知港口吞吐量的统计资料,推算预测出该地区港口的货物吞吐量,进而预测出物流园区的物流量。
(1)吞吐量推算法
有时一个港口有几个港区,每个港区又有一个配套的物流园区,另外有一些货物是不通过物流园区直接到达客户手中,于是就必须对进入该港的总物流量进行流量分配。
以集装箱物流为例,首先测算出某港区集装箱吞吐量;然后根据物流的构成和流向分析,采用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确定出物流园区的物流作业量占整个港区吞吐量的比重,进而得出某物流园区的物流量;最后进一步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测算出进入作业区、堆存区的物流量。
吞吐量推算法之所以比较可行,关键是港口吞吐量数据的可获得性。
(2)集装箱生成法
集装箱生成量的大小与外贸进出口水平有很大的关联,同时受外贸产品结构、单位外贸产品货值、适箱货物实际装箱比例及运输组织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集装箱生成法全面、完整地考虑与集装箱生成量有关的各种因素,以动态的观点综合分析每一个因素的变化并在预测中定量描述这些变化规律。具体讲,可以根据腹地发展计划和外贸发展趋势,测算出腹地外贸进出口额,然后根据腹地货物结构和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年份外贸货物的集装箱适箱率,根据外贸货物的结构和价值、集装箱装箱率,确定每亿美元集装箱生成量。在此基础上,根据港口所处的位置,分析预测腹地集装箱到达该港口的份额,从而获得外贸集装箱物流量。